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文学•松
  • 点击:66953评论:52020/12/14 14:00

【简述】我们常听人说,“亲子旅游”“亲子阅读”。在数千年煌煌熠熠的中华文明中,曾产生过无数堪称典范的亲子互动文化。亲子文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本人首倡的、待时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亲子文学是指同时但不同代际人就同一主题创作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就是就同一题材,以文学为媒,以写作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写作创造过程,且互为映衬,同时发表。可以是父(母)子(女)、也可以是祖孙;文学体裁不限,通过写作就同一人物、事件、社会或自然现象各自表达不同的感知和看法,达到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形成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写作水平、分享生活和创作的感动与乐趣。

随着社会发展,代际冲突、单亲家庭、高离婚率等社会现象凸显。亲子文学的写作理念是“用爱关注成长”,是在全民写作旗帜下,比亲子阅读更高层级的情感互动与文学表达,其内容元素涉及和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亲子教育等各方面的需要。

如果说睦邻是横向、平行的;亲子则是纵向、代际的。敦亲与睦邻的双子星座同步地交织构成文明亲和的感情样本及和谐人文的生态网格。“文变染乎世情”, “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可以预见,亲子文学一定会引起社会、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并伴随时代的发展大放异彩。



华南松赋并序

父:王金池

甲申年新春岁始。新华社电:广东岭南有“蓝松”焉①,养在深闺,人未识之。余素爱松敬松,闻之奇喜交并,即从福田驱车往拜,遂抵粤北乳阳林区②,登高远眺,万亩芳林,蓝绿相间,绵亘数十里,蓝莹莹,苍苍然,蔚为壮观。因感而成兴赋之。

登岭南以游目,极千里兮周瞰。爰有蓝松,钟灵华南。天锡瑞木兮,拟心云端,餐云吞雾兮,高姿杰然。比德则质富君子,授秩则荣膺大夫,百花逊其劲节,万木让为株仙。俯峥嵘之深谷,仰迢递之峨巉;散葱茜于莲峰,荫昂藏以兰畹;标奇伟之不矜,抗风尘其独坚。浩瀚云表,神止气闲;约癯于丰,守浓于淡。干则纯修正直,气宇恢轩;根则夭矫孥张,宛若龙蟠;枝则壮有劲节,上凌霄汉;叶则婆娑偃盖,蔚荟凝烟。

比当正午,惠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缡饰蜿蜒,晴岚染翠,蓝天一色,映彩阁间。尔乃更阑,飑雨掀其叶,来若秋江怒涛,磅薄澎湃,珠玉走盘;去如大将之师,万马奔腾,千里驰旋。若夫七月流火,朱夏炎炎,蝉噪繁柯,曛风烈焰。惟其嘉树,陵翠山,挺酷暑不移其如幔;施悬萝,干云霄未屈共如帘。至若九冬严辰,雪霏千里,冰结万川。寒冽冽鸣枯条之冷冷,风嗦嗦飞落叶之潸潸,伊鲜物皆憔悴,独斯树焕新颜。贞心扶劲骨同妍,幽蓝伴雅翠共远。

意欤!夫夭乔万类,惟松居其大端。彼翩翩浮萍,高商不嫣;桃之夭夭,朝蕤夕歼;橘柚之质,过江而变;蒲柳之姿,望秋而残。岂凋贞于岁暮,不受令于霜寒,亦兹木之足叹,乃前贤之所观。松具四德五善: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既无惧于玄月,宁有悦乎芳春,其为性也;穷万祀而不异,历千秋而不萎,其为心也;负霜雪而弥固,怀丹诚而自珍,其为节也。然则,博于济物,仁焉;甘淡泊忘势利,义焉;生不相陵,礼焉;审于择友,智焉;寒暑不易,信焉。是故夫子颁后凋之旨③,《礼记》昭有心之言④,诚不我欺也哉!赞曰:蓝松嘉木,峻极苍然,霜暑一心,风月千年。子欲我知,求之岁寒!

