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丑年 那些负重前行的人
  • 点击:42567评论:272021/08/11 08:38

前言

疫情来临,总有一群人冲在最前面,为人挡风摭雨;灾难面前,总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困难面前,总有一群人,迅速伸出援手,救人与水火。经历过庚子年的疫情后,抗疫虽然进入常态化,只要疫情突发,这群人又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战斗中。

一:刘育飞  危难之时显身手  

在深圳土生长的刘育飞,对深圳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身为**的土刘育飞,时刻冲在抗疫最前线,充分发扬了**的先锋带头作用。

(一):主动请缨上前线 越是危险越向前

80后的刘育飞任职于龙华区中心医院医务科副科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临危受命,担任起隔离观察病区临时党支部**,24小时不关机,迎接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和特派任务。

庚子年,他曾参与医院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的督导、检查、方案及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每天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收治病人和信息的数据,前后参与新冠肺炎阳性病例转运工作4例。

自2020年7月11日重新启用观澜大道维也纳酒店集中隔离点以来,即开始组建医疗组,开展隔离点院感防护、隔离人员健康管理、心理评级管理等工作。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从心理和身体健康、生活条件和日常三餐多方面给以人文关怀,最多时管理隔离人员194人。医疗组收到锦旗16幅,感谢信54封。刘育飞获得医院**授予的“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二):抗疫常态化  随时受命上前线

2021年,医院抗疫工作转为常态化,但是境外新冠疫情仍然肆虐,国内时有散发疫情,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放松。刘育飞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医院采样队,深入社区、学校、政府机关、纪委及公安局等部门上门采样,保证紧急工作安全开展。在龙华区“党代会”、“两会”召开前后,亲自部署和参与了参会代表的核酸采样和医疗保障工作,为了不漏一人,带着医务人员值守到凌晨1点多,确保所有参会代表完成核酸检测,安全参会。

为保证防控工作常态化,配合医院定期开展组织核酸采样、疫苗接种、院感防控等人员培训和演练,随时储备了疫情防控人员和物资,做到平战结合,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应急队伍,让抗疫工作跑在病毒传播链之前。

为更好深入核酸排查第一线,刘育飞没有了白天与黑夜,忘记了星期几,连续10多天参与了近期的龙华区全员核酸大筛查以及风险楼栋人员7天3-5次的筛查。6月2日凌晨,刘育飞在朋友圈分享了图与文,他重点要教会工作人员信息数据准确采集和信息化程序的应用,4个采样点全部运行良好,才吃上一口饭。并获群众感谢信一封。

6月21号晚,一场突入其来的暴雨袭击樟坑径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作为领队的刘育飞沉着应战,指挥大家“搭帐篷、搬马铁、转移采样桌等。”每个小组的医务人员仍然有序地继续采样,上演了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刘育飞团队的先进事迹于6月22日在中报道。

6月26日,刘育飞参与宝安区第四轮全员核酸监测的支援工作。他迅速组建了一支45人的应急采样队,从人员分工分组,准备物资,联系协调等都亲力亲为。27-28日两天,在石岩街道支援核酸采样。他跟大家一样顶市着烈日,在负责7个采样点之间指挥协调,指导社区按照院感要求设置采样区和防护服脱卸区,医疗垃圾暂存区,工作中衣服被汗水打湿了又干了不知道多少次,累计采样15623人次,顺利完成了支援核酸排查任务。

(三)舍小家  为大家

刘育飞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为能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斗中,他几乎顾不了小家。他每天一大早出门时孩子还没起床,晚上回来孩子又已经睡了。他的爱人阿珍告诉我:刘育飞经常都忙,近月几乎天天上班,就是回到家也是电话不断。他有时会抽两个小时陪孩子,随时又会被电话叫走。有时是一早去开会,会议结束又深入疫情处置一线处理相关事务。

孩子们都很期待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刘育飞就把自己的工作带回家里等孩子睡了在做,晚上总是加班到凌晨1点。有紧急情况时,半夜还会去处理急发事件,没睡几个小时第二天又接着上班。

父亲节这天,刘育飞清早起来,就给孩子们留下一张纸条:“疫情使命,爸爸又去工作了,你们过好父亲节,是在帮爸B庆祝,永远爱你们。”为了打好防疫战,刘育飞夜以继日,充分发扬了“钉钉子”精神,他走遍了观湖、观澜、福城街道各社区,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督导和采样两不误。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他全力以赴把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到位,深得医院领导和社区群众的称赞。7月1日,获得“深圳市龙华区优秀***员”称号。

