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
  • 点击:31443评论:202021/08/27 09:12



弘一法师圆寂前留下绝笔“悲欣交集”,被世人认定是大师的解脱之语,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师对世人的悲悯与提示。我想,大师的意图,自然是有这些内容的,但又不止于这些吧。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大师留之于世的偈语,大师想表达的,大概是存在主体留存于世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存在主体留存于世的一种常态。如果把这个主体扩大到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想必亦如是。

宋人方岳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我们的一生,注定是孤寂的,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我们,不在孤寂中,就是走在通往孤寂的路上。



走在通往孤寂的路上,遇到2021年,加深了孤寂的厚度与浓度。

始于一年前的新冠肺炎,犹如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抖动翅膀,新冠肝炎以洪水猛兽之势席卷全球,肆虐人类,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恐惧与灾难。

新冠肺炎可憎,可恶,可怕……可是由于认知的肤浅,我们在一定时段内对它毫无办法,只能“躲”和“避”,政府为了减轻病毒对群体的伤害,采取的办法是“封”,于是,街道、村庄、道路……争相封之,这客观上又加重了孤寂的层次,层层孤寂之中,人人自危,苦闷无以言说。

1月18日,百无聊赖中,我写下小诗《这个冬天》,大概算得上是无奈的呐喊吧:


太阳在南回归线打躬作揖

蹒跚地走向赤道

北半球的阳光像个背叛真理的奴才

躬身负重,每天

瑟瑟缩缩的没有温度

即便我在中国的南方,睡在深圳或者广州的纬度上

这个冬天与床热恋

难舍难分,在早晨美好的光阴

直到太阳在高空盘旋

我冲向旷野,逼视阳光和风向

厚颜无耻的家伙

它不躲藏也不羞愧,嘲弄的笑声洒落一地

江南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

江南包含不包含湖北

我是江南人

进入腊月的第一天

网上流传2021年春运的消息

流浪者,打工人

可以抢购除夕的火车票了

这让人心跳,心惊

除夕和春节

在中国人的心坎上,这些扎眼的名词

扎心

在南方漂泊多年

有时甚至记不起父母亲的脸

突然看到他们的白发和皱纹和他们脸上堆满的笑容

温暖的揪心,失重

不知所措

2021年的春节即将来临

别离的人开始盘算归期

而北方:石家庄,邢台,廊坊……

地球村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幽灵,新冠肺炎疫情的幽灵仍在盘桓

地球上,太阳能照射的地方

熙熙攘攘的人流

九州之外,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病毒中死去

病毒像飞弹

一次一次击中人类的软肋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已破200万

生硬的数据,冰点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蓝天

阳光下

口罩是另一件衣服

牵不住你的手,看不到你清澈容颜

黄泉路上人满为患

伤情的泪水为谁悲声

病毒肆虐,身陷囹圄之人

那些麻木不仁的叫嚣

或颂词,甚嚣尘上

恨不能将罪恶撕成碎片


诗中宣泄着愤懑,不满,还有不甘。

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完全没有办法。病毒太猖獗了,湖北之后,对疫情防控有教科书意义的中国,新冠病毒卷土重来,广州被引燃了!

2021年,国内疫情绕不开的坎:广州荔湾。

5月21日,广州荔湾区出现第一位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后约两个月,荔湾区多个社区遭遇“封锁”,城中村封了,街道封了,高速公路封了。不巧的很,一次鬼使神差的广州之行,我也被封在了荔湾区。

没错,五月下旬的一个早晨,我从深圳驱车来到广州荔湾区东沙街道沙洛村,很快就有消息说,要封村了,车辆行人,只准进,不准出!

