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一角(组诗)
  • 点击:51907评论:42021/08/21 08:34



都市一角(组诗)


陈昌华


1,大剧院旁那个吹笛子的小伙

2,老鞋匠

3,卖玉米的小姑娘

4,小区的角落

5,城中村的十元店

6,一言难尽八卦岭


大剧院旁那个吹笛子的小伙


任日月星辰在头顶闪烁

任车水马龙在身边穿梭

任行人脚步来去匆匆

任岁月长河缓缓流过

深南东路的大剧院旁

有一个吹笛子的小伙


不知他来自哪方水土

不知他是哪条路上的过客

不知他是什么背景

不知他做什么工作

也许他是个艺术流浪汉

也许他是个音乐发烧者


可能他是流水线的水珠

或者他是“城中村”的租客

此时此地不用猜测他的身份

此情此景已有些许不舍

一支竹笛,吹奏着他的生活韵律

笛声婉啭,流淌着他的喜怒哀乐


手指翻飞,飞溅着音乐激情

七个音符,跳动着青春脉博

他吹得那么专心致志

他吹得那么悠然自得

他吹得那么全情投入

他吹得那么从容不迫


不由自主我停下了脚步

倾听着笛声陷入了思索

背靠着那座专业的大剧院

这里就是他施展的场所

他倾诉着自己的追求

他坚持着自己的执着


面对着深南路上的滚滚红尘

小伙子有着自己的寄托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

小伙子吹的那一支支曲子

让我遐想他到底吹得是什么


老鞋匠


一针针,连接着

脚下踏过的坎坷

一锤锤,钉出了

一路走来的漫长

爬满额头的皱纹

延伸着走南闯北的足迹

含辛茹苦的白发

历尽了悠悠岁月的沧桑


没挪窝的老地方

不知经过多少人

摇摇晃的小板凳

不知坐坏多少张

时常变换的是城市的风景

一成不变的是角落的鞋匠


一年到头四季交替

从早到晚人来人往

补鞋钉掌的越来越少

老鞋匠总是不慌不忙

出摊收摊早出晚归

活多活少习以为常


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儿女们已经远走高飞

仨核桃俩枣挣着

老鞋匠放着清福不享

嘴里念叨着老了老了

手中不停地补鞋钉掌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神色从来不卑不亢

不再上班的一天黄昏

早已熟视无睹的我

不由得停下脚步

久久地驻足观望


巴掌大的一个鞋摊

无所求的一个鞋匠

他就活着自己的活法

他就认着自己的方向

走自己的路脚踏实地

修别人的鞋走向远方


卖玉米的小姑娘


路边,蹲着一个

卖玉米的农村小姑娘

一双露着脚趾的旧鞋

一身洗得发白的衣裳

一张稚气未脱的小脸

一双有点怯生的目光


刚摘下的玉米沾着露水

没多大的姑娘小声叫嚷

“新鲜的玉米两元一条”

