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固戍
  • 点击:164286评论:2362015/08/24 15:55
  • 2015年深圳市“睦邻文学奖”大奖

G栋615

文章的标题在递交辞职信那天已拟好,起初,中间没有逗号。今天(2015年7月30日)打开电脑,我想把它续下去,觉得应该加上一个逗号。而固戍,这个我生活了近十年的城中村,在我人生的历程中,似乎也该标上一个逗号了,或者,一个顿号。

今天深夜,确切地说是明天凌晨三点半,我将从这个房间(G栋615)出发,踏上返川的路。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我无法完成这篇习作。它的结束,可能得带回老家,也可能留在我从川东归来。一些笨重的行李,将寄存于工业区宿舍楼G栋411亲友的宿舍里。锅瓢碗灶、油盐酱醋、衣被鞋袜、书床桌椅,以及正敲打着的这台古老而沧桑的台式显示器电脑,都将被打包、封存,等待八月或九月甚至更久远的某个早上,我从故乡归来,带向未知的地方。

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那是将来的事情。此刻,我先说说曾经和现在——关于深圳,关于固戍,关于我和我妻子以及许许多多农民工的曾经和现在。

曾经,递交辞职信的那天晚上,我不仅拟了文章题目,还开了个小头。它是这样的:

我们的宿舍在顶楼。G栋615,是我搬来固戍新雄工业区的第三年秋天才入住的。那之前,我住男宿舍607,我妻子住女宿舍608。当时,615里面住着一对夫妻,男人是XX表带厂的主管肥仔。肥仔离开新雄工业区后,我和妻子搬了进来,一住就是六年。这六年里,我住着主管的单间,却不是主管。因为2008年起工厂订单锐减,肥仔走后,老板自己打理厂子,我和另外三个车间组长分管着厂务。三个组长都有家口,人到中年,大概都被生活磨掉了斗志,守着本分过日子。后来,另两个组长一个回了老家种菜一个去了广州卖小吃。我也曾数度商量妻子,要不要另谋出路?她不置可否。看得出来,她是不太情愿离开这个小厂子的……

  • 1
  • 2
  • 3
这是VIP作品,后续内容需打赏才可继续阅读!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 关键词:个人经历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1074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北小介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6-20
  • 王俊丽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2-26
  • 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2-26
  • 游客 点赞10(1000)。
  • 2018-12-06
  • 游客 点赞10(1000)。
  • 2017-07-31
  • 文缘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5-11-20
  • 江飞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10-01
  • 廖令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9
  • 郭建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9
  • 朱铁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9
  • 朱铁军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5-09-29
  • 钰涵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8
  • 孙勇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8
  • 王威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5-09-25
  • 云相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5
  • 王威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1
  • 清如许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20
  • 朱正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9
  • 段作文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9
  • 朱正安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5-09-19
  • 孙夜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5-09-19
  • 文娟十八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8
  • 刘菡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6
  • 王国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6
  • 王国华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5-09-15
  • 段作文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1
  • 梦蝶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1
  • 无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1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10
  • 郭建勋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5-09-10
  • 郭建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9
  • 红红的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9
  • 乘风无痕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9
  • 郭建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9
  • 老SI打赏100,共计100
  • 2015-09-08
  • 骚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7
  • 柴火打赏100,共计100
  • 2015-09-06
  • lili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6
  • 红月亮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9-06
  • 秋寒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8-30
  • 王学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8-25
  • 吴春丽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8-25
  • 白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8-25
  • 隆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8-25
  • 伟彬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5-08-2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谈点个人感受,此文章较好处理了非虚构中文学的那部分。一是情感上升到情怀,一斑点出全豹。二是结构上进行了微妙处理,巧妙剪裁,避开了人事浮肿。三是语言处理上,如同在一件纱麻镶嵌了宝石,但难能可贵做到了不排斥反而匹配。正如曾楚桥等人所言,文学性还是自足的。四是像作文这样老练作家 ,不太需要过分的文学修辞,青睐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五是所选人与事与作者思考有关,故,如何建筑更高格局,才是此一路创作的瓶颈。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廖老师关注!
