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望道拉吉里峰
  • 点击:63787评论:02020/12/04 19:18



没有人知道,身处气候炎热城市的我,每当目光向西,似乎总能望见万里之外那位长眠雪山的登山人。

那一年三月,这座城市遭遇罕见的倒春寒。早上出门时夹克内塞了一件毛衣,还是觉得冷。午饭时间,推门走进办公楼附近一个奢华的包间。在座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打过几次交道的朋友,另一位是陌生人。朋友客气地招呼我。另一位点一下头,算是认识了。我是一个不管熟还是不熟,见面就指望包围在热情吆喝声中的人。包房里的气氛让我有些尴尬,不知道下一句该怎么说。匆匆打量了一下陌生人。他面庞黝黑,皮肤粗糙,扎着彩色头巾,只穿一件长袖T恤,一直朝我微笑着,是那种婴儿般的神情,没有唐突感,反而好似有一股温馨的暖流静静地流入心底。

他叫向峰,朋友电话召集这次饭局时,说他有一个不错的计划,想和我们机构合作,看是否能提供赞助。

我当时在一个国际赛事组织工作,负责营销推广,常常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向峰的计划其实很简单。他结结巴巴地介绍说,他是一位业余登山人,攀登了好几座高峰,现在的目标是世界第七大高峰——道拉吉里峰。这座山峰位于尼泊尔境内,珠峰以西300多公里,海拔8167米,号称“魔鬼峰”,山势陡峭险峻,只有登山经验丰富的老手才有可能登顶。他设想,从提前两个月做准备开始,到进入大本营,一直到登顶,他都带上我们组织一起宣传,而且在登顶后,将在蓝天之下雪山之巅展示我们的会旗。

我听了他的计划,第一反应是非常喜欢。我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代名词。人生最大的一次冒险是骑车跑了一百多公里到附近一座城市,返程时骑不动了,只好托运山地车,自己乘高铁回来了,还为此提前一个星期做足防晒、防蚊等攻略。

一次遇到登山人,我感到很好奇,连续发起一串问题:

“爬过哪些雪山?登顶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听说珠峰上死了不少人,你家人支持你登山吗?”

也许我问得太多太快,他望了我一眼,然后头扭向窗外,似乎在回忆什么,“嘿嘿”笑了两声,就没有下文了。

我接着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登山?”

他转过头来,沉默了半晌,缓缓地说:“山下的世界太吵了,登山时才安静。”

我一时语塞。

事后,我极力向上司推荐向峰的计划。反正他只需要一二十万元,对我们这种机构而言,哪里都能挤出这点经费。

不料上司问我:“万一他登山时出了事故,会不会影响我们机构的形象?”

坦率地讲,我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只好用“他经验丰富,不可能的”这句话搪塞过去。自然,最后计划被枪毙了。

几天后,向峰来办公室找我,我转告了上司的决定。他咬着嘴唇,半天不说一句话。然后,他自言自语地说:“山是一定要登的!”我安慰他,答应动用个人关系,问问其他机构有没有兴趣,一有消息就及时告诉他。看得出来他确实是差钱,真急着找赞助。

我责备他:“第一次见面时,你花钱在高档餐厅请我吃饭,其实没必要摆那种档次吧。“

他一脸羞红,怯懦似地解释:“其实我是打肿脸充胖子,原本指望你的赞助啊。”

后来,我还是没有帮上忙。我觉得欠他一个大人情,不好意思再联系,以为他会放弃攀登道拉吉里峰的计划。

我不知道的是,在随后的两个月中,他一直忙于做登山的体能训练。至于经费,他东挪西借凑了十万元,参加了一个收费便宜的登山队。据说十万元仅仅是达到登山收费的最低门槛。为了省钱,那个登山队没有聘请经验丰富的夏尔巴人作为向导,只是找了几个资质普通的人,而且向导的人数也没有达到要求。根据科学的登山要求,1位登山队员需要配备1位夏尔巴人,才能保证安全。而他们登山队共有9名队员,却只聘请了3位夏尔巴人向导,向峰需要和另外2人共用1个向导。

