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记
  • 点击:53224评论:292021/08/06 11:07


从伞匠到卫生院院长的父亲

父亲生于1934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九, 2002年6月18日卒于家乡。他上面有六个姐姐,一个哥哥。在我童年的时候就感觉父亲一直是奶奶和姑妈们眼里的宝贝。

听说当年爷爷买了一些田,就让六个女儿帮忙种田,让两个小的儿子读书。伯父和父亲就读于挪威***人在益阳创办的信义小学(现在的益阳市桃花仑小学),但爷爷后来是由于经济状况还是别的原因,决定让小儿子留下来跟他种田,父亲终究只读了完小,而伯父却继续读了信义中学(现在的益阳市第一中学)直至考到北大毕业。

听母亲讲过,父亲是从1956年开始学医的,她们结婚前田土和房子早已被分了,后来父亲只得做伞,可能就是戴望舒的诗《雨巷》里的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姑娘撑着的那油纸伞吧。父亲起早贪黑,继承了祖辈的那种勤劳基因,晚上做伞,天亮前起床,背着伞走二三十里路去益阳街上一个叫着三里桥的集市去卖。大概最后一次在卖伞时赔了本,父亲便不再做伞了,去了离家三十多里地的三姑父家学医,三姑父比父亲大十岁,三姑父的叔公是郎中(旧时对中医的称呼)。父亲的学习是出色的,从背“汤头歌”开始,还有“医古文”,“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都背得滚瓜烂熟。父亲就像一个留学生,留在姑父家专心读书,这当然离不开祖父母及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之后又师从当地的一个久负盛名叫梅爹的著名郎中,便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由于父亲学得扎实,不久便考到了邻乡的珠波塘公社的卫生院,成为了集体单位的正式职工。工作之余还经常有学习进修的机会,去地区的最高级别的医院学习,由于舍得狠学,父亲还学了西医,X光透视等。我自小有记忆起就发现很少见到父亲,长大了才知道父亲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曾到一个山村旮旯里呆了好些年,那个地方叫三江坝,是个闭塞的山村,卫生院在那里建了一个卫生所,父亲就把卫生所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亲们看病是不分上下班的,有毛病就立即找父亲看。多年之后父亲重返了卫生院,乡亲就到卫生院找父亲看病,他们亲切地称父亲为李所长。为感谢父亲治好了他们的病,乡亲们经常用竹篮子提些鸡蛋送给父亲。

我们姐妹仨是家中最小的,小时候有一段时光跟父亲一起在卫生院住,在他身边上学。亲历了父亲为病人看病的辛劳,所有病人也都以父亲为中心,因为他们只信任他。父亲也永不知疲倦,总是以病人为中心不停地转。父亲也过度地透支了身体,早生了白发。有次一个病人找父亲看病到了我们房间里,我和妹妹正在写作业,她说:“李院生,这是您孙女吧。”可见父亲是多么显苍老。

虽然母亲在老年寡居的日子享受了国家的抚恤金,她老念叨父亲,说她年轻时从未想过要找一个这样的人,说队上的秋卫等男人都在清早起床为堂客(妻子)打早火,她从未享过那样的福。在搞集体的生产队上,她是个“四属户”(过去主要指**、职工、教师、军人在农村生产队的农户),干着男人同样的体力活,插秧、收稻、修水库等。说还有农妇都说父亲手不提,肩不挑的。但父亲之所以能当上院长,就是因为当年母亲这个半边天的付出以及父亲的为人处世受同事的敬佩和以及对他过硬医术的肯定。

作为他较小的女儿,我常常以此为荣,能想象到都是由于他青年时期有着志存高远的眼光。

母亲最后的时光

又是油菜花盛开的节气,故乡那迷人的芬芳又浮现在我眼前,不愿想起又无法忘记。五年前的雨水节气,油菜盛开正灿烂,八十岁的母亲永远地走了。

姐姐在灵堂里挂满了母亲在病中所写字的毛边纸,母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但她的字还在,芳香的笔墨里散发着母亲温和的气息,让我们感觉母亲好像从不曾离去。曾经做过队长的邻居都说我母亲如果不是由于划错了阶级,肯定就不是这出息。

