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影视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活动现场
在今天,美的是夏日蓝蓝的白云天,美的是色彩斑斓的容德文化放映室,美的是镜头里的光影,美的是台下热忱的大家。
她,生于辽宁铁岭,将青春的汗水洒在东北大地上。1994年调入深圳,甘做特区影视行业的拓荒牛。历时15年春秋,足迹踏遍了楚雄的山山水水。
李亚威
她德艺双馨。13岁参加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布莱教授。当过《电影晚报》记者、长影信息室主任、艺术处处长等职。 编剧、导演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栏目节目、MTV等,出书多部。
她,是国家一级编剧、专业导演,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政协常委。
她灵魂至美。 先后荣获深圳市道德模范、爱心大使、三八红旗手和楚雄荣誉州民等称号,是“中华文化人物大奖”,是第八届“南粤巾帼十杰”。
提起影视文娱活动,如果没看过《血战钢锯岭》、《美国制造》、《龙之诞生》等多部好莱坞及国产大片,没追过BIGBANG 2016巡演、张学友演唱会、陈奕迅2016演唱会等,没看过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KOOZA》、《阿凡达》,想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圈内人了。而它们走进中国,无疑都有容德文化的支持。
她凭一腔对文化的热爱,用投资的方法,发现美,传播美,创造美,使文化变为当今可用之物。
容德文化董事长钟烨
我们在深圳最懂影视的地方,邀请最懂深圳影视的圈内大咖,为全民写作“东鹏特饮杯”深商故事大赛的评委及作家代表谢宏、朱铁军、费新乾、朱正安、陈卫华、阿翔、肖永革、卓义尧、孙勇、马虹玫、陈丽、蒋汤清、刘菡萏、陈志清、李玉、佛花、杨点墨、魏先和、王盛菲、李瑄、黄国晟、杨勇、芒果、五木子、王建淳、邱晓慧等40多人提供的优秀影像作品的视觉盛宴。
光影里的“深圳”
《跟踪追击》(1963年)
“深圳”二字最早出现在电影里,是在《跟踪追击》(1963年)。影片从深圳边防检查站发生一桩可疑案件说起,牵引出粉碎敌人特务的热血故事。
《少年犯》(1985年)
《少年犯》是新时期第一部普法题材电影,影片采用监狱实景拍摄,并大胆启用在押少年犯饰演主角。
《联手警探》(1989年)
《联手警探》是一部动作犯罪悬疑片,展现香港和中国警方联手破案,引发的一系列曲折故事。
《你好!太平洋》(1990年)
《你好!太平洋》是一部反映深圳特区建设风貌的影片,以深圳的发展为蓝本,用艺术化的方式反映了经济特区从建立到发展的十年间所取得的瞩目成就。
《花季雨季》(1997年)
《花季·雨季》是深圳影业公司出品的青春剧情片,改编自郁秀16岁时所著同名小说。
《亲爱的深圳》(2009年)
《亲爱的深圳》改编自深圳作家吴君的同名小说,是国内第一部反映深圳农民工精神成长的励志片。
《特区少年》(1992年)
《特区少年》是一部以少年儿童实现生活为背景的电视剧,将多姿多彩的新一代生活展现于观众面前。
《千年等一回》(1997年)
《千年等一回》是第一部正面表现香港回归的深圳电视剧。
《命运》(2010年)
为了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命运》是一部以中国馆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开拓者为主线的作品。
《相爱十年》(2014年)
改编自慕容雪村所著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这部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现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和爱情,更多的是描绘了一个时代的改革,一个城市的成长。
在深圳,李亚威从1995年开始,就独立担纲了电视电影《深圳故事》系列。创作的冲动缘于她当时感到深圳这座城市需要精神追逐和情感润贴,便一部一部地创作起这座城市“小人物”的命运及自我情感冲突的故事。《深圳故事》系列剧成为了全国影视圈的知名品牌。
《深圳故事》系列
先诞生的是《红跑车》,改编于李亚威自己的小说《夏日恋情》。描写了活在特区中的女人们光鲜外衣裹挟下,自我厮杀搏斗、撕心裂肺的痛苦过程。
第二部作品是《妈妈飘着长头发》,缘起于李亚威某一次乘坐公交车被错认为“妈妈”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荣获了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中国电视“精英奖”入围奖。
李亚威对生活在深圳周边客家人的围屋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接连去了龙岗、梅州等传统客家人聚集地体验生活,撰写了小说《捡的》,并于1999年拍摄完成“深圳故事”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升》。荣获了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围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眼睛》是根据李亚威199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含着眼泪的微笑》改编。在这部影片拍摄过程中,资金筹集面临诸多困难,后来,主创人员和大多数演员如陈瑾、王学圻、许亚钟、王平、陈璐等都不计报酬地参与创作,大家日夜兼程无私资助,最终使之成为《深圳故事》系列第四部作品。

