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画家百艺
  • 点击:48616评论:22021/09/03 08:55

在一个公众场合,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而且这个陌生人立即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完全是靠我的第六感觉。当百艺先生迟一步来到我们聚会的餐桌上的时候,我就感到了这个人很有气场。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竟一把抓起酒杯说,我来晚了,自饮一杯,给各位老师赔罪了。哈哈,这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小伙子,在朋友场上却是很老道。然后南方大视野杂志的总编辑孟涣林先生给大家介绍说,这是著名画家百艺先生,并逐一介绍了各位。百艺先生转回身去,拿出了为孟总带来的丰厚礼物——三幅刚刚完成的新作,然后赠送仪式,大家站起来合影留念。

我相信直觉,第六感觉告诉我,这个迟到的年轻人,一定是画坛中的高手。

当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后,大家在啧啧称赞百艺先生的作品中再次落座,恰巧百艺先生坐在了我的对面,因而我就有了直观百艺先生的的最好角度,不用刻意去观察,便对这位画家有了初次见面的良好印象:年轻英俊,面目清秀,温文尔雅。当然,这只是一个直面感觉,要走进百艺先生的内心世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孟总不住地夸奖百艺先生说,百艺先生是中国新派绘画“轻描淡写”创始人,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收藏了百艺先生的绘画作品。百艺先生也成为大芬油画村里最有名气和倍受媒体关注的画家之一,全国各地有四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百艺先生的艺术成就。孟总说完,并请我找时间为百艺先生写点文章,我欣然同意。聚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跟百艺先生进行了多方沟通并查阅了有关于他的一些资料,也算作是对百艺先生进行了一番探索。我惊讶地发现,百艺先生不仅是一个融贯东西铸就自己独特风格的中国新派绘画“轻描淡写”创始人,而且还是一个实力派画家。当然,在他业绩非凡光鲜夺人的背后,也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对百艺先生的兴趣,引发了我的写作欲望,于是就有了这个篇幅不大的报告。

百艺先生,1970年出生于湛江,出身贫民家庭。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刚刚5岁时,便开始学水彩画。他画画的初衷是单纯出于爱好,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未来画家的开始。小学时期,老师曾经告诉他,作为一个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学会画画对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亲朋都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搞绘画没有什么前途,也不能靠它吃饭,大部分画家都是穷困潦倒一生,梵高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对追求绘画的无限钟情与将来走这条路有没有前途,年幼的百艺一概说不清楚。他只是觉得好玩,对于那些五颜六色,百艺感到很精彩,很赏心。而对于涂鸦,他的感觉是很满足,挥洒之后的喜悦,往往持续很长时间。很快,小小的百艺就成为了村里有名的“涂鸦王”,也留下了他童年的一些趣事,至今回味起来,百艺先生还感到兴趣盎然。

绘画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与爱好,而且更需要有智慧与毅力。百艺有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更有着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毅力。当他进入了这个他认为是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时,他就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管面临着什么困难,也不会终止百艺想做的事情。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百艺所在的农村,还不能满足于“涂鸦王”的一切要求,譬如绘画颜料,譬如纸张,譬如画笔等等。这些作为一个绘画爱好者不可或缺的要件,在百艺家里,却成了大难题。70年代的大动荡后的农村,家里清贫得经常捉襟见肘,家人为此而深感内疚。懂事的百艺并没有因此而退却,想尽各种办法练习绘画。泥土地、水泥晒场、墙壁成了他的绘纸,石头、枝条成了他的画笔。没有颜料,百艺感到不精彩,始终觉得内心里有一种空白。他就四处寻找彩色石头,甚至把各色的树叶、花朵揉出汁液作为颜料,他还把废旧电池中的黑色碳棒用来做画笔。百艺只要看到有空闲的墙壁,就随意拿起这些东西在上边涂抹一气。很快,人们惊奇地发现,村里所有的墙壁上,几乎都展示着小百艺的“绘画作品”。当然,百艺的“作品”在这个时候还是习作。不过,在村民们看来,这些习作已经是超出了百艺的年龄,有些人物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你看,百艺笔下的英雄人物杨子荣的驳壳枪打出的子弹划痕那真是长,可以贯穿三堵墙;你看,百艺笔下勤劳的农民收获着五谷丰登;你看,那展翅飞翔的小鸟活灵活现。这些作品虽然没有保留下来,但是却深刻地印在百艺的脑海中。当然,这种乱涂乱抹也给百艺招来了很多麻烦甚至是不愉快。村里的婶子大娘叔叔大爷在称赞百艺有着天才的绘画能力时,也对这种污染雪白的墙壁提出了质疑,甚至找到百艺的父亲告状。旧墙壁涂点什么还说得过去,人们也没那么心疼,而人家刚刚建好准备结婚用的新房,外墙上都被百艺给涂抹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个时候,父亲不仅仅是听到老少爷们的夸赞声,而且是听到了老少爷们的责怪声。父亲就不能不问责百艺,不能不给老少爷们一个下楼的台阶。父亲正颜厉色地警告百艺,不准在人家的墙壁上涂抹,否则,定打不饶!可是,对于痴迷的百艺,居然我行我素,照样见了可画的墙壁一挥而就。终于在一天,父亲忍疼割爱,狠狠地抽打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小小的百艺哭了,他不明白,自己没有画笔,没有画纸,没有颜料,有的只是想象的空间,难道找个地方涂抹一下都是错吗?小小的百艺还不明白的是,这些墙壁上画上那些人物,那些山水,那些花鸟鱼虫,是多么的美啊!为什么人们喜欢白墙而不喜欢把白墙美化一下?这个问题在百艺心中存留了很多年,直到他长大了,才解开了心中的郁结。可在当时,百艺毕竟还是个孩子,那个时候他没有什么梦想,也从来没想未来成为一个画家,他只是爱好,一天不画手就痒痒。见了能够画画的地方,不上去挥洒一番,睡觉都不宁,吃饭都不香。有的时候,他吃着饭想起了某家的墙壁还空闲,应该画上一个什么东西美化一下,扔下饭团就跑到那个地方。若干年后,百艺深有感触地说,最后乡亲们原谅了他,不仅不责怪,反而很多人欣赏他的作品,“涂鸦王”也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小画家。