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谢利.卡根说过的,对死亡的正确反应该不是恐惧,不是愤怒,而是感激,感激我们可以拥有生命。或许正是心中有正确的爱好和信仰,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快乐,会把所有因疾病带来的烦忧都抛弃。

母亲是进过私塾,读过老书,擅长写毛笔字。她在重病中,我们姐妹曾鼓励母亲重新拿起笔练习写字,打发她觉得无所事事的时光,让她不再多想病痛的烦恼,也不愿意她再回到乡下去,操劳着她的菜园。姐夫是母亲的书法老师,他带母亲去益阳作家周立波故居参观,并且要母亲签名纪念,还表扬母亲的字写得好。说:“我第一次才发现,岳母的字写得这么好!”于是母亲更有信心写字了。她在写字中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忘记了绝症晚期带给她的疼痛,“一边吃药也不忘写字,都感觉药不再难吃”。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当年外公就是把她当作儿子养的,送她进私塾读书写字,希望她成才。

母亲在练习书法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按照她的病情,可能她是不能过上八十岁生日的,没有想到了母亲不仅还过了年,而且还过了元宵节。于是我忆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练习书法的时光,那时书法课上,工业美大的老师对我们同学说:“书法就像是练气功,是要用气的,练习书法能治病,曾经的一位化学老师,她生病了,改行练书法,病都好了。”正因为有人家的经验之谈,我们就对母亲说:“要勤练习!”母亲也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每天午后都坚持练习,她就像个小学生,默默地读着贴,一笔一画地临摹,遇到难写的字要写上一分钟,但从不言放弃,因为她后期是模仿王羲之的字贴。母亲从秋天练到冬天,天冷起来,姐姐打开空调的暖气,让她在书房里练字,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不再是个农妇,只会作田种菜,缝缝补补。我们表扬她这样能享受学习带来的福利,像城市里的老太太了,母亲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在没有人陪伴时她一边练字还一边听**音乐,这都给了她心里的慰藉。

虽然母亲病情严重,但她真正卧床不起才三天,可以说她是自然回归。母亲离我们已很遥远了,但当油菜花开时,故乡的春天有母亲的影子,我闭上双眼,梦中的母亲若隐若现,全是她在练习书法的样子。梦醒时,我的心是洒脱、是了然、是安往。

从放牛娃到乡村医生的哥哥

我家这个哥哥原本是家里的老二,由于最大的一个哥哥英年早逝了,于是我们下面的兄弟姐妹便叫他大哥了。以前,哥哥逢人就说我家兄弟姊妹中,就他读书最少。确实如此,他只有初中毕业,生不逢时啊,那时正值**中,升高中,不完全是看学习成绩,还要看家庭成分,才能推荐升学。就是因为我爷爷阶级成分的缘故,学习好的哥哥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被迫回家务农,在生产队放牛。

那年我大概是三岁多吧,有了记忆,依稀记得哥哥有一次回家向母亲哭诉,大队支部**把他的牛牵走了,说哥哥放牛去吃了他们生产队的绿肥,真实情况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那时推荐谁上高中,也是大队**说了算。母亲在世时,也时常说起那事,说哥哥跟着她吃了苦。父亲在卫生院工作,也是由于阶级成分的问题,胆小怕事,不敢同别人争什么,但对孩子们学习的事从不言放弃,自己的医疗技术也十分精湛。虽然哥哥没有上高中,但每逢周日和节假日父亲回家还是指导哥哥读(中医中药)书,教他打针换药等等。那时,改革开放前,村民的小毛小病多,特别是肺结核病人也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天天如一日的,得肌肉注射链霉素,天天跑医院或卫生院还真不是那么方便,于是哥哥应了他们的急,都是上门无偿给他们注射的。记得快要改革开放前的一日,也是那个大队**带乡政府团支部的年轻团干来采访过母亲和哥哥,之后哥哥被为乡的优秀共青团员。接着父亲为哥哥报了函授班,订了医学书和中医杂志,为后来哥哥考上乡村医生的行医执照奠定了基础。

