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孤绝抄
“需要翻新,先经过荒废”。表面看去,
口号有太多的标语,但你说,
这不算什么,拆掉墙壁就好像你的口气还有
时间看上去空荡荡的。“唯有白云
帮助我从灰尘中夺回了
蔚蓝的记忆”,它曾是我的居住地,
你不一定要知道,龙塘的现场
出自于良好的方位感,“犹如地铁的天桥中
一座孤城”。在此之前,药剂师隐藏在
生活的阴影,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像是对我们一种揶揄,道路被挖掘
刚好丈量过另一种时间,肯定
不只是留下了无法自拔的
“生活的大坑”。有时在你眼里,盲目的施工
比盲目的爱足以让今天下午倾斜,
如果我不能肯定,那么我们还有多少
机会来谈论空气?或者,
“幸存者难以摆脱命运的偏差”。
更有时,整个龙塘接近混乱不堪,
让周围的建筑看上去符合“池塘里的大海”,
以至于大海的时间容易淹没了
自我的本来面目。无论你怎么做出判断,
眼前的真切就好像只是一个过程,
又岂是风景的轮回。你知道,重游故地
并不隐喻“一个假象的例子”。
上沙周五抄
出于必要,称它为中心的上沙,
倒不如称它为上沙的礼物。灰蒙蒙的天气
再次轮到近在眼前,它的路线
自北向南,就差那么一点要混同于
附近工地中选择性的进化。
直到我们出没在街道的周五,
甚至直到偶然的周五克服了我的孤独,
像是事先有过计划似的。潜藏在我们身上的
记忆,插上树林的翅膀
几乎就像迷失如此相似的漆夜。
纯粹于视野,称它为城中的上沙,
不如称它为上沙的沉浮。大叶的滴水观音
没有辜负碧绿,配合与此有关的赞美。
古老的月亮有新鲜的月光,
以至于风吹什么我们就信赖什么。
使用本土语言分行一首诗,有意无意
忽略了隐秘的堕落。趁着这里
还有另一面,凡灯火璀璨最生动的地方,
无不隔着玻璃把环境反射过来,
如同新建筑中的一片遗址。
我不知道我该称它为陌生的上沙,
还是称它为上沙的漏洞。毕竟不同于
最偏僻的未来,哪怕对我们隐瞒了它的原因
和难以分辨的真实。除了杂音,
其它不朽,都不足以媲美雨的气味。
上岭排或一首居住的诗
现实的上岭排在上岭排的现实中
纵容了水泰路的安静;秘密花园有着
相同的属性,抑或,尘浮反而
装饰了翻卷的喧嚣;直到毗邻黄麻埔仿佛
裹挟本土方言消失于村口,
从这里旋转到罗屋围村的夜晚,很难改变
离我们很近的实际问题,即使速度
比想象得还快。
从未有一种遥远在旁边沿河路
留下过没有河流的遗址,它被更黑的部分
放大,同时被历史加以缩小。
作为回报,山茶花及时的盛开不亚于
对坏天气的推迟。我甚至没有机会
向你指出平静的间歇不介意
一首挖坑的诗。它的领域,像是不容易
看出来的我的栖居地。
这隐喻难免会误把流浪猫当成
闯入者的替身,甚至受到疫情巨大的影响。
我们早已习惯于缄默,过去的情景
浮现在眼前,而眼前的情景
很难倒流回去。如果你想探究的话,
一首诗的自我保护到尽管往事不可谏,
但仍然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更贴近形影相随的孤独。
我有两个身体,分属隐身的厌世者
和诗歌的异族者,泾渭分明得就好像
我其实在海棠与慢雨之间做出
一个互为表里的决定。环境中积水的大面积,
不成为一个借口;它把形式变成了形象,
差不多能融和所有的事情。我确信
上岭排一点点自然就可以不受限于
新年一首诗的修辞学。
黄贝岭文献学
仿佛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身上有
城中村的影子。无边的出租屋
几乎都贴上标签,像兜售的隐喻同时包含了
生活的底价。你不会把它错看成
一个自身的栖息地。即使反差这么大,
如果不是出于孤独到相距太远,它不见得
能促成一场盛世的事实。枯黄的落叶
还没有完全沉淀在你走过的路,
接骨木不会因为世界的缺陷而错过弥补。
而你选择了偏离原来的轨迹,好像一个未来