一个过路人停在了地摊旁

他轻轻摸摸那些嫩玉米

他久久看着那个小姑娘


他问你家离这远吗

她答得走一个半小时

他问你的爸爸妈妈呢

她答爸爸打工妈妈病了

他问玉米是你背来的吗

她答是我背到了这个地方


过路人说手机没电钱包没带

想借几块钱买个面包

小姑娘掏出十元钱

那样自然那么大方

那是她还没捂热的钱

就要为这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帮忙


过路人鼻子一酸

掏出了200元钱要把玉米买光

小姑娘说只有15条玉米

只要15元钱就够了

不管小姑娘怎样拒绝

他还是把钱塞到她的手上


小姑娘深深鞠了个躬

过路人心中倒海翻江

这是真事不是拍戏

一条视频窜红网上

男女老少都在点赞

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


小区的角落


院子里有不少座椅

却很少见到他们入座

不是坐在旁边的台阶

就是坐在不被人

注意的角落

这司空见惯的一幕

每天都上演着

日升和月落

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

他们清楚自己的角色

座椅之外的所有区域

才是属于他们的王国

从來不越雷池半步

是他们唯一的自由

和不二的选择

每一天我们匆匆来去

每个月我们心安理得

我们缴足了物业费

一切都似乎天经地义

从来谁也不欠谁什么

一年到头就这样相安无事

从早到晚就这样各忙各的

只是在过春节的时候

遍地的垃圾

才让你恍然大悟

他们己属于我们的世界

我们和他们己很难分隔

他们并不需要怜悯

他们也不需要施舍

他们靠自己的双手

把自己和全家养活

尽管老板没给他们

买什么养老保险

尽管到手的血汗钱

是那么微薄

他们啃干馒头的时候

递上一杯水吧

他们滿头大汗的时候

送上一条毛巾吧

虽然没有什么用

尽管不解什么渴

还可以把他们拉到身边

坐坐那些空着的座


城中村的十元店


潮涨潮落,又是一天

花开花谢,又是一年

摩天楼,像变魔术

一样拔地而起

一夜城,像万花筒

一般瞬息万变


那条当年的小巷子

早已被拓宽

那个破烂的十元店

早就被拆迁

那些离店的过客们

许多人逃离了苦海

那些住店的打拼者

不少人腰缠万贯


多少个阳光灿烂的早晨

十元店的鸡窝里

飞出了一只只金凤凰

飞向富丽堂皇的写字楼

飞向流汗流泪的流水线


多少个华灯初上的夜晚

十元店的港湾里

停泊着一艘艘小舢板

盒饭打发着生存的艰辛

酒精麻木着狭小的空间

金子是怎么发光的

难免也会在泥土里埋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必然得经过千锤百炼


谁能说一一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没有当年十元店的砖瓦

谁能说一一

年年在超越的深圳高度

没有昔日下海人的奉献

十元店早就不复存在

小渔村早已沧海桑田


那些曾住过店的过来人

早就改变了

城市和自己的命运

更多青出于蓝的后来者

正在创新着深圳

和自己的明天


一言难尽八卦岭


只剩八卦不见岭,

不知何时取此名。

滿城孔雀东南飞,

不少在此暂栖身。


单身公寓十元店,

丰俭由人钱注定。

下海哪管水深浅,

风里浪里大胆行。


未啖荔枝三百颗,

只为长做岭南人。

三山五岳不足奇,

八卦岭前矮三分。


一日三餐有盒饭,

一辆巴士挤晨昏,

加班稀松平常事,

半夜三更独自醒。


也有月末发粮时,

呼朋唤友寻开心。

众人皆醉我也醉,

同事一场是缘份。


山不在高有仙名,

水不在深有龙灵。

有朝一日熬出头,

八仙过海各显能。


有人更上一层楼,

有人喜登泰山顶,

有人展翅凌云志,

有人百炼始成金。


更有地铁九号线,

地产洼地大翻身,

美食街里享美食,

工业厂房价倍增。


十年河西十年东,

一方水土一方景,

待到旧改圆梦时,

凤凰涅槃新图腾。


未卜八卦好风水,

横看成岭侧成峰。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一言难尽八卦岭。


2019年7月20日


  • 1
  • 2
  • 关键词:深圳诗歌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一棠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一棠3秀才2021/08/26 22:53:16
    • 分享到:
  • 诗歌写的底层的人,底层的生活。那个吹笛的小伙,仿佛是我自己,曾经我也酷爱吹笛,是姑父送给我的,我上学路上吹,放学路上也吹,在外婆家也吹,它是我学习生涯的最佳陪伴,裂了缠紧还能吹,来到深圳,也把笛子带来,在租房里吹,吹得时候,母亲在做饭,或洗衣,毫不影响。悠悠的笛声,其实也很好听,只可惜后来因为笛子实在坏了,买了几个新笛都没有这个笛子有感觉,便十多年不吹了,现在想来,发现自己的青春已经好遥远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一棠的点评关注!
  • 都市再繁华,都是有无数的底层人给撑起来的,华丽的背后也有心酸的眼泪。诗人用一双怜悯的眼光,去搜寻并记录这些底层人物艰难的生活面貌。老鞋匠的一针针、一锤锤,把生活补出阳光,把未来锤出亮泽,卖玉米的姑娘,经过漫长的路程,只为一点微薄的收入,在面前两百元大钞时,依然心灵纯朴,不贪不占。十元店的回忆,是一个时代,一个曾经街市红火的时代,没有市容管理之前,市场像市场,街道像街道,二元店、十元店都是标配。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上官孟雪的点评鼓励!
  • 最近来访
  • 4举人
  • 3星
  • 2钻
  • 陈昌华,50后,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选》
  • 陈昌华,50后,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选》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
  • 0
  • 136
  • 86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