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大情缘
  • 点击:54034评论:162021/08/18 09:28

都说人老了喜欢怀旧,我还未老,只是离开了深圳七天、半年然后是如今的一年,心就像一只失恋的天鹅,羽毛向着南方,如树皮,脱落,枯槁,碎成一地柳絮。这柳絮,如同我去的很远的北方,遇见的一场半清冷地流连又孤单地醉去的雪,薄薄的一层,水泥路留不住,灌木丛托不实,只有运动场红蓝座椅能容我用冻僵的手指划开雪花写下“深圳”和我牵挂着的名字。

遇见这些名字前,对深圳的印象停留在老去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以及《红树林》里的红毛猩猩“贝贝”。亲戚花好几十万在深圳买了套百平米的房极大震惊了年幼的我,这在当时乡镇已经能盖两栋小楼。然后,我也踏上了深圳的土地,以沉重的心情,在高考失利后。身旁,令人烦躁的自行车人行道上七扭八拐穿行,走,也只能小心往前走。

“深大很有钱吧?”

2016年的新生典礼,还没遇上疫情,灯光还是璀璨的灯光。台上的校长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深大校友富可敌国”,经人言可畏的传播后变成“深大富可敌国”。对“炫富”没有兴趣,如果不是未来几年里“富可敌国”幽灵般再三飘荡眼前,我铁定将其同校长其他话一股脑抛脑后、鞋底。未来,迷茫的未来,不甘心的未来,撒在台下操场寸许草里。是如学院领导说的“无用之用”,于中文系的海洋里做一只井底之蛙,还是将轨道拨回高中理科实验班前端,追寻普遍认可的理工科实用之价值。

我喜欢文学。偶尔也写点。“文山湖的荷花该是有三种,粉的绚丽,紫的神秘,白的雍容庄重,花蕊嫩黄,花瓣鲜亮溢彩,似注满美酒的夜光杯,引人驻足观赏,此情此景,当浮一大白!赏荷时,你会惊讶:咦,怎么下雨了?阳光也还灿烂,却有点点雨滴撞在水面上然后一圈圈辐射开去。其实并没有雨,你再俯下身来细细地看——居然有鱼!长不过一二厘米,在交错的叶茎间穿梭,时而摆摆尾,时而换口气,时而一起吐泡泡,就在湖面下起了一场雨。”大一的文字,稚嫩地临近准确表达霎时便浮华地晕散开,学校图书馆老师初见我时说;“没想到这么细腻的文字,居然是个男生。”从宿舍到文科楼上课,总要穿过这片美丽的文山湖。路上同舍友聊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以及白雪公主臀部、脚上六颗省略号似的痣,问舍友梁白雪公主的臀部用来做什么,他脱口而出“放屁”。

同样是这片湖,时间拨到两年后,很有气质的一位老人同我争论学校该不该在文山湖养天鹅。周末,我时而穿着义工的红马甲在湖边“巡逻”,劝阻游人不要钓鱼、不要给天鹅喂食。我喜欢这群黑天鹅,喜欢它们在水里悠哉游哉游着、时而扬起高傲“S”形脖子时而一个猛子扎进湖里,喜欢看它们脑袋马达般抖动吞着一天要两百多块钱的饲料和蔬菜块,也喜欢看毛绒绒的“丑小鸭”有模有样尾随它们。“丑小鸭”不丑,朋友看了我发的照片,都说很萌。湖里的精灵还有硕大的锦鲤,估计有一尺来长,有次遇见一条红色闪着金光的锦鲤扑腾扑腾扑到湖边石质看台上,我拨开围观人群正要将它送回湖里,它却自己扑腾扑腾地弹回水面。若不该养天鹅,这些天义工的价值会被否定、消磨,有了立场,再加情感作祟,我倔强地反驳老人,实际上已经认同退休老教授观点,学校使用场地和资金引进天鹅需要征得师生同意,而不是少数几个人拍脑袋做出决定。谁能代表我们?