二:林伟东  给社区送温暖的人

林伟东医生中等的个,说话风趣幽默,做事认真负责。林伟东不仅是龙华区福城区域社康中心负责人,也是章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主任。

(一)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职责

庚子年,新冠肺炎肆虐。林伟东跟他的同仁们经受了重大的考验。他24小时待机,随时应对疫情中突如其来的状况。他吃住在单位,每天跟“三位一体”伙伴下社区去排查。

在疫情期间,林伟东医生做的好事数都有数不完。他曾给从深圳回到湖北的李某寄过慢病药;为独居老人分发过自己花钱购买的口罩;对居家隔离的市民虚寒问暧;还参加了3月13号开展的献血活动。

连日来,林伟东连续作战,他不仅要督促本社康医护人员搞基本医疗工作。还要协调街道办,组织福城区域社康医生下社区搞好“三位一体”工作。下午6点半,他正准备下班,收到街道办防控电话:“社区有居民体温升高,需送区中心医院进行核酸检测与排查。”

箭在弦上。他迅速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衣,提上急救箱,如同战士一样冲在防控一线。经过伙伴们共同努力,顺利将居民送达目的地。当他回到章阁社康己经晚上8点,他饿极了,一口气吃了两碗方便面。

2月25日,林伟东获得战地表彰1号嘉奖令。5月份,获得市卫健委颁发的“劳动模范”称号。在荣誉的背后,是他跟同仁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

(二)疫情有反扑  防线严密筑

辛丑之年,疫情趋于平静,大家本应该好好休息。林伟东所在的章阁社区,积极开展义诊和居民急救知识培训,并带领家庭医生团队免费彩超筛查乳腺癌,有序开展核酸检测。春节来临时,社康提前一周放号,方便居民检测核酸。

为了筑好抗疫防线,林伟东配合章阁社区展开“1+1+N”的团队建设。即:一个全科医生加一名护士再加一个公卫、中医、健康促进员、网格员、社工等组成的队伍,目前已经有2000多个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社康医务人员将60岁以上的老人列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3月16日起章阁社康开始对18岁到59岁的居民社区疫苗免费接种,多种因素,一些居民并不愿意主动去社康打针。林伟东医生与辖区的网格员、社工结对。他与护士一起下社区对居民进行宣传,鼓励他们自觉自愿去打针,去做核酸检测。

林伟东医生告诉我:有一次他们去富士康打疫苗,因网络故障,打了2000多针,为了将注射单与处方人的名这相对应,他们花了好多精力去分单。疫情期间,林伟东很少准时下过班。

5月15日章阁社康配合章阁社区开展“三社联动”。即社区、社康、社工为一体的联合行动。社康出动医护人员在社康门口摆摊,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让居民们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了解做心肺复苏的最佳黄金时间。他们送中医下社区,用中医中药预防新冠肺炎流行.用中药为居民做香囊、送香囊、采用积分银行、医疗体验卡、艾灸等,提高居民的学习积极性与防病意识。社工与社康紧密配合,对没有做核酸检测的居民进行有效通知。

(三)广州疫情蔓延   全民一起参战

以前人们见面问吃饭了吗?现在见面问苗了么?核了么?

身为福城区域社康主任的林伟东医生,更是把抗疫提到了议事日程。在林伟东的带动下,医护人员积极投入到接种与测核酸的战斗中。哪怕在家休息的医护人员都全部上岗,应对突入其来的疫情变化。

5月30日,接市卫健委通知,福城区域的各社康积极配合区中心医院集结了核酸采样队。白天与夜晚组建了两支采样队,支援各社区居民的核酸采样。5月31日,福城新塘体育馆开展免费接种,当天接种高达3000支。林伟东医生一方面亲临现场,另一方面还要安排人员凌晨去接收疫苗。保证第二天的接种顺利展开。

6月6日暂停接种,福城辖区开展全员测核酸活动。林伟东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句话:“在党旗飘扬的地方,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他作为一名***员,充分发挥**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与同仁们一道,穿好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全力以赴奔向抗疫现场。他们72个小时不打烊,白班的人下班了,休息一会再上岗。这位同事累了,那位同事又顶上。声音嘶了就打个手势交流,衣服打湿了又穿干。防护手套脱下来,手已经脱皮,都皴裂开了。

