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深圳市“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
2021/11/4 10:16:09|阅读181677次|作者:秘书处

一、评选规则

大赛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来评奖。评奖分三个阶段,海选、提名和终评,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为体现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大赛特别聘请邓一光老师为赛事总顾问,熊景明、张黎明、刘西鸿、汤奇云、胡野秋为终评委,从决赛入围作品中,评选出深圳市共11篇获奖作品(即深圳市“睦邻文学大奖”年度大奖1篇;即深圳市“睦邻文学奖”年度十佳10篇)。

所有参赛作品经工作人员海选,在海选入围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提名工作。今年提名评委一共15位:秦锦屏、文夕、费新乾、王国华、廖令鹏、孙勇、郭建勋、钟芳、蔡德林、朱熳青、刘洪霞、欧阳德彬、段作文、王顺健、陈卫华。每人独立推选10篇,彼此可重复提名。

所有决赛入围作品均呈送5位终评委,以免有遗珠之憾。终评委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注重作品的“植根性”,所选作品比较接地气,能很好地结合深圳本地及社区,体现大赛“为社区立传,为民生著史”的主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各终评委独立推选1篇年度大奖作品和10篇年度十佳作品,最后汇总统计。

年度大奖作品不评分,实行计票制,一位终审评委一票。年度十佳作品按三个等级打分:特优秀3分,很优秀2分,较优秀1分。终评委需写上每篇获奖作品的评语。

根据《关于调整“睦邻文学奖”评委提名票统计规则的情况说明》,从2021年起,评委提名票不再作为最终排名的参考依据,而是引进提名评分制度,由全体提名评委排序、打分。在终评委票数不分高低的情况下,评委提名评分作为排名先后的依据。

如年度大奖作品无法获得压倒性票数,出现平票的情况,计算其所有终评分;如终评分打平,计算其评委提名评分;如评委提名评分打平,计算其邻家币数量。落选的年度大奖作品,自动划入年度十佳作品之列。其它年度十佳作品按终评分统计,由高到低,足额产生。

(评委排名顺序不分先后,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二、总顾问及终评委简介

总顾问:

邓一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人民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得主。主张“创意支撑城市文学的发展”。睦邻文学奖总顾问。


终评委(评委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熊景明,出生于昆明,70年代末移居香港。1988年至2007年,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工作,并从事农村社会研究,参与国际农村扶贫项目。近年在香港及大陆倡导“家史写作”。著有《長輩的故事---滇池百年家族往事》、《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

张黎明,深圳坪山客家人,中国作协会员,文艺创作一级,1986年任深圳文联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猫低》《他人》,出版长篇《我知道你很想哭》《血脉中华》《大转折 深圳1949》等20多部。

刘西鸿,祖籍广东五华,出生肇庆,现居法国。1986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你不可改变我》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被改编为电影《太阳雨》。出版著作有《你不可改变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法兰西的烦恼,法兰西的美好》、《一支香颂,一个人》。

汤奇云,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胡野秋,深圳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导演。数次获国家级新闻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等新闻界最高奖。导演电影故事片《爱不可及》获第51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故事片白金奖。


三、获奖作品名单



四、获奖作品评语


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大奖:

《短河长岸》  游利华

获奖评语:以一个外省三代都在深圳拼搏生活过的家庭故事,清晰呈现了深圳的特殊魅力和文化根系,在乡愁叙事中努力探寻的深圳移民及其后代的情感阵痛,正是这座城市崛起的精神代价。

“每个来到深圳的人想法有不同,像手里捏着的橡胶泥,任意造型。以至当你离开深圳,都会去寻找下一个跟深圳多少相似的城市。”


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十佳:

《好汉坡》  张夏

获奖评语:实情描写疫情初期大都市各色人品的抗疫生活,偶有怪趣细节。对都市伦理的嬗变与危机的书写,弥补了人类重大事件中文学记录的缺失,也透视了这座移民城市背后的孤独。

“这么大一座城,哪至于饿死一条好汉。”


《当我说起深圳》  魏先和

获奖评语: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组诗形象灵动,风格明朗清新,没有摆弄颠来倒去的抽象文字表述简单常理,而是不动声色地准确诗述“深漂”矛盾的情愫。

“家乡正在成为故乡,我

正在成为陌生的我”


《诺你一枝樱》  龙良如

获奖评语:这是新冠疫情之下,一个特别家庭的生活片段。小说的平行视角虽不新鲜,但贵有特色,让人从喜剧外壳中读出悲剧的味道,生活本来就是悲喜剧。

“我听说武汉的樱花很美,记得带几朵回来。”


《在深圳》  陈彻

获奖评语:颇有影视质感的文字连续剧,拓展了深圳创业题材的空间,既是解读“奋斗”“拼搏”等深圳代表性精神符号的密钥,又是资本时代商业逻辑与传统情义伦理矛盾冲突的角力场。

“你看,我们就是拎着这一个旅行包来深圳的,以后哪怕奋斗失败了,只要能装满这个包离开,我们就没损失什么,对吧?”


《深圳潮》  水去先生

获奖评语:28万字的野心之作。如果深圳的崛起是一部宏大的传奇,那么每一位闯荡者的经历就是个中章节,伤痛与喜悦,智慧与教训,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细节——深圳书,如是。

“去深圳,苦总是要吃的,但是我不会让学富只是吃苦,总让他吃透苦有上进。”


《100个有意思的人》  欧阳静如

获奖评语:勇于直面人的行动,透过日常窥测人的灵魂,以白描手法绘就一幅深圳普通市民浮世绘。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着如此迥异的人群,不得不让人感叹深圳与众不同的城市聚合力。

“她知道深圳是个好地方,但不适合自己的梦想,好象无论自己怎么拼,都会回到原点。”


《命的门》  赵静

获奖评语:一份关于生命意识觉醒的女性独白。通过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式叙述,在生育的大主题之下、流俗价值之外,重新定义了“生命之门”的内在奥义。

“宇宙如此浩瀚,他偏偏选了我。”


《我的深圳地理》  阿翔

获奖评语:诗情串联起深圳行走记忆,文字埋伏着隐忧与哲思,通过与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对话,构成度量城市空间变化的时间坐标,且凝结成为个人身份与生存感悟的地图。

“纯粹于视野,称它为城中的上沙,

不如称它为上沙的沉浮。大叶的滴水观音

没有辜负碧绿,配合与此有关的赞美。”


《寻找桃花源》  棵子

获奖评语:现实中的桃花源,环境不见美好,却不失“从容”与“诗意”。描写城市B面的另类生活,看似是普通意义上的打工仔深圳生活,实则询叩当代文学青年有无立锥之地。

“就跟陶渊明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不会写诗罢了。”


《街坊N章》  江枫渔火

获奖评语:从家常琐事中,浮现人间冷暖。在本地不同社区于城市发展的巨轮下渐渐失去本身特色的同时,街坊街里曾经共同分享的人情关系就更令人回味。

“在深圳定居近30年,遇过无数的形形色色的街坊。”

  • 标签
  •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