  • 昨晚,我,老戴,老段,唐小林晚餐,言及大道“皮肤主义”之事,有点小意思也。老段此篇,或谓“皮肤主义”之代表作,直抵母语,用皮肤感知生活的温度。老段还言,散文也好,小说也好,要让人读得眼睛湿湿的。其实,读得别的地方湿也不错,如卫慧的《上海宝贝》。说真的,我蛮喜欢《上海宝贝》的,曾作枕边书,多梦。卫慧也该是“皮肤主义”,但那种跟咱们的又不同。老段履新,眼中始有芒,穿格子衬衣,新郎状,其笑仍憨,亦堪喜。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伟彬2015/09/29 12:03:11
    • 分享到:
  • 郭评委评得认真仔细。赞一个!
  • 作为一个偏爱节制的编辑,读完这篇长文后连我自己都吓得不要不要的。因为它不是太祖长拳,也不是凌波微步,而是连绵不绝力道始终的一组化骨绵掌。说实话,从文本情绪的角度来说,重复且庞杂。但是,它却给予了我这个清晨最动情的阅读。从未去过的固戍,语感坚硬的一个模糊地名,在老段的笔下有了生命般的体温。此时已不再需要诸如苦难/生存/挣扎等大词儿来诠释这篇作品,文学之于生活,无非一支铅笔,黑白之间充盈的,是无限真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朱老师的关注、推荐。某些章节确实看似重复,其实也是那些日子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沉下去读,并不觉得枯燥。最让阿段感动的是,它引起了未曾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共鸣。您的点评会令不少文友对文学有新的认识。
    • 王威评委2015/09/21 09:46:58
    • 分享到:
  • 作者从要离开这个相知相伴多年的谋生地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开始入手,以小窥大,将日常琐碎,揉杂着敏锐细致的观察与个人情感,以唠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无藻饰,不雕琢。但描写很传神,极富感染力。最后关于“撑”的结尾,意味深长。一句话总结:入围作品中的好文章。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王老师关注!
  • 作文历来擅用工笔描绘,固戍点滴打工生涯的画卷徐徐展开,令你仿佛真实置身打工现场,感同身受那些艰辛日子,生活就这般细水长流从身边淌过。那种漂泊无根“他”的故事,何尝不是深圳普通民工千万个“他们”的故事呢!尝一口满是苦涩滋味,嚼出来是温情脉脉。现实沉重理想轻逸,令人沉重却从不让人绝望。就是事无巨细过于琐碎,文字当有所节制则更妥当。如慢火煲的老火靓汤,骨是骨肉是肉烂熟得过了头,那就骨头扔掉吃肉喝汤就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朱老师关注。老师言之有理!第二部分是有过了点,但文已至此,暂时就这样了,这样更能体现作文的真实能力。