在**志愿者、社区、义工、网格员、警察的配合下,福城区域各社康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核酸检测任务。

林伟东医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受到领导和居民们的喜爱。

三:孙顼斋  用温暖的双手传递爱

孙顼斋的名字在公益圈子大家都耳熟能详,身为**的他是龙华区智慧海防灾减灾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兼理事。

(一)抗击疫情不松懈  防灾减灾不停歇

2020年,一场狙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争打响,孙顼斋第一时间组织所有队员立即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他与队员在茜坑新村村口为村民测量体温,帮助“宅家”的居民买菜,送煤汽瓶等,他还组织了多场的“抗灾减灾”培训活动。

2021年,抗疫活动虽然进入常态化,在孙顼斋的心里防疫、抗灾减灾丝毫没有松懈。元宵节,他在茜坑新村协助深圳市血站中心开展献血活动。组织协会会员对居民进行急救培训,比如心肺复苏、溺水、触电等急救知识,要求会员们个个能熟练够操作。有灾情的时候带动队员去前线抗灾救险。没有救援任务时就进社区、学校、工厂给大家普及安全应急知识。

5月21日,受广州等地疫情影响,深圳市各地全民测核酸工作全面铺开。孙顼斋带领队员们发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社区的**、社工、白衣天使、警察等投入第一线。维持秩序、运送投疫物资、接送测核酸检查的村民等。

