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评委朱铁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19/9/25 11:28:47|阅读81016次|作者:秘书处

《到坂田去》 马虹玫

文章在内容上生活化、碎片化,但在这个表象之下,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作者对 “家”的理解与感怀。作品章法稳健、节奏明快,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在深圳这个处处充满“漂泊感”的城市,这样的文字总能抚慰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正显示出人们对于归属感的追求。作者也抓到了这个城市更广发的情感基础,也正因如此,使此文颇具看点。


《四端》安小橙

《四端》是一个精彩的讽刺小说。文章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也有让人迁思回虑的深刻。作品在内容和思想上都做到了和谐统一,场景画面感强、人物性格形象生动、叙事节奏稳健。作品在细节上的把握有所遗漏,另外为营造讽刺效果而带有刻意之嫌,作者在这两方面可以有更好的处理。纵然有以上缺陷,此文仍不失其精彩。


《入深记——我的二十六个地理图鉴》江飞泉

江飞泉这组诗歌语感强烈,气韵和谐。这26首诗歌将作者在深圳生活的点滴融入其中,浓缩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26个地理图鉴同时也是作者的26个精神空间。对于深圳的描写,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这26个地理图鉴足以完成作者对于深圳的书写。作者需要做的只是对其进行深化和避免因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


《深圳梦》刘郎

刘郎的诗读起来口齿生香,这一组诗也非常能看出作者的诗学功底。刘郎的诗歌常给人驾轻就熟之感,字句浑然天成,品味起来如沐春风。在现代诗歌诗意晦涩难懂,意象跳脱杂乱之下,刘郎的诗歌依旧保有清晰的思想脉络,但同时这并不损害他诗歌的多义性和发散性。他的思想或飞扬,或深沉,又或童真,都有一番风味。


《入深圳记:火车穿过苍茫》溪有源

“火车穿过苍茫”是极具诗意的句子,此篇文章也正因其中显隐的诗意而动人。“火车”是空间穿越的一个重要意象,它常常能将人类的念想拉到更加遥远的世界,在空间上形成独特的艺术美感。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目光聚焦在为什么来深圳、如何来深圳、来深圳遇到了什么等琐碎的事件之上,作者更关心情感的抒发。作者通过“火车”这一交通工具来编织文章。文章情感抒发稍欠克制,但好在作品角度与立意与众不同。


《浪人》赵静

人道主义题材作品是文学世界中一大重要母题。大多数人的一生以苍凉为底色,又因苍凉而产生悲悯。这种悲悯只要潜伏在作者心中,便能给人有一种宗教般的澄澈。这篇文章因真情而显真诚,作者从自身出发继而有所感怀,这种悲悯便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其力量也更加强大。此篇文章也因过多的自身经历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常能让觉得是借他人之伤怜自身之悲,稍略限制了文章的境界。


《看不见的深圳人》王国华

《看不见的深圳》容易让人想起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这种看不见,某种程度上说是“看不清”的陌生感。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稳定而熟悉的常态,“看不见”便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病症。在城市里人们因陌生而冷漠,因冷漠而无所归依。这篇文章带有一定魔幻色彩,但这种魔幻恰好能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作品在诠释“看不见的深圳人”这一概念时可冲淡化处理。


《下梅林上人》王顺健

自传性的作品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怀疑的情绪,如何在保证现实的真实性基础上给读者展现出文学的真实性,是作家应该要考量的。作品以几个小人物作为切入点,在作者的穿针引线之下,这些人物构成了作者生活经历的一张大网,在各个人物与我的互动中,我的形象跃然纸上,正是通过这种侧面的衬托,文章的真实性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但或许因为要保证现实的真实,多少限制了作者在艺术效果上施展拳脚的空间。


《造塔者说》游利华

游利华的作品常能在无声处惊人,她的语言充满了古典诗歌的从容与雅致。一篇作品的好坏除了思想境界的差别,往往就取决于作者对细节的处理功力。《造塔者说》中便处处能看到精彩细节的呈现。在这篇作品中,游利华以生活中的几个切面来呈现更加宏大的叙事格局,她描绘了这座城市最初的建设者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逐步成长和建设者的随年衰老形成一个具有冲击力的对比。


《入深圳记:姐弟仨的深圳路》梦晴

在现代汉语语言极大丰富、多元,辞藻使用过于雕饰的情况下,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此篇文章便回归到了朴实无华的叙事当中,其效果也更加直击人心。作品以姐弟三人的经历为线索进行展开,深刻还原了一代深圳人的创业史。文章当中,姐弟三人形象生动,其喜怒哀乐都颇具感染力。作品有着精彩的写实,但若添有更加飞扬的思想,作品将有另一番精彩的呈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