我同样不知道的是,两个月后的5月12日,星期六,凌晨一点,他们一行9人从道拉吉里峰大本营出发,踏上冲顶之路。

他们牵着登山绳,踩着安装有冰爪的登山鞋,艰难地绕过巨石,翻过雪丘,跨过冰缝,穿过冰坡,傍晚时分抵达突击营,准备第二天中午前后登顶。

在向导搭帐篷的时候,向峰往山顶望过去。蓝幽幽的天幕下,主峰像一位披着长袍的巨人,端坐在半空中,摊开双手,欢迎来自尘世的客人。更妙的是,在夕阳的映照下,主峰烧得通红,又像一座悬浮在天外世界的火焰山。他以前不止一次惊叹于大自然赐予雪山的壮丽美景,却从没有见识如此的神秘和浩大。“如果能登上那火红的山顶,这一趟死都值了!”他喃喃自语。当晚,他们喝着烤化的雪水,吃了一些肉罐头,早早入睡了。

而我那天晚上在忙什么呢?我约了三个朋友在一家烧烤店喝了四箱啤酒。本来按照惯例,我们一般喝到凌晨之后才会各自歪歪斜斜打车回家。但是十一点的时候,一位朋友的老婆突然打电话过来,威胁说不马上回家,将带着小孩来掀桌子。我们把他耻笑了一阵,只好早早散伙。回到单身公寓后,我头晕脑胀,把脚上的鞋子一踢,便合衣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5月13日,星期天。一大早,向峰在突击营冻醒。帐篷在山风中哗哗作响,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刮走。营地建在一个狭窄的怪石嶙峋、坑坑洼洼的斜坡上。有一顶帐篷竟然半边悬在空中,夏尔巴向导搭帐篷之前曾说地势不平,只能凑合一下。虽然穿上了最保暖的登山服,但零下二十度的寒气还是浸入骨髓。他们都没休息好,简单洗涑,吃点东西之后,就满怀希望、咬紧牙关向山顶前进了。

当天上午,我在朦胧中睁开双眼,一片明晃晃的世界,窗外阳光刺眼,原来是睡觉前忘记拉窗帘了。抓过床头柜上的闹钟一看,十点半了。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蹭上拖鞋,蹒跚走到窗边。由于是周末的缘故,楼下林荫大道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车辆和行人,只有偶尔的喇叭声。怔怔地在窗前站着,头脑一片空白。

随后的整个白天,我在八卦杂志、手机、电视和呆睡中打发了。

傍晚,朋友打来电话,邀请我去唱歌。我不太喜欢KTV那种地方,我歌唱得不好,也不能忍受五音不全的人唱歌。不过,反正晚上没什么计划,还是去吧。

大概六点半赶到KTV,那里提供免费自助餐。朋友们都到齐了。先吃饭。自助餐看起来种类不少,但吃起来味同嚼蜡。哎,谁叫我们都是单身汉呢。自己不会做饭,能蹭一顿算一顿。不过小西红柿不错。当我拿起话筒张嘴准备开喊的当口,一位朋友眼尖,喊道,牙齿上有西红柿皮!我狠狠瞪了他一眼,把话筒扔给旁边的人,闪进包房内的洗手间。

等我推开门出来的时候,差点没被男女对唱的《今天你要嫁给我》轰倒。肉麻就不用说了,两个人都跑调,普通话也咬不准。等了一会儿,轮到我点的歌了。一发声,就后悔了。我总是喜欢点韩红的《青藏高原》,起调高亢,是我梦中应该唱出来的高度。但我的嗓子不给力,根本唱不了那样的音高,只能高开低走,落得个伤心的结局。朋友们当然不会放过损我的机会。我们在包房内互相伤害,乱唱乱舞,度过了两个多小时。

可能包房内缺氧,有些头晕。还是先撤吧。挣脱一只抓住我胳膊的手,推开包房的门,走廊里充斥着其它包房漏出来的歌声,南腔北调,一样令人头疼。走出KTV大门,猛吸了两口新鲜空气,头疼好了一些。在路边找到那辆破车,一路蛇行着开回公寓,洗澡之后,倒头便睡。