随时重重把你扔下来。你从未想过
它的地域退向更远的水库,甚至从未想过
古村落由深渊的进化组成,因蜿蜒而真实,
高高的耸立像一个新闻的挥霍者,
挥霍着命运中堕落的信息,类似于破败的风景。
这一点与你的理解不同,但不妨碍它从未
误会过你的理解。它好像还愿意与你
分享它拥有的一个新的身份,
至于前世,对你更不露一丝痕迹。换句话,
它的新名字也意味着环境已得到翻新治理。
仿佛千根草从深绿的睡眠醒来,
雨中的麻雀不停抖动全身,把雨水抖落,
像是热身,一点不在乎隐藏的探头保持着
极端敏感,你只需要把时间安排好。
自然的安慰蔓延于旁边的混凝土墙璧,
夜色包围明亮的孤寂,看上去像狸猫蹲守台阶,
一个节日只合适于黄贝岭的混音。
而剩下的,类似于它的属性,比面目全非
更接近纯粹的坚守,也体现在它的身上。
如同你和你的影子同一个命运。
莲塘诗篇
“看不见的版图过于渺小,阳光下的
速度过于赞美”。区别在于白色建筑也曾是
被拨高的借口,看上去就像一座塔
最终是否成立取决于附近的花圃
有没有胜过你们的阅读和写作。
莲塘并无一池莲塘,作为街道仅仅突出地名,
在你们之间与梧桐山毗邻,“有些事情并非
想象得简单,要知道周围的秩序远远
比现实更强烈”。如果在室内,
你们的诗互不干扰,已经足够出色。
就像自我的提示里也不乏暗示。即使如此,
从蕨类植物到灌木丛晃动的影子,
仿佛时间的烈焰掠过内心。如果涉及
白云的边界,春天的记忆在鸟类飞翔的
仪式中完成了。所以说无需收拾
诗的残局,“野花保持原形始终不毕露,
比原样像忘带了死亡的颜色”,但莲塘在诗中
从不缺席你们的问题。什么可能都留下,
如同自然是一个绝对现场还能听到
隔壁的奏鸣曲,唯独起重机不会留下任何
悬念。“所有的真实一转眼将风景
一网打尽,但远不如室内的诗曾沦为
密封的主题”,甚至在迷路的正午稍一插花,
仿佛星座的时间就得以纠正。
与友人同游前海湾
被椰树包围的夜色总有远山,我不以
为是深度,回声多于暖空气,牵扯出
陌生的石阶,似乎暗示了半个前海湾
的神秘性,每一棵树都痛恨孤单,但
远看时它们的叶子碰到彼此,茂密得
如同我们的辽阔。
我从缄默找回了内部的飞禽,最容易
被忽略的是滑翔翼。出于习惯,需要
交谈伴随在左右,交界处海域盛不下
今夜,从来不是重点。就算我还没有
回过神来,灯笼藏起了脾性,这有别
于黑漆漆的交易。
哦,我不太信任这样的热衷,好比我
们的偏见。在正月初一跨过铁链栏杆,
或者更早,早到有意错过一整冬的委
靡,日日之事从未节约过时间。相似
的草坡有数十里远,我总担心踏上去
就沦为人生折扣。
除此之外,同游掩映着我们循环的心
情,就好像向静物敞开,片段有记忆
的分寸,或许,这事关重新认识前海
湾。偶尔远眺不表示自我仪式的效应,
事实上,我不介意身体里的大海被激
活,溶解于远景。
洞背村抒情学
雨水在粼粼的海面停了下来。
就好像波浪倾听你的宁静,
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人的仰望,
很可能来自古代,也有可能来自未来,
但不是你的命运。事实上,从仰望中
掂量出时间,它的云层,代表了
即将到来的暮色,覆盖你的厌倦,
又被你的厌倦覆盖,仿佛被大海误解,
连同半熟的晚餐。习俗从虚构中
纠结于不虚构的见闻录,最终指向了
洞背村,譬如悬崖的高度,无意
隐瞒大海的背后。所以,另一个人
一到深秋,便逃避了你的孤独,
或者,你的孤独及时逃避了浩荡,
见不得严重雾霾。一般情况下,
荒路从未背叛过生命的漫游,
哪怕日复一日的毫无目的,也先于
你洞悉的一切,包含着另一个人
遭遇的意味。但有时,仅仅路过
还远远不够,迎接你的是仰望,
不同于现实中的古代和未来,
仿佛是最宇宙的深邃,它倾向于
你内心的雨水,也只有在模糊的
雨水中,你才会像波浪秘密
赢得了大海宁静的信任。
南澳的假日
本该及时写一诗回赠你,
但一到假期,车辆不外乎排起长龙,
好似你用望远镜,赤裸裸讽刺了
本地交通。一首诗几乎谈不上
有什么顺利,假如你凑巧介于山林
和浩瀚海景之间,见证到
