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匠
  • 点击:119531评论:592016/02/09 10:24

皮影匠人老张的告别演出,这天他来得特别早,挂台布,调灯管,把当晚要用的皮影一个一个摆在了台子上。

老张点了一支烟,透过缭绕的烟雾,他恍惚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哦,是徒弟小金。

小金是老张唯一的徒弟,皮影一门讲究制、演、唱、奏,老张倾囊相授,小金尤善唱,调门一起,老张自叹弗如。

“师父,您可真早。”

“来,坐。”老张拍了拍身边的凳子。

“师父,您就放心享清福去!以后就看我的吧!”

“三年能出个戏子,三年出不来个影匠。”老张深吸了一口烟,“既然你辛苦学成了,别让它断了传承。”

小金没答话,只是点了点头。

时间一晃,老张在美国和儿子享受了五年天伦之乐。

他忽然非常想念自己在乡下的小剧场,就央求儿子买了回国的机票。

陌生又熟悉的小剧场让他差点昏过去——衰败的木门,潦倒的桌椅,本来洁白的台布已经烂成丝丝缕缕在风里飘荡。

“小金呢?”

“皮影不挣钱,小金带着剧团的几个年轻人进城打工了。”

老张暗暗叹气,“麻烦通知我的老伙计们,三天后,开戏!”

两个月后,一群老人正在小剧场里排练一出新戏,邻居闯了进来,“快看电视!”

