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城中村文化建设的样本意义
  • 点击:53177评论:52021/07/28 16:43

在中国,城中村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城中村最早在深圳兴起,深圳的城中村最早出现在福田,这里的城中村是中国城中村的代表。在这些城中村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城中村是福田区水围村。1992年,深圳市率先在福田区15个城中村实行农村城市化。同年十月,水围生产队转变成水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集体经济转变为集体股份制经济,村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实现了成为市民的梦想。

村集体经济转制后,他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经济大潮中步子越迈越大,逐渐富裕起来。曾经脏乱差的水围村,日新月异今非昔比。村里的老人看到这一切,非常感慨:“生活这么好,环境这么好,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啊!”                    

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在经济大潮中需迅猛发展的城中村不是水围村一个。很多城中村富裕后,少数村民(新市民)伴随鼓起来的腰包,不是提高素质融入时代,反倒是沉迷黄、赌、毒,被指为“精神返贫”。有专家对这种“精神返贫”现象做过研究,得出结论是:这与他们所处的城中村(社区)环境相关,一般是不重视文化建设所致,不能给村民(新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治理的最好方式是加强文化建设。

在深圳,“城中村”已经走进历史,成为城市社区,依旧把水围村称为“城中村”不很确切。但在全国依旧有很多城中村,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当我们目光聚焦深圳、聚焦福田、聚焦某个社区的时候,仅仅赞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赞扬城市、社区外貌发生改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文化的软、硬件建设

上都要跟上,才能像水围村那样获得“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水围村(社区)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具有样本意义。

水围村的庄氏村民系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后裔。作为庄子的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与之俱来的热爱,对文化建设也有一种天生的执着。这样也就能够理解了,水围村为什么拒绝了房地产公司想在村里开发商业地产的计划,坚持要建设好村里的文化设施。尽管当时被人说成“傻瓜”,今天看来,正是这种“傻”换来了水围村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水围精神塑造了新一代水围人(包括融入水围的外地劳务者)的品格品质;水围村(社区)的文化硬件走在深圳社区的前列,产生迷人的魅力。

早在上个世纪,富裕起来的水围村提出“经济是实力、管理是效力、创新是动力、文化是魅力”的治村理念,确立“环境立村、经济强村、文化兴村”战略目标。一个城中村能把文化建设提到“兴村”的高度,不能不为他们喝彩。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文化兴邦”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提出“口袋富”与“脑袋富”的“两富”理念,核心内容就是抓经济、管理、环境改造与抓思想、文化、教育并举,形成“两个拳头都要硬”的长效机制。为满足水围村(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他们兴建文化广场、图书馆、历史文化长廊、雅石艺术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为什么要建设水围文化广场,在水围人看来,文化建设首先要突出公益性和群众性,文化设施首先要考虑为全体村民(新市民)服务,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这个文化广场集演出、娱乐、休闲、锻炼为一体,有音乐喷泉、舞台音响、灯光设备等。有了广场,水围人休闲时散步、乘凉、跳舞、带孩子游玩,有了一个好去处,尤其是丰富了夜生活,更受到外来劳务者的欢迎。说到“睦邻文化”,先是从文化广场开始的。这里无意中成为人们交流、交往的社交场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让水围村(社区)生机勃勃。

有了文化广场这样的活动场所,自然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一些文艺队伍应运而生。最出名的是威风锣鼓队,由112名水围原村民组成的有民族特色、体现水围人精神风貌的威风锣鼓队不但给本社区的居民文化生活注入活力,也成为深圳社区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是深圳道具最全,人员最多,表演最精彩的一支锣鼓队。水围威风锣鼓队还特地从山西请来经验丰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传承了山西威风锣鼓的精髓。他们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并有所创新。

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威风锣鼓队名气也越来越大。受邀参加“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活动表演,参加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深圳站现场表演。他们表演让观众感受到威风锣鼓的激越壮美,引来一片赞叹。水围威风锣鼓队不仅在本地受欢迎,还参加广东揭西的第六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参加福建漳州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开幕式表演,从深圳走向广东、走向全国。他们创作的具有水围特色的《水围雄风》《水围鼓韵》,展现了一个城中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顺应时代潮流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嬗变。威风锣鼓队是水围村(社区)的形象代表,成为水围人的一个符号,展现了今日水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如果说,威风锣鼓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其他城中村(社区)不好效仿。那么,另外的的群众文化队伍的示范意义更强,也容易学习,比如说水围村(社区)秧歌队。提起秧歌大家耳熟能详,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秧歌,深受民众欢迎。水围村(社区)的秧歌队是普及与提高的产物,具有样本意义。说普及,是指这里的老老少少喜欢秧歌,多数人都能跳上几段秧歌;说提高,是指这里成立了水围村(社区)秧歌队,进行秧歌表演,让秧歌登上大雅之堂。这个由原村民组织的秧歌队出手不凡,多次在深圳健身秧歌比赛中获得金奖。

仔细想来,水围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搞得如此有声有色,除了领导班子重视,居民积极参与外,与文化广场是分不开的。试想,上百号人练习、表演节目,没有一块场地做支撑,能坚持长久吗?文化建设硬件跟不上,群众文化活动也就是一阵风,一时热闹,刮过去就过去了。有的的城中村(社区)为参加比赛也组织过表演队,最后都因为没有活动场所无疾而终。从这方面说,水围村(社区)建设文化广场是非常有眼光、有魄力、有远见的。

