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辰
  • 点击:32664评论:92021/10/26 15:38

一九八零年,她三十三岁,这一年她生了第三个孩子。

命运把她放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代里。她在西北纸盒厂上班,这个厂属于国营企业自营的“大集体”,她是“家属工”。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她家“老头”是国营厂里的高级工程师。虽不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是买双皮鞋,买瓶雪花膏都不是难事儿。她时常仰望着厂区一排排梧桐,在深蓝天空中纵横交错的枝桠,随风啪啪拍响的大树叶子,彷佛是用长镜头构建社会主义大道的美景。

她的左手臂僵直,手掌能伸开,但不能完全张开,是个微残的人。老头年龄大她十来岁,分外怜惜她。当初老头调来这个厂子唯一的条件就是给她安排份轻省活儿,于是,她当上纸盒厂的仓管,不用搬也不用抬,就是计个数。这活儿太适合她了,高中毕业的她在那些没文化的老娘们堆里格外显眼。

她聪颖,长相也俊,但是在五岁那年发高烧落下左手臂僵硬,不能好好伸曲的后遗症。那几天她高烧,浑身疼,母亲一勺一勺给她喂着冰糖水,这是家里最高级的待遇了。可是她嘴唇麻痹,水都咽不下。父亲说过几天就好了,让她忍一忍。她躺着,眼睛盯着老旧破败的天花板,天花板上有雨渍形成的图案在不断地变换着形状,一会变成了小人书中的情节,一会变成了一团团乌云,最后变成了一张大饼脸,冷冷地看着她。

这天,隔壁邻居的刘婆子家里的马蹄表忘了上弦停了,来她家瞧时辰。刘婆子那天来对表,她家有块苏联表可是无人不晓的。进门看见这家孩子在床上翻身都打挺,就说:不好!这是要烧瘫巴啊!接着掀开她的被子揉搓她的胳膊腿。

后来刘婆子说,她这是“痹症”,正是因为坚持揉搓按摩,才让她没瘫巴。

母亲看着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常常止不住地叹道,我苦命的丫头呀。父亲懊恼地说,那时候看西医就好了!母亲跟上一句,还不是没钱!父亲反唇相讥,手表你也没舍得卖了!

父母很少吵吵,多数时候是沉默的。幸好她残疾的是左手,家里倾力供这个最小女孩子上学,她成绩优异。姐姐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帮她洗衣服,帮她编辫子。可是高考落榜是因为体检不过关,就是因为这手臂的残疾,天之骄子里可不能有残疾人。

当时隔壁刘婆的儿子挺喜欢她的,这个高大的男孩子经常帮着她提书包、饭盒,他学习不好,她经常帮着他做功课,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喜欢上了。可是,刘婆现实,说他家找个这样的,吃亏了,陪嫁得有那块坤表,再给两钱儿意思意思。那时候她姐姐也快要嫁人了,刘婆心里一直惦记着那表呢。

她母亲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毕竟人家大小子各方面都不错。

于是母亲拾掇自己放值钱东西的小木匣,翻来翻去,除了几张国库券,就是这个坤表了。打开手帕细细端详,这块21钻的金表还相当的新,母亲每次上弦的时候都隔着帕子非常小心地操作,怕人手有油蚀了色泽。圆圆的表面,纤细的表针,细细的金属表链国内根本看不到,隔了多年还是又时髦又高贵,任何人看了都会喜欢。这里面有个故事,是当年母亲的母亲帮助过一个落难的日本人,那人回国时留下的这表以示感激,后来外婆把这块表给了母亲。

母亲想着去筹措陪嫁的事情被她知道,感觉自己遭受了侮辱,怒而同刘家小子翻了脸,分了手。

后面找对象一拖再拖,转眼五六年过去了。她偏找工资高条件好的,介绍人说,有个三十六、七岁的,丧偶,高级工程师,月工资80多,愿意不?80多一个月,那时候40多工资都能养活一家四、五口。母亲还踌躇着,这人过三十天过午啊。她却大声说,见!

那“老头”瘦高,小平头,刚一进他们家院儿,刚想彬彬有礼地跟院里人打个招呼,院里的一只大公鸡就“呼啦”地扑上来,要啄他,还追着赶着,飞老高用翅膀打他的脸,往外撵。

“老头”狼狈不堪。逗得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这一幕意外驱散了之前相亲的尴尬氛围,大家发现“老头”人很实诚,对她十分钟情。结婚后,她随着老头的厂子搬迁,要去大西北。据说去了那边,老头的工资马上涨两级,还有进山费,怎么的也有一百多块。都知道她跟着丈夫去享福了,搬家时大衣柜、五斗柜也显露得一应俱全。出发前,母亲含着泪郑重地在姐姐诧异的目光中把坤表给了她,母亲想的长远,远离家乡亲人支应,并不全是好事儿。

