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祸
  • 点击:119007评论:492016/01/15 13:11

天将黑时,听到木门“吱呀”一声。黑娃爹在屋里条件反射般抬起了头。

王**领着俩民兵健步来到黑娃爹跟前,他斜眼打量过四周,问道:娃她娘还躺着哩?

硬挺着,快不中了。

有人举报,说咱村有刮人肉吃的,你知道不?乡里很重视,要我挨家挨户查查,查出来就地枪毙。

黑娃爹站起来,慌忙道:这缺德事儿,别说干,俺想都不敢想哩。

你家黑娃哪儿去了?

挖野菜去了,他娘再不吃东西就要饿死了。

现在哪里还有野菜挖。黑娃回来,你告诉他可别整这缺德事儿。

王**一挥手,带着民兵走了。黑娃爹把人送到门口,把门闩插上。刚稳定心神,门“咚咚”响了起来。

黑娃爹颤声问:谁?

爹,是我。

心里一块儿石头落地,黑娃爹一把拉开门闩。黑娃扛着一扇肉,闪身进了院子。黑娃爹伸头往外看了看,插上门闩。想了想,又抱了根木头把门顶得死死的。

到厨房一看,黑娃正用斧子“哐哐哐”剁肉。黑娃爹压低声音,哪儿找的?

死人沟。我到的时候就剩这半边了。

黑娃爹看到大腿肉上有块红痣,忍不住叹了口气:小时候,我还抱过她哩。

说这干啥,升火。

没多久,肉香四溢。觉着火候儿差不多了,黑娃满满盛了一大碗肉汤端到老娘床前。

妈,起来吃东西吧!