磨难使人成长,让人增加阅历。在贫瘠的土地上撒下苦难的种子,也许是一件好事,它会抗击风暴顽强地生长。百艺一如这顽强的种子,在贫穷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对绘画已经成为嗜好的百艺,什么理由也不能阻挡他的爱好。读书了,他觉得有了很多条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作业本,课本的空白页,还有铅笔、钢笔。他从大墙上走下来,进入了纸张涂鸦。实际上,这时候百艺的涂抹技术已经很高,而且渐渐地开始规范起来。他用朱砂当红色颜料,用蓝墨色的钢笔水当蓝色颜色,用各色树叶、鲜花汁液充当需要的各种彩色颜料。有时去河边捡一些带颜色的粉石在生产队的水泥晒场上来画画,一不小心打滑,手指常被水泥地板磨破渗出小血珠。这样画出来的画有了鲜明的色彩感,也被人们认可是一种画,是少年百艺自创的一种画。在人们的夸奖声中,百艺劲头更足了,绘画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业余时间。这样久了,百艺的小手竟然结了一层老茧。

百艺自己记忆深刻的是他在读小学时,经常达到忘我的地步。很多时候累得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家里条件不富裕,父亲拿不出所需的钱供他绘画,还不时地作出一些限制。他卧室用的只是数瓦的电灯泡,父母还是警告他不要过量使用,百艺就用习作来糊住门窗的缝,不让灯光泄露出去,还记得糊窗的画中人物是当年扮演霍元甲的黄元申头像。在读初中时,有一次,李国锋校长来代物理课,发现百艺在课堂上埋头苦画,当场就没收了百艺的画作,叫百艺下课后到他办公室。百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捱到下课,等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竟然开口就夸百艺画得好,说是发现了一个未来的画家,只是在上物理课时间画画是不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百艺懂事了,低着头向校长做了道歉。这件事以第二天早操在广播喇叭中念检讨书告终。这一广播,百艺真的是名声大噪,整个学校的师生都在相传,他们的学校里有一个画痴,这个画痴就是赫赫有名的“涂鸦王”百艺。

如果说幼年的百艺对绘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那么到了少年更事后,这种爱好就开始萌芽,渐渐地发育成为一种梦想一种追求,这种梦想的轮廓逐渐在百艺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他开始涉猎一些绘画作品与绘画知识,开始追逐梦中的目标,那种随意的涂鸦已经成为过去。用百艺自己的话说,那种艺术的萌芽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梦想将来成为一个画家才是百艺从此追求的目标。时光到了1987年,17岁的少年百艺告辞父老乡亲,背井离乡,踏上了被称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的热土。朦胧的潜意识中,百艺感到这片正在开发的热土上应该有他滋生的土壤,在这儿应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他买了二十五元的录像大巴站票,历经一天一夜,一路颠簸风尘仆仆,从湛江一个农村来到改革开放初期正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深圳。几经周折,终于在宝安县城郊的沙井镇三来一补加工企业——华富玩具厂打工,干起了玩具厂的普通工,工作是开半自动的注塑啤机,危险性很高,分神或打瞌睡的代价是头部受伤或手部残废。当时工资是一百七十元,加班费会有一百多港币。机器停工待单的日子,勤快的百艺不像别的工人那么安分去休息,他跑去装配部做义务工,因为最后的工序是用大头笔在纸箱外画商标,写上品名、规格、数量等,那简直是百艺的免费画具。后来被女厂长发现了他的爱好,有意成全他,趁机炒了他的“鱿鱼”,介绍他到万丰马鞍山美术画苑习画。这是百艺第一次接触西洋油画,那真的是如鱼得水,在艺术的海洋里,百艺先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从此以后,百艺先生开始了他梦寐以求、以画养画的艺术生涯。