攀登本是它的一种病,甚至
完全占据了巨大的停车场。也难怪,
它并不以时间的秩序解决一切,
也不顾及我对黎明时分的
足够耐心,以至于我想谈论的,
那就是孤立在风景无处可藏的可能性,
实际上,很少有机会在一首诗
达成妥协。所以,一到深秋,
遗忘就那么短,而远眺那么深长,
即使你理解了这一点,
也不意味着可以盲目醒来。
偶尔蝴蝶站在杜鹃花一边,避免了
冒险的代价;除了风声寥寥,
从外面上看,它更接近在
你脑海里蔓延着的雨气。
而我看到的半月湾,很像永生的鲸鱼,
在一首诗里闪着一缕幽光。
如果不介意假日的堵塞,你可以
把自己交给它,像漂浮于自我
向上喷气,会飞的自我确实是一次
舒畅地掠过大海。
石岩虚度集
远处的山林近在眼前,绿压压的一片,
仿佛巨大的寂静令我几乎毫无觉察。
只为减轻压力,在那里一个人眺望云朵,
将黯淡乏味的日子浸泡在温泉。
两个姐妹在水中发呆,身体是疾病,
丝毫不会减少的美,她们长得多么像。
但是,那种柔弱的优雅,和浮动,
还必须忍受住背脊的疼痛……
耳畔不断地划破水面的倒影,
克服了写实主义和琐屑,然后接受积淀。
隔着夕阳下水库的明镜,“凭借直觉寻找
真实的花园。”不虚度一点点时光——
她们的孤独融合了世界,尚不为人知,
就像血流出画布外。事实上,音调的变化被遮蔽了。
在石岩,就好像一处陌生的沼泽
暗示冬天还很长,我也承认没有看得更远。
月光下,空荡的秋千保持着摇摇欲坠的传统,
局限的场景许多孩子奔跑,拐进旁边的草地。
登梧桐山,或山泉诗
此地无梧桐。以黧蒴为正确,
因酷似梧桐,我们得以渡过绵延。
依照下午的绮丽,攀登沉得
像脑海中隔着一块铁板,人不断地
加深渺小。不合时宜的重口味,
踏叶而行只为嗜风,和嗜山泉,
即使树杈混杂其间也算不了什么。
而下午暗含了亲密的遥远,以及
我们不止一次寻找。稍微泄露
一点天机,它的奇妙就体现
在碧蓝下,委身于幽邃的孤独,
或藏有贼冦的万年草木,委身于
上升的仙湖,甚至胜过途中
那浓密的绿荫,不限于被风吹,
我触摸它身上的遗址,毕竟,
它知道时间的洞穴在哪儿。真正的,
出入溪涧,每个山阪秘而不宣,
就好像天底下从来没有绝人之路,
泉液透澈,大美于暮色的
底蕴,可以无视我们和灰尘
之间的区别。随后,所有的寂寥
落后于光影斑驳,也就意味着
站对了峭壁就是远眺,站错了
边界就唤作春秋的轮回。很多时候,
潺潺的流水,沿在落叶满地上
就是落叶的价;或者反过来,搭在
山势落差上就是山势的价。
见过的烟云也还算繁茂,所以,
它完美了蝴蝶,以至于我们
在蝴蝶的记忆里独处得何其漫长。
留仙洞碧蓝录
碧蓝未必只有天气才能体现,
比起唯美,还延伸至自然的律动,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很荣幸,我的名字出现在黄老师的三句诗中,黄老师和我一样,是邻家的铁杆粉丝,号称“金牌投资人”,他很勤奋,每天都会出现在邻家,他的打赏和评论给作者带来鼓励,向勤奋的黄老师学习!我的签名:为什么离不开邻家呢!因为文学大家相聚邻家,因为喜爱所以离不开邻家。2013年在心灵拾贝的引荐下进入邻家的,如今十年,几多感慨,感谢邻家好平台,让有着共同爱好的我们相识相知,互相学习和交流。
终于知道魏老师是蛙哥。为什么叫蛙哥,只有帮他取这个別名的人清楚。蛙哥是邻家著名的三皮匠之一,获两次大奖,其作品以诗歌为主,散文,小说次之。经常看到他在报刋上发表文章。先和的诗歌清新明快,其获奖诗《当我说起深圳》,用诗叙说了深圳春天的故事,深圳的夜色,大海,群鸟和山林都处处充满生机。先和也是邻家具有亲和力的作家之一,邻家十年,在这里以文会友,用手中的笔描绘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描写乡愁与思念.