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放学回家,惊喜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家堂屋里摆上了药柜等,哥哥正式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其实他是行医与务农两不误,黑清早、半夜里,村民家里有谁病了,哥哥背起他的药箱穿村走户,从不推托。不久父亲也因病提前退休帮忙哥哥了,哥哥的业务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八十年代末农业生产也半机械化了,哥哥还买了“铁牛”耕田,不仅把自己家里的七八亩田耕了,还承包生产队其他一些人家的。春耕生产一开始,就更加忙碌起来了,皮肤晒得黝黑发亮很粗糙的。那时父亲负责坐堂看病和哥哥一起炮制中药,出诊也是哥哥多些,田里的体力活依旧由哥哥承担。那时暑假里,我经常被父亲和哥哥安排去县城和市里的药材公司帮忙调药。那些营业员都对我哥哥很熟悉的,一见到我去,就问:“你是帮你爸爸的忙吧?”

他们肯定是见我哥哥皮肤晒得显老的缘故,他们认为我哥哥是我爸爸了,可见哥哥那段岁月的辛劳。上苍总是青睐勤劳的人,改革开放不到十年,我的老家村民们都是靠勤劳致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土砖房渐渐都被楼房取代,我们家也不例外,八十年代末也盖了两层楼房,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哥哥支助我们家最小的姐妹三个都完成了学业,相继考上了理想的大中专院校。接着又培养自己的一双儿女考上大学,小的是女儿,三年前已硕士毕业在湖南省城长沙参加了工作。

十五年前,哥哥在思想上也要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后,也协助***管理村里的大小事。就在前年,老家益阳有些地方发洪水,年过花甲的哥哥仍去离家二十多里路的湖区参加抗洪抢险,帮灾民们战胜了洪涝灾害,和村委**们在鲜艳的党旗下,沧海横流,重温入党誓言。今年春节前我回了故乡,哥哥仍是脚不停手不住地忙着卫生站和村里面的事。为了迎接猪年新春佳节的到来,上级指示各村要打扫卫生,村主任在清早第一时间通知他参加,当时正有一个病人在打吊针,于是我主动帮忙照看等着换药。后来回家吃早餐哥哥还穿上了印有“义工”字的红马甲,嫂子说:“看,他穿了件环卫工人衣服。”听了的人都哈哈大笑。

哥哥常去村里做义务劳动,只要他身体力行,我们兄弟姐妹及他儿女并不反对,他付出他乐意。搭帮改革开放了,党的政策好,否则,怎么会有哥哥的今天呢。愿哥哥继续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奏响一曲曲夕阳红的赞歌。