  • 从字面理解,这沙井的大庙与西乡的固戍,还是很不同的。在固戍生活十年,那种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工厂劳作,令我无暇考证其地名的由来及内涵,现在略略一想,大意乃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之战略要地。这也证明了南粤自古多战事,给人以烽火连天战马奔腾的联想。而大庙,想必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有过金戈铁马战鼓震天的悲壮景象。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我来大庙不足一月,其名称的来由亦未曾深究。历史翻到今天这一页,无论地貌抑或建筑,两地看上去各俱特色,市声却如此神似。
  • 我来大庙是等待新工作的。图书馆管理员,无论工作时间还是劳动强度,都有别于固戍先前的工作。这近一个月里,因为等待,总是心神不宁。
  • 每天凌晨四点不到,我就会被若有若无的鸡啼惊醒。啼声沿自何处?我索性光身下床,立于五楼阳台张望。楼前的细叶榕枝繁叶茂,人在高处,倒也能见着月影飘于池面。虽是南国仲秋,清风拂面,倒也清凉。
  • 寻不着鸡啼声,我一阵轻咳,竟也惊起三两只鸟影。鸟从池面掠过,个头不大,猜不出名来。池面不宽,池沿杂树丛生。我数次欲寻位街坊打听,却终未张口,仍叫不出这池子的名儿。远的近的,仍有不少窗口透出光亮。
  • 那灯,之所以亮着,大概跟这池子有关。池不大,池水不太明净,或许因了这古榕,这池水,这杂树,蚊虫猖獗,蚊香无可奈何,唯用灯光驱赶。如此想来,我这早早醒来,倒不全因了这鸡啼。
  • 正欲回房安坐,那啼声又起,清脆明亮,唱唱和和,令人疑身闹市,似又回到了故乡。 街面清冷。微光初现,偶有路人擦身而过,皆步履匆匆。
  • 出长巷街,右拐,中心路,可达市民广场,天虹百货,以及在建中的地铁站,现代、繁华,尽收眼底。左拐,不出五十米,可见古榕一对。文友楚桥客居其旁。他说,这里就是大庙。
  • 他没告诉我这庙子的来由,也没告诉我这古榕的年纪。树们如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看尽潮起潮落,沧海桑田。 黑夜漫漫,若生活可期,再长的等待也不算长。
  • 九月将尽,明天就去新单位报到了。沙井阅读中心位于市民广场东侧,从新桥大庙出发,沿中心路,左有金融中心,右有宝安书城。这工作,这大庙,倒也切合了我多年的向往:闹中取静,静里求安。
  • 大清早起来写了个小短文,本来想单独成篇另贴的,想到连日来大家对作文的关爱,觉得贴于此也行。谢谢各位了!
  • 之前就曾说过一个问题,如果一时“失控”,字数大大超越200字,写成了千字长评。当如何加精?后提议,可加“双黄蛋。”
  • 自己评自己一加精不也双黄嘛!其实这个是今早写好准备投给报纸的。是一篇小文章。
  • 作文的这则评论,1.字数897个。2.高质量。(对地理、方位、史记、人生感悟等一并收录在内)。读他的评论,总能收获一番别具一格的感受。单就这条长评而言,建议邻家盖个“双黄蛋”的精华章。
  • 其实,评论也可看作文章的延续与补充,更何况这种传遍类文字,活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写到什么时候,死了说不定还要人再写,要么说你好,要么说你坏
  • 传记,不是“传遍”。
  • 你地沙井图书馆上班啊?
  • 是的。市民广场那。国庆5,6,7日白天在。欢迎。
  • 这个长评整理后已于今天在《深圳特区报。前海副刊》发出来了,叫《在大庙》。这么快,感谢张樯老师!在特区报发文章还是十多年前的事,要没邻家,说不定哪年才能再在那露个脸呢!
  • 恭喜恭喜!
  • 谢谢单桥兄!