6月2日,龙华区民政局、福城街道大水坑**开展“一天一支部 接力抗疫”动员大会,孙顼斋在动员大会上发了言,表示将充分发挥协会防灾减灾的专业优势,动员协会**、会员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哪里需要,他们就去哪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1
  • 2
  • 3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建党一百周辛丑年 负重前行 核酸监测疫苗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8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雨落山人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2
  • 青初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08-17
  • 湾鱼仔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7
  • 夜上阑珊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4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3
  • 晓枫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2
  • 小猪猪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2
  • 雪峰墨静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2
  • 十十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2
  • 安颜如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1
  • 陈湖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1
  • 一棠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1
  • 红红的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1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1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疫情带给人们的是生活的苦恼,是精神的重创,也是对人们心灵的一次严峻考验。疫情无情人有情。作者用敏锐的目光,观察抗疫当中可歌可泣的故事,用细腻的笔触,还原着故事的精彩。危难之时显身手的刘育飞,给社区送温暖的林伟东,用温暖的双手传递爱的孙顼斋,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黄春菊,有爱心的福城人任俊凯,抗疫好青年,事事冲在前的刘兆基,都彰显出了人性的光辉,在抗疫一线负重前行。他们的抗疫先进事迹永远激励人们。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湾鱼仔1布衣2021/08/17 11:23:49
    • 分享到:
  • 很喜欢荣姐的文字,真诚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文中五朵金花的魅力,为她们的抗疫故事点赞,正因为这座城市有无数默默无名的人的辛劳付出,才让人时刻铭记与感动。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你的精彩点评
  • 每当看到抗疫题材的文章,我都会感动得泪目,由衷的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太不容易,太辛苦了,他们的故事和事迹太值得书写和记录了。感谢荣姐的记录,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些英雄们背后的故事。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希望每日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能够有一个充足的休息时间,希望他们能保护好自己,健康平安!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你的精彩点评
    • 张夏4举人2021/08/13 16:41:04
    • 分享到:
  • 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中,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但因为有的人的勇敢付出,又让我们拥有一个偌亚方舟。本来我是不相信疫苗也不愿意做核酸检测的,但被在社区奔忙的医务人员和义工感动,就很配合地去做了。他们的工作值得我们感谢和铭记,也值得好好书写。郑荣姐本人是医护人员退休,似乎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更多的感同身受。点赞一个。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张夏老师的精彩点评
    • 晓枫2童生2021/08/11 17:33:13
    • 分享到:
  • 这篇真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值得点赞,在与病毒对抗的战役中,有许多我们常人不得而知的感人的事迹,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人为我们的健康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把这些事迹记录下来,让大家都知道这些感人的真人真事,正是作家们最应该也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感谢郑荣老师,她曾经是医生,更加懂得医务工作者的不容易。这一篇文章让我认识了几位战疫英雄,和平年代,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小猪猪2童生2021/08/11 16:42:45
    • 分享到:
  • 看到6月26日刘育飞带队去石岩街道支援全员核酸检测,我突然感觉心里面特别温暖,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天的核酸检测现场,那时候我就在石岩一家大型工厂上班,当时有4位医生给我们工厂的员工做核酸检测,我被安排在那里做义工,穿着防护服的我在给一位检测的医生递棉签,那位女医生十分有耐心的对每一个来检测的人说,“请把嘴张开,啊一声。”在检测结束后,我问她是哪个医院的,她说是龙华过来的。我想他们就是文章中写到的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郑荣大姐,应该是我熟悉的文友中,写抗疫题材较多的作家。就在今天上午,一个朋友问我:你那么勤奋的写作,意义是什么?我想了想,答道:记录当下。如果许多年后,我们的后代,能偶尔读到我们的文章,他们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们的先辈,当年的生活,是这样子的。荣姐恰恰是那个最虔诚的记录者。在物质追求大于精神追求的当下,正能量的人物、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坚力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雪峰墨静老师的精彩点评
    • 十十4举人2021/08/11 16:23:16
    • 分享到:
  • 两个孩子的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龙华中心医院刘育飞,因工作突出,获得深圳市龙华优秀***员”称号。风趣幽默,做事认真负责的龙华福城区域社康中心负责人林伟东,在疫情期间,他做的好事数都数不完,获得“劳动模范”称号。五星级义工、龙华智慧海防灾减灾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孙顼斋,用他温暖的一双大手传递爱,深得大家称赞。做事踏实认真低调的黄春菊等……在疫情中让人敬佩及感动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们,为他们点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十十老师的精彩点评.
  • 有人说,在大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这话是没错,但团结的人类不渺小,反而很强大。像疫情这么可怕的病魔,扰乱了多少国家的正常秩序和经济运营,可到了我们华夏,却是蔫蔫不振,迅速被扑灭,为何就是团结。福城的这些负重的抗疫英雄们,让我们看到祖国力量的强大,他们都有家庭,都有孩子,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家务,但都为了人们的安危,国家的秩序,舍小家为大家,站出来,勇于挑战,无私付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值得所有人尊敬。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安颜如夏的精彩点评.
    • 一棠3秀才2021/08/11 11:25:43
    • 分享到:
  • 荣姐是一个有爱心、热心和善心的人,又非常积极,这源于她一生的医护工作,始终有一颗相助他人的心,人又可爱大度,是非常难得的。疫情猖狂了一年半,始终见不到消逝的印象,不像非典。但是从中我们看到无数的无名英数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给我们安全的保障,从一开始无数不理解和不配合,甚至出现粗暴对抗,伤人毁物,到现在个个都乖乖地配合,守秩序,顺流程,在这国民素质提升的背后,是这些抗疫英雄们长期付出的结果,感恩他们。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一棠的精彩点评.
  • 退休医生荣姐,写这么多文章,也是一种用笔来抗疫方式吧。自瘟疫流行的这新旧两年,最令人感动的无非是医护工作者以以及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所以荣姐所写的这些抗疫的真实故事,很接地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朽。在这非常时期,荣姐拿起笔来讴歌这些战斗的人物,不肯输给新冠病毒--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烙上这个时代的特定精神面貌的印痕,意义重大。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李红的精彩点评.
    • 李玉5进士2021/08/11 09:37:33
    • 分享到:
  • 疫情期间,身边的很多志士都是英雄。他们抛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量体温,维持秩序,提供咨询……在这次抗疫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平民英雄涌入其中,这也许就是在这次的疫情来临时,深圳能取得如此快速结束疫情的原因之一。和作者上一篇的文章不同,如果说,上一篇是花开福城,这一篇就是福城英雄了。虽然人物不多,但是像作者说的,这些抗疫故事激励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也终将抗疫胜利,还大家自由呼吸。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李玉老师的精彩点评.
    • 李凤琳1布衣2021/08/24 10:19:39
    • 分享到:
  • 因为许多人默默负重前行,我们老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疫情无情,但人间有爱。我们更团结了,同心协力,涌现在我们面前的抗疫勇士们,更是一种时代的力量,白衣天使、**楷模、志愿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带头人,我们更无畏地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没有怨言,只有身先士卒,负重前行。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党,生活在中国,作为华夏子民,我们何其幸运且幸福!用心记下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感恩!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青初2童生2021/08/17 08:39:22
    • 分享到:
  • 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么请不要忘记前面那些负重前行的人。一场疫情,让我们看见了很多被忽视的感动,作者将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细节摆到大家面前,只是想告诉读者,那些负重前行的人,应该被书写,值得被铭记。今天的一切必将成为历史,请把他们载入史册。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楊剛3秀才2021/08/13 21:31:12
    • 分享到:
  • 郑荣老师满满正能量的作品总能给人感动,刘育飞、林伟东、孙顼斋、黄春菊、任俊凯、刘兆基,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代表人物,给我们带来太多感动,向他们致敬,更应该向书写平凡英雄的郑老师致敬!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段福平2童生2021/08/13 09:31:55
    • 分享到:
  • 看了这篇关于疫情的故事,病毒无情人有情,那些在危难与灾害出现时,总有那么一些人涌现出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去尽所能,帮助别人。虽然灾难不能预见,而真情大爱是无处不在啊!文章中的人物,感人事迹层出不穷。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深圳老亨、昆阳森林、天天明、杨腾之各位老师的打赏。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6探花
  • 3星
  • 3钻
  • 退休医生,爱好文学,音乐
  • 退休医生,爱好文学,音乐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62
  • 104972
  • 149
  • 53750
  • 这篇层次非常丰富,沙哲学早已成为植物人,文中所有关于沙哲学职场的内容其实都是公公和姐姐替他想象出来的,公公和姐姐用替他虚拟职场的发展吊着他的一丝意识,让他不要放弃,而公公和姐姐想象出来的沙哲学的生活跟真实生活互相映照就别有意义。荒诞中格外现实,现实又比荒诞更荒诞。生犹如死、死又能重生,铅山壁虎断尾之喻直点主题,笔法老练、结构精致、寓意深远,佳作也。

