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评委王元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18/9/24 12:42:48|阅读84432次|作者:秘书处

《深圳散章(诗六首)》 魏皮匠

当然是为了参赛,所以这些可以对任何山川胜迹抒发的情与志,多被冠以深圳地名,于是不免在心里微笑着想:第二首,不是也可以叫“大梅沙的爱情”吗?喜欢这组诗。干净,不拖泥带水,有我又无我,拿得起放得下。真希望,生活本身,也能像这组诗一样恬淡美好,不管是作者的,还是我的。


《城里的月光》  郁小尘

这是一个寓言。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预言。几十年前的上山下乡一代将给这个族群带来什么,尚在进展及观察中;而留守儿童一代将如何影响这个族群的质地与成色,几乎是可以准确预测的。可供代际传承的物质财富并没有如愿被创造出来,谨守分际的苦吃苦作精神却已大面积崩解,因此,小说里小主人公砸车,就是他们与社会建立交集的初步尝试与探索。


《南方Ⅱ:诗文志》  张谋

还记得若干年前初到深圳,就细读过张谋的南方系列,他密不透风的细节陈述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对于我了解和理解深圳,却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当然,偏重个人化表达,永远都是双刃剑,一方面真切,一方面狭窄,如果不肯在背景底色中揉入分量足够的大悲悯或大批判,平淡往往也就真的是平淡了。因此,读张谋,偶尔会心思游离,那时就想对他大喊一声:张谋,给我们一次高潮!


《烈焰》  薛丽娜

进入故事不够从容,就是说,从第一段开始,冲着后头结局而写的意图太过明显了,其后果可能就是,变成了一个看到开头就差不多能猜到结尾的故事。尽管如此,绝大部分的细节铺陈依然很动人。哲学家说,人生本无普适的意义,每个人都用行动为自己赋予意义,每一天都可以为每一天赋予独特的意义,主人公柳竹心没有正面出场,却是这一哲学信念的可信的实践者。一个柳竹心,一群柳竹心,与这座城互相印证,互相慰藉,这就是价值所在。


《高楼有鬼》  刘菡萏

部分细节,还有进一步推敲完善的余裕,比如安排一个场景,让古经理来传达那些高层人事震动,可能比目前这种新闻通报式的交代更自然些。不过整体上看,小说完成度很高。对结构的精心把控,换来了节奏分明的紧张感,贡献了足够的可读性。主人公刘苏的成长速度显得太快了些?不过对于她的基本价值观设定,我很喜欢,可能是年纪大了,偏保守的人生抉择,更让人安心。


《人间盐粒》  余醒

我赌小孙子多多长大以后会成为厨师。当然这只是个小玩笑。食物是药,不仅疗治个人心伤,更可能为家族的守望相助提供能量和热量,作者的描摹与解析相当成功,因而也就相当可信。当老板,拼事业,组家庭,育儿女,这些都是生活的粗加工食材,真正想把日子整合出健康滋味,还需要用心用情去发现并坚守一些小秘密、小关窍。朴素的道理,因朴素而格外有力量。


《啊,深圳,一只鹅要拨动多少清波》  叶耳

为什么叶耳的诗唤起了我的寂寞?渐渐熟悉起来的街路与地名,任何一个部分,都没有青梅竹马或唇齿相依的初始记忆,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叶耳并不孤独,因为他内心丰盈,边界浑圆。可能恰恰是这种丰盈与边界,迫他与这座城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尽管他也知道,“沸腾的水在鼎锅里热爱一生”。


《局》  李玉

商战作品,最忌没有切身体验,想当然地编造离奇故事。阅读本文,可以大胆地揣想,作者很可能长期在饮食界摸爬滚打,甚至从作品强烈的纪实风格来看,可能还曾是局中人。真正的商战,未必需要波澜壮阔、生死相搏,算计到一坨冻虾的价格与两瓶梅子酒的体面,才更让人揪心扯肺。从此,在任何一家餐馆面对任何一盘珍馐,我们都可能产生这样的遐想:谁知道这道菜背后的厨房里,正上演着什么样的人性冲突呢?艺术的美感,正由此生发。


《乌金》  陈卫华

如果小说中的陈骗子真懂一点心理学,他可能就会指出,他的创造者,也就是小说作者,是在用投射的手法构造一个理想国。在深圳,还批量存在着蒋宋孔陈及老黄小柳这种人,从商及活人的底线如此之高?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作者信,并把这种信投到小说人物身上,这就够了。去魅,还原,深圳需要如此温情的自我形象,也配得上这样的自我形象,对此我越来越深信不疑。


《无所事事的星期四》  笑笑书生

比如金庸,让武侠自成世界,而不必像三侠五义一样附庸于所谓的人间青天;比如罗琳,让巫师自成世界,“麻瓜”社会则沦为淡远到几近无痕的背景。同样,书生小说的成功之处即在于,通篇都笼罩在智能机器人所拥有的普通人视角之下,思考、想象、体验,每一个字都颠覆,每一个字都挑衅。再过一百年,我也不相信这会是真的,可他成熟的叙述圈套,到底还是把我们骗到了,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为时间的深度而愣怔揣摩。阅读的魅力,由此自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