她后来多次看着这块表,好像因为有了这表,她感觉自己并不比别人少什么。母亲懂。

她记得母亲说过这表的来历。当时临近日本战败投降了,大部队都撤走了,只剩一些人散兵、家眷、辎重等。那个日本军人要去江边,可他跟同伴失散,迷了路,又不敢问路,他知道日本人招人恨。他躲在板障子后睡觉又冻病了,被她姥姥发现背回去救了命。姥姥看着那人带着眼镜,感觉像是有文化的人,生了恻隐之心,偷偷救了他。姥姥的父亲是识文断字的,她因此对读书人有种恭敬。日本人感激涕零,临走的时候要给姥姥几个大洋,姥姥不要,他要给姥姥他的呢子大衣,姥姥也不要,不过姥姥说,你还是别穿你的军大衣了,太扎眼了。姥姥说完给他找出棉衣棉裤让他换。日本人噗通就给姥姥跪下来,口中喊着“妈妈!妈妈!”,在怀里摸出一块手表,非要送给姥姥,连同换下来的军大衣都塞给了姥姥,消失在晨曦薄雾中了。

把那件军大衣后来染成黑色,走挈(亲戚)的时候都不穿,就是在箱子里放着,偶尔拿出来端详,手表也是,那洋玩意姥姥也是布包着压箱底。母亲出嫁的时候姥姥把大衣改了款,掐了腰,换了有机扣,用炉钩子烧热给母亲烫了头,烫着头,穿着时兴大衣的母亲那天还带上了坤表,让镇上的表匠给摸了机油,上了弦,对了时。

她眼前出现母亲时髦摩登的样子,心里想着母亲也就风光了那一天,接下来就是四处打着零工,照顾着丈夫子女,过着清贫的日子。其实那件大衣她没见过,遇到难事儿典当了的,但是再怎么难,手表是一直留着的。

到了西北后,他们安顿下来。老头指着远处的一座座低矮的山塬、青芃芃的平畴麦田说,这边像不像一个世外桃源?春天有漫山遍野的荠荠菜没人摘,夏天可以去水库钓鱼,秋天还有金黄的油菜花呢,又香又甜的味儿扑到脸上,钻到衣服缝里,几天衣服都是香的,冬天?冬天下雪,薄薄一层,没东北的冰天雪地……大自然,一年四季都是画啊!这塬上的水呀,是地下水,甜,这边的酒酿出来特别香醇……

他们有滋有味地过着日子,生了仨孩子。可谁也想不到,老头忽然就一天累倒在工作台前,吐了血,胃癌晚期。半年后拉了不少饥荒后撒手人寰,把她搁到半道上。

噩运又以至亲死亡的形式降临到她头上。死亡的真相,就是有巨大的不可抗力去随意拨弄你的人生。

那一年是一九八一年,她在异乡,成了寡妇,大丫8岁,二小子6岁,三丫一岁。她跟厂里交涉评“烈士”,老头就是为厂里累死的,怎么就不是烈士呢,这孤儿寡母怎么就不是烈属呢?

评烈士,必须是党员才行,这是厂部干部的原话,厂里不愿意把这种累死干部的事捅到厅里去。于是,厂部干部就找了这么个理由。她老头成分不怎么好,虽然是骨干,一直没入党。家里没有了这根主梁,也没抚恤金还债,那些当初借钱给老头看病,那些人看她现在这个情形,怕赖账,天天堵她要钱。

屋漏却偏又逢阴雨,襁褓中的孩子因为照顾不良,营养不好,得了急性肝炎,住院了。

她一个人照顾着病孩子,白天还得赶回去纸盒厂,入库记账。老头走了,原来都羡慕她的女人们又开始在她背后蛐蛐咕咕、幸灾乐祸。高中生吗,有啥用,命就是命。

她装着听不见,一夕之间,她走出了“世外桃源”的童话,走出了老头给她搭造的温室,给仨孩子撑起一个家。直到有一天厂部那人出事了,老娘们才都抿住了嘴角,闭了嘴。

那天,她迎面碰上那个最善于巧言令色、不给她老头烈士待遇的家伙,她开口就对着那人骂,缺德王八蛋!小人不得好死!