老张急忙打开电视,绚丽的舞台灯光刺得他眼痛,小金和他的皮影剧团正坐在一簇聚光灯里,表演着他们的皮影戏……

老张的眼泪一下子就淌成了河。


  • 1
  • 2
  • 3
  • 关键词:传承民间艺术皮影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2155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吴春丽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11-03
  • 廖玉群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8-09
  • 小白龙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9
  • 万群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6
  • 陈万珍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6
  • 周家兵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6
  • 三三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6-02-25
  • 高峰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5
  • 方华吉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5
  • 吴春丽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22
  • 吴春丽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19
  • 张红静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6-02-19
  • 张红静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10
  • 陈顶云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10
  • 文渊阁主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09
  • 文渊阁主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09
  • 竹石秀女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09
  • 默然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2-09
  • 布云打赏100,共计100
  • 2016-02-09
  • 云替打赏100,共计100
  • 2016-02-09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值得推荐!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憨憨老师抬爱!
    • 张红静4举人2016/02/10 20:56:04
    • 分享到:
  • 皮影戏这项民间艺术的传承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小说情节写的波澜起伏,非常好。我初读时以为小金真的上了城里去打工,把皮影这艺术丢弃了呢!可见,美好的结尾多么让人赏心悦目,充满希望。其次,小说写的也很有文化,如,皮影一门讲究制、演、唱、奏,老张倾囊相授,小金尤善唱,调门一起,老张自叹弗如。再次,主题选择很新,是被人忽视的一个角落,同时,又是很重要的一个主题。不错!
  • 本评论已获得 1100 邻家币明细>>
  • 红静老师的双黄蛋真是玩儿瑞古德!
  • 作品感人,真实!
    • 吴春丽6探花2016/11/02 17:28:23
    • 分享到:
  • 祝贺王福日老师荣获年度总冠军。首届“520微咖大赛”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历时10个月,产生66个周冠军,19个月冠军,1个年度总冠军。作为微咖大赛的铁杆粉丝,我一路跟随着微咖区在行走。每天的读、写、评,让我有机会跟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们在不断地交流中,收获微咖的精华素。一直都觉得,只有多读,才会有机会多写;也只有多参与评论,才能带来知识层面上的拓展。再次祝贺王老师!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廖玉群2童生2016/08/06 16:13:03
    • 分享到:
  • 告别皮影戏------重拾皮影戏------让皮影戏发扬光大。情节围绕着皮影戏来展开,塑造的是两代皮影戏人的形象。老张代表的是老一辈的皮影戏人,小金代表的是新一代的皮影戏人。老一辈人对皮影戏的情感令人肃然起敬,新一代皮影戏人敢于问路,同样令人敬佩。对于小金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一样鲜活。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小白龙2童生2016/02/28 23:22:00
    • 分享到:
  • 欣赏了老师的精彩深情的小说。故事语言精彩简炼,构思巧妙,设计颇有匠心,特别是取材得当,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个角度切入主题,一师一徒之间的承诺,离别多年之间的担心,暂时的误解,构成了全篇的升华精彩之点----皮影戏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徒弟的手下更加发扬光大,从乡下进入电视里了。从原来的下里巴人上升到阳春白雪阶层了。此篇闪小贵在取材好,语言简,闪得妙,值得学习。欣赏问候楼主,小白来学习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周家兵1布衣2016/02/25 20:28:46
    • 分享到:
  • 构思巧妙,节奏紧凑,有留白空间。没落的民间皮影戏通过另一种形式传播,也算是徒弟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作者写出了另外一种传承和延续方式。希望对于中国的一些民间文化能起到借鉴作用。在传承中和时代紧贴,扣住时代脉搏,以现代人便于接受的形式传承。算是一种探索,也是另外一种拯救。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问好周老师
    • 陈万珍2童生2016/02/25 19:49:22
    • 分享到:
  • 皮影戏,在我们家乡是极其热门的戏曲。皮料由牛皮制作而成,经过精雕细酌后呈现出各种形态,再由善唱之人在幕后说唱,同时一两人熟练地操作出各种故事情节的镜头。很早的幕布就是一大块白纸,点起煤油灯,在窑洞里就开始了这一高雅的戏曲。后来皮影戏被申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赴好几个国家进行演出。本文作者倾力皮影戏,将它的精髓挖掘了出来,可见皮影戏也在他心中的扎根程度,而文中老张的喜泪让皮影戏得以传承,实为欣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问好万珍老师!辽南皮影由驴皮制成,11道工序,与陕甘一带皮影的区别在于四胡上,传统四胡用的是蟒皮,辽南皮影选用的是梧桐皮。另外,陕甘一带皮影重浓墨重彩抽象意境,辽南皮影重精细刻画考校刀工。再次感谢!!
  • 一次只让回100个字,
    • 万群4举人2016/02/25 17:49:50
    • 分享到:
  • 特别喜欢本篇的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辅相成,一波三折又水到渠成。在老先生“倾囊相授——深吸了一口烟——差点昏过去——暗暗叹气——眼泪一下子就淌成了河”的情绪里,传统文化早已深入心灵并直射灵魂,特别是“通知老伙计们,三天后,开戏”,这种情结哪里是个体,分明是整整几代人!结尾的“闪”,既让故事跳出思绪又回归主题,令老一辈魂牵梦绕的非物质文化,早已被以小金和邻居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传承。学习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万老师送来板栗!
  • 邻家出大师,也出皮匠。一直以为皮匠就是制作皮衣皮帽,往大点是开个鞋厂做皮鞋。不承忘了还有皮影戏这门传统,身为皮匠却没看过皮影戏,笑匠的作品直接把我带回小学课本。黑影一晃,大刀一抖,长长的腔调里便是“哪里逃,俺关云在此”。放眼群雄逐鹿的江湖,诸多传统手艺正在逐渐退隐,正慢慢成为文字。老张远在大洋彼岸想必也感受到了将熄的油灯,急慌慌赶回添盏。结局很喜庆,符合匠人的单纯愿景,怕只怕良辰美景,一晃天亮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皮匠兄弟齐心,板栗比金!