荣获了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李亚威说:“《深圳故事》系列的最初这4部作品,创、编、导、拍、制过程都由我完成,并且与我在经济特区的生活牵扯着,艺术与现实水乳交融般互渗、胶着。”。
随后,李亚威分别创作了该系列后3部作品《你的钱匣子给了谁》、《油菜花开》和《荞麦花开》。《深圳故事》系列成为了当时她在探索“状态性表演”过程中的一种贡献。
《你的钱匣子给了谁》通过一个懵懂少年被送到一个少数民族学校读书,在那里,质朴、善良的同学用真情打动了他,从而让他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这部儿童故事片后被电视频道收购。
《油菜花开》表现新时期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以音乐情景作为剧中的一种叙事风格,无伴奏、原生态的唱段贯穿于整部片子中。荣获了2008年云南广播电视奖“优秀影视剧奖”。
《荞麦花开》是《油菜花开》的姐妹篇,展现了山寨年轻男女的亲情友情故事,全片有多段唱段,似音乐故事片。
2003年拍摄13集深圳关爱题材的纪录片《大爱无痕》成为对外宣传片。2005年拍摄《好医生郭春园》深受专家及观众们喜爱。2005年深入病房拍摄纪录丛飞的感人事迹,深入云、贵、湘拍摄采访近百人,完成纪录片《大爱无疆、歌者丛飞》并播出,丛飞弥留之际看到说:“我释然了”。该片获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纪录片奖等,得到中央部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里,李亚威将镜头对准了深圳全民写作这个群体,长达半年跟随拍摄20多位全民写作杰出的创作者们,在光影里再次记录了别样的深圳故事,是这个城市里每个人的书写,是所有个体的表达。
2018年深圳全民写作计划携手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以及知名饮料品牌东鹏特饮“年轻就要醒着拼,致敬深圳奋斗者”,发起“深商故事大赛”,成为深圳主流叙事,有望进一步进行影视化,前景可期。
容德同时也致力于将中国优质文化内容带向世界,被业界誉为最美的文化使者。容德文化董事长钟烨女士非常看好深圳题材、故事,认为深圳是一个兼容并蓄,多元文化汇聚,有着浪漫主义与传奇色彩的城市,中国故事走向好莱坞,极有可能从深圳开始。
2000年,李亚威被深圳市委宣传部委派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创作已故扶贫干部藏金贵为题材的剧本,从此开始以影的方式记录彝族濒危文化,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保护、弘扬”工程。15年来,她不图报酬、不计名利,始终坚持在云南楚雄进行文化扶贫,先后创作了近30部反映彝族文化的艺术精品,获得3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中国有个暑立里》记录了在云南楚雄大姚县的暑立里,家家会打篮球,一个篮球打到山外,大家打着火把去找。这不仅记录了暑立里村庄,重要的是记录了中国大变革时期,一个彝族村落因为一个篮球而发生的变化。片子荣获了国际国内6个奖项。
李亚威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把“艺无止境、精益求精”作为价值追求。她以“拼命三郎”的劲头工作,害怕慢一分钟民族文化就会消失,对作品质量苛求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甚至在生命的紧要关头仍坚持拍摄。
有一次在海拔4000多米的昙花山拍《火之舞》,她得了重感冒,却丝毫不顾在高原上得感冒会有生命危险,硬顶着高烧坚持拍片,后来昏倒被抬下山,昏沉之际嘱咐:“如果我不行了,一定要把我在深圳的房子卖了把这片子拍完,我是一个人,人家可是一个民族啊!”工作人员和彝族老乡们都哭了。
一起拍过片的回忆起当年经历,许多人至今将其作为一种励志经历珍藏。她曾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品德有多高艺才有多高,一个人如果灵魂有了偏差,他的艺肯定高不了。”正是这种精神,让她创作出与时代同行的好作品。
李亚威把对人才的培养看得比单纯的物质扶贫更为重要。 2009年的春天,李亚威深深被傈僳族女孩玛嘉加朵的歌声打动,就此收养了这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女孩。
李亚威坦言:“刚开始收养她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其实我想得很简单,并不是为了需要她养我,陪我到老,只是在想她是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孩子的亲生父母也很能理解我。“

要往返于深圳云南之间,为了让玛嘉加朵有一个家的氛围,李亚威让自己的父母搬到云南,去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后来,把玛嘉加朵带到深圳。从文化学习到声乐教育,从发型到衣着,李亚威样样手把手教。 在李亚威的倾心培养下,这位深山里的姑娘,主演了影视剧《荞麦花开》,考入了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李亚威投资上百万元、专门为她制作的原生态艺术音乐专辑《山间回声》并出版发行。

2013年10月,玛嘉加朵在央视音乐频道大型声乐专业歌手比赛节目《寻找刘三姐》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和“最具人气奖”两项大奖。

楚雄技师学院影视学院是影视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培养学院,由李亚威创建。
谈起初衷,李亚威认为影视产业需要大量专业性人才,除了中国的电影学院毕业生以外,行业更稀缺的是具有高超专业技能和技艺的影视工匠人才,于是她希望培养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影视人。

同时,这也是一个能给贫困的少数民族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云南省内和楚雄州内学籍学生学费一律全免。

作为市影视家协会负责人,她能极其敏锐地抓住好影视作品的雏形及促进优秀作品的产生,并擅长将各地调入的影视艺术家凝聚在一起,整合影视民营队伍、推出优秀人才,为深圳影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例如:2003年带头策划并完成中国·深圳·国际动画节文本的实施方案,创办深圳DV大赛,举办了六年四届后,升级为深圳青年影像节。

深圳青年影像节给青年影视人和拍摄青年题材的影视人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发掘和培养影视新人的摇篮。

李亚威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为影视业的发展鞠躬尽瘁,结出了丰硕成果。
容德文化一路发展,欣欣向荣,创造一份份耀眼的榜单,让影视娱乐文化产业链全面发展,让深圳泛文化活色生香。
合影留念
而深圳影视业前路何方,突破口何在,全民写作如何触电,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深耕的议题。欢迎大家思考探讨。
  • 2018深谈活动-40年深圳往事
  • 2018深商故事大赛新闻发布会
  • 2017深圳睦邻文学奖活动现场
  • 2017福田睦邻文学奖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