既已封村,百思而不得脱,友人也想不出周全的办法,只能自我安慰,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被封在荔湾区足足一个月,这期间只做一件事:核酸检测。前前后后做核酸检测8次之多,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有时是半夜,村里的广播通知做核酸的时候,每次排队做核酸的队伍排成长龙,足有二三公里长。

封闭的空间,时间相对静止,而外面的时空,仍在飞速旋转。

封锁在荔湾,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了儿子的高考!那时儿子的考前学习已处于完全封闭的紧张状态,之前约定,高考期间我和孩子妈妈不到学校探视,高考结束,我和孩子妈妈第一时间去学校接人!可是,由于疫情所限,我在孩子面前第一次心不甘、情不愿地爽约。

我呆在沙洛村的旷野望青天,白云在蓝天兜兜转转,我似乎看到儿子走出考场第一时间没有见到爸爸的失落与孤寂。

黯然伤神,默然泪之。

在等待解封的最后几天,我的生活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几乎造成终身遗憾!卧床多年的岳父突然病情恶化离世!得到消息时我感伤万分。身为人婿,断没有不赶往现场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的道理,但现实的问题是,沙洛村还没解封,多方求助,出村始终无望。而在妻子的娘家广西,在那个受传统习俗深深桎梏的大山里,流言像锤子一样砸下来,妻子伤痛欲绝,失去慈父的伤痛煎熬着她,别一层的意思,妻子担心我不能在老父亲上山之前赶到广西,果真如此,那真是大不孝之事。进退全不由已,人生尴尬,大概莫过于是了!好在上天垂怜,沙洛村终于如期解封,我乘星月赶赴广西,得已送岳父最后一程。

之后每每念及,人世间离散聚合之事,真是百转千回,不胜唏嘘。



2021年,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当然还是湖北老家的父母亲。

年初的时候,父母亲信誓旦旦,说不种田地了,可是到了播种的时候,老俩口早将先前的承诺忘得干干净净,除了种下自己家的10亩水稻田,还要捡人家的旱地种黄豆——父母亲均已年近8旬,农活早已不是他们的身体所能承受之重,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持:有一分力,干十分活。父母亲出尔反尔,让我们做儿女的很是沮丧。

知父母者莫若儿女。多年以来,父母亲在我们面前,早已养成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而他们的身体早已有恙,父亲有严重的关节痛,母亲则有非常顽固的腰伤,这些伤痛,常年折磨着他们,他们却还要硬撑着身体下地干活——父母亲不省心,我们做儿女的真是没法子安心。

春夏之际,农活最忙的那阵子,我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打电话回家,总不见父母亲接,大约是怕电话中露馅了。恰好妹妹有事要回一趟老家,回到老家一看,不得了了!老俩口双双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母亲在干活时伤了腰,而且伤得很严重,腰都直不起来了,父亲的关节痛得下不了床……本来,身体一向还算硬朗的父母亲,这下好了,连饭都不容易弄到嘴巴里了——境遇如此,这两个固执的“活宝”,竟然在我们姊妹三人面前只字不提。

我们姊妹商量,决定让妹妹送父母亲到荆州人民医院去做全面检查,开始父母亲答应得好好的,可是过了两天,他们又变卦,任我们怎么劝说,都不愿意去医院,姐姐冲他们发脾气,他们还使上了性子!我们心知肚明,父母亲是怕去医院花钱太多,他们知道儿女的不容易,不想花儿女太多的钱!他们之所以坚持种田,也是希望劳有所得,减轻我们做儿女的负担。

妹妹在电话中说:“哥,你是做人家儿子的,可能只有你才能说服爸妈跟你去医院,你回一趟家吧!”

大家知道的原因,我回到湖北,已是7月份的事。

在医院,带父母亲做检查的时候,由于父母亲的身体都还处于病痛之中,有时行动不便,需要搀扶,我一会儿牵着父亲的手,一会儿又牵着母亲的手,我依然能从他们枯寂而布满老茧的手掌中感知暖流,我突然悟到,不知什么原因,我已经有好多好多年没有认真、真切地牵过父母亲的手了。


多年以后,再次握住父母亲的手,

我的心,被温暖的金属,以及力量

      刮伤!


