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评委王国华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21/9/16 11:00:51|阅读29229次|作者:秘书处

《命的门》      赵静

评委评语:一篇非常深沉的自述(剖析)性文字。我更愿意把准确凝练的文字,理解为必然的情绪流露而非字斟句酌的文学创作。对自我生活的描述,需要勇气,更需要勇气之外的把握和控制乃至生活智慧,通过这些文字解决掉生命中的沉疴,慢慢进入另一个境界(深圳当下)。深圳散文作者不少,更多好文字还值得期待。这篇文字是其中一个。


《诗歌十首》     小布

评委评语:很不错的诗歌,短短几句,精致、干净。也许是老手化名。但愿是个新人,提名一下,借此走进深圳文坛。


《龙华:文化的经纬》      姜凯伦

评委评语: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有多种表述方式,这种把个人感受有机融入的写法,起码是一种尝试。作者年龄还小,能写到这个份儿上,让我看到了深圳文学的后继有人。我很欣慰。多年之后,随着作者阅历加深、文笔更自如,见识更广,重读自己的文字也许(或者说一定)会看到一些缺憾。但就00后这个年龄段来说,已很不错。


《房奴之出租笔记》      杨刚

评委评语:读深圳作者文字,苦哈哈的居多,有点审美疲劳。事实上也不能相对准确地映照这个城市的面貌。还有一些走向反面,轻飘飘的不接地气。这篇文字,内容上房东和租客的来往、打量,属于很多人有过的体验;情感上,有人情味(性格决定命运,有人情味的人遇到的都是同类。反之亦然);文字上,干净利索,不拖沓,这一点是我尤其欣赏的。


《诺你一枝樱》      龙良如

评委评语:这个小说虽然不长,结构也不算特别新奇,但行文从容,节奏快而不乱,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若干信息(抗疫、收留孤儿、老欧与护士长的爱情),处处弥漫着让人心头一热的情绪。一篇小说,深沉是方式之一种,热烈亦是其中之一种。隐隐感觉这是一篇跟深圳这座城市气质(味道)极合的作品。


《当我说起深圳》      魏先和

评委评语:“家乡正在成为故乡,我 正在成为陌生的我”被这两句打动了,其实这一组诗歌中类似的句子比比皆是。诗歌当然不是名言大全,但总得有起起伏伏的“文眼”。先和的诗歌整体平稳,语言平实、情绪饱满。


《骑着单车在茅洲河边飞行》      刘炜

评委评语:一直在关注刘炜的诗歌。他的诗干净、恬淡、明朗,个人风格极其鲜明。这一组诗在他朋友圈里读过一些,单独一首显得有点轻,组合在一起,对人生的态度,对风景的描述,形成互补,非常完整的场景。诗人住在茅洲河畔,每天在那里散步,有感而发,以笔记录之,挺好的状态。虽未亲见,但从文字中已见端倪。


《我的深圳地理》     阿翔

评委评语:一首首读完,仿佛跟着作者行走在城中村、海边、湖边、山林间……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行走,更是心思的行走,乃至哲学的行走。阿翔的诗句意象繁复,指向多维,跳跃却又始终没离开他生活过的地域。土地本身没有诗意,全靠那里的人赋予其诗意和哲学。


《灰气球,蓝气球》    胡杨树

评委评语:我接触过一些所谓有“心理疾病”的人,我觉得那不是病,是一种偏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但这些人又有其他别人所不具有的敏感与特长。而周围的人对他们的关照显然是只有心而无技巧,以致其病情加剧。本文中的“卢半仙”倒是提供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案。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的人员构成和生活方式也繁复庞杂,每个特殊的阶层都需要关心和关注。这篇小说以心理疾病为切入点,生动、曲折,是一个难得的作品。


《世纪瘟疫下的纽约》     许定基

评委评语:一篇非常详实的亲历者“日记”,既有整体的宏大叙事(如抗疫政策的调整和坚持),又有个人层面的工作、生活写实,信息量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视角,为全球的抗疫提供了一个记录,是难得的抗疫文本。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