又一天就这样混乱地过去了。

同一天,在遥远的道拉吉里峰,向峰他们正在用生命和地心引力搏斗。

冲顶的途中到处是几百米深的沟壑,陡峭光滑的冰坡,泛着幽幽蓝光的冰缝,还有从山顶滚落下来的巨石。这座山峰不像珠峰,看不到人来人往登山的繁忙景象,因为攀登难度极大,不适宜进行商业开发,只有经验丰富的登山人才有勇气向它挑战。

中午12点30分,他们终于冲顶成功。向峰几乎累得站不起来了。巨大的成就感让他和同伴拥抱在一起。他想放声大喊,但需要保存体力,只好压住心中的激动,轻声吼道:“成功了!成功了!”他叫同伴给他拍照纪念。摆姿势的时候,他向远方望去。几丝白云静止在空气中,在清纯得令人窒息的蓝天的衬托下,云朵的边缘异常清晰。群山晶莹剔透,静静耸立在炫目的阳光中,而他则像一位统帅,站在最高峰上,油然升起检阅千军万马的豪情。

同伴们在山顶挑选各种角度拍照摄影,而他继续站在那里,贪婪地眺望着眼前的一切,记忆中跳出一些过去的片段。

他在政府部门工作。和他同时进机关的人早就升上去了。唯独他,当初听了一次珠峰讲座后,竟然神奇地爱上登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别人在琢磨怎么做出工作成绩时,他在琢磨登山。别人在琢磨怎么讨好领导时,他还在琢磨登山。这么多年,单位的同龄人很多都成了科长、处长,他还是个小科员。他老婆不止一次和他闹离婚,他表面上服软,但一转身,就继续忙他的爱好去了,他老婆也只得死心了。

出道以来,他陆续征服了从海拔3000多米到8000多米的塞梅鲁火山、岗什卡雪峰、雀儿山、玉珠峰、慕斯塔格峰和卓奥友峰,按照行内规矩,他已经拥有足够经验,能够去攀登8000米级的道拉吉里峰了。这次登顶成功,意味着他作为业余选手,已经取得了里程碑似的成功。

“我现在是世界上最满足的人!”他紧握双拳,放在胸前,努力抑制住呐喊的冲动。一位同伴走过来,拥抱着他。同伴因为抽泣而浑身颤抖。他受到感染,鼻子有点发酸。能爬到今天这个高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用死里逃生四个字来形容。

攀登穆斯塔格峰时,他有过一次遇险经历。这座山峰冰川十分发达。那时他正从一条小冰川顶端经过,手上的冰镐突然滑落在地。他弯下腰伸手去捡,一下子失去平衡,整个人就像断线的风筝,哧溜沿着冰面滑下去了。幸好坡度不大,表面光滑,没有突起的东西,而且冰川只有二三十米长,底端是一块平地。他踉踉跄跄爬起来,没有什么事,只是手套磨破了。

玩登山的过来人总说,每次攀登,你都要做好必死的准备。这次从大本营出发时,他照例给老婆打了电话,她不咸不淡地和他哼哈了几句。她从来就没有支持他的爱好,只是见他执迷不悟,各种狠话都说了,一律无效,也就无所谓了。他当时寻思着,是否还要给农村老家的母亲也打个电话。以往登山之前他从来不会,担心老人过于挂念,只会在攀登归来给母亲报一个平安。转念间他想还是算了吧,凌晨一点钟,担心打扰母亲的休息。

峰顶不能长留,需要多留一些氧气供下山时使用,而且下午天气可能突变,时间越晚,风越大,下山的路会更难走。向峰的目光从头顶深邃的蓝天,到周围的群山,缓缓地扫过一遍,像是要把它们刻进大脑的深处。然后,他和同伴们开始下撤了。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登山青年的追求生活目标爱好理想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2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
  • 6784
  • 9
  • 91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