云姐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那个上午我正在唱歌,云姐她突然出现在我房门前。当时,隔着玻璃看到有人在窗下徘徊,我心里想要她从楼梯口去下面,我以为是别人来找父亲看病的,不晓得路。只是我并未说出口时她已开门进来了。我想喊她又不想喊她,怕弄错了。终于她开口了,在我满怀期待的双眸专注下。“是全红吗”?她问,好熟悉的声音。“你是云姐吗?”我问。“是的。”她答。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人物父亲母亲哥哥云姐谢华怀念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冰凌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2
  • 爱玲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7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4
  • 谷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3
  • 张水水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0
  • 晏诗韵??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9
  • 许彦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8
  • 楊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8
  • 一棠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7
  • 安颜如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7
  • 陈湖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7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7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冰凌花3秀才2021/08/22 10:18:29
    • 分享到:
  • 这一组人物记,父亲与哥哥同样的职业同样的敬业精神,两代人肩负起乡村治病救人的重任,而母亲年迈重病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学习书法,这种淡定对待疾病的精神也令人佩服。云姐的故事应该很多,可惜抒情多了缺少事例,最后一位友人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善良扶助贫困的美好品格,在困难时期粮票弥足珍贵,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让人动容。一点小建议,大标题《人物记》过于宽泛笼统,可以改个更适合的标题,里面的小标题就很贴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冰冰来读来指正!
    • 爱玲1布衣2021/08/16 16:48:32
    • 分享到:
  • 第一次见到李红老师时,就觉得李老师温润可亲,慈眉善目,原来李老师是受了原生态家庭的滋养。在这篇作品中,父亲、哥哥、母亲、准嫂子都是那么的淳朴善良、勤劳上进,虽然有命运的不公,有生活的艰难,但每个人都没有向命运低头,一路向前,活出了最美的姿态,给亲人、后辈留下的是鼓励、动力。特别感触于写母亲离世那一片段,每当油菜花开的灿烂时,正是作者睹物思人之时,油菜花年年都会开,但物是人非,令人泪目!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爱玲老师的精彩点评!
    • 黄元罗5进士2021/08/14 08:04:20
    • 分享到:
  • 在作者的父亲、母亲和哥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性:命运对他们如此不公,他们的眼中却始终有光、心中一直有梦、脚下不断发力,渡过了困难期,迎来了甘甜,甚至还绽放了属于自己的芳华。所以说,这篇《人物记》看似是作者在拉家常,实则上更像一碗装满“亲情”和“友情”的鸡汤,喝一口,万般滋味顿上心头;放下碗,又被个中滋味感动得泪流满面。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黄老师的精彩点评!
    • 谷雨2童生2021/08/13 16:42:25
    • 分享到:
  • 父亲勤奋求学,医者仁心。母亲的勤劳持家,为家庭放弃了自己书法的爱好,到晚年才捡起来,并得以养心修性同时养了病。哥哥是聪明的,如果不是时代背景会有个舒服的前程,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帮人看病和耕作两不误。云姐过得不容易从作者的见面的感受中能看出来,那个年代,已经订亲,我能猜到她背负的伤痕或者闲言闲语。谢华家境窘迫还不幸患上疾病,索性遇到善良的作者。总之,上天不会辜负努力和善良的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谷雨2021/08/13 16:44:20
    • 分享到:
  • 所幸,电脑最近不太好用,最近换字老换不成功。
  • 多谢谷雨来读来评!问好~
    • 张水水1布衣2021/08/09 22:35:45
    • 分享到:
  • 文中的作者,自己家里未必富裕,只是解决了温饱,就把自己的粮票给了更需要的人谢华,作者的善良让人感动!而细心的母亲,更是保留了珍贵的粮票,使得一个时代有了见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张老师的精彩点评!
