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深圳
  • 点击:53149评论:262021/08/31 00:11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深圳是一座绕不开的城。

缘于那首《春天的故事》,去深圳,是我蕴藏了多年的想法。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是因为2004年的一次采访。去深圳工作,慢慢融入这座城市,也是得益于自己的无数次采访。没错,我是一名记者,对深圳的了解和洞悉,我都是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来完成和呈现的。

2008年秋,年近不惑的我,离开妻子和女儿,只身南下。彼时,我已有了20余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在体制内好歹也是被唤作总编的人。那天,当身型削瘦的我拖着箱子,站到下沙停靠点的棕榈树下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深圳,我来了!

我没想到,自己以后还会离开深圳的。直到今天,谁又能想到,一次特殊的写作大赛,又会促我梦回深圳,回到那挥之不去的往事之中,徜徉在花开春暖的南方以南呢。

仿佛当初背井离乡时引起很多人的不解一样,前几年,我的突然回乡再次让人惊诧不已。如此反复,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一场接着一场的告别,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是啊,因为向往《春天的故事》,我来到《南方以南》的鹏城深圳。那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唱着《记者壮歌》,奔忙都市间解读深圳观念的故事,《走进大讲堂》吸取不断前行的力量。而今,每每流连于那些我记录深圳的字里行间,畅游在聚焦深圳的光影世界,伴着歌儿“回深圳”,恍惚之间,总觉得自己“走了还是深圳人”。

歌声荡漾深圳湾,潮起南方再回首。无论是回眸深圳、回想深圳,还是回味深圳、回到深圳,此时,我的脑子里尽是如种子一般植入已久的深圳观念,似烙印一样铭心难忘的深圳见闻。我不由觉得,深圳,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真的是人生历练丰盈的舞台,是思想破冰涌动的前沿,是梦想开花结果的福地。

这,许是千千万万定居深圳、去过深圳后来又离开深圳的人的心声吧。


春天的故事

来深之初,我最先去的地方不是久负盛名的大梅沙、欢乐谷、华侨城、世界之窗,也没享用老乡极力推崇的猪肠粉、沙井蚝、基围虾、老火靓汤和深井烧鹅……我像一只关不住的鸟儿,飞梭于深圳的各个历史“地标”。那些天,我伫立中英街、面向伶仃洋,眼前浮现出久远年代的纷飞战火;我站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下,遥想30年前蛇口炸响“改革开放”开山炮的沸腾景象;注目市委大门前的拓荒牛,一股“敢为天下先”的豪迈之气油然升起;凝视当年“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我依稀看到“深圳速度”的热火朝天;我站在天桥上俯瞰宽阔整洁的深南大道,感受这座花园城市诱人的芬芳;我端详红岭路口的**画像,仿佛聆听到春天故事的时代回响……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站在**画像前,我的耳畔响起董文华高亢深情的歌声。两个多月后,我居然见到了歌曲的词作者之一蒋开儒先生。更巧的是,后来还结识到**画像的照片拍摄人唐军记者。没想到,一首《春天的故事》,很快就和我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机缘,可我要追寻的我人生故事的那个春天,却在哪里呢?我精神百倍,满怀新奇,开始注视深圳,观察深圳。

漫步街头,目睹比肩而立的高楼大厦,我发现,城市的“观念”随处可见;留意南来北往的攘攘众生,我感到,观念的力量汩汩流淌。如果把深圳比做一部大书,“阅读”深圳,“观念”是贯穿这部书籍的精神主旨,走进深圳,“观念”是直抵城市内核的最佳路径。

我记得,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喊出过许多突破思想束缚、催人奋进革新的口号。其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石破天惊,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源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振聋发聩,为推进改革开放排除思想上的干扰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深圳这座创意之都、设计之都,吸引了国内乃至世界相关领域一流的人才、充沛的资金和前沿的信息,集聚了华为、中兴、腾讯、联想、创维、康佳、万科、华侨城、富士康、比亚迪、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众多知名企业。深圳,也因此成为和北上广同一方阵的全国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风向标和制高点。

“哪里人?来多久?做什么?”在深圳,这是陌生人初次见面的问候语,即便熟悉之后,大家也不会随意打探对方的工资收入、家庭情况,对各自的私人生活保持基本的护佑和尊重,这是深圳给我的第一印象。深圳是没有城市方言的,只有夹带各地口音的普通话。不论你来自北国边陲、西部高原,还是中原大地、江浙沿海,来了,就是深圳人!

