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亲戚
  • 点击:27393评论:42022/05/28 11:55

妹夫跟妹妹吵架了。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在我们乡下,两口子吵架实在是件太平常不过的事了。我跟老婆会吵架。父亲跟母亲会吵架。村里所有的夫妻都会吵架。若是哪对夫妻空了一年半载没有吵架,村里人倒会奇怪起来:哎,他们怎么不吵架哩?

那天,天气好得一塌糊涂,妹妹的心情坏得一塌糊涂。她骑着自行车在乡村马路上奋力地往前蹬。自行车是凤凰牌的,她结婚时买的。当时,妹夫想买**牌的,它便宜五十块钱。妹妹说,我要凤凰牌的。妹夫乐哈哈说,好,买凤凰牌的,你说买什么的就买什么的。此时,妹妹自不会想起买自行车时的场景,满脑子全是妹夫的暴行,还有伤心、委屈和愤怒。

她这是来娘家告状来了。

妹夫和妹妹是时不时会吵上一架,频次不是很高,两个月轮一回还是有的,都是小吵小闹,早上吵完了,下午就和好。而这次,妹妹跑来娘家告状,可见,这次不是小吵小闹,而是很严重了。

时间是早上。我刚吃好早饭。父母也吃好了早饭。母亲在门前晒衣服。父亲在屋檐下磨柴刀。妹妹骑着自行车在门口停下,人未下车,先喊一句:爸。妈。声音哽咽,带着哭腔。

怎么了?二女子。父亲母亲同时问。

我要被过保子打死了。妹妹用哭腔控诉,他就是欺负我们家里人老实,欺负我好欺负,这次一定不能放过他,你们要帮我出头,不然我真会被他打死。

原来是两口吵架了。父亲母亲似乎松了一口气。特别是父亲,他已经把目光彻底收回到另外的方向,举起手中的镰刀,对着阳光,半眯着眼睛,用右手大拇指试刀锋,似乎很满意,刀磨得够锋利了。

父亲这态度,让妹妹十分生气,她再喊一声:爸。

父亲绝对没有听到。他甩了甩镰刀,甩去刀上残存不多的水,挑起草篓,若无其事地走出禾坪,走上村路,头也不回。

你喊了没用,母亲说,你爸耳朵背,现在听不见了。

妹妹气得直跺脚。

父亲的耳朵是有点背,但分什么情况。若是遇上棘手的事情要他表态说话,就是在他面前打铜锣,也是一句都听不见,包括母亲咬牙切齿骂他。是真的,我看见母亲多次骂他,他却傻乎乎地问:你说啥?能不能大声点。他那样子,绝对能把死人气得从棺材板里爬起来大笑三声。若是你在背后说他什么坏话,保准句句听得真切,一张脸气成猪肝色。

无疑,这事在父亲那儿,是件棘手的事情。

这要怪妹妹,过早地打出了底牌。她不是来告状诉委屈,是来搬救兵,要娘家人去做亲戚。

做亲戚,听起来很好听,会以为走亲戚,在我老家小布镇的语境中,做亲戚与走亲戚,两者意思隔了十万八千里。走亲戚是带着愉快的心情亲戚间友好交往。做亲戚是前去兴师问罪。而做亲戚的主体,一般是女方的娘家人。

女人出嫁了,离开了父母怀抱,有点类似于孤军深入敌后。我知道这个比喻很蹩脚,但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比喻,还是接着比喻下去吧。女人跟男人吵架,就是跟敌人战斗。由于孤军深入,就有了寡不敌众的味道,当然,特别能战斗的除外。这时女人就需要援助。娘家就是女人的靠山,有义务提供枪支弹药,甚至提供火力支援。

我家的姑娘嫁到你家来,将来是要做婆做大的,不是来受欺负的,如果你胆敢欺负她,我们娘家人决不会袖手旁观。这是娘家人做亲戚的理论依据,讲出来掷地有声。

在我老家小布镇,盛产贫穷、酒鬼、赌棍、打老婆的好汉,怕老婆的英雄。夫妻间吵架,本是生活常态,谁家也避免不了。娘家人自是希望姑爷做怕老婆的英雄,而不是打老婆的好汉。夫妻打架,男人力气大,女人注定要吃亏。若是男人又是打老婆的好汉,打起老婆来不分轻重往死里打,女人就更惨了,这就需要嫁家人出来做亲戚了。这很像俄乌战争,论单打独斗,乌克兰肯定不是俄罗斯对手,但乌克兰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做靠山,呵呵,胜负就难分了。说实话,女人有娘家做靠山,确实能有效遏制一些男人做打老婆的好汉。他打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背后整个家族,识相的就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吧。