她好歹是高中毕业生,跟那些动辄为了块八毛就脱了裤子在地上打滚的老娘们不同,但是,那天,她脱口而出骂得那叫一个流畅,这段时间的煎熬让她憔悴了许多,轮廓清决的脸庞上眼里闪着仇恨的火苗。

厂部那人当即绕着走了。当然不会跟她当众纠缠,心情也不受啥影响,一个残疾寡妇躲远点就是了。再说他还赶着去招待所迎接了来访的领导。

他接了领导照常去厂里的小食堂吃饭,夜色中,小食堂散发着肉香和酒香。香酥鸡、豆瓣鱼他早就打电话吩咐了,酒也备上了,领导爱这一口凤香型的口感,他打听得清楚。

那天他也没多喝,却一起身就脚下拌蒜,他努力地保持着平衡,心想当年连敬十八圈都没事,如今怎么就踉跄起来,这可不好,让领导看着像什么样子。恍惚间,他看到领导胖大的身影开始冒起白烟,就像要蒸发的水升入空中一样。他听到有细微的脆响从头颅深处传来,夹带着一点暗疼,他还在想,这让领导看到像什么样子。

那人当夜就脑溢血死了。人们议论纷纷,分析他那一天的行事轨迹,那天除了被骂“缺德王八蛋小人不得好死”外,与其他没有任何不同,于是,她又被大家津津乐道,那传得神乎其神,一时间每个人都惴惴不安,拼命回忆自己有没有得罪过她。

戏剧的是,那人的女人也觉得自己男人的死应该算是“烈士”,可厂里根本就连追悼会都没给他办。

母亲那边捎信也说病重,可她没时间回去,走一天都要扣钱。家里的三丫总是各种毛病,她分身乏术。她是“大集体”,没有探亲假。家里各种开支都靠她那一点点钱,孩子们有交学费的时候,有鞋子破了没换的时候,有生病想吃罐头的时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安慰着孩子们,再等几天,实在不行就把手表卖掉,那样就可以买任何高级的东西了,可孩子们也懂事儿,老大老二绝不让她卖掉传家宝。

她每天四五点起来先剁鸡食儿,她养了七八只鸡,母的就留着下蛋吃,公的长大点就杀了吃肉,她一手残,干活有些慢。喂完了鸡就捅开炉子做三个孩子的早饭,等两个大的上学,她要把三丫送去托儿所,大冬天的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她单手抱着还要锁门,她练就了歪着脑袋,用嘴叼着锁头锁门的技术。

一九八三年的冬夜里她收到了电报,母亲去世。

她无力回去奔丧,就像老头死的时候,她觉得心里缺了一块组织,怎么也长不回来。母亲又走,她知道自己除了努力把这个家撑起来之外没别的法子了。她偶尔在剁鸡食的时候眼泪扑簌扑簌下来,鸡尝到了盐分。

晚上,她就拿出那块表,放在枕边,听着滴答声,望着窗外,垣上有大颗星星,明亮闪耀,寒冷的光泽彷佛像露水那样滴下来。

这天她又迟到了三五分钟,被车间管事的白主任撞见,主任觉得她爱迟到就是无视他这个领导,于是正色对她说道,你这又迟到,写份检讨贴黑板上!她若无其事地写了,若无其事地贴了。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哲理生活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5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陈彻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1
  • 陈彻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2-08-19
  • 520周冠打赏43000,共计43000
  • 2021-11-01
  • Debby打赏1000,共计3000
  • 2021-10-27
  • Debby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1-10-27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陈彻4举人2022/08/30 12:12:14
    • 分享到:
  • 虽然短,但是这篇小说有着完整的结构,精致的起承转合,且有着一根很多小说都很难写出来的“骨”,那就是“她”的死亡诅咒会实现。一个寡妇艰难而倔强的半生被不动声色地描述开来,到结尾令人心惊地发现她手也不好用了、眼睛也看不见了。但她养大了三个女儿,活成了人们眼中的“巫”。这种女人几乎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曾经见过,她们一无所有,却硬骨铮铮。啊,我莫名好喜欢这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写得很好,标题也很贴切,精准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在中国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文章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状况,生活中有许多阳光的一面,也有很多阴暗的地方,虽然有些心肠不好的人出了意外是碰巧,根本与诅咒无关,但冥冥之中就会有一些玄乎的现象让大家认为是报应,时辰还是有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谚语还是会震吓到许多有坏心思的人改变冲动时的魔鬼想法!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老师点评
    • 张夏4举人2021/11/08 21:54:33
    • 分享到:
  • 语言有点冷漠,干净利索中,带着一种韧劲和顽强。喜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多谢张老师
  • 这个时辰,是否也有对两个厂领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的含义?时辰,还有时间往前,一切会变,孩子长大,生活变好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么?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相信万物秩序,相信宇宙时间表,相信天地之道
    • 别看了4举人2021/10/28 12:02:44
    • 分享到:
  •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规矩是人定的,遵守规定,也要视情况而定吧。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老师点评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3星
  • 3钻
  • 作者:蒙丫,本名杨婷,广东省作协会员,蒙丫原创工作室主笔。出版散文集《聚沫物语》,联系电话18666206905
  • 作者:蒙丫,本名杨婷,广东省作协会员,蒙丫原创工作室主笔。出版散文集《聚沫物语》,联系电话18666206905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2
  • 25255
  • 6
  • 206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