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题记
门前有小溪流水,可育苗种菜;屋后有山坡园子,能栽花植树。这场景若在乡野村庄,较易满足。居深圳,见惯高楼林立,都市气息浓,想要此境,相对难些。幸有公园众多,这一处那一处的自然静地,团绕或穿插于楼宇周边。公园里或人造或原始的景观,叠加了空间美化,平衡了城市自然生态。走出家门,入得园内,可健身可漫步。喜闻花香,笑看硕果,都好。若有兴致听风望月,更是雅事。
我的居住地——龙华,被称为深圳的“后花园”。龙华因紧跟深圳发展步伐,重视宜居、生态、人文等环境建设,得此美誉。深圳乃“千园之城”,龙华的大小公园也逾百个,每处公园又独一无二。我闲时游走其间,清心雅志,又添喜乐。
我的秘密花园
观澜河湿地公园,是我偶然在沈海高速路(清湖路段)上塞车时的无意发现。从此常来行走,赏花,看树,观鸟等。暗地里,我把湿地公园当作私有的秘密的花园。
湿地公园旁有一条观澜河,河水缓缓向东,从不间断。靠近湿地公园是污水处理中心,经处理过的水(干净且无异味),排放流入河道。晴好天气时,河水清澈,能见游走的鱼和河床的细小沙石;大雨天时,河道又作排洪之用,河水就有了浩浩荡荡的气势;若水位升高,河水漫上岸边人行道,为安全起见,游人不得进入。今年七月中旬的几场雨,就下得猛。几天几夜的暴雨后,天气放晴,我看着河道养护工人在奋力清理。河水漫上来的痕迹,印在夹竹桃花丛,那顺着河水漂来的杂物,缠绕于花枝上。但并不影响粉色的花朵,开在夹竹桃的枝叶间。
晨早的河滩,常见鹭鸟成群或三三两两踱步、嬉戏、觅食。我眯着眼,逆着太阳光,看一只只鹭鸟在光里走动。有时鹭鸟因抢食或游人走得太近而惊飞,一瞬间打开翅膀,腾空。滑翔的姿态,轻盈优雅。逆光下,河水的波纹,像瓦楞般归整排列,水流动着,光就闪烁和跳动着。水草就要在顺光下欣赏,草的绿,更突显。脚步轻些,还能偶遇小小的斑文鸟,站在柔软的草叶上吃草籽,它的叫声尖细却清亮。
每年凤凰花开的六七月,河岸的花如火如荼,有夏日般的热烈,成为游人常驻足的固定风景。旱柳像是春天里的一道绿帘子,微风过处,枝条摇曳,与树下的草地相互陪衬,满眼的绿,尽是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付出。夏天,旱柳也是蝉们的藏身之“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蝉,把壳留在靠近地面的树干上,重生后躲在柳叶间。风吹雨淋的,过了好些日子,还能捡到一只两只蝉蜕来把玩,仔细一瞧,那爪子还牢牢勾着树干不放。我见过一棵旱柳主干和次干上伏着几只蝉,一数,竟有6只之多。蝉的鸣叫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它们叫着闹着,常常又聚拢成几重奏的大合唱了。
河对岸的花海,就稍安静些。
从公园一期的太阳能走廊经过,可通往二期的花海。两棵桉树,立在一座人工打造的小土堆上,枝干向着天空伸长。高矮相当的两棵树,紧挨着,像一对小情侣,风吹树摇,耳鬓斯磨。蓝的天,更衬出树的高,这应是湿地公园的制高点。
有一回,我在花海外围顺着水泥道绕行,突然从后面跑来一位穿红色上衣的女子,短发,她对着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我漠然地看着她,心想,我认识吗?她停了几秒,继续往前跑,身影向左拐入花丛去。那一刻我惊觉内疚,我应该回她一个微笑才是。