  • 人间自有真情在,而亲情最可贵。文章行文朴实,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质朴醇厚的生活场景。父亲虽早生白发,让人误会作者是孙女,但“父亲永不知疲倦,为病人看病”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在作者心里,父亲受人尊敬,为作者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在《母亲最后的时光》,母亲永远离去,我们无能为力。作者内心虽有伤痛,但笔触哀而不伤,母亲永远“活”在作者心里。我读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洒脱,这是一个人日益成熟、真正坚强的表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娟娟的精彩点评!
    • 许彦华2童生2021/08/08 11:53:26
    • 分享到:
  • 情到深处总都人。在一组写人记事的文字,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了父亲、母亲、哥哥、准嫂子、同事等,读后难忘。作者选辑的是一场景,一片段,一件事,错落有致,中心突出,新颖别致,感人至深,喜欢你的文字,“我眼里有千百颗珠子在翻滚转动,只是我努力克制着这一切。”一切都在无言中,处处体现着文字美,感情美!是一组优秀的记叙亲情的美文,点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许老师的精彩点评!
    • 楊剛3秀才2021/08/07 20:15:44
    • 分享到:
  • (这是第二遍读,第二遍写评,上一次写着写着发评失败。再写一次。)这篇文字很真,有史料价值,写的是亲人,父亲,母亲,哥哥,准嫂子云姐,同学同事谢华,无论哪一个人物,都是具备良好品质的,好学上进,慈爱勤劳,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家人的良善爱心,作者没有铺陈,只是撷取最有价值的片断,从小处着笔,却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杨刚的用心点评!辛苦了。
  • 被作者的父亲感动到了,想不到一个卫生所的医生,给人看病竟是如此的辛苦,我的父母是农民,一年四季在地里忙活,不管酷暑与冬寒,均辛苦疲累。可是,看到作者的父亲,原来不用做农活的医生也是这般辛苦,看来天下没有轻松的事,只是你不身在其中。我们应当无限感恩。粮票对于我们这些九五后,是非常遥远的故事,小时候听爷爷说过,我想不明白,没有钱,处处用粮票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虽清苦无比,但毕竟没经历过,就好奇那个时代。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你精彩的点评!
  • 做医生确实辛苦,现在有些家长不愿小孩学临床医学,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但她女儿就是喜欢,今年考上了上海海军军医大学,她的是无军籍的,五年制本科。我认为有理想的孩子还是值得鼓励的,世上没有易食的果啊。
    • 一棠3秀才2021/08/06 15:53:54
    • 分享到:
  • 作者的前三篇,都有一处戳泪点的句子,父亲的白头,母亲的吃药,哥哥的苍老,能戳泪点是因为一个甘愿奉献的家庭,父亲每天不停地诊治病人,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导致早生了白发,与儿子同住,被病人误认为是祖孙关系。母亲的农活没人帮手,享不了清福,可见是父亲能拥有过硬医术的背后的女人。哥哥受父亲一心为民的影响,也成了乡村医生,忙碌得苍老,与弟弟相去甚远,甚至被误认为是父子。 这是一个大爱的家庭,一家人非常伟大。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一棠的精彩点评!
    • 陈湖3秀才2021/08/06 13:14:44
    • 分享到:
  • 本文辞藻质朴、感情真挚,行文流畅,是一组怀念亲朋好友的文章,很不错的作品。文章写了五个人物,有从伞匠到卫生院院长兢兢业业的父亲;有书写知书达理的母亲的最后时光;有厚实积极上进的哥哥;有不离不弃的大哥准媳妇云姐;有英年早逝的以前的同事谢华。文章娓娓道来,无不充满怀念之情,读之令人感动、感慨,亦有些令人扼腕。人生在世,有些人走着走着就离开了,且活且珍惜,珍惜亲人、珍惜朋友,亦要珍惜生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陈湖的精彩点评!
    • 李玉5进士2021/08/06 12:03:15
    • 分享到:
  • 这是一组怀念亲人的文章,从父亲母亲到哥哥姐姐。在很多时候,亲人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当我们累了,想过放弃,这时候,亲人的鼓励和陪伴,就像一剂良药,一下给自己注入了活力——我必须努力做到更好,才不辜负家人的厚爱和支持。事实上,很多人就是活在这种“责任”里。和父亲母亲受过的苦累比起来,我们现在的努力,根本算不上什么,就像年长的哥哥,还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止步是每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也为亲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李玉的精彩点评!
  • 父亲一生辛劳。卖伞赔了本。1956年开始学医。中医需背汤头歌括、医古文、经方研方、人体穴位经络走向都要记清楚才能辩论施治处方用药。身为所长的父亲以病人为中心。家的事情全由母亲打理。母亲操持家务农活里行家,上过私塾,还会写书法。而当她在重疾时,支撑她生活的除了药便是书法。哥哥本是放牛娃,后来跟着父亲打针换药,做了村民爱戴的医生。云姐是大哥的未婚妻。大哥英年早逝,云姐在“我”心中年轻漂亮,做农活能手。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同事谢华家庭贫穷。“我”要将仅有的粮票捐给谢华。母亲藏了一张做纪念。事隔多年,逝去的人让作者怀念.
  • 多谢荣姐的精彩点评!
  • 最近来访
  • 李红
  • (我名即我号)
  • 3秀才
  • 2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0
  • 0
  • 4
  • 536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