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评委欧阳德彬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22/9/28 14:25:29|阅读14312次|作者:秘书处

《往事并不如烟》      瑞雪

评委评语:这篇有采访实录味道的小说传达出一条重要信息:投奔深圳的人,都是背后有故事的人,尤其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南来北往的绿皮火车也好,沟通都市和乡村的书信也好,都是逃离原有生活,奔向爱情与未来的媒介。从小说叙事和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说,这篇算不上精致,但是拙朴之中透出一股暖流,过往的艰困灰暗之中透着一线微光。


《双月湾湾照凡尘》       梦晴

评委评语:通过深圳生活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时间跨度上有三十多年,期间的打工、租房、买房、创业、上班、开民宿……皆是深圳人的本真生活。愈是这样个人化的生活体验,愈能烛照出深圳生活的滋味以及大环境的改变。在动荡不安中找寻一点安全感,在人生忧惧中怀抱一丝希望。毕竟,文字会记录下一切。


《还乡之外公外婆的红包》       云燕

评委评语:这篇非虚构读起来特别鲜活可感,一股浓郁的深圳生活气息迎面扑来。作者将自己二十年深圳生活的经历做了一次精细的梳理,遴选出了一些动人的生活生活,并将深圳生活与老家亲人紧密相连。租房、裸婚、打工……种种人生事件唤起深圳人的集体回忆,令人感同身受。如果将那些生活细节整合起来,以小说的形式重新叙事,将更富文学力量。


《白裙子》      张茗

评委评语:这首诗蕴藏着一颗青春勃发的赤子之心,其中有成长的阵痛,感情的迷惘和青春的激情。这些感情体验是十分宝贵的,过了这个生命阶段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写入诗行,写进小说与散文,都是保存过往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诗歌格调有些忧郁,甚至有些颓废,只要感情是真挚的,便是值得肯定的,毕竟,颓废和消极也是一种美学,谁也没有资格要求我们虚假地积极向上。推荐一下中学生之诗。


《我给你的表停了》       程鹏

评委评语:菠萝蜜树下,荔枝林中,亚热带的爱情,残酷而激烈。鼓起勇气追寻,却常常爱而不得,空余断断续续的记忆残片。在都市丛林中徘徊着孤影,在灰颓幻灭中依然保有“爱的能力”。“我爱这满树繁花,我爱这枯枝败叶”,既品尝独行于世的孤独,又拥有甜蜜的自由。为诗歌内蕴的丰饶点赞。


《三位乘客》       杨霏然

评委评语:语言很好,干净利落,读着让人想起香港一代文学宗师刘以鬯的短篇佳作。作者站在出租车司机的视角,观察了三位都市人。第一位是急匆匆的上班族。第二位是戴着冰袖要去南山书城的低龄抑郁症患者。第三位是一位为感情哭泣的花季女孩。作者能够将心思与情感驾轻就熟地投射到不同的人物当中,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小说张力,这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难能可贵。推荐一下。


《河流变奏曲》       垚啊垚

评委评语:诗歌意象有实有虚,或多或少都跟大沙河有关。这或许是诗人对河流的执念。透过简练却不简单的诗行,依稀可以窥见河畔桥头发生过的故事,以及河水化不开的情感。“这时你再望大沙河,她的静寂,亦有旷野之美。”闹市喧嚣与河流静谧辩证地融合在一起。“闭目打坐、深呼吸,再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远处一座桥的模样。你的气息,在彼岸才能解读的密语。”实在与虚无之间,此岸与彼岸之际,有了形而上的审美意味。


《光明行》      胡笑兰

评委评语:作者将热爱与希望注入了这篇非虚构,读来让人心生对光明区的向往。文章勾勒出了光明新区到光明区的短暂历史作为文章骨架,以光明城的建设与风土人情作为血肉,用感性的散文语言构建起了光明的大厦。光明区秉承着深圳特区精神,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大放异彩。非虚构抛开了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有血有肉,鲜活有情,推荐一下。


《青葱少恋鱼沉雁》       冬野行人

评委评语:有一种说法,一些人一辈子都是“青春期症患者”,比如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少男少女,比如包括本人在内的一些读者,就爱看少年少女的故事。这篇小说虽然在叙事上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可读性很强,伴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可以一口气读许多页。推荐一下。


《美丽魔咒》       薛丽娜

评委评语:小说的叙述语言比较抓人,有种纳博科夫式的可感知性,读来似乎可以看到那些鲜活的场景,嗅到主人公颓废而不甘的气息。前妻是不堪回首的过去,莎莎是无奈的现实,李璇则是可望不可即的梦幻。这是一篇从都市生活的混沌中,生长出来的小说,有味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