【注释】

①“蓝松”学名“广东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三级保护植物,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主产岭南山地,黔东南、桂南等地也有生长。由于其叶五针一束,故又称“华南五针松”。广东松的生长习性十分奇特,只在海拔800米-1600米的山地上以及海拔1000米-1800米的陡峭阳坡和孤峰上生长,为了适应悬崖峭壁的严酷环境,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粉末的防寒物质,三棱形的松叶,两条棱面上覆盖有白色的粉末,在阳光的作用下显现出粉蓝色,成为与众不同的“蓝松”。广东松松叶颜色随季节变化,春夏翠黄苍劲,秋冬粉蓝典雅,神韵各异。岭南画家尤喜以“蓝松”入画,已成为岭南画派的一大特色。但此处的“蓝松”与菊科多肉植物“蓝松”有别。

②广东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交界的岩坑、石坑一带。

③《论语·子罕第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礼记·祀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消逝的松林

子:王之蕲 深圳市福田区景莲小学四(3)班

学了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课文后,老师布置写一篇关于松树的作文。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我央求爸爸带我实地去仔细看看松树。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星期天,爸爸带我走遍了深圳的公园、景区、山地,中心公园、东湖公园、莲花山、笔架山、梧桐山、塘朗山······我们竟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偌大的深圳,居然没有一棵松树,更别说一片松林了!

爸爸一脸的不可思议的神情,喃喃地说:“怎么可能?我92年刚调来深圳那会儿,整个上海宾馆以西,全是农田和山丘,漫山遍野都是松树、荔枝树。现在荔枝树还有,怎么松树就没有了呢?”我当然不怀疑爸爸的话,也相信爸爸的记忆。爸爸写过一篇《华南松赋》,我虽然没完全看懂,但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他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区教育》上,发表过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里面也是满满的对松树的眷念和记忆。

爸爸的老家在鄂东大别山麓、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有水、多山、多松、多竹,名叫“簰形地”,其得名跟这些都有关联。“簰”也就是簰筏,是旧时候,交通不发达,用木或竹编的水上交通工具,现在几乎已看不到了。这个村子的确建得像簰一样,两排民居自然并行排列在河岸边上,屋后窗下就是滚动的河水,晚上睡觉后,鱼儿在河水中跳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这条河,就是苏东坡感叹过的“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巴水。村子前面就是一口比村子还长的池塘,远远看去,村子“宛在水中央”。更为神奇的是,村东河边的沙地上,矗立着一棵树龄长达数百年,六七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古松,遗世独立、绿荫如盖、虬枝蟠蜿。当地人传说,这是簰形地的保护神、系簰桩,有了它,水涨一尺,簰形地也涨一尺。逢年过节,还有不少人在树下烧香拜祭。说起来奇怪,每当汛期,站在山头上看去,满眼一片汪洋,只有古松和簰形地在洪流中飘动。离河数公里的地方时有淹没,近在咫尺的簰形地却一直平安无事。

可惜的是,爸爸上大学以后,这棵松树有一天忽然就死了,为此,他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随后,村民在一片恐慌中,陆续将宅居迁到一边的山地上,村名虽然仍在,“簰形”就不复存在了。在爸爸的少时叙事里,河里捉鱼、拾松菌、捡松球、打野战,无不闪动着老松树苍劲的身影。难怪我们有一次登泰山、上中天门、过云步桥,爸爸在清雍正年间留下的两棵“五大夫”“爵松”前,徘徊良久不肯离去,还不停地念叨:“比老家的大松树小多了,也就十分之一,可惜,看来老家的松树有上千年了。”我妈当时就对他说:“早已灰飞烟灭了,还说这些有什么用?”气得他当时直翻白眼。

可能是受了爸爸的浸染,我对松树一样怀着深深的敬意。它那四季常绿、挺拔不阿的身姿,不畏酷暑严寒、正直坚贞的品格,的确令我无比钦佩。在爸爸要求我阅读的李白、苏东坡等大量有关松树的诗文中,我最喜爱的是唐人杜荀鹤的一首《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它似乎有点像我本人的写照,做事有点拖拉,作业有点马虎,上课常讲话、偶尔有点小出格。在老师、家长眼里我虽然不是一个坏孩子,但永远也成不了标准的好学生。其实,我也有好多梦想。我想,我要像松树一样,努力上进、百折不挠,相信也会有直达凌云的一天。