母亲做了磁共振,医生说,多年积累的老伤,如果做手术,老人家要吃很大苦头,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好,建议吃药慢慢养。

父亲的关节痛一时没有结果,医生建议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没想到,与父亲住同一病房的,竟然是父亲小学时的同学易发金,两位老人一下子熟络起来,无话不谈,易发金老人住院,是因为前几天不小心摔伤了腿。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弱弱知道了一些易发金老人的情况,他长大后招工进了城里,后来做了工人并转干,目前在荆州城里生活,退休工资接近5000元,每月除了自己和老伴的花费,还可以补贴一点给儿女。

父亲老同学的际遇多少让父亲有点失落,也许,这是一位中国老农民对自己职业的失落。与同学相比,父亲每月只能领到100来元的养老金,这点钱,还不及他的同学每年涨的退休工资多!父母亲之所以不愿意到荆州就医,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到荆州看病,只能报销大概50%的住院费用,这在父母亲的思想里,怎么说都是不划算的,而且,他们不想花儿女们的钱。

末子,父亲私下跟我说,老金头的儿女们不成啊,还要老金头贴补!父亲说这话,好像是在安慰我,也好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2021年,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

风风雨雨中,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矢志不移,砥砺前行,与世俱进,已然走过100年的历程。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诗云:“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的,建党100年,中华大地真的变了模样。

国家富了,强了!国计民生就是国家大事。习主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1年,国计民生中发生的两件事,一定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生育政策改革,一是教育系统改革。

“生育”和“教育”,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是悬在每个家庭头上的两把利刃,是万千家庭的切肤之痛。对此,我也是有发言权的,也许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民都应该有发言权。

想起在年初的时候,出于对国家生育政策的担忧,还调侃性地写了一首小诗,名曰《生与死》:


生与死比多

生说:2020年中国新生儿1003.5万

死说:2020年中国死亡人口还不知,不过,大概不会比新生儿少

生说:何以见得

死说:2019年中国死亡人口998万

生哈哈一笑:我多啊

死不慌不忙,言之凿凿

2019中国新生儿1465万,2018中国死亡人口993万

生说:还是我多嘛

死说:一年之间,生少了460多万,而死却多了5万

生骤然脸红

怯声怯气地:国家正鼓励生育呢

死说:生太难,死太易

生勃然作色:匹夫何有此言

死成竹在胸,气定神闲

生法唯一种,死法万万千

生无言,默而怆然


这首小诗写于2021年2月9日,我不知道读者诸君看后作何感想,诗中虽有调侃之意,但我写诗的初衷与目的,却非调侃,而是深深的忧郁。


“生太难,死太易”;