我依然喜欢这群黑天鹅。它们算是客人吧,比我更晚来深大。我也是客人,在深大住了四年的客人。在深大见到的第一栋宿舍是银桦斋,我将同行的高中同学从深大北门送至她宿舍银桦斋。一栋嵌着黑底白字宿舍名木匾、用伸缩铁门控制安全的旧宿舍楼从树枝掩映中挣脱出来,把失望带进我和她的眼,宿舍条件与高中差不多,对不起口耳相传的“深大连厕所都有空调”的优越物质条件。教学楼厕所里有空调是真的,一些宿舍楼残旧也是事实,若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论,银桦斋还行,马化腾和腾讯几位创始人在这住过,不知为何改成了女生宿舍。

迷迷糊糊绕了一大圈才迷迷糊糊踏进文山湖宿舍,算是误入藕花深处。文山湖宿舍可谓桃花源,别的宿舍晚上才有洗澡热水,12点熄灯,这里24小时有热水,也不熄灯。文山湖宿舍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曾是对外运营的招待所,八九十年代由学生当服务员、由学生负责清洁维护、由学生自主运营的招待所。在那个物质匮乏但充满着自由、创新、活力与无限可能的年代,深大率先在全国提出“毕业不包分配”和勤工俭学制度,学生创办洗衣厂、学生商店,最典型的是学生在学校支持下创办了深大实验银行,教师工资由学生银行发,师生在此进行存取钱业务,一批未来的企业家、银行行长从这里走出。

离开文山湖宿舍是在大学第二年,因为听闻文山湖要拆,要建学术交流中心,于是和舍友搬去风槐斋。宿舍楼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槐树,只是普通的槐树,兴许取“午风槐夏凉”之意,不过相比于冰冷的1号楼、2号楼,凌霄斋、山茶斋、米兰斋、丁香阁等带花草树木名的宿舍无疑更舒心,好些宿舍楼前还特地栽植了同名植物。宿舍名中颇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学生戏称为“乔家大院”的乔木阁、乔林阁、乔森阁、乔相阁、乔梧阁五栋宿舍,乔木阁一个“木”字,乔林两个“木”,乔森三个“木”,乔相的“相”右边之“目”躺平似“四”字,刚好四个“木”,乔梧则是五个“木”,据说若有第六栋宿舍将取名为六个“木”的乔桑阁。只是乔桑阁遥遥无期,虽有遗憾,留白却恰到好处,不然第七栋要叫乔柒阁?

“乔家大院”命名者是深大前任校长章必功,他几乎看着深大长大,建校第二年就到深大工作。30多年后,《深圳晚报》写道:“1984年10月,我到深大报到。深大校园刚有2片楼,一片教学楼,加上海边的一些宿舍楼。这些楼群给我的感觉是热气腾腾、意气奋发的,所有人看到我们新来的教职员工就像见到了一起奋战的战友,都喜气洋洋地看着我们。”深大现在的海边足球场和宿舍楼,那时真能望见海,城市尚未大规模填海造陆。从无倒有的建设,越是艰苦,越有获得感,毕竟一年前招收首批学生的深大还要借电大的教室上课,年初***视察时所见仍是海边荒地。得知9月份深大将在这开课,***感叹其为“深圳速度”,“深圳速度”最早是形容深圳大学建设的速度。

在年财政收入仅1亿多的情况下,深圳拨出5000万来建一所大学,可见对深大抱有多大期望。《深圳晚报》继续写道:“深大初创期,我在深大夜大任教,氛围极好。深圳刚改革开放,社会上没读过大学的青年,想要成为人才,都力图上进。每到夜晚,自行车和汽车堆满教室外,警察、干事、公司里的头目、退伍军人,都到夜大上课,现在深圳市各层领导**中都有当年深大夜大的学生。他们上课时态度虔诚,几乎从不缺席。”80年代的深大夜校生,我见过一位,七旬的他离开深大已有近三十年,白毛衣,蓝羽绒,身体微倚在椅背上。詹兆强是江西人,说话带着方言口音,很低的声音一出口便往回飘,坐对面都要很小心才能听清。这位“深圳市卖报王”,是“文院詹兆强人文助学金”赞助人,他说自己是来感恩的,感谢深大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1986年,已有妻儿的詹兆强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打拼,晚上则在深大夜校学习,那时的深大只有图书馆、行政楼、教学楼三栋主体建筑。深大老师为生活困难的他在食堂找了份勤工俭学工作,当詹兆强携着一包三毛五分钱的香烟去感谢老师,老师的脸拉了下来:“如果五年后我看见你还是这个样子,那我就瞧不起你。”被这话激励,詹兆强毕业后开始创业,爱心报亭撒播到全国几十个城市。

可能是中文专业出身,章必功校长特别有人文情怀。听闻校长信箱里的几万封来信,他都一一及时回复,学生为亲朋新生儿求好名字,他也会满足。

“荔枝青青树梢头,一万学子已翘首。

闻得亲和以治校,今年还分荔枝否?”