    陈彻断尾

    2023/10/3 13:47:42
  • 人生无常,世道苍茫;当断则断,否极有光。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虽短,但内涵丰厚。人啊人,困厄时要向壁虎学习。老板为生意断尾,提子为爱情断尾,公公为房子断尾,只为赌一个柳暗花明的求生。以变应变,适者生存。作者有哲学家的气质,文笔潇洒,驾驭起枝蔓繁多、彼此穿插的人物线、时间线、时间线来,游刃有余。一些机趣梗与知识贴用得恰当好处。难得的佳作!

    孙行者断尾

    2023/10/3 13:38:18
  • 提名一首旧体诗。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其实指的是旧体诗。胡适们废了文言,却废不了旧体诗。新诗兴起,虽不乏佳作,但论其对国人影响,似乎并未超越旧体诗。保守传承、革故鼎新的最佳状态,应是新旧并存,相得益彰。遗憾的是如今的旧体新作,要么是毫无诗意的老干体,要么诘屈聱牙,典故堆砌,难为读者接受。而这组旧体诗吟咏深圳,流畅清新,平易浅白中涵容诗美与哲理,深得旧体诗之意蕴与趣味。

    蔡德林歌咏深圳

    2023/10/3 11:52:14
  • 蛮欢喜的这样的小诗。城市民谣的搞法,撷起一个小意象进行一下小批判,还有点小酸楚。一个成熟而宽容的社会是需要些小反讽的。说起来,肇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场打工文学的文学运动有时候是对的,较之所谓精英文学的失守,它的现实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得它更接近所谓纯文学。

    郭建勋在深圳街头遇见一群蚂蚁(组诗)

    2023/10/3 11:19:37
  • 这是一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小说,将审美的主场融入到鸡零狗碎中,让读者获得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再是文学独享的方式。我欢喜这样的小说。作者甚至有意地进入到他的语言狂欢里,痛快淋漓而不管不顾。小说里的人物不是刻意塑造的文学人物,而是生活中的活蹦乱跳的你我,小说以导游的方式在拉我们进去,而不是对我们进行絮絮叨叨的训导。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说而不是那种刻意的小说。

    郭建勋陀螺

    2023/10/3 11:04:53
  • 像她的我之前读过的散文一样,赵静的这一篇仍然那么有力地打击着我,魂灵都开了裂。直接、勇猛、干脆、磅礡,像泥石流一样奔涌过来,令人血脉贲张,透不过气,赵静的文字有这种力量,有这种感染力。力量的背后是真实,很坦诚地打开她之所观她之所思。是的,如果你不愿意兜兜转转,写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真实,有一说一,质胜文则野。赵静的散文是野的,如松涛海浪,如电光石火。