湿地公园一年四季有花盛开。粉色美人蕉是大主角,茂盛时人走在两垄花间,远望过去,像被粉色花海包围。成片的粉红,不仅吸引三三两两的行人赏玩,更有摄影爱好者拿着手机相机,左拍右拍,不管它“春花秋月何时了”。蓝色鸢尾花只开在春天,花期不长,栽种面积也只是一小区域。其他如合欢花,芦花,再力花等等,还有我叫不上名的花儿,分不同时间开放。风车草,是常年绿的。
往回走时我又去看那两棵树,抚摸着它们,仰望着它们。湿地公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甚至一河两岸 ,都觉亲切。从我看到草莓园里的第一朵花开,这儿就成了我的秘密花园。
前几年公园内挖出一口小池塘,种下莲。春天一到,我就盼着夏天,想象着荷叶满塘荷花飘香。睡莲长得不错,也开花,浅蓝色的,深蓝色的,还有淡粉色的,浮出水面,晒着日光。荷,却没有想象中的亭亭玉立,叶子也不茂密,长在靠近池塘中心,花也没见着。我每回来公园,都会拐到此处,呆看一会,水里游动的鱼群。池塘边的再力花开时紫色,棕褐色的种子吸引了几只红耳鹎来啄食,那天我偷偷躲在水黄皮树的树荫下,看它们蹦呀跳呀,快意得很。
雨天的湿地公园,我见过几回。立秋前,我撑着伞,走上一圈,临出园门时,突降一阵暴雨,我掉转头想往管理处那里奔去,忽听门口保安室里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朝我喊着:“快,快,快到这里躲雨……”
减去被打扰后的安静
南园,听这名,按理应置在一处小角落,安安静静地。可偏偏不是,顶头上有地铁4号线呼啸经过,又处在北站南侧,进站与出站的高铁动车都在附近经过。若减去地铁的打扰部分,南园,还属安静的。
这是我偏爱的公园,因一组人物雕塑的缘故。
雕塑以火车站场景为背景的主题,分别是:《告别》、《启程》、《旅途》、《车厢》、《望陇》、《归心》。以“南园站”为起点和终点,一头去往昨天,一头开往明天。火车站特定的场景原型,让人身临其境。每一雕塑边上树着一块牌子,用中英文写着设计的说明,那些深入人心的文字,如诗的句子,更添艺术气息。
一条袖珍轨道,顺着公园原有的矮小坡度蜿蜒,轨道下方铺着枕木和石块,特别逼真。轨道正上方,地铁四号线从头顶架空,每隔三五分钟,就有一列地铁经过。
上、下呼应,正是设计师因地制宜的设计灵感。我站在正下方,听着很多次的呼啸而过,想象着人来人往,想象着离别与归来。
南园是少有人知的公园,第一次去,从北站东广场寻路过去。我向在安全岛上作业的环卫工人打听,他指了指说:
“从这走上去就是,公园小。你到旁边那个公园吧,深圳最大的公园,又大又漂亮,刚建好的。”
我感谢他的热心,也幸好我没错过南园。
南园公园小,景致也是小众喜爱的格调。合理规划,体现在每一处设计与造景上,并根据实地的特点延伸与融合。园里种着几棵粉色的洋紫荆花,还有以观果为主的铁冬青,恰好在冬季,红彤彤的果子,引得小鸟们在树上欢快地一边喳喳叫着,一边吃着果子,又从树这枝跳至那枝,热闹又喜庆。三两个孩童,在海盗船模型的游乐设施上玩着,笑着……小小公园,因此活泼了。
走上镂空的白色月台往下望,一对恋人牵着手,从我脚下的下沉式小广场走过,他们经过的雕塑,是《望陇》。我从月台上下来,站在雕塑前,朗读着:
以最直白画面雕塑去表达最长情的告白,眺望远方想想过去的回忆,还有一个期盼的人,以故事性来烘托整个公园的气氛,雕塑设计伞往外面撑,人们可以和雕塑拍照互动,让人不禁想起那时……那地……那景……
留一只听音乐的耳朵
如果说南园公园属半静态,德逸公园就是全动态的,如指尖在琴键上跳跃,连休止符也没一个。不管在公园里哪一角落,歌声与乐器声,声声入耳。
