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中秋
  • 点击:93729评论:02019/05/31 13:40

当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月圆中天,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词华章,《全唐诗》中咏八月十五中秋诗篇超过百首,《全宋词》中,更达一百五十余阕,典雅生动、诗情画意、历久弥新……

中秋,是一部古老民族的风俗史中秋望月,就望见了诗和远方。中秋节,源于远古天象崇拜——敬月、祭月习俗的遗痕,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是盛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为秋季的中间月份,亦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固定节日,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已有“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之咏,有宋一代,中秋节日文化开始繁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秋》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团圞兆人之团圆,寄托思亲、思乡的情怀,祈盼丰收、幸福,人、月常圆,是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文化纽带。

中秋,是一场排列千年的诗词宴。“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这个笼罩在皎洁白月光中的节日里,吟咏踏歌的先贤诗人、文人骚客穿越浩瀚时空款款走来,绰约邂逅于同一轮明月之下,对月酌酒,酒酣赋诗、感怀岁月、咏叹流年……在他们眼中的中秋是:一幅异彩纷呈的风俗画,一曲风花雪月的爱情歌,一首玉钩栏下的霓裳曲,一段千古传颂的兄弟情,一次阖家团圆的节日宴,一缕芬芳满口的月饼香,一杯绵长甘冽的桂花酒……充满诗意的中秋节,让传统文化更显厚重,毕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只身一人时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家同祝时可以“团圆最相称,尽饮至深更。”可以感慨盛景不常,对月幽思:“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可以酒后疏狂:“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兴之所至,发而为诗,既助雅兴,又为中秋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趣。

中秋,是一阕勘破人生的顿悟词。在浩瀚的中秋诗文中,苏东坡清丽雄阔、情韵兼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称绝唱。如果以苏东坡命运多舛、“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沧桑人生作横向审视,这首词实是智慧词人勘破人生的月下顿悟之作。词作诞生于熙宁九年(1076年),时年41岁的东坡,青春早已散场,经历人生匆匆聚散,饱尝尘世种种烟火:22岁丧母,30岁亡妻,31岁父卒,兄弟苏辙6年未见,36岁时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贬谪任密州知州。中秋对月,东坡因月而生天上奇想,对月而感人间沧桑: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间也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词人对人生的态度顿时化作释然顿悟的理性,那就是直面“阴晴圆缺”的世态,“悲欢离合”的人生,做真正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仕途的逆旅、思念亲人的惆怅,顿时“灰飞烟灭”,畅快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企盼。难怪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了!

中秋,是一曲风花雪月的爱情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大唐宰相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将海上之月的宏大意境,引入爱的彻夜相思。嫦娥飞升月宫与后羿天地永隔,唐人李商隐在中秋节作《嫦娥》诗,追忆这段凄美爱情的同时,表达了对坚如磐石爱情的期许,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当中秋月圆,人间月半,北宋婉约词人柳永思绪翩翩,柔情款款,踏歌吟咏《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词云:“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抒发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无限企盼。“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芳龄二八的明末才女董小宛,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秋,对月书《秋闺词》于金笺扇,寄托寂寥闺思。有幸天佑佳人,是年她邂逅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结成眷属,共同书写了浪漫的爱情传奇。

中秋,是一盏芬芳甘冽的桂花酒。丹桂飘香,月圆中天,是阖家团聚的日子,也是举杯相邀的佳期……古人端午饮雄黄酒、中秋品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之句。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传说中有吴刚“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的故事。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寄托了桂花酒“饮之寿千岁”的健康祈愿,民间有“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的颐养习俗。桂花酒芬芳甘冽,相传李白饮此酒成诗百篇,当时文人到长安专品桂花酒。宋代苏东坡亲手酿造桂花酒,在《桂酒颂》中言:“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留下“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的词章。晏殊的《珠玉词酒泉子》词中一句“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道出了词人对桂花酒爱不释杯的兴趣。有清一代,中秋节饮桂花酒成既定习俗。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潘荣陛著《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桂花东酒”。

中秋,是一缕芬芳满口的月饼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东坡这首《月饼》诗,活色生香地道出了宋时中秋食月饼的习俗,和麦芽糖饴馅月饼的妙处。起初,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月的供品,往后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取“人月共圆”之意。南宋周秘《武林旧事•蒸做从食》中,已记有“月饼”之名。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中,有“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中秋互赠月饼的记载。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中介绍了月饼制作的技巧:“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而今,月饼作为节令美食品种更多,按产地分,有京式、苏式、徽式、衢式、秦式、晋式、潮式、滇式、广式、港式、台式等;就口味而言,有咸、甜、麻辣;从馅料讲,有桂花、梅干、五仁、豆沙、玫瑰、莲蓉、肉松、黑芝麻、火腿、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有浆皮、混糖皮、酥皮等;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压花之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中秋诗词中,我们刷新着传统节日蕴含的家国情怀,追寻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咏叹着古老风俗的岁月感动。诗意中秋里,流淌的诗篇,花间的词章,团圆的向往,穿越浩瀚时空,开启了一程古老民族诗意风俗之旅。

  • 1
  • 2
  • 关键词:中秋节诗意民俗里的家国情怀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0星
  • 0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0
  • 1
  • 2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