一粒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发芽,本身就体现了它顽强与抗争的生命特质。当这粒发芽的种子移植到肥沃的土地上时,它会在丰润的土壤里迅速成长开花结果。百艺来到深圳,不仅仅是找到谋生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全力追逐着他的梦想。他在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思维,实现着一次次的创新。他心里清楚,从小那种涂鸦,只不过是为自己现在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已,而要真正地实现画家之梦,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问鼎世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颇具明显化的深圳,没有创新的作品,就拿不到市场份额,更谈不上立足画坛。百艺在三十岁之前基本是学习创新打基础寻找出路,用勤奋、奋斗、拼搏这些字眼形容他走过的路,未免有些俗套,然而这却是事实。他跻身于深圳著名的大芬油画村,他参加各种各样的作品展览会,这里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深圳首届文博会举办之后,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品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名气与日俱增,一时间身价百倍,扬名海内外。百艺就在这里扎根生长,有了他自己的画廊百艺斋。他将水彩、国画的技巧和手法糅进了他的油画创作中。他说这是自己开创的新派油画,他给自己的流派定名为“轻描淡写”,友人也开始称呼他“百艺先生”了。开始他画了画,交给别人卖;后来他收了学生,一边接行画订单给学生画,一边搞原创,让学生“抄”。他说这是以画养画,用行画养原创。他创办的画廊,展示着有别于传统绘画风格的轻描淡写的油画作品。很多喜欢百艺先生作品的行家或是爱好者说,百艺先生的作品与别的油画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如此有个性的写意,品味着悬挂村外“此景只应百艺有!大芬谁人不识君?”等广告标语,都会有一探究竟的欲望。走进了百艺斋,走入百艺斋画室,感觉走进了一客家民居,画室墙壁都是用青砖堆砌成的,大门前有一个用毛草塔制的屋檐,屋檐挂着一块不修边幅的木板,上面写着“百艺斋”。画室里,则挂有数十张百艺先生自创的轻描淡写派作品。百艺在十几年前的作品,主要以大众主流的浓墨重彩风格为主,到了2000年,他开始静下来,用心创作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以民居为素材,清新淡雅朴素,利用了极其自由的个人绘画形式,在西画中融入中国画的作画手法,借百家之长,自创了轻描淡写画派。百艺斋中挂放着一张中国国家版权局的认证证书,上面写着百艺先生为轻描淡写派创始人。之所以要认证,百艺说,只是想给轻描淡写派正名,当然也是对自己的劳动的肯定,更希望它流传更广远。百艺先生解释道,轻描淡写首先是待人接物的一种人生态度,然后才是一种绘画技巧;中西结合,不拘一格,综合诸子百家,轻描淡写,以艺术服务社会多做贡献为起点,能给观者减负,舒缓来自现代紧张的社会生活的压力,因此被戏称为是具有疗效功能的绘画艺术。就目前严格来说,百艺是最先研究创作轻描淡写派作品的人,当然,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地领略到了来自百艺艺术主张的震撼。的确如此,集中了大量轻描淡写作品的地方,除了出自百艺先生,还尚无发现其他地方。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画家百艺先生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一棠3秀才2021/09/03 10:36:03
    • 分享到:
  • 有人说,“这个世界,只有痴狂者才能成功”,百艺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痴狂者,对作画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从小就开始痴爱画作,扎下了基本功,因为家里的条件肯限,变着花样练习画画,甚至不惜画了别人的墙,而他在上学过程,也常常因为画画而挨批评,进入社会后,一心为画,一生献于作画的创作中,成为深圳的著名画匠,开创了“轻描淡写”派的画作风格,“此景只应百艺有!大芬谁人不识君?”这样霸气的个人宣传语,可见其自信程度。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你的评论!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2星
  • 1钻
  • 梦中,总有彩虹。
  • 梦中,总有彩虹。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7
  • 0
  • 13
  • 161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