飞泉是我最熟悉的邻家人之一,忧郁且勤奋——前者让他生活在诗中,后者让他获得邻家6届年度大奖。这真不是盖的。他的记忆里很好,像和邻家文友间的细枝末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好记性也就罢了,他还有记日记的习惯——这可就了不得了,他在2020年初,疫情刚开始时,写下的封村日记,令人动容的同时,也让每个经过那个时段的人感同身受。 一个陪着邻家赛事一路走来的“老邻家人”,写这邻家十年,字里行间,全是感激。
我觉得写作就应该这样,家长里短,日常点滴都可以写入文字,虽然琐碎,但充满温情,也不乏向善向上的力量。看了这样的介绍,我知道初棉和王威老师都是不错的人,都能把点滴的经历,变成温暖的文字,赞过。
来了就是邻家人,很多文友都是通过文友引荐走入邻家这个大家庭的。对于邻家,相信很多人都和作者有着一样的情感——初遇时的惊喜,久处后的还欢。这些年,邻家也一直在摸索市场的口味,寻求文化和商业的关系,也因此给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深圳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有邻家这样开放的平台,写了文章,发表到这个平台来,就会有人看,有人关注,有人点赞和打赏。原邻家是每个文字爱好者的精神家园,郁郁葱葱,一路长青。
特别是别人相互打招呼或者敬酒时,而我无人问津,我尴尬极了。唯一秦主席在一次写作活动中见过,而正好我一个牙科博士朋友和秦主席都是人大代表开会坐在一起过,他跟我提起过秦主席,我以此为理由跟秦主席搭讪过一次哈哈哈。所以在那个颁奖场面上我其实是自卑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罗罗大方掩饰自己的自卑,最后也是落荒而逃。这个也是我回来后一直不敢跟你联系的原因,我不知怎么跟你在继续去保持我们最初渴望和热切。
记得第一次参加完邻家文学的颁奖活动,就成立了″饭饭群″。顾名思意,约饭群。谈文学,聊美食,多年来留下多少佳话。小橙是群里的小妹妹,写短小说、儿童文学是她的擅长。不喜言辞的她,在一次聚会中很认真地唱了《纤夫的爱》虽然跑了调,笑点特高。在邻家的各种文学活动下又催生出许多小活动,有欢笑有歌声,永不寂寞。小橙还是打铁文艺社的社长,她是一个温柔、善良,充满智慧和写作勤奋的女孩,是邻家优秀的作家之一。
吴继磊写吴继磊?第一次见到这种写法,姑且称“第四人称”吧。挺让我受启发的,学习了。德彬这么专注,努力,越来越博学了;吴老师在邻家露脸,越来越被更多人认识。都是文学带来的邂逅,让很多文友有了继续写下去并互相交流的动力。写作原本是孤独的事业,有时甚至是遥遥无期的酷刑,但很多人还是甘愿为之付出。能被适当激励是很重要的,也是幸运的,每个师友,每个家人的鼓励,都是宝贵源泉。
作者对鲁西南乡村充满恨,是强烈的逃离欲。源于童年的残酷经历,使他更多地感受到物质的匮乏、农民的苦难、家族的冷漠、亲情的缺位、乡人的残酷、陋习的肆虐、权力的狰狞……他向往一次精神逃亡,逃亡到温暖的深圳,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成功做到了。但是衣锦不还乡,底层经历的暗影烙印在他脑海里,使他感觉屈辱。作者批判乡村越是不留情面,渴望新生活就越是迫切。在这样的一破一立间,文学的巨大张力就产生了。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有许多闯荡者,也有许多“文学青年“,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默默无闻的,在深圳这块火热的土地上,成功人士不少,成功的文学青年也不少,主要看各人的桓心,毅力和机遇,有人持之以恒,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也绝不放弃文学梦,也有人虽抱一腔热血,但因生活压力或方式不对或机遇错失,最终湮灭在柴米油盐的生活洪流中,但只要坚持,不放弃,多努力,是金子还是会发光的。