“生法唯一种,死法万万千”。


生育政策对国民的影响太大了,大到一个国家都可能无法承受其重!如果大家愿意回望,我们不妨回到计划生育政策“被执行”最严酷的年代,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吧,那个时候,国家还比较穷,老百姓更穷,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老百姓,大多是愿意生养孩子的,可国家不让生啊——公职家庭如果超生,会除去公职,可能还要受到其他惩罚;农民超生,动辄上屋揭瓦,进屋搬粮,没收耕牛、农具及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女人怀了孩子,只要被发现是超生,哪怕孩子即将临盆,也会被强性带到医院引产……好多城乡家庭,为了多生一个孩子,被迫流离失所,远走他乡,东躲西藏……为了能让孩子顺利降生,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那种暗淡的人生时光,阴影面积大过天,只要经历过的人都不会遗忘。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2021年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9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红红的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陈湖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笑笑书生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楊剛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08-27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文夕评委2021/09/06 23:27:05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张旭这篇文大概就是按照这个意思来写的。难怪今年在网上也没怎么见你露面,原来在广州都被封在荔湾了。“城池失火,殃及池鱼”。新冠病毒这个可怕的敌从真是个害人精,受损的是整个地球人,隔离就把亲情也隔断了,真的悲哀,没有亲人回家还真不知父母的情况。至于说儿子高考后没有看见你在场外等,那倒问题不大,毕竟他是个成年了。文学的意义虽毫无意义,至少写了就能一吐为快吧。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8/27 22:00:32
    • 分享到:
  • 一吐为快不假,文章合为事而作吧,古人意,文以载道!谢谢红红——二胎都让我受不了了,还三胎呢,想多了哈
    • 陈湖2童生2021/08/27 13:53:55
    • 分享到:
  • 这是一篇真实的文字,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疫情下影响众生,个人自感。城市是一座孤岛,城市里的人又何尝不是,文章说到的孤寂也是感同身受的。疫情下的2021年的冬天灰霾,似乎看不到阳光;2021的病毒猖狂,疫情四起;2021年无奈,受困广州,错过儿子的高考,未能见岳父最后一面,落下遗憾;2021年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2021关心民生,关心生育,关心教育,作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很真诚的一篇文章。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8/27 22:02:16
    • 分享到:
  • 谢谢陈朋友,敬茶!
    • 张夏4举人2021/08/27 11:09:46
    • 分享到:
  • 骚风这文章娓娓道来,既有对家人亲情的眷恋,又有对国家大事的忧心忡忡。可谓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年,国家政策法规之制定在国计民生上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普通老百姓虽然也很多谈政治的,系统性地梳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情况这样整理成文的恐怕不多,在邻家应该也是绝无仅有吧。邻家强调在地文学,骚风这篇是既在地又通天,却都是扎根现实,扎根人民的,有着真诚的关注和切身体会。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8/27 22:05:33
    • 分享到:
  • 既在地又通天——夏姐,我领受了,哈哈
  • 赛事截稿于月末,今天都27日了,终于等来了骚风兄的作品。这应该是一组杂感或随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2021年的妄语”。2021年,是疫情继续发酵的一年,他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大而言之,如政治、经济,小而言之,如高考、出行。文中也涉及到这几个层面,此外还包括对亲情、教育等的思考。而凡此种种,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其表象,是复杂慌乱的,其底色,是孤寂晦暗的,幸有文字,如一小串薪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8/27 22:08:08
    • 分享到:
  • 幸有书生兄,还在惦记!幸哉!幸哉!
    • 骚风5进士2021/09/05 12:00:03
    • 分享到:
  • 白乐天《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读白乐天的文章,每有感叹,亦常勉之——写《2021年》这类小文章,注定是费力不讨好的,但是责任所在,这些年来,农村老人养老,大中城市调户,生育、教育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旋,这两年,有幸在深圳一所知名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看到学生的状态,心中常不是滋味,特以小文记之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9/05 12:02:46
    • 分享到:
  • 不叙废言,不作无病之呻吟!
    • 小猪猪2童生2021/08/27 22:30:51
    • 分享到:
  • 这篇文章总结了2021年的几件大事,关于作者个人的和关于国家的,因为疫情,作者被关在荔湾区的这一段经历,一般人都没有经历或经历的人也没写出来,所以这一段显得很有代表性,去年湖北封城,很多人被封在家中两个月,那一段经历有很多人书写,荔湾区这一个月的封锁期,很少有文学作品出现,因为被隔离在广州,作者错过了两件事,儿子的高考,见岳父的最后一面。虽然高考已结束,岳父已入土为安,但是疫情造成的遗憾无法弥补。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9/05 12:04:11
    • 分享到:
  • 谢谢小猪猪,敬茶
  • 张旭放开三孩了,不如再生一个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楊剛3秀才2021/08/27 13:46:01
    • 分享到:
  • 开篇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一下拉高文章深度。2021,和2020年一样都是特殊特别的年份,太多意外的事情,可憎可恶可怕的新冠病毒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愤懑不满不甘又能怎样?封锁解封送别……种种不幸伤悲;放开三孩,教育系统改革……种种事关民生大事,都是2021年的。当然疫情期间的东京奥运也是2021年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1/08/27 21:56:59
    • 分享到:
  • 是的,人生在世,难过尴尬!问候杨朋友!
    • 江飞泉6探花2021/08/27 12:14:18
    • 分享到:
  • 整个2021年尽管还没过去,如果梳理起来,每个人估摸也多半是灰色的,这个年度面临的风云诡谲几乎前所未见。我们无法去改变病毒、政策、教育、老年化带来的不幸,但面对父母老去、自身健康、孩子户口、上学学位等切身相关的话题时,无法幸免。本文除了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陈述与剖析,更有对大环境、大政策、大理想的评判和叩问,以小见大,以点见面,这是这类文章不多见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非虚构本身已落入同质化的经历流水账,而像本篇这样有个人想法与忧思力度的文字,值得我们去品评去点赞。
    • 骚风2021/08/27 21:55:29
    • 分享到:
  • 谢谢飞泉点赞!人生不易啊!大家彼彼珍惜前行!
  • 最近来访
  • 5进士
  • 4星
  • 3钻
  • 写作方向:冷漠中的温暖毁灭中的希望
  • 写作方向:冷漠中的温暖毁灭中的希望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4
  • 39180
  • 161
  • 2459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