  • “离这里最近的工业区在107国道旁,好些厂房都年久失修,低矮破旧,要么改装成了别的行当,要么空着。”还有,主人公所在工厂因为上游的钟表厂倒闭而没了生意,这些都是大背景。打工者是这个洪流中的浮萍,所有经历都非自己可以把控,但心境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感受而不同。这篇跌宕起伏的典型的打工文学作品,将群体性迷茫通过个体的感受准确描述了出来,堪为本阶段经典作品之一。强烈推荐。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王老师的点评、推荐。
  • 写完这篇文章后,大概十天前,我去了趟东莞,一是看看妻子,二是打点零工。在东莞待了五天,恰逢胜利日,实际只打了三天零工。那是怎样的一间工厂呢?我不想细说。回到深圳后,我又去了趟广州红星村。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我更不想细说。我知道,他们有他们的苦痛,也有他们的梦想。我在红星村住了一夜,第二天去鞋厂面试。就是那样的作坊,就是那样的生存环境,我无数次被拒绝。第一,要熟手,第二,要配组。所谓的配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就是一个车工带两个熟手面部女工。后来我去了个规模大点的厂子,实在赶货,他们留下了我。整个厂子里三四百号人,车间里没一个三十岁以下的生产工人。全计件,不上厕所,不喝水,中晚餐吃完就干活,
  • 一直到夜里十二点。这是一群上有老下有下的中年男女,用有限的力气无穷的斗志生产着世界上最具特色的鞋子。这次广州之行,毫无目的。就想去看看。下午,我回到了深圳。离开那个厂子时,
  • 我觉得非常抱歉。我对管理员说,我没车过鞋子,我只是来试试,这边有很多老乡。
  • 为什么不说说两个地方抢着要的事儿?非得说那些苦酸的事?呵呵。
  • 那是文章写好之后才发生的事儿,留到下篇吧!到时再写个《你好,沙井》
  • 上述其一也。 其二,生活是需要盘底的,而盘底云者,大抵要看流水账,流水账里的分分毫毫,皆是过往日子的光与影油与盐。而老段的这段盘底,看似流水账,却显然将固戍生动了起来,让固戍这两个挺生硬且武装的字眼软了且满贯了人情味。这样说的意思是,老段还是很会写的,把乱蓬蓬的如枕头絮的日子整理得三秋树,干脆明净。这是需要隐忍的功夫的。事实上,最厉害的不是一发不可收拾,而是隐而不发。显然,这点老段做到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评委老师。确实,一种好的生活态度,远比一篇感人的文章重要。
  • 在拙作《寂寞骆宾王》里,有个朋友说了骆的一首诗,她只说了诗名《于易水送别》。我将全诗录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用的是荆柯剌秦的典。老段俨然是把固戍当成他的易水了,是一颗悲秋的心。悲秋没什么不好,看是壮士的悲,还是文士的悲?我是不喜欢文士的悲秋的,直白说吧,我不太喜欢老段如水般絮叨里的寂寥与惶恐,虽然是真实的。生活是苦的,自个儿咽了,行之于文,我觉得还是轻松点儿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评委老师言之有理呀!“生活是苦的,自个儿咽了,行之于文,我觉得还是轻松点儿好。”
  • 谢谢曾兄打偿。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孙夜评委2015/09/19 00:49:38
    • 分享到:
  • 千百万打工者建设了这座新兴城市,而他们怎样的工作、生存状态,官方文件是没有记载的,依赖这样的文字,依赖“打工文学”,填补这样的一段历史,也从某一方面,告诉后人这座城市是怎么来的。作者心存暖意,让文字有了活力,腾挪芜杂而不散,颇见功力。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孙老师关注。半夜看作文,辛苦了
  • 段兄,首先恭喜你进入决赛!另:你离开西乡了,今后,咱们相聚的时光,怕是又得少了些罢。思之,悲也!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尖山兄牵挂。现在离西乡也不远,就在沙井。我的通联仍在西乡老郭处,会常去的。咱们都好好活着,见面机会多着呢。
  • 固戍是永久地守在那儿的意思,却偏偏守不住,只是个来来往往的驿站,打工人就这鸟命,离离合合的,是飘荡的魂。老段这篇东西写出了这种离离合合的痛,守不住的痛,从这个意义上说,固戍或许因此有了文学的小意义,是打工人命运的谶。老段的谶是固戍,满满的兵家气,我的谶则是鹊山,只有一个鸟。这点上,老段赢了。老段赢了的还有文字,那么的惆怅,尽是血,不像我,一副玩世不恭的鸟样。之所以不恭,是不满,我要说。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鹊,拆开来,就是昔鸟。看来老郭还挺怀念当年的那只鸟——或许是鸟人吧。问候!
  • 尖山兄好,久别安好。
  • 问好二位老师。谢谢熟评委推荐。
  • 是郭评委。不过也确实熟悉,相识十来年了。进入邻家三年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熟了。被第一个推荐入决,太激动,手一抖就点错字了,郭兄勿见怪。
  • 恭喜段大哥。祝最终获奖
  • 谢谢江兄,能进入决赛就非常非常好了!