我在金地梅龙镇公交站台下车,就听见律动感很强的音乐。从东门进去,几十个人排列整齐,正随着音乐节拍舞动。那叫什么舞,我也说不上。林荫步道上,行人匆匆:跑步的,快步走的,拄着拐杖疾走的,推婴儿车的,踮起脚尖走的、、、、、、慢步行走的我,显得格格不入。
西门口,一个年轻小伙子低头走来,边走边吹着口琴。他往公园里走,口琴声也慢慢混入其他音色去了。簕杜鹃花圃边,两个中年男,一个吹奏乐器,一个唱着《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我停下脚步站着聆听,当了一会临时观众,一曲完了,听他们说吹奏用的乐器叫电吹管,相比萨克斯风,不需费那么大劲,于我听来音色相近。隔个十几米,有葫芦丝演奏《竹楼情歌》;再隔一段,又有一女一男合奏《映山红》,两个吹笛子的男子,在演绎一首《渴望》。他们自娱自乐,又离得这么近,远远望去,倒像交响乐的团队演出。
听说音乐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我是相信的。叶片金黄的攀藤植物使君子,爬满了造型花瓶的高高铁架。花架下,两男子用萨克斯风合奏《绿岛小夜曲》,还有一位正用小号吹着《五星红旗》,他鼓着腮帮子,多次尝试,也没完成整首。没一会,又跟上萨克斯风的节奏,变成三人同奏《映山红》了。
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在花架下的小石子上按摩着足底。转身向草坪广场时,看见榕树下站着一个女人,一手拿手机,一手拿话筒使劲地唱,旋律轻快又活泼。等我穿上运动鞋绕至回廊处,此地更成了歌声的海洋:《我爱你中国》、《北国之春》、《一帘幽梦》、《红尘情歌》等一首首经典流行老歌次第唱起。
“报晖亭”里,聚满了跳着优雅慢三舞步的人群,我从儿童乐园“素心园”旁边经过,走出德逸公园大门,耳边仿佛还回荡着歌声和乐器声。
每一朵花开都值得去珍爱
离我家较近的是清湖公园,在老村后的山坡处。园内幽静,除了最聒噪的夏日蝉鸣。公园不大,原生树不少,如阔叶相思和松树,还有桉树都是多年老树,树身粗壮参天,我曾听过也见过黑脸噪鹃在林木间穿行飞跃。
公园设有几个主题景观:鹤舞清湖、探花归田、三界茗诗、立庙赐福等,都具岭南风韵。健身、儿童乐园等设施也齐全。我常去的是月季迷宫。
只是简单的一朵花开,却凝结着很多人的努力,从整体布局,设计,选苗,栽种,和不间断的养护等。
从公园正门进,往右便是月季迷宫。迷宫里盛情开放的每一朵,都让人开怀。月季品种特别多,有:光芒、橙柯斯特、红宝石、蓝宝石、绯扇、小女孩、金奖章、粉扇、金徽章、花车等等。花色有红的,白的,橙的,黄的等等。我对植物认知和了解甚少,也常把月季与玫瑰混淆。唯有默默地看,细细地嗅,这肯定不会出错。
几个园丁正在忙碌,负责栽种和养护又是监工的潮阳男子告诉我,月季花有些品种娇气难养,花苗也贵,一棵树状的月季价格在上万元左右。每一棵树状月季都高过我的人头,足有两米之高,花朵较大且色彩艳丽,香味浓。一位阿姨把已凋谢的花枝剪下,让枝条抽新芽,再长花苞,月月有花开。她手里的剪子太细小,像普通家用的剪刀,我看她的手指几次被月季的刺扎了,渗着小血滴。好几处,看着生疼,我建议她戴上手套,再找把手柄长点的剪子。她笑着说明天带来。来自河南的她,在这园里打理花草每天100元,午饭就吃个快餐解决。我说天气太热要多喝水,并把背包里的牛奶和苹果取出,放在草地上她的水杯旁。她连声谢谢,边说边剪,一点也不耽误干活。我找到一个好角度,拍下她的工作照:浅蓝色的上衣,黑色长裤,站在花丛中的她,身子微微向前倾,一朵粉色的月季,搭在她的裤腿处。旁边花木牌上写着“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