2010年11月,“来了就是深圳人”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令国人耳熟能详的口号被评为“深圳十大观念”。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说过,深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贡献是观念的贡献,是在观念基础上的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十大观念”是一个有机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从保障市民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到文化权利的觉醒和演进,折射出深圳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同时也成为引领深圳拼经济、拼管理、拼文化三个不同阶段发展的风向标。

在深圳,我有幸经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深圳特区建立30年等重要的历史节点。我试图读懂“深圳十大观念”,我想,读懂了深圳观念,也就读懂了这座城市。读懂了深圳这座城市,也就读懂了《春天的故事》,读懂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世今生。


走进大讲堂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根本目的”的理念,并培育发展了文博会、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等一大批品牌文化活动,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变得更加创意勃发,睿智泉涌。深圳,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稍有懈怠和彷徨,就会“奥特”(OUT)于时代、迷失于社会。深圳是一个对知识非常渴求且不断更新的城市,市民充电和减压的需要,加之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大背景,使得各类讲座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到深圳后,在众多讲堂中,我听的最多的是被誉为深圳“文化闹钟”的市民文化大讲堂。

“走进大讲堂,世界就变得青春奔放;走进大讲堂,人生就变得快乐芬芳……”每周,伴随着这首《走进大讲堂》的欢快旋律,我都会如约走进市图书馆,聆听大讲堂的精彩内容。兴起于2005年6月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鉴赏·品位”为主题,选题横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养生等众多领域,因与市民生活相关度高、实用性强而备受欢迎,当年就被列为深圳文化领域10件大事之一,2006年,被推选为最喜爱的“深圳十大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大讲堂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或直抒胸臆、切合当下,阐述他们对经济、社会、时局的认知和理解,传播有关文化、艺术、生活方面的新知与见闻。在吸取他们的观点、分享他们的智慧、领略他们的魅力并与之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我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思维视野开阔了。

2009年1月10日,一场“创新中的文化大讲堂”学术沙龙在深圳银湖举行,就是在那场活动中,我见到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的词作者蒋开儒老先生。先生一生酷爱讲演,自2006年8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之后,他的讲演之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他也成了大讲堂的忠实听众,《走进大讲堂》就是他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创作的歌词。“我希望大讲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不仅做忠实的听众,还要勇敢地走上讲台。”那天,虽已74岁却精神矍铄的蒋开儒应邀参加沙龙活动,蒋开儒老先生侃侃而谈,自己首先是一个学生,并且在认真地向更多的名家靠近。“深圳,我认为有两件事最占便宜,一件事是冬泳,让我可以省去医疗费和美容费;第二个就是听市民文化大讲堂,大讲堂请来的大部分嘉宾是博导,或者是相当于博导的重量级人物,所以我一走进大讲堂就感觉享受到了博士待遇。”至今,我依然记得老人当时的这番感慨。

那天,来自国家文化部、广东省委宣传部相关部门、部分高校、香港《文汇报》的嘉宾及主承办方和市民代表3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更好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进行座谈。后来,我还写了一篇《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在探索中办出特色——“创新中的文化大讲堂”学术沙龙综述》的文章,在《深圳特区报》半版刊出。

2011年9月3日,“深圳十大观念系列讲座”第一场“观念的力量:杀出一条血路”在市民文化大讲堂开讲。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与深圳市南山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禹山一起,解读深圳十大观念中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之后,市民文化大讲堂连续举行5场围绕“十大观念”的讲座,我每周期待,每场聆听。

每一次期待,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激奋不已;每一次聆听,总有一种声音催我不断前行。 在深圳期间,因为坚持参加市民文化大讲堂、南都公众论坛、深圳晚八点等各类讲座,仅两年多时间,我就有幸见到上百位业界名流、学者大咖,包括经济领域的专家厉以宁、马光远、温元凯、郎咸平,文化学者葛剑雄、朱大可、钱文忠,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及知名媒体人水均益、白岩松、韩乔生、杨锦麟、邱震海、梁文道、闾丘露薇,作家林青玄、傅佩荣、余华、韩少功、毕淑敏、当年明月,还有成思危、吴建民、李开复、陆天明、郁钧剑、程志、朱世慧、腾格尔……我深深体会到,这是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学习机会。大讲堂,无愧为深圳市民求学问道的重要场所,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实现文化权利的亮丽风景。

在深圳,我不仅是各类讲堂的铁杆听众,还是忠实的传播者。每次,我都将自己听课的收获、心得整理成文,通过多种形式与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分享,将听到的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记得2008年11月22日,博鳌论坛秘书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来深圳参加读书论坛,就“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发展战略”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预测。那天,我将演讲内容整理成一篇题为《龙永图:中国不会患上“金融病”》的近4000字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在家乡的媒体全文刊出。

