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阳门花园•淡淡的忧伤
  • 点击:27107评论:02022/01/14 15:46



汉阳门花园

作词 : 冯翔

作曲 : 冯翔

小时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

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

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过汉口

汉阳门的花园

属于我们这些住家的人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现在的民主路每天都人挨人

外地人去了户部巷就来到汉阳门

车子多 人也多

满街放的流行歌

只有汉阳门的花园

还属于我们这些人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十年冇回家

天天都想家家

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

哪一天能回家

铫子煨的藕汤

总是留到我一大碗

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

等她的外孙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居然是在饭桌上。

2016年之后的事。

免不了跟一些人一起去调研、开会,会后当然免不了工作餐。在一张桌上,就有这么一位博学人士,是一家创新创意公司的老总,心中的点子比他们公司的产品还要多。桌上有一位恰好在武汉上过大学的官员,也刚好有一位从武汉出来的女校长,他的话就格外多,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来形容,绝对不过分。妙绝的是他还会唱。

当然是唱歌。

武汉话的歌。

他在武汉读的大学。这次见了两位跟武汉相关的深圳人,也算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给每位送上两个自己公司的创新产品,类似于小蜜蜂扩音器的话筒,一个金色,一个银色,为大家深情献唱。先是冯翔的《六渡桥》。当我们沉浸在“不见了,不见了”的沧桑声中,忧伤如细蔓缠藤,他又为我们带来更加忧伤的《汉阳门花园》。

地道的武汉话。温柔婉转的武汉话。绝对不是寻常人印象中粗犷的武汉话。

缓慢的节奏。雄浑的鼻音、腹腔音。共鸣,回荡。每一末音都柔柔软软落入耳中,挠着听得懂的心。

一位中年胖大叔,如一位大隐隐于市的歌者,在深情述说,怀念童年,怀念亲人,怀念过去长了青铜的时光。

浓浓的武汉味,如铫子煨的藕汤,入口,入喉,入胃,入肠,入心。

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这两样能代表时令,也确实能代表武汉特色景观的花朵,一下子勾起人对家乡的思念。

现已失去的老屋后院,刚好就种有几棵石榴树。绝对不是观赏的石榴树。是高大的。花是淡雅的黄白,果是青黄渐变的皮、由白变红的籽。没有高院墙,任由贪嘴的顽童和熟识的大人们过来摘了去。后来却不得不看着这些个石榴果,等成熟时由父亲拿到他的市场地摊上卖。石榴树陪伴我的童年,我见惯繁花满树以及簌簌落下来的石榴花儿,对于这些落红,我丝毫没有黛玉似的忧伤,更是不等石榴儿完全成熟就摘下来,敲开,一尝没味儿,丢掉,浪费好些个石榴果儿。相较石榴树,我们更关心落在香椿树上的天牛和面树上面的花姑娘(方言称谓,都是一种昆虫儿),更喜欢把门前细细的水竹儿砍了完成弓箭玩。我们不在乎这几棵石榴树。而它们不计较,仍是每年每年地长叶,开花,结果,秋天落叶,冬天枯枝。

冬天来了,家乡风景并不好看,黑山白水,除了麦苗青青,四季青、松柏黑青,其余的树木、草,都跟冬眠的蛇、蛙一样,隐去了青翠,树木褪去了所有的叶子,站成一树树白霜。老家门后门后的小山岗上,白草茎如铜丝般在寒风中抖。然而这时,枯枝上却绽放着黄的红的花朵,如涂了蜡的玉,这便是腊梅花。侥幸下场不大不小的雪,雪中腊梅分外养眼。雪中折梅竟是一件雅事,带着梅花的枝子,插入瓶中,加点儿水,十天半月花儿也不枯萎,是家里的好装饰。但,少有人这么干。人们更多喜欢一起打牌、吃瓜子,或者是忙着准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或者是追电视剧,哪有冯翔这样的闲情逸趣。有一年冬天,难得的一家人回家过年,妻子发现了一排腊梅树,花儿开得正艳,她两眼发亮,欣喜不已,折了好几枝拿回家里插瓶。这几枝腊梅香,陪伴我们在老家过年的不足一个月的日子,清幽淡雅,雪映红梅,记忆都是美的。

20201月,刚从广西回来,没过几天放假日子,就得知新冠状病毒的消息,后来又是武汉全城战疫的事。那一年春节,我们没有回老家过年。而家里的老父亲身体欠佳,却没能住上医院,只能在封闭的家里吃药、挂充氧机。远在千里的深圳,我们也不得不居家防疫。每天都在口罩、消毒液的陪伴下小心翼翼,每天都被微信上、网上、电视上的数据、新闻所惊吓。我们担心老家的亲人,担心被封在武汉的亲朋。

我想起了刘德宝叔叔。

刘叔叔是地道的武汉人。胖胖的武汉人。说地道武汉话的武汉人。送我《辞海》《汉语诗律学》的刘叔叔。

青年时的刘叔叔是知青,下乡下放到洑水,住在我们家,准确地说是爷爷奶奶家。刘叔叔和三叔年龄相仿,和我父亲相当合得来。是难得的朋友。回城后的刘叔叔和我父亲、三叔仍有往来。大概是1994年,随三叔到武汉去,和在武汉做厨师的勇哥会合,我们专程去过刘叔叔家,印象中刘叔叔像弥勒佛一样笑呵呵的,富态可亲,一口大气的武汉话,干脆利落。和冯翔的用词发音没什么两样,当然没有歌手的柔软。刘叔叔炒了一盘嫩嫩的水豆腐,加了酱油,金黄金黄的,我还问怎么炒得这么好看。婶婶却很瘦,我拿起扫把打算帮他们扫一下地,她忙说:算了算了,不用不用。唉,就这一次有印象、有记忆的见面。刘叔叔只是出现在奶奶、妈妈念叨的口中,父亲很少跟我们说刘叔叔的事情,三叔因为在外工作,和刘叔叔打交道的时候比较多,也不怎么跟我讲。

这次疫情,让我想起了刘叔叔。

那年元宵节,湖南卫视元宵节节目,冯翔,这位原唱歌者,在自家阳台连线演唱,明显消瘦的胖胖的歌者,静静地坐着,腿上搁着吉他,慢慢弹,轻轻唱,歌声缓慢、忧郁,却透着坚强,就像这座坚强的城市,仍然那样安静地用歌声数时光,讲述老武汉人的眼中的民主路,大桥,轮渡,花园,人,花,家家,藕汤,思乡情……

禁不住热泪盈眶。

微信中,三叔轻轻地告诉我,刚,你刘叔叔三四年前已经过世。

又一次辛酸,流泪,自责。这些年,我都是怎么过的呀,那些本该珍惜的人,风景,现在都没有了。

世事苍茫。

怅然若失。

老屋没有了。武汉的刘叔叔没有了。洑水的刘叔叔也没有了。几位花白头发的城里长辈没有了。2021年春节,居家防疫的我,感觉失去的太多了。想挽回也挽回不了了。悲哀。

今年,又一次“非必要不得离深,不得出省”,又一个不能回的春节!

只好再听数遍《汉阳门花园》。尽管不是武汉人。可我听得懂。我想回家。


  • 1
  • 2
  • 3
  • 关键词:歌曲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最近来访
  • 3秀才
  • 3星
  • 3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3
  • 33798
  • 9
  • 579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