连续两天,松树的行迹杳无。这次爸爸也是较了真儿,最后在羊台山总算找到了答案。沿着登山道拾级而上,过了龙眼山村的荔枝林,我们见到了大片被砍掉松林后残留的树桩。一位护林员告诉我们,这里过去确实是茂密的松树林。但松树长松油,易传山火;有些松树还得了松线虫病。按上级要求,前几年陆续将其砍掉,已改种风景林和建人工森林防火带了。

带着悻悻的神情,爸爸回到家,就开始查资料。原来松材线虫又叫松枯萎病,被称为松树癌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它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枯萎。该病毒原发于美国,可能是通过日本、香港外经贸途径传入我国。对我国南方数百万公顷的松林构成了毁灭性威胁。仅深圳受害面积就达2700公顷,所以,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将数十万棵松树砍灭。

但是,对这样的结果,爸爸显然是有些接受不了,他指着明人洪璐写的《木公传》对我说:“你看看,‘木公,字贞夫,系出伏羲氏,世居东莞。’松树的故乡就在东莞、深圳啊。太气人了,你们现在在它的故乡居然已看不到松树了!木公、十八公是文人对松树的尊称、雅称,按王安石的字说,松为百木之长,被称作长寿松、千岁松。松树是最男人的树、最坚强的树,在地球上生活了成千上万年,怎么就那么容易就死了呢?”

“一个植物病虫害就这么厉害吗?比现在的新冠病毒还厉害吗?‘新冠’这么厉害,在我国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病虫害为什么不能呢?资料介绍说,松材线成虫扩散范围仅 60米,远距离传播是由人为引起的。现在高科技监控、综合治理的办法还是有很多的、也是有效的。只是成本高一点,麻烦一点,深圳是有这个实力的。至少,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松树还是应该保留一点吧。一个从古至今存在的物种、就在我们眼前消失了,不能用一句‘物竞天择’就敷衍了,这是典型的懒政行为!”

他还产生过度联想,把矛头指向我:“你从幼儿园到小学,总是回家说,被女孩子欺负。我从小到老只听说、只看见,男孩欺负女孩。看看你们男孩,一个个嗲声嗲气的台湾腔,我早说过,这就是阴盛阳衰!现在连最男人、最刚强的松树你们都看不见了,能不阳衰吗?”

确实,爸爸常对我说:“男儿当作松,女儿当作兰;问道当如菊,问学当如竹;为士当作梅,为官当作莲。”他的意思很明白,生为男子就应该像青松一样,不畏严寒、刚正不屈;女子就应像兰蕙安于幽谷、不慕荣利;要追求得道就要像菊花般隐身林泉,悠然旷达,做学问要像竹子清华澹泊、虚心有节;身为知识分子要像梅花傲骨峥嵘、暗香凌寒,身为**要就要像莲花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亲子文学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94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欢静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08
  • 燕子修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06
  • 嘲讽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0-12-28
  • 信诚点赞100(10000),共计10000
  • 2020-12-24
  • 卢泓打赏2000,共计23000
  • 2020-12-23
  • 卢泓打赏1000,共计21000
  • 2020-12-23
  • 卢泓打赏10000,共计20000
  • 2020-12-23
  • 卢泓打赏10000,共计10000
  • 2020-12-23
  • 海鸥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0-12-23
  • 520周冠打赏28000,共计28000
  • 2020-12-21
  • 铃玉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0-12-18
  • 徐琼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0-12-16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赵桦1布衣2021/06/21 10:05:28
    • 分享到:
  • 父亲,是一个楷模,一个引导者,今后人生就看榜样!!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暁霞囡4举人2020/12/25 14:49:56
    • 分享到:
  • 孩子能家长的互动,是最好不过的了。期待看到更多的作品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霞公子赞赏!愚父子定戮力奋进,不负所望。金池
    • 暁霞囡4举人2020/12/25 14:48:34
    • 分享到:
  • 亲子文学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父亲的赋,摆在那儿,先不评。儿子的散文,确实值得赞,如此老到的文字,出自小学四年级学生之手,难得。前两年,遇见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在梧桐山上私学,学古文,12岁的小女孩,诗歌散文大有民国风。深二代,真是令人刮目。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3星
  • 3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3
  • 6336
  • 9
  • 93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