  • 1
  • 2
1/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 关键词:叙事散文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5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蔡德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5
  • 文夕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09-06
  • 王学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05
  • 陈湖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05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02
  • 蔡德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02
  • 行云流水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02
  • 蔡德林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1-09-02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记者看深圳,看到的是全貌。整体的经济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各类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这种观察与思考,构成了作者与深圳的独特关系,也呈现出另一类深漂者的生存境遇。这种宏观的视野,有助于读者整体把握深圳的主体脉动。而作者饱蘸情感,心心念念要再回深圳,字里行间浸淫着对深圳的爱与认同。一座万众瞩目的移民城市,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人们来来去去,已经司空见惯,但离去者的回忆与讴歌,以及回归的期许,尤能让人信服首肯。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作者对深圳的整体把握很精准。宏观的视野,真挚的情感,以及个体生命的融入,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走了还是深圳人”,角度新颖。“深圳,回见!”留未来以期许。推荐。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蔡老师推荐。
    • 文夕评委2021/09/06 00:21:55
    • 分享到:
  • 走了还是深圳人.太有同感了,甚至我把故乡放在了深圳之后,离开了这么多年,好像我还生活在深圳一样!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王学君5进士2021/09/03 05:50:06
    • 分享到:
  • 作者的“再回首”深圳,涵义很丰富,无论是回忆,回观,回味,还是回想,都有一种对生命中的挚爱难以割舍的情愫。在四十不惑的年龄,放弃体制内的主编,辞别耄耋之年的老母,离开温柔贤淑的妻子,留给舔犊情深的女儿一个背影,孤身赴深圳,真要有勇士断臂的勇气!然而,无论作者是用广角或微距的文字来展示深圳的情怀胸怀,风度温度,都让人感觉到典雅大方,情意流畅。真乃好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点评!我会继续努力!
    • 陈湖3秀才2021/09/03 02:53:19
    • 分享到:
  • 为什么不在深圳,但依然关注着深圳,那是因为,曾经在这里献青春洒热血,那是因为对以往的工作、人和事念念不忘,有朋友、同事、文字、画面、汗水、泪水、激情和梦想,倾心了,就有归属感。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作者的真挚和不舍,“来过,就是深圳人”心灵的回归,多好的主题啊,作者的故事肯定很多,泡好茶,也期待作者更详细的内容好人文字,对“阿强”的事迹很感兴趣,也对深圳具体的慈善故事很期待,欢迎常驻邻家。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邻家有你,常来常往!感谢点评,多提意见。
    • 黄元罗5进士2021/09/02 11:52:16
    • 分享到:
  • 这篇纪实性散文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迫切想要面面俱到介绍深圳,却不小心陷入“贪大”未能“求全”的困境。个人建议,可以围绕文章里面的某一个人,比如说“阿强”,或者是某一种现象,例如“深圳十大观念”,进行“单点突破”,精心设计一个让读者如痴如醉的细节,既起到给予读者极大的阅读满足,也能够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深圳的效果。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元罗很专业啊
  • 恩,这个提议好,我来调整。
  • 孤帆远影/总是敢为人先/不去想该与谁/青春作伴/只渴望走一回/风口浪尖/我要到那里去/寻找明天……花开春暖/心中没有冬天……一直想写一篇寻找深圳经历、饱含“深圳元素”的叙事文字。为了“写深圳、读深圳”,我回忆在深圳采访的人和事、回观深圳观念给我带来的影响、回味在深圳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回想深圳给我的福利和优待……我切身体会到,如果你想成就一个人、历练一个人,你就让他回深圳。回深圳,挺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看完了整篇文章,作者虽然已经离开深圳,但对深圳的感情至深至切,对深圳这个城市的倾佩、敬仰和不舍一一流露出来。作者的文笔真好啊,可惜有很多没有讲给我们听,(我也一个贪心的人哈哈)。我也是从2008年来的深圳,来深后在一家网络媒体任职记者,没有家人的牵绊,最终留在深圳结婚生子。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你想来随时能来,随时欢迎!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点评!恩,确实藏了一些,你想听啥,我接着写。
    • 金金1布衣2022/05/24 21:08:39
    • 分享到:
  • 有一份激情,感染人热血沸腾的力量。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深圳,最主要的是深圳精神,深圳精神的弘扬需要大批敢为人先,艰辛创业的深圳人。作者作为记者,显然是接触了不少的深圳人,尤其是一批见证和参与了深圳历史的深圳人,这些人身上都提现了深圳精神,我在想,如果世界从零开始,但只要这些人在,一定可以再造一个深圳出来。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冰凌2童生2021/09/08 13:26:29
    • 分享到:
  • 跟内地很多城市相比,深圳的文明程度超前至少二十年。深圳的年轻、热烈、包容,足以网罗有才华的创业者和漂泊者。庆幸多年前也在深圳漂过,也因此有了深深的眷念。没回深圳的日子,也一直念叨着:回深圳。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点评!深圳欢迎你!
    • 暁霞囡4举人2021/08/31 18:05:29
    • 分享到:
  • 要是能看到更多大事件背后的细节就好了,我就是贪心的读者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第一次逛社区,以后可能要常驻了。细节是有的,且听下次慢慢道来,还望多多指教啊。这篇文字,有点匆忙,半夜发的,时候发现有几处错别字,没来得及校正,还有一处啰嗦的地方,也忘记处理了,请多包涵啦,下次注意。
  • 没事,细细修改,替换稿可以发给邮箱:781180323@qq.com
  • 好的。
    • 暁霞囡4举人2021/08/31 18:04:50
    • 分享到:
  • 不错啊。一看作者的文学功力不浅,文化线的记者不简单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晓霞老师点评、打赏!
  • 来过,就是深圳人,走了,心还在深圳,感动了中年还来深漂的作者,这是何尝幸福的一种回味。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每每想起,感慨万千,经历就是一种财富。谢谢小树评论。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2星
  • 1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4
  • 0
  • 1
  • 68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