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见客人走到柜台付清了货款,我迅速拿来透明胶带,在风扇的外包装纸箱上,巧妙地绕了两圈后,再做出个临时挽手来。我拉拉挽手,断定挽手不会在途中作梗后,才亲切地对已经来到我身旁的客人说:“大叔,现在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将风扇拿回家了!”
“你服务真周到,想顾客所想。谢谢你!”客人望着我感激地说着,突然从裤兜里摸出五元,塞到我手上说,“给你的!”
我当即愕然,手足无措了起来,莫非天上掉馅饼了。但有道是无功不受禄,我怎么可以随便拿客人的钱呢?这可是赶走客人的极端所为!再说,在老板同事众目睽睽下,我就更加不能收授了。
“谢谢你的心意,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不能要你的钱!”我赶紧将客人拿钱的手往他身上推。
“怎么不能要?这是我给你的小费,天公地道!”客人固执地说。他显然也没有打算收回钱的意思。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小费”这个名字,这个词陌生得令我不知所云,当然也不清楚该怎样应负了。
正当我在进退两难之际,还是老板替我解了围:“这是大叔给你的小费,收下吧。”
“就是嘛,难道你嫌小费少?!”大叔似乎不高兴了,反问我。
“我不是这个意思,大叔你别误会。谢谢!”我无奈地答着,只得将小费收下,但已经是耳热心跳了。
这是三十几年前,我在罗湖电器商店工作半年后,第一次收小费的全过程。因为自己对小费很陌生,甚至不懂是怎么一回事,才闹出了这样喜剧性的尴尬事来。但事情歪打正着,我憨厚老实的形象,在客人老板同事心中,就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了。
此后,大叔常光顾我们的电器店,他最喜欢找我这个年轻售货员服务,仿佛跟他有缘。如果我休息,他会改天再来,令我感激。大叔来得频繁,商店提高了销售额不说,我的业绩也水涨船高了,深得老板喜欢。一来二往,我和大叔熟稔了起来,谈资渐浓,他成了我最忠实的客户。
有天,大叔来到我们的电器店,径直走到我跟前彬彬有礼说:“请问怎样称呼你?”出于礼貌,我连忙答:“小姓许!”
“许生您好,我姓李!”大叔自我介绍说。然后接着问:“许生,你懂得修理电视机吗?”
“当然懂了,我是电器店雇员嘛,不懂这个技术怎么能在这里混下去。”我自信地笑着答。
“我家里的电视机,这两天开机后画面全是雪花,收不到香港电视节目,你可以上门帮我修理一下吗?”李大叔望着我着急地问。
“当然可以!你家里离这里远吗?”我下意识地问。因为我清楚,这种情况,近一段时间以来,在附近街道比较常见。按我的推测,大多数是电视天线的方向问题。
“很近,几条街就到!”李大叔迫不及待问我,“许生,你现在可以去修理吗?”
“当然不可以了,现在是上班时间嘛!”我无奈地婉拒李大叔说。
“哎呀,我忘记了你现在上班。”李大叔苦笑了一下说,然后紧追不舍问:“那你什么时候可以帮我?”
“我六点下班,你下午六点前到电器店门口等我就行了!”我决定急人所急,今天就帮李大叔修理好电视机。因为我猜到,一个退休老人,没有电视陪伴,空闲时间的确不容易打发。
李大叔果然践约,在下班前就等候在我们电器店门口,显得迫不及待。下班后,我随李大叔去到他家,路途比我想象的还要近。一进门口,我的目光就被客厅里,书柜上众多的书籍吸引住了。我猜,李大叔肯定是个读书人,要不然,家里怎会堆书成山呢。触景思己,我有点伤感,不由暗暗叹息。想起自己在家乡,也拥有众多的藏书,常叫我引以为傲。还自以为是,确信书籍就是金山银山。但现在我的身边,除了几本消磨时间的杂志,就没有其他书籍可读了!夜深人静时想起,不免伤感,慨叹自己离乡别井,打工生涯,精神生活一穷二白。
天线是极其讲究方向感的,我不断地在李大叔的楼顶变换着天线的方向和角度,寻找天线的最佳停置地点。然后一个劲地询问李大叔,电视画面效果如何。一个小时后,我终于找到了天线落脚的位置,不偏不倚,一如我寻找到谋生的城市社区。电视机顿时像吃了补药,终于重操旧业,画面完美如初了。
临走,我瞅着书柜,小心谨慎赞叹道:“李大叔,你的藏书真多呀!”
李大叔望着我问:“怎么,你也喜欢看书?”
我谦虚地答:“喜欢是喜欢,但现在就不容易做到了,毕竟这里不是家乡嘛!”
“我可不这么想,喜欢就喜欢,难道还要分家乡还是他乡吗?”李大叔用探询的目光瞧着我问:“你是读书人?”
“我不是读书人,只是喜欢看闲书!”我放低声音羞涩地答。
“这么说,我是遇知音了!”李大叔笑呵呵说完。转身走进房间,不一会,他手中拿着一本书走了出来,对我说:“这是我写的散文集,看你喜欢不喜欢!”
我急不及待接过书,一瞧作者名,就激动不已说:“喜欢,当然喜欢了!”
突然,李大叔从裤兜掏出二十元,放到我手上叮咛:“这是给你的小费!”
我大吃一惊,又是小费!但李大叔出手也太阔绰了,令我目瞪口呆,不敢收下。我没有丝毫犹豫,用手一挡说:“李大叔,这钱我不能收。你给我的书,就是好小费!”
一说完,我就匆匆向李大叔告辞。尽管他在后面追着我,口里嚷着一定要给我小费。
我满心欢喜收下的“小费”,成了我人生中收下的第一本作者赠书,令我爱不释手,感觉意义重大,心存感激。我反复仔细阅读,李大叔的书陪伴我度过了不少的寂寞晚上,获益非浅。是种子总会发芽,那怕放在贫瘠的土地上。李大叔的书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我跃跃欲试了。此后,我心无旁骛,连香港电视连续剧“大地恩情”、娱乐节目“欢乐今宵”也不关注。埋头摊开稿纸,不计较宿舍灯光昏暗,坐在床边写起小说散文来。天道酬勤,经过一年的退稿,我开始在报刊相继发表了小说和散文。
李大叔的书间接告诉我,他其实是一个每年回乡度假的华侨。因为他在国外习惯了使用小费,小费文化已经渗透到骨子里。所以固执己见,非给我小费不可。
但是,李大叔赠我的书,不止小费这么简单。它鞭策我的追求甚至改写我的命运,可以说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