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深圳文学的十万种玩法
2018/6/8 10:11:09|阅读46526次|作者:邻家


上周,我在广州参加广东省作协组织的青年作家培训班,这不是重点。学习期间,恰逢作家熊育群先生新书上市,一干培训班同学前往广州图书馆参加新书发布会,这也不是重点。进图书馆大门的时候,一位来自某地市的同学突然发出感慨,大意是:还是大城市好,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配套齐全,活动丰富,不像她所在的城市,图书馆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当天乃是周末,图书馆内,中青老幼络绎不绝,许多人手上抱着、提着书匆匆而过。位于图书馆负一层的报告厅,除了熊育群新书发布会,尚有画展及其他文化活动正在举办。同学的话,让我有了一点思考:一线城市的魅力,除了经济发达以外,还有什么?

回到深圳后,亲身参与深圳文坛的一个专题活动——“深谈”第三期,与作家文夕的对话。对话现场,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成名于深圳的女作家文夕,她是当然的主角。对谈嘉宾中,既有饱览群书气自华的读书家王绍培先生,也有双语作家,出生于深圳本地,现旅居新西兰的著名作家谢宏,自然还少不了活动发起人——文化大咖黄东和先生。本次“深谈”,放在一间新开张的书店——本来书店。它是香港商务印书馆在内地开设的首家书店,集书店、咖啡、生活美学与文化体验于一体,向读者提供舒适体验的本源化阅读。活动现场,嘉宾们的对话是如何娓娓道来,内容是何等机敏趣味,思维是如何碰撞……这些暂且放下不表,我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座的数十位嘉宾、观众、读者、文友愿意放弃周末休息,从宝安、龙华、龙岗等区远道赶来,聚集在此,讨论文学,谈论这座城市?

“深谈”专题活动,是由“深圳全民写作计划”孵化并运营的一个文化落地项目。全民写作计划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学平台,从开启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该计划挖掘和培育了来自民间的、草根的、业余的乃至专业的各类写作人才数以千计。一些文学爱好者,或许本职工作并不与文字强相关,初来乍到时,也曾战战兢兢试试水。然则,来自文友的互动,专业评委的即时点评,很快便让他们找到节奏,以文学为姿态,翩翩起舞。

哦,原来文学还可以这样玩!以书写、以讲座、以永不落幕的互动式投稿平台,甚至以“邻家币”等真金白银的打赏等方式。被埋没的,被所谓专业大刊拒绝的,甚至遭到一些人鄙视的却对文学初心不改的书写者,在此被鼓舞,被激发。

深圳全民写作计划,题材没有限制。据我观察,几年下来,最受欢迎的是写深圳的作品。

写深圳的作家和作品,其实不算少。比如“打工文学”这面大旗下,就站立着不少的深圳作家和作品。深圳全民写作计划的可爱与可敬之处,不单是挖出了藏于草根的写作者,更是为书写深圳进行题材与样式上的补缺。它给予更多人,用更广阔同时又是更幽深的视角去表述与书写深圳。小职员、白领、金领、老板、全职太太、各行业专业人士、纷纷加入书写深圳的行列中。谁说一定要名家大咖才有资格来写这座城?作家文夕当年不也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态杀入文坛,成名深圳的吗?在这里,人人都是“键盘侠”(褒义的那种),可以用自己的键盘去解读或建构这座城。

在深圳,除了全民写作计划,还有深圳文学拉力赛,还有以品鉴文学作品为重头戏的“读书月”和“书城晚八点”公益讲座,还有英姿勃发于全国优秀文学期刊之林的《特区文学》,还有各个区、各个街道出版的数十种刊发文学作品的内刊,还有打铁文艺社、大象诗社、大道文化公社等几十家民间文学社团,还有各机构、各公司、各社团、各社区举办的不计其数的读书会、文学作品研讨会……凡此种种,共同成就了生机勃勃而又丰富多元的深圳文学生态。

深圳著名文学评论家于爱成先生曾有专著这样论述城市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城市,是互动、互文、共生的文本。王绍培先生也在“深谈”现场提到书写赋予深圳的两重意义——物质的和精神的。诚哉斯言!

行文至此,我也斗胆表表衷心。基于对所居之城、所执之笔的热爱,以及由这爱中生出来的那一点微妙的怨、那一丝丝不可言说的怜惜,让我亲身地、投入地、幸福地、也或是恼恨地,将书写深圳进行下去。有诗戏云:文字虐我千百遍,我待文字如初恋。深圳给予我那么多喜怒哀乐,将其记忆-采撷-酝酿-发酵-书写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好玩的。

反正,文学的深圳,深圳的文学,大有乾坤,里外颇具意趣,你来就是了。

来源:网页链接


  • 标签
  • 深圳文学
  • 十万种
  • 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