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汕笔记第五章:共谋发展2014(以深圳先进理念建造一座城市,为“广东试验”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3月份,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从而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2014年是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的开局之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也进入攻坚期。这一年,合作区开工建设项目37个,总占地面积771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50亿元。全年产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
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将汕尾调整为深圳对口帮扶对象。2014年初,深圳以“一号文件”形式印发《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总体方案》。两市制定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列出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推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融入珠三角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7项具体举措。其中,产业园区建设和扶贫“双到”尤为重要,而合作区则是园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深圳、汕尾共建合作区力度进一步加大,合作区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此前民间有声音说,深、汕合作“雷声大雨点小”。然而,我们走进合作区、了解合作区,就会发现其“创意”亮点。经过几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合作区,雨点小但很密集,那片土地依旧芬芳,开发热度持续攀升,深、汕两地下派干部的艰苦创业劲头更足了。
冲在最前面的,就有管理体制创新。这是广东试验的重要内容。2014年4月,省委、省政府优化合作区体制机制,合作区实行管委会负责制,管委会主任由深圳干部担任,党工委书记由汕尾派驻。同时明确深圳、汕尾两市分工:深圳主导经济建设,汕尾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这种全新的体制、机制,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归谁管、谁来管的问题,让深、汕两地的比较优势得以叠加,可以心无旁骛共谋发展。这种制度设计,让合作区告别了前3年的磨合探索期,为“广东试验”注入新活力。
7月22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第二次调研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求合作区又好又快地建设成为现代产业新城,并充分肯定合作区为深圳主导产业作配套发展的思路,认为可以使汕尾产业较快地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这一次,调研组还住进了管委会用工业厂房改造的员工宿舍。大家知道,省委书记住进员工宿舍,实际上是为合作区打气鼓劲。12月21日,胡春华第三次来到合作区检查项目推进情况,强调深汕特别合作区要继续巩固扩大初步形成的发展势头,趁热打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和新城建设,力争3年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强调合作区产业层次要与深圳产业水平相衔接。胡春华率队到合作区检查指导工作,对合作区全体干部员工是极大的鼓舞。
那年头,把深汕特别合作区称为“小特区”的呼声很高,甚至提出创设“小特区”先行先试。合作区制定了与《广东汕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相衔接的《2014年度工作方案》。这个方案的一个亮点是,合作区在鹅埠、赤石、鲘门、小漠选定约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加快开展环评、调规等工作,争取把起步区纳入省政府产业转移园管理。在鹅埠,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引进智能手机、安防设备、医疗器械等行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赤石,重点依托324国道,打造品牌产业带;在鲘门,利用滨海资源优势,发展集健康养生、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海特色产业组团;在小漠,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滨海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和临港产业,打造粤东能源产业带的重要组团。
资金为开发建设送来插云翅。这一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搭建投融资平台,筹备成立了合作区投资控股公司和开发建设公司,落实深圳市帮扶资金3亿元和汕尾市直接注资或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的资金2亿元入股,争取省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1.5亿元。通过贷款授信及BT、BOT等方式,吸收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参股,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作为合作区主要投融资平台,深汕投控公司握着手中20.5亿元资金,整合各种资源,投资参股4个PPP项目公司和水务、燃气公司,撬动投资102亿元。10月份,汕尾市政府授予合作区管委会31项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
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原来计划在深圳落户,时任深圳市长许勤推荐落户合作区经历了很多周折。云计算产业算是大工业用电,当时在汕尾要0.91元一度,成本更高。经过国家及省发改委、物价部门协调,腾讯云计算中心进入合作区采用深圳大工业用电政策,电价0.69元一度。合作区的这一用电政策已在全国推广。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腾讯公司华南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为华南地区数亿互联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至2014年底,该项目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5亿元,完成基建工程竣工验收,正在进行服务器安装,先上15万台。该云计算平台除了支持腾讯大部分主营业务,还建立了为第三方应用服务的开放式平台。除了腾讯,华润、华为等新一代数据中心也在规划建设中。
实际上,深圳、汕尾经过一番磨合后,合作区于2014年7月全面起步大开发大建设,力争成为带动汕尾全面发展的龙头。2014年,合作区以招商选资项目落地为抓手,开展产业链招商、定点招商、精准招商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招商,精细化服务,先后组织3620余家深圳和其他国内外企业前来考察,形成投资意向200项以上。引进了盐田港、华润、台塑、清华同方等龙头企业,带来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为形成一批附加值较高的跨区域新型产业园打下基础。与合作区签订投资协议的73家企业中,有5家是世界500强企业。至年底,累计签订投资协议119宗,计划投资1415亿元,动工项目64个。“深圳元素”在合作区得到突出体现。100多家落户合作区企业中,八成来自深圳,总投资额超过231亿元。
这一年,合作区举办了4次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华润电厂、腾讯数据中心、晟火科技、田园沐歌、瑞和、大百汇、中瑞、华瑞等一批产业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其中,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建成后能容纳5万台服务器。金丽湾旅游项目二期计划在两年内基本建成2座五星级标准酒店以及游艇码头等多项旅游娱乐设施,总投资60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月1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这标志着合作区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确立合作区“四区一城”发展方向,即“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珠三角产业发展协同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现代产业新城”。按照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合作区将努力打造“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是建造一座城市,而不再是建设一个“双转移”平台。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站在“巨人”肩膀上建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其内核是“深圳”,以深圳先进理念、标准建设一座属于未来的城市,备受瞩目,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