水围村(社区)建设文化广场不仅仅是方便居民,还对外协办了很多活动,也为水围村(社区)文化增光添彩。由深圳市水围1368街区商业管理公司承办的第十五届文博会/福田区配套文化活动——“活力水围”艺术音乐派对,给水围人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感受。多元化艺术碰撞,引入南方代表性的音乐人、乐队加入,举办原汁原味的原创音乐会,使得水围人不出社区就能观赏高水平的音乐演出。民谣、摇滚、流行歌曲同台,表演风格多样,打造一场多元化的原创音乐视听盛宴。水围村(社区)居民不只是听听歌、看看演出,伴随而来的是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才是建设文化广场的初衷。

类似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很多,不同时间,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让水围村(社区)居民大开眼界,本土居民的艺术品位也水涨船高。像水围嫦娥队,常年活跃在社区艺术节、社区运动会、传统节日小吃制作等活动中,参加各种艺术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队员们身姿窈窕,轻歌曼舞,像一朵朵瑰丽的水仙,一招一式演绎着水围人的风采……

2015年,为纪念****胜利70周年,深圳市文联、市作协、福田区文联、深圳晚报在水围村举办了水围红色交通站高端论坛研讨会。同年,举办了首个城中村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水围外围展——这项国际水平的展览,不仅让水围村(社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也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水围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以及取得的成就,受到各方瞩目。因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水围文化广场被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授予“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这也是对水围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度评价。

水围图书馆是另一个亮点,深受读者喜爱。这个图书馆设在水围文化大楼的二楼,藏书4万多册,为水围村(社区)居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人员提供阅读和与之相关的服务,劳务人员业余时间都喜欢到这里读书看报。特别是图书馆刚成立的几年里,因为网络和手机阅读还不发达,到图书馆读书看报是外来劳务人员的最爱。空闲时,他们就到水围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在阅览室翻阅报纸杂志,这里成了水围村另一道风景,被劳务人员称为“第二个家”。

阅览室经常满员,尤其是双休日来晚了就没地方了。读者有的看书,有的戴着耳机学英语,有的写作业。还有玻璃间隔的电脑房,上网学习的人也不少。图书馆见证水围村(社区)的发展,让人们听到了水围村(社区)前进的脚步。水围图书馆开馆时藏书2万多册,后来不断添置更新,如今藏书已达4万多册,基本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阅读方式也由封闭转为开架,读者可自行取阅,配以专职馆员人性化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还实现了与福田区图书馆联网,可以远程共借共还,极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和劳务者借阅及学习,为崇尚阅读的水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水围图书馆每年都组织“社区共读”活动,与活动配套的还有猜字谜、讲故事、交换图书等读者互动活动。开展活动前都会事先预告,让大家做好准备。活动时间长短不一,根据活动内容而定。2018年,社工组织、图书馆义工等共同参与的“与爱同行,“‘书’送未来”——“智”帮扶爱心图书募捐活动,开展了两个月。水围村(社区)居民和劳务者纷纷募捐图书,支援困难地区学校的图书室建设。这项捐赠活动不但得到本社区居民和劳务者的积极响应,其他社区的居民也积极参与。一位从宝安区马安山社区特意赶来的捐书者说:“这个活动非常好,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些捐赠的图书经过消毒整理,送往广东、广西、四川、新疆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偏远学校,为援建爱心图书室贡献力量。

社区图书馆每天出入库图书一百到三百多册,来看书的有少年儿童,也有耄耋老人。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村民是图书馆的常客,成为他晚年的生活习惯。固定时间到图书馆看书看报,用老人的话说“不来图书馆像缺点什么似的。”每年春节,外地劳务者都会返乡过年。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外地劳务者不能返乡。图书馆特意准备了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陪伴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图书馆热情、主导、细致的服务深受读者称赞。“来了水围就是水围人”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图书馆成为最好的展示窗口。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水围文化样本示范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4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耀华图文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05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31
  • 莲花汉子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8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国际大都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世人有目共睹。有人认为,深圳市的城中村虽然在经济上进步很快,但是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通过水围村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展示了深圳城中村精神文明建设上的进步,确实具有示范意义。试想,如果全国城中村都能这样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村民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必将大大提高村民的**和文化水平,推动城市建设更上一层楼。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黄元罗5进士2021/07/30 19:58:59
    • 分享到:
  • 这篇历史纪实对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境内的“水围村”进行了方方面面,且贴近地面般的“解剖”,从中体现出的“水围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并由此让读者深深认识到,深圳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同时,不仅有靓丽的城市建筑纷纷涌现,还更加注重在普通民众内心深处厚植文化底蕴。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阅读完这篇作品,我感受到了水围村浓厚的社区文化。水围村是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先行者,在“寸土寸金”的福田城中村,大力投入建设社区文化的确很有意义。水围文化广场是全村的文化中心、给市民、村民们又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去处。雅石艺术博物馆、艺术文化长廊这一系列的文化设施,最大的受益者是市民。水围村由过去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化城市社区。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1992年深圳市率先在福田区15个城中村实行农村城市化。水围村提出“经济是实力、管理是效力、创新是动力、文化是魅力”的治村理念,确立“环境立村、经济强村、文化兴村”战略目标。“文化兴邦”收效甚佳。文化广场之睦邻文化、威风锣鼓队鼓声阵阵丶秧歌队舞姿愉悦丶合唱队歌声嘹亮,图书馆是知识海洋,雅石博物馆奇石琳琅满目。"寸金寸土水围村,文化兴邦传后人。庄字姓氏渊源长,追本溯源祖归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作者有理有据,论述了水围村巨变,描绘出水围村改革开放的美好图画.
  • 最近来访
  • 木羊
  • (江湖无名号)
  • 1布衣
  • 1星
  • 0钻
  • 木羊,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等,曾获第二届草明工业文学奖,“顺德杯”工业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等奖项。
  • 木羊,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等,曾获第二届草明工业文学奖,“顺德杯”工业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等奖项。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3100
  • 1
  • 42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