2005年,时任校长的章必功赋诗回应学生“今年还分荔枝否”的询问:

“去年六月时,荔枝分到手。

笑问岭南人,细数三百否?

今年六月时,荔枝分如旧。

人约绿荫下,红果盈怀袖。”

第一次红果盈怀袖是在大二的六月,正逢2018年高考,深大人自发在微信朋友圈留言“欢迎报考深圳‘荔枝大学’”。两个校区的荔枝树加起来约有两千棵,都是建校之际原地保留下来的,能有这般生态或者说是天人合一意识实在不容易。深大人都宠着这群小精灵,只有园林中心员工才有摘下它们的特权。有次一个微信公众号在推文里说深大荔枝可以随便摘,一群深大学子冲进去点击投诉,直到运营方撤了这条推文才了事。夏天,不望荔枝止渴,不呢喃几句荔枝几时有,仿佛就不圆满。

遇上丰年,荔枝能收逾10万斤。摘下的深大荔枝用竹条编织的大筐装,一筐能有50斤,刚开始几天,需排上数十米队才能在荔枝派发点领上一小串荔枝,几颗或者是十几颗,回到宿舍,一人分上一两颗也就没了。剥开鲜红的壳,咬一口雪白清甜的果肉,立马便触到黑亮的果核。口感较之市面上荔枝不逊,可惜果肉太薄。再过段时间,一筐筐荔枝会直接摆宿舍楼下,随意拿取,深大也面临着一场灾难,来不及摘的荔枝,自然脱落的荔枝,同大地,同路上走过的人来个亲密接触,然后皮开肉绽,过个几天发酵出醉人的酒香,半个校园都是,尤以科技楼、文科楼间的小路最甚。

