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老人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生活,敬老院便成了他们的家。在这深圳的一隅,有一家宁静中藏着期盼的敬老院。前年的冬天,我因为参加一次义工活动,走进了那家敬老院,因此结识了住在那里的一位胡姓老奶奶,那是一位喜欢诉说往事的老人,而我却是一个热爱倾听的人,这两年来,每周总有一天,我都会去做一个倾听者,让老奶奶得以愉快地诉说,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
在那家敬老院里住着的老人中大多是本地人,讲客家话,只有这位胡奶奶是外地人,而且正好与我同乡,老人家与其他的老人根本无法对话,所以当用家乡话和我说话时,老人家特别高兴。胡奶奶虽然年过九十,但老人家身体健康,耳聪目明,平时爱看书藉报纸。第一次见面,胡奶奶就和我一见如故,拉着我的手说个不停。从老人的诉说中,我知道她是跟着儿子在深圳生活,因为儿子工作忙,不能陪伴老人在家中,于是奶奶主动要求到敬老院里生活,儿子每周来看望一次。
从第一次交谈中,我还知道胡奶奶曾经是一名教师,一生桃李满天下,我对满头银丝的奶奶顿时生出无限的敬意。特别是当我知道她和我的奶奶是同年人时,我对她更加感到亲切,要知道我是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习惯了奶奶的唠叨,痛惜的是我的奶奶在四年前已经去世了。看着眼前笑容可掬的胡奶奶,想到我自己的奶奶,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第一次相见离开时,胡奶奶一直将我们送到敬老院的大门口,并大声对我们说:“你们要常来玩啊!”自那以后,我和另一位义工朋友基本上每周都会去看望胡奶奶,当然那不是义工活动,只是我们自己的一片心意。有时我们一起去,有时各自去。
元宵节时,我们买了汤圆煮好和奶奶一起吃;端午节时,那位朋友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奶奶别提有多高兴;有时傍晚去正好遇到奶奶的儿子也在,我们就陪奶奶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林荫下,微风中,奶奶看着公园里奔跑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像花一样绽放。
我总喜欢轻轻地走近奶奶,常常是周末的下午,敬老院里静悄悄的,我远远地看到奶奶坐在她门前的椅子上,有时是戴着眼镜看书,有时是望着门口的花树发呆。每一次奶奶看到我出现在她的眼前时,马上就裂开嘴笑了起来,并且站了起来,拉着我的手说:“你好长时间没来了呀!”。在她的时间观念里,一周也是很长很长的。
天气好的时候,我就搬了凳子坐在奶奶旁边,听她讲那些陈年往事。奶奶极少讲身边新近发生的事,仿佛她的记忆里全是过去的日子。奶奶从她幼年丧母,饱受后母的虐待讲到少年艰难求学的事;奶奶说到年轻时与丈夫相亲的事;说到文化大革命时丈夫被送去劳改,自己带着五个孩子被下放到农村生活近十年的事;说到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的事;说到和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去世那天的事……这许许多多的事情,我像听历史故事一样,有时惊诧,有时感叹,我相信奶奶说的全是真实的事,所以我听得总是很认真,不时还要追问一下前因后果。奶奶因此讲的兴致更高了。
在每一次和胡奶奶见面的短暂时光里,我都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幸福,是因为那熟悉的乡音,还是因为那温暖的笑容,我自己也分不清。我喜欢和胡奶奶在一起的时光,喜欢和她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敬老院里桂花开的时候,奶奶爱收集那些细小的花瓣,等我去了,拿出纸包好的桂花让我们闻花香;如果我呆到了吃饭的时间,从食堂里打来的饭菜,老奶奶一定要分一半给我,她自己才肯吃。
在这纷纷扰扰的都市里,充斥着言不由衷的话语,人与人之间常怀着戒心,而我却因为做义工,结识了一群充满爱心的朋友,而且更幸运的是,我在这个城市里找到了奶奶的唠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我也会想起胡奶奶,在这个城市,有一位老人需要我倾听她的诉说,在诉说与倾听之间,温暖彼此的心。或许,倾听,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善缘,就是这个城市所赐予我的最高奖赏吧,期盼我的倾听之缘能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