  • 皮匠的文字娓娓道来,倒是别具匠心。呵呵呵,俺关云在此”这到底是二哥还是三哥呢。
    • 高峰4举人2016/02/25 10:55:26
    • 分享到:
  • 虽然没见过皮影戏,但总觉得皮影戏很神奇。毫无疑问,皮影戏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文化精粹,是依附人民大众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一种经历了久经考验的文化。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历经改朝换代,但许多文化绝活仍然散发出欢乐、和谐的气氛,同时喷发着亲情、人情和正能量的芬芳。皮影戏是根植于土壤的民间艺术奇葩,值得关注和保护,作家就应该关注那些已消逝或即将失去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投一票。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
    • 方华吉4举人2016/02/24 12:57:07
    • 分享到:
  •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诸如京戏、中医、武术、书法等等,皮影戏虽小,但也应为中华古老文化传承的技艺之一。“三年能出个戏子,三年出不来个影匠”,这是一代皮影戏人老张的经典总结,也是皮影戏能否传承发扬光大的困难所在,其中的制、演、唱、奏等独门绝技,要学会非一日之功,必须潜心钻研,刻苦练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篇小小说表达了皮影戏的传承之忧,特别是结尾小金的意外表演有柳岸花明,豁然开朗之势!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方老师送来精彩点评和板栗!
    • 吴春丽6探花2016/02/22 14:10:36
    • 分享到:
  • 一宪姐写过诗歌《梦游观澜古墟》,很喜欢当中的一句——木门生锈的铁锁/紧扣了车水马龙的辉煌。福日的影匠,当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衰败的木门/洁白的台布烂成丝丝缕缕在风里飘荡。(这样的语言很能打动人的心灵。有着诗的灵动,那种悲中有伤感漫出的画面感瞬间就把人的肠子给牵扯住了)。《影匠》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关注了处于边缘之界的民间的、艺术的传承。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传递。福日的文笔扎实。投票支持好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两个板栗,太感谢春丽老师了!!
    • 吴春丽6探花2016/02/19 20:06:07
    • 分享到:
  • 很棒的一篇微咖。作者的出发点很让人敬佩。越是民族的,越是古董式的文化传承,都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影匠》的作者有一颗菩萨之心,才能将切入点对准民间的艺术传承。微咖写得一波三折,在“传承”这一轴线上有起伏,在你以为得以传承的时候,徒弟似乎跑路了。在你以为也许传承就这样丢失了的时候,徒弟却又出现了。而且还是本着发扬光大的精神,走上了电视走向了世界。题材的选材很有份量,瞬间折服了心灵。预留一票,支持好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春丽老师抬爱!荣幸之至!
    • 陈顶云2童生2016/02/09 23:40:19
    • 分享到:
  • 这篇写了一个行业的起起落落,如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经历了此类的衰败。所幸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敢想敢干,又给这些行业注入了新生力量,焕发了生机。本文写的很感人,老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他辛苦培育的接班人撂了皮影,没想到年轻人却将这一行业发扬光大,不但还在上演,而且能让全国人民看到。当老张泪奔的那一刻,我也眼睛潮湿了,人生何其难!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顶云老师送来板栗!
    • 默然4举人2016/02/09 21:19:24
    • 分享到:
  • 作者的《影匠》,描写老艺人张师傅对皮影戏的酷爱与中传心授带徒。短短几百字符的故事,写出起伏跌宕,好!老艺人异国归来,面对“衰败的木门,潦倒的桌椅,本来洁白的台布已经烂成丝丝缕缕在风里飘荡”情景,“差点昏过去”时,笔锋一转“绚丽的舞台灯光刺得他眼痛,小金和他的皮影剧团正坐在一簇聚光灯里,表演着他们的皮影戏……老张的眼泪一下子就淌成了河”。闪得好,闪得温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默然2016/02/09 21:20:14
    • 分享到:
  • 纠误:口传心授。
  • 多谢宋老师赏评!小弟虽不才,亦愿为民间艺术传承尽绵薄之力。
  • 皮影匠老张,把自己的手艺毫不保留地传给了徒弟小金。这他才放心去了美国享受天伦之乐。五年后,老张回国,发现家乡的皮影小剧场衰败的样子,痛心疾首,不顾年迈,召集艺人们重振皮影事业。当他看到电视里徒弟小金正带领皮影剧团,在大城市里演戏时,顿时老泪纵横。老祖宗传下来的皮影戏文化,有希望传下去了。国人不要为了盲目挣钱,而冷落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发展下去,因为那是国人的魂魄。没有魂魄的人那还叫人吗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老师品读拙作,民间艺术传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 皮影戏,民间剪纸,年画,对联,民歌,民俗,京剧,地方戏,这些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失去了这些东西,就凭那些钢筋水泥,帝国大厦,你厚着脸皮说自己是文明古国,谁信?日本人,韩国人,都会向你吐口水,文化是文明的不断地积累,它不可以速成,也无法跳跃,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一个时代的过去,那些尘封的记忆会将我们唤回到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民族如何与自然抗争,一部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酸楚的泪痕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阁主的精彩点评!一部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酸楚的泪痕,民间艺术会赋予这个民族独特的色彩之魂。
  • 任何东西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管你的底蕴多么深厚。传统,老古董,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这些民族之魂,尤其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其形式,内容,表现方式,吸引新生代的普遍参与,当然,社会也应该为之提供改革所需要的足够空间,文化的形成要上万年,而毁灭只要一瞬间,看看亚洲四小龙如何对待守旧与创新,丢掉的时候容易,捡起来太难,这个问题值得躁动的中国深思。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云替2016/02/09 16:24:56
    • 分享到:
  • 说得好!
  • 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让我们一起做它的守望者。
    • 万群2016/02/25 17:39:02
    • 分享到:
  • 说得好!
    • 江南子1布衣2017/02/13 11:45:23
    • 分享到:
  • 学习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恭喜佳作获得首届“520微咖大赛”年度总冠军,望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评委
  • 4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24
  • 5323
  • 18
  • 667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