这条路,南翔老师、林培源、欧阳德彬应该都走过。写下《花季·雨季》的郁秀和她父亲估计也走过。谁说深圳是“文化荒漠”?去到《伶仃洋》杂志编辑室,方知在基层深圳有如么多的街道办文学内刊,好些内刊有国家一级作家坐镇。2016年深圳评选出来的文化名片有“大鹏所城”、“深圳义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设计之都”、“腾讯”、“大芬油画村”、“中英街”、“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等,****期间茅盾、邹韬奋等人都经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由深圳冲出日军封锁到达香港。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本土文化一时间跟不上迅猛的城市发展并不奇怪,但在未来,客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移民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义工文化,深圳可以期待。也是在这片土壤,我结缘了“飞来”的故宫。一开始是凭偶然兴趣选的故宫选修课,后来在雅昌遇见《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王津老师,你会惊讶于他腰板如此直,目光是这么专注单纯,眼里只有钟表,就像我在文物医院看到的临摹书画的老师,一笔一画,就是一笔一画,佛祖般静穆,除了呼吸什么也不需要。即便临摹书画的老师眼里从未有过我,仍要尊她为老师,她就是故宫博物院“守门人”单霁翔嘴里“让文物更有尊严”的人吧。隔着数千里,我在深圳、在深大选择了故宫学之路,这该说是谁的魅力。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回忆深大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0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笑笑书生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3
  • 欧阳德彬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3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2
  • 爱玲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9
  • 一棠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8
  • 陈湖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8
  • 半行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1-08-18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身居罗马的果戈里重新发现了俄罗斯,写出了《死魂灵》;赫尔岑迁居伦敦,完成了《往事与沉思》;纳博科夫去了美国,孕育出《洛丽塔》。同样地,要了解一座深圳这样的大城,有时候需要站在深圳之外回望深圳。作者毕业离深,信笔写下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宏观的认识与精微的细节兼备,心中有深圳,笔下见真情。此情此景,恰如开篇所写“心就像一只失恋的天鹅,羽毛向着南方,如树皮,脱落,枯槁,碎成一地柳絮。”郑重推荐!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3 22:00:09
    • 分享到:
  • 感谢提名在他乡遇见故乡,亦是美事。
  • 这篇文章读得人心里痒痒的,也湿湿的。我们都拥有自己的母校,也都爱她,想她,念她。深大是深圳第一学府,我辈当年学习成绩够不上,如今年龄已过,更是只能在路过深大大门时,偷偷地瞥上两眼,叹息一声。作者作为深大毕业生,对母校情深似海,所以才会细心观察她的一草一木,记录她的一人一物,思念她的一点一滴,字字句句行行,蕴含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感,闪烁着不经意的幽默。“这是我爱着的城,有我依恋的人。”有空常回来看看。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3 22:05:19
    • 分享到:
  • 已经回来过几次了痒痒的,湿湿的,太贴切写的时候的心情,谢谢!
    • 黄元罗5进士2021/08/21 07:52:43
    • 分享到:
  • 通过作者在深圳大学求学四年的足迹,我们发现,深圳大学集物质意识和人文情怀于一身。前者主要表现有:“深大校友富可敌国”的自信与自筹自办校园银行、商店和招待所的创新;后者主要表现在校园内充斥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即便各幢学生宿舍,都要冠上“银桦斋”、“风槐斋”、“丁香阁”等雅称。而这一系列细节也让这篇文章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因为这些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和深圳人这类群体的真实浓缩。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1 15:09:29
    • 分享到:
  • 大学的个性,城市的风范,希望不要在千篇一律的硬指标下湮灭。
    • 爱玲1布衣2021/08/18 23:41:47
    • 分享到:
  •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虽然离开了深大,但心里对深圳有满心的不舍。深圳大学由原来的一本变成重本,深大的发展确实是深圳速度。深大的前任校长章必功先生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老校长,我曾经在深大听过他的几次讲座,可谓诙谐幽默、生动有趣,那头银发彰显他特别博学且儒雅;作者笔下的文山湖、黑天鹅、饭堂、荔枝树……使深大显得宁静且美好,特别是描写作者作为义工提醒行人不要惊扰黑天鹅这个片段,彰显出深大浓厚的人文气息。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1 15:11:20
    • 分享到:
  • 希望一切都能宁静而美好,疫情过后欢迎来深大文山湖边,荔枝树下散步。
    • 一棠3秀才2021/08/18 17:26:22
    • 分享到:
  • 一年财政收入才一亿,就胆敢拿五千万抽资建学校,不得不说是一种当时的超前意识,也是一种勇气,那么这么多年来,深大的意义是无价的。作者将深大的成长历史写得非常详细,往事如数家珍,如同报告文学一般,实在是不容易。我有很多同学就是在深大读的夜校,但要凭分数考进去,然后上课自习复习刷题,几年的夜熬,终于慢慢刷出了学历证书,改变了命运,深大改变了无数低学历的打工者,深大是他们的福音,他们也当感谢深大。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1 15:07:51
    • 分享到:
  • 大学与城市,与城市中的人命运相连,敬佩每一位为梦苦熬之人,感谢深大,也感恩这座城。
    • 陈湖3秀才2021/08/18 13:10:42
    • 分享到:
  • 文章写了深圳大学的前世今生,从“深大很有钱”到文山湖的美和拆迁,写到夏天的荔枝,再写到深大的历史。特别感兴趣的是深大的荔枝,富有“荔枝大学”之誉的深大,荔枝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和口碑,每年夏天深大的师生都吃到红通通的荔枝,想想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作者是深爱深大、深爱深圳这座城市的,虽然离开,但还心心念着深圳的好。“来了就是深圳人”每个在深圳打拼的人都感同身受。因为深圳是我爱的城,有我恋的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1 15:15:04
    • 分享到:
  • 去过的城市里,深圳是最包容的。去到哪都不会忘——“深圳人”
  • 书写深大就是在书写深圳,孩子今年碰巧高考,我也没想到她会舍弃了省外的985而选择了家门口的深大,通过你的文,更加能深刻理解了一个所谓深二代对深圳的眷恋与热爱,这可能也是我们自己潜意识中对孩子的影响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8 09:23:21
    • 分享到:
  • 选择一所大学也是在选择一座城市,祝愿您的孩子有快乐充实的大学生活!
  • 我三年前升专时,一直在纠结选修什么大学,当时有深大和暨南大学,深大是夜读,要考上了才能读,暨南是自考,考过了才算毕业,当时,我纠结了很久,身边有不少朋友选择了深大,把以前的高中知识重新拾起,可有更多朋友选择了暨南,理由时,这么多过去了,高中知识早忘光光了,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所以,我就选择了暨南,虽然考得很辛苦,但总算三年后就考过了。不过,看了作者的深大情缘,想不到深大这么有趣,不禁有点后悔。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木落2021/08/23 22:09:12
    • 分享到:
  • 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精彩,暨大也很迷人,期待您的暨大故事。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3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2
  • 0
  • 8
  • 135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