写得很好,标题也很贴切,精准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在中国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文章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状况,生活中有许多阳光的一面,也有很多阴暗的地方,虽然有些心肠不好的人出了意外是碰巧,根本与诅咒无关,但冥冥之中就会有一些玄乎的现象让大家认为是报应,时辰还是有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谚语还是会震吓到许多有坏心思的人改变冲动时的魔鬼想法!
曾经匆匆一瞥,知道是个悲伤的故事,不忍读下去。今日读完,脑海里闪过好些深漂的形象,李新雪确实太普通了,要啥没啥,和当年许许多多人一样。怀揣梦想,但有心无力;憧憬爱情,却无人问津。他们在深没有生活,拼尽全力也只是求个存活。他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法如愿过上好日子。李新雪更凄惨些,连一生都那么短……我贪恋红尘,更明白他有多不甘。死亡不知何时到来,生的人如果不能好好活,那对逝者便是大不敬。
当读到尾声,作者和W在沙滩上那段对话,我笑喷了!把报告文学写成了青春文学,让我再次惊艳你的文笔。人的有些经历,之所以难以从记忆中抹去,是因为那个企业、那个事件曾经陪伴过我们的青春韶华时光。对吧?正因为如此,你才能带着情感写华为,把个人对已逝青春的追念,汇聚到笔端,寄情于华为,书写华为的成长变迁,也是刻画你自己和W的成长变迁,让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是我阅读的理解。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是有人正年轻。
“双减”应该是今年的流行语。青桐的这一篇,从家长的视角出发,呈现了社会培训机构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不甘孩子落于人后!这也是教育内卷化的直接结果。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个人认为,补习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很有压力,可能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补习作为一种对他的支持未尝不可。
这是一篇醉人情怀的传奇青春故事。原以为是有关华为的报告文学。作者借华为这个载体,记录了作者的青春,W的青春,华为的青春,三者交融,把青春的怅惘、情愫、澎拜和记忆贯穿于全文,记录了一代人的成长,也记录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作者和W,两个人物的心路轨迹,融合于华为的成长历程中,让故事更生动,也给有了趣味和看点。这是一代人青葱岁月的记录,也是一代人的逐梦记,一个企业传奇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时代变迁的见证。
现在是这样了,去个医院没300-500出不来咯。
不懂诗歌,我仅点赞!
诗歌取自诗人熟悉的景物、事物,超具画面感、美感,简洁、诗意盎然。
薛老师对人物特征和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简单几个字画面便立体起来。男人嘛,玩心比较重,作者貌似不打算再给这个人物添把正能量的火,而是让他玩火自焚,可以可以。人性本恶,我们得做被道德约束的文明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