    郭建勋血地寻梦

    2023/10/3 10:42:19
  • 朴实真诚的叙述,体现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关心朋友,热心公益。也是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每个人可能都有面对的一地鸡毛和琐碎。心态和视野,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作者做到了。

    谢龙我在深圳来来往往

    2023/10/3 10:35:09
  • 短短几首诗歌,简述了作者前半生的坎坷,凄凉,不易,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温暖,作者对家人对朋友是诚心诚意的付出自己所有的爱,像苦瓜藤一样充满生机与力量,像夜幕下的小白菜充满韧性与坚强,完美的诠释生活虐我千百次,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温情的女子,这样坚强的生命才是当下最值得我们尊重的灵魂。

    樊治月光 女人

    2023/10/2 18:39:57
  • 这篇非虚构堪称对于抑郁症少年的深度调查,全方位展现了原生家庭环境以及少年的症状表现,最后通过楠楠之口道出了心底的苦衷。我猜测,楠楠便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亲戚或朋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切进观察与细节呈现。原生家庭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基因遗传、校园霸凌、人生经历等其他原因。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重大问题,也是热点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与探讨。

    欧阳德彬隐秘的角落

    2023/10/2 16:57:56
  •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夫妻却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说通过巨细靡遗的日常书写,铺陈了城市中产家庭的苦闷与隐痛。貌似轻浮的荤段子之后,潜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妻子通过写作寄托精神,丈夫沉迷游戏放大空虚,生活的矛盾无法调和。“没有陌生人的世界”这一简洁的广告语,“饱蘸着九十年代的深情与诗意,广告牌下,簕杜鹃恣意怒放,人潮汹涌,步履匆匆,空气中漫溢着一股青春之城的浓郁气息”,人到中年,却成了一种反讽。

    欧阳德彬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2023/10/2 16:10:48
  • 这一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深圳之所以是深圳,不仅仅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肯吃苦、肯付出的“荣哥”,更因为这众多的“荣哥”吃苦付出之后,可以得到相对丰厚的回报。这回报,又不仅仅是钱财的收益,同时更是人本身的成长。在我的家乡,在很多人的家乡,都有漫山遍野的纯朴“荣哥”,他们只有吃苦的机会,却没有成长的机会,因此,怎么可能拥有像“荣哥”那样的内生动力?这样看,深圳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恰恰是造就了“深圳人”。

    王元涛荔香夜话

    2023/10/2 14:27:13
  • 四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不止一代对高速“晕车”的老年人。他们骤然被从落后的小乡村转移到繁华的大城市,对一切都眼花缭乱,消费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生活节奏不适应,由此生发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深圳人在这些矛盾中已经纠结了好多年。解决这些矛盾光靠提倡回归传统道德观是不够的,年轻人不仅要引领老年人适应新时代,自己也要读懂他们苦苦思乡之后那怅然若失的精神世界。这篇作品对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陈彻月光之下

    2023/10/2 13:19:20
  • 文学青年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时代,说出来是很容易被人嘲笑的,这篇小说字里行间的愤懑几乎喷出纸面。光是几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的意图:“空理想”、“莫成功”、“吴抱负”。这种作者立场鲜明表达的写作方式有些冒险,一旦读者对这种立场稍有不认可便很容易弃卷不看。但本文作者勇气可嘉,并且将故事和精神内核表述得非常完整,起码让认可这种立场的我看得很爽。稍有不足是深度不够,对于设置得如此鲜明的人物来说有些可惜。

    陈彻雨夜

    2023/10/2 13:05:51
  • 改革开放的好,就在于它能让高学历的城市精英一飞冲天,低学历的农村娃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幸福。深圳这四十年,让中国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能量,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励志故事,在深圳每天都实现着,同时激励着全国人民。深圳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火炬,不要让它熄灭,一定要继续燃烧下去,照亮人民的未来之路。

    陈彻荔香夜话

    2023/10/2 12:56:20
  • 实际上一直隐隐担心,会出现女主人公丈夫偷偷摸摸出轨一类的狗血情节。感谢作者,没有陷入那种大路货的恶趣味叙述。那么,一个远在江西山村的母亲,居然稳稳卡在一个接一个的节点上,有力甚至决定性地促成了在深圳打拼的女儿的事业腾飞,这事儿可信不可信?生活,当然未必会如此精准,如此戏剧,但作者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强有力的:真正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才是克服一切物质匮乏和不幸遭遇的终极秘密和法宝。

    王元涛奔跑吧,狐狸

    2023/10/2 11:29:11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