再三叫不动。黑娃弯腰一探鼻息,老娘不知何时竟已死了。

黑娃猛盯着碗里的肉汤,“咕咚”咽了一口口水。


  • 1
  • 2
  • 关键词:人祸白木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9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万群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01
  • 王福日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23
  • 心灵拾贝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15
  • 林健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15
  • 老痴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15
  • 文渊阁主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15
  • 张红静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15
  • 晓鸥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1-1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最后一句实在精彩,短短几个字直抵人心,将人性赤裸裸地曝光在众人面前,把罪恶的年代批驳的体无完肤。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这并不妨碍我去了解它,去触碰它,尽管这触觉并不舒服,甚至触碰多了,难免麻木,但这一次,却实实在在地被震撼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在此刻仿佛不那么重要了,生存才是唯一的主题,人类恢复了最原始的动物本性,对食物的追逐和猎取不择手段,只是,总有人性光辉在闪,比如那一句,“我还抱过她呢!”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23 21:44:10
    • 分享到:
  • 谢谢笑匠点评,精彩!
  •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写得含蓄些。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21 08:31:31
    • 分享到:
  • 这篇是个新尝试,谢谢林涛兄的意见,我会考虑的。
    • 万群4举人2016/01/31 20:21:18
    • 分享到:
  • 读着本篇微咖,仿佛又坐在奶奶面前,听她讲那场旷世之灾,听者心惊肉跳,讲述人却平静异常,仿佛这事儿与她没有丝毫干系。这平静里,该是怎样的痛定思痛,看穿风诡云谲!是的,有些真相,早已淹没在歌功颂德里,淹没在自圆其说中,无需记忆也需提及。有些伤疤,早已痛彻心扉深入骨髓,一揭,就会更深更痛,不是刻意提起,却需时时铭记:天灾可怖,人祸更需防御!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2/02 12:39:38
    • 分享到:
  • 谢谢点评,您是行家里手,要向您多学习。
    • 老痴4举人2016/01/15 20:23:33
    • 分享到:
  • 1、大胆,敢于揭历史的疮疤,至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人祸的确发生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触碰此题材的作家屈指可数,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写的就是我家乡那段饿殍遍野的历史故事,“人相食”非个案,仅一个县,人口死亡达三分之一(县志及其它资料有记,非信口雌黄)。2、犀利,文笔冷峻,如刀似剑,描写入骨三分,令人震撼。3、良心,真实叙述历史,不随波逐流,不谄媚,难能可贵,令人尊佩。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老痴2016/01/15 23:15:14
    • 分享到:
  • 到:敬佩。
    • 老痴2016/01/15 23:16:25
    • 分享到:
  • 手机写字,纠一字,错一字。
    • 白木2016/01/16 07:46:19
    • 分享到:
  • 老痴兄评得深刻,谢谢!
  • 人类的灾祸是周而复始的,祸福也是相互转化的,智者能够看到未来,是因为他看穿了现实,我们只有谨慎的走过今天,明天才不会茫然,那个时代渐渐地远去了,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痛,不作死才不会死,请尊重生命的尊严,我们的生命才会美丽。白木的一篇很好的警示录,让我们从新反省曾经走过的路。其中的过错我们无法批判,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只有思想深刻了,民族才没有遗憾!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现在的人浪费无度,如果58年的灾难降临在我们的九零后,零零后面前,他们能够撑过去吗!一篇文章背后的思考才是文学的兴趣所在。
    • 白木2016/01/16 07:47:35
    • 分享到:
  • 一篇文章背后的思考才是文学的兴趣所在。(阁主高见,
    • 林健4举人2016/01/15 19:07:14
    • 分享到:
  • 时代发展到现在,言论真的是自由了。所以作家的人文关怀才有了寄托,作家对人性的拷问才有了市场。木木此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那段岁月,天灾和人祸并行,遭殃的百姓就只有无声的忍受了。自古言,民以食为天;人不吃饭,天要塌,人要死;将死之人,何事可惧?这篇作品的价值在于揭示了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的特殊命运,以此引起后世为政者的警惕,也警示普通公民当珍惜和平而富裕的日子。问好木木,远握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6 07:48:20
    • 分享到:
  • 言论自由是写进宪法的,是什么让言论不自由了呢?人祸
    • 晓鸥3秀才2016/01/15 17:47:05
    • 分享到:
  • 历史的厚重源于屈辱、尊严、强烈的唤醒使命和责任感意识,也源于认知和警醒的牢记历史、警钟长鸣!白木用短短的几百字再现了一个时间节点的场景。我想这绝不是一个80后作者深沉的内心要去哗众取宠揭示什么,而是通过翻阅查证了史实资料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和强烈的使命感唤醒人们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的福利。这才是作者感慨史实,完成此篇微咖的意义所在!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晓鸥2016/01/15 19:03:11
    • 分享到:
  • 只给颗板栗太便宜了吧!
    • 白木2016/01/16 07:54:45
    • 分享到:
  • 谢谢晓鸥,解读入心。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 张红静4举人2016/01/15 15:29:34
    • 分享到:
  • 凡是不关心人民疾苦的都不是好的时代。民生问题是从古至今永恒的问题。这远远不是正能量能解决的。还是鲁迅深刻,能够敢于挖出病弱的病根。再疼的伤疤也揭出来。这是有分量的作品,而不是像某些无病呻吟的作品,隔靴搔痒的作品,或者是唱赞歌的作品,还有的是虚晃一枪,其实是放了一个屁的作品。(我说话粗,此时说话的是二爷)历史上易子而食的时代,是社会的悲哀,是人类的悲剧。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5 16:00:59
    • 分享到:
  • 历史上易子而食的时代,是社会的悲哀,是人类的悲剧。(虽如此,却总是循环不绝。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时代悲剧,但所知道的人还是太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奈何!)