  • 总算弄完了,好热。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5/08/24 17:00:10
    • 分享到:
  • 若获奖,你首先要感谢郭老师。
  • 然后呢?
    • 江飞泉6探花2015/10/01 12:21:30
    • 分享到:
  • 我是怀着一种敬意看下来的,不仅作为首篇入决的作品,而是这篇文章里面有着种种酸楚和不屈,这不是一个属于务工群体的城市,但这又是一个需要务工群体的城市,多么矛盾的一组辩证关系呀。驿马说得好,“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道尽在外务工群体的艰难和不易,要生存下来,要付出更多。作者在这篇文字里,感情多于技巧,有些段落让我感同身受,但却无能为力。这样的作品,正是这次大赛的精粹所在吧,关乎民生,关乎人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孙勇1布衣2015/09/27 20:02:06
    • 分享到:
  • 这篇作品,是一个人的打工史/文学,也是一群人的打工史/文学。主线之外,有闲笔、伏笔与隐笔,从中可以窥见底层奋斗、城乡二元社会、中国发展模式等诸多镜像。白描的手法贯穿始终,坚定,绝不妥协。从记事/纪实的角度看,细节十分饱满;从文学的角度看,详略处理不够精当,有面面俱到之嫌。整体而言,是一篇扎实、真诚、有穿透力的佳作。(久闻其名,今日拜读,闲扯几句。)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这么专业的点评,是打铁的孙老师吧。习作确有不足之处,谢谢。
  • 勇哥评的很有见地,既是一篇扎实、真诚、有穿透力的佳作。 也是一个人的打工史/,也是一群人的打工史/。 更是历史,
  • 见识邻家文学奖,每样有花样,第一小说,第二年,是诗歌,第三届是非虚构
    • 钰涵2童生2015/09/27 16:08:03
    • 分享到:
  • 我来深圳后在一家公司做了十年没挪窝,求的是安稳,而是否真的存在安稳呢?无数次去留在内心矛盾冲突,最后妥协……直至公司关张大吉,我那时“再见,白石洲”的心理与段兄此时不谋而合,如果说那次是被迫,那么去下一家公司,三年之后,“再见,八卦岭”,我却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心态,这次是化被动为主动。生活处处艰难,走过去了,就简单。回复与文学无关,也不谈生存,祝福我的老乡段大哥,愿你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钰涵关注与祝福。中秋快乐,一切顺心。
    • 云相4举人2015/09/25 09:48:49
    • 分享到:
  • 读完这篇《再见,固戍》,引发了我的很多思索。“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这句话似乎成了当代农民工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魔咒。从作者波澜不惊的叙述里,我们读到了他的种种酸楚,以及面对生活压力的隐忍和无奈。行文没有多少技巧,却真实地再现了农民工这个群体在社会转型时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两难抉择。十年固戍生活在作者心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作者也为社区文学打上了深深的烙痕。祝贺段兄入决!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驿马兄关注。
    • 清如许3秀才2015/09/20 08:14:31
    • 分享到:
  • 虽然没在邻家,但心在邻家。据说这是第一篇入决赛的文章,恭喜段老师。趁早上清闲,通读整篇文章,在不疾不徐中道尽生活酸甜苦辣,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生活态度,都让人击节称赞。每个生活画面,都是一幅幅活生生的迁移图。无数个打工者,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迁移中,度过人生最宝贵的岁月。他们的惶惶、茫然、期待,那些随遇而安的心境,更多的是面对命运转折时不能把握的惶恐,这些我都曾深深体会过。感谢段老师的分享和记录。祝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祝愿你一切顺心。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评委
  • 4星
  • 3钻
  • 四川广安人,在《长江文艺》《作品》等发表小说若干,曾获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睦邻文学年度大奖等,广东省作协会员。
  • 四川广安人,在《长江文艺》《作品》等发表小说若干,曾获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睦邻文学年度大奖等,广东省作协会员。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27
  • 3892
  • 105
  • 2205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