  • 都知道吃人肉是不让人类所接受的,可连野菜都没得挖的年代,不难想象人们饥饿的程度。黑娃铤而走险,就为了能救活饿得剩一口气的娘,在孝与不义面前,他选择了孝。就只剩这半边了,可以推断出,吃人肉的不止黑娃一家,还有许多在死亡边缘挣扎的饥民。不过既然是偷偷进行的,描写黑娃扛着一扇肉,就有点夸张了吧。文章还有一个恐怖的地方就是腿上有一颗红痣,竟然是一个认识的人。但他们也顾不上,更深刻地表达了为了活命的无奈呀。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5 15:47:51
    • 分享到:
  • 描写黑娃扛着一扇肉,就有点夸张了吧。(这点开头有交待,天将黑了。谢谢桃子姐点评,孝和不义,我想黑娃肯定没想到那么多,他就是为了要活下去。)
    • 藏北蓝2童生2016/01/27 17:15:55
    • 分享到:
  • 看得毛骨悚然,我就不评价了,默默投票支持。蓦然又想起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的名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沉甸甸的历史,期望有沉甸甸的思考。免于覆辙,才是当下的课题。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30 08:17:08
    • 分享到:
  • 谢谢
    • 云替3秀才2016/01/27 13:42:04
    • 分享到:
  • 来一票,木木亲!哈哈哈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30 08:17:18
    • 分享到:
    • 王学君5进士2016/01/25 19:53:47
    • 分享到:
  • 有的似"1942"的感觉,不忍卒读.....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30 08:18:12
    • 分享到:
  • 人祸总是比天灾来得猛烈,唉!
    • 毛小玟4举人2016/01/25 14:11:04
    • 分享到:
  • 欣赏木木的美文。支持!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30 08:18:23
    • 分享到:
    • 叶紫4举人2016/01/17 10:19:58
    • 分享到:
  • 白白这篇文章魅力真大,把久违了的阁主都引出来了。我读此文,心里肠胃翻腾,但是五味不齐全,只有酸涩在肚子里翻江倒海,不吐不快:人类怎么了?其实,人吃人体的时代发生后,接着的就是精神上的人只吃人,教科书的历史或许不会记起,但是民间永远会流传下去。但愿这悲剧不要重演!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8 20:47:45
    • 分享到:
  • 谢谢解读,教科**录的都是能自圆其说的
    • 吴春丽6探花2016/01/16 08:58:53
    • 分享到:
  • 不得不说,邻家班的白白同学是个活跃的微咖爱好者。也因为对微咖的高度热爱,而投入了全心全意的真情。从《拍》开始,白白就开始挖掘生活的真相。到《一张旧报纸》,白白一下跃上了另一个高度,挖掘历史的事件。这一篇微咖,是白白接触、梳理历史事件时产生了“文瘾”而持续发行的“史记微咖之2”。是白白的忧患意识所致、是人文的担当所驱从而推动了《人祸》笔下所呈现的历史疮疤。读之,心一直隐隐作痛。读完,心一直在思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如老痴所言,不随波逐流,难能可贵,令人敬佩。(白白衷于内心的自己,敢于开拓出一条张耀文风格的微咖之路。)
  • 《人祸》,当中的历史疮疤,让心灵产生难过的悲伤。然而,一篇文章读完之后,还能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并由此令人产生追问、探知的念想。这或许正是“史记疮疤之微咖”的文学魅力所在。
    • 白木2016/01/16 09:18:18
    • 分享到:
  • 并由此令人产生追问、探知的念想。(小文本不足道,但若有人能因此文而产生一探大饥荒真相的冲动,则幸甚。)
  • 白木,十足的“高富帅”,人气旺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想想人祸是闹饥荒,不然怎么会有人祸。那样的情景在一个六七十年代,可以想象**,生产力的剥削与压迫,人多经济市场低迷,死人长有的事。就是因为活着,所以黑娃才会用斧头一片一片刮到锅里当做饭吃,还没有至于残忍地在死人沟里就地解决。而当时的社会,黑娃爹也是习惯了那样的场面。避讳民兵检查,却也为生活下不了锅,为躺在病床的妻子尽孝。人吃人,人祸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6 07:55:35
    • 分享到:
  • 谢谢解读。
  • 在58年那一场天灾人祸面前,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变得苍白无力,吃死人肉并不是最吓人的,还有垂死的人也被吃了呢。在极端条件下,人性真的凶残至此吗,我无法想象,我们也无法向90,00说出当年的场景,我怕从他们的嘴里听到,晋惠帝曾经说过的一句最天真无邪的真话,何不食肉糜!一个民族一路走来,有过多少辛酸的往事,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基督徒吃饭前要赞美劳动者,请尊重食物是我们应该向孩子们传授的最起码的道德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6 07:57:52
    • 分享到:
  • 在那场人祸面前,所有文字都是苍白的。小文不过是想引起大家的一点警醒罢了。
    • 梦蝶5进士2016/01/15 16:55:52
    • 分享到:
  • 文字中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虽然吃肉的场面于年轻的我没有经历过,但黑娃爹的一句小时候,我还抱过她哩,让人想起了那个饥荒的苦逼年代。历史的故事让人警醒,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酒足饭饱的今天。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6 07:59:38
    • 分享到:
  • 谢谢梦蝶,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大多数人无法接受。或者说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才是大家更应该多去关注的。
    • 张红静4举人2016/01/15 15:23:00
    • 分享到:
  • 一看到民兵,应该是历史上的饥荒年代吧!是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没吃的,还搞什么**?到了吃死人的年代,还有什么恐惧?既然动物肉能吃,人肉肯定也能吃了。没有什么比饥饿更让人恐怖了。那个死人,腿上的一块红痣,这样小的细节,让父亲一惊,也不过是一惊,主要还是太饿了,什么都顾不得了。那个死去的女孩有多大年纪?写的是吃死人的活人,感叹的却是那个没见的女孩啊?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呢?还有什么尊严?民以食为天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白木2016/01/15 15:58:49
    • 分享到:
  • 红静姐这一连串质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据说现在的朝鲜,正是我们大饥荒的翻版,继续在饿死人。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白木
  • (我名即我号)
  • 4举人
  • 2星
  • 1钻
  • 用文字记录生活
  • 用文字记录生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02
  • 0
  • 63
  • 1972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