但是,并不是夫妻间一旦吵口打架,娘家人就要去做亲戚。夫妻间的吵口打架实在是一地鸡毛,其间的对错是非,没人能断清楚,清官难断家务事嘛。如果贸然去做亲戚,一定会把事情搞砸。首先会遭受乡村舆论的谴责,你看那户人家,动不动做亲戚,太不像话了,娶了他家姑娘做老婆,真是倒八辈子霉。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丢脸皮的事乡村人不干。其次,会加深他们夫妻间的裂痕。家庭事本来就鸡毛蒜皮,你却将鸡毛当令箭,箭是会射伤人的,严重时会让姑爷视娘家人为仇敌。村里就出现这么一桩事,邱冬生夫妻吵架,也打起来了,女人去娘家搬救兵,几个兄弟包括父母一起来做亲戚,情绪没控制住,打起来了。事情虽然没有造成离婚后果,但邱冬生有半年时间没有去丈母娘家走亲戚。女儿嫁过去,初衷是希望她们和睦相处、同心合力、幸福美满,好好过日子。把事情搞砸,走向反面,乡村人不干这等蠢事。

所以,做亲戚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掌握好分寸。乡村的规矩是,姑爷必须是实在太不像话了,自家姑娘必须是受欺负受得实在无可忍受了,这时娘家人出来做亲戚就正义在手,理直气壮。

本来,妹妹来了,而且,眼睛红肿着,脸上带着泪痕,表情是伤心、委屈、愤怒,我这当哥的,应该走出去表达关心与呵护。我是跟父母分家另过了,但只是隔了一道墙,另开了一扇门。妹妹骑自行车冲到父母家门口,我就看见了她了,同时看见她红肿的眼睛,带泪痕的脸,气鼓鼓的表情。我正要起身,猛听到妹妹那句话,顿感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的妹妹我知道,她有那么一点点娇生惯养,那么一点点跋扈。父母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只有妹妹一人是女孩。别人家是重男轻女,我家绝对是重女轻男。妹妹她,父母宠着、惯着,我们兄弟凡事都要让着。所以,我这妹妹,是受不得一点委屈,一点委屈都会开炸包。她们两口子吵架的事,我有听说过一些,都是妹妹盛气凌人,最后都是妹夫息事宁人。

我的妹夫我知道。他是位比较优秀的农村青年,勤劳吃苦,厚道朴实,小酒是喜欢喝点,但决不是酒鬼,小麻将是喜欢打点,但决不是赌棍。他很顾家,脾气也好,遇事乐哈哈的。重要的是对我家好,农忙时节,他放下自家田里的活,主动来我家帮忙。搞到什么野味,挑大头送过来。有次父亲上山跌伤了脚,我赶到家时,他已把父亲送进了医院。我知道,他对我家好,其实是对妹妹好。

这么一个优质妹夫,要我去他家做亲戚,我拉不下脸皮。可妹妹亲妹妹,她受委屈了,来娘家搬救兵,我一时想不出理由来推辞。如果仅仅是来告状诉委屈,我可以腾出半天时间来陪她。可是,可是,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装聋作哑。

可没用,妹妹很快就四下张望一下,再大声喊:哥——哥——你出来了。

我没办法躲了。这会儿我是多么羡慕父亲耳朵有点背。我耳朵不背,大家都知道,装着没有听到是不行的。我只得硬着头皮走出屋,装出一脸发懵相:咋了?咋了?还哭上了。

咋了?妹妹说,我都要让过保子打死了,这回你一定要帮我出头,你不能再做缩头乌龟了,你是我哥,你再不帮我出头,我真的会被他打死,他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他就是欺负我们家里人老实。

妹妹这话我不爱听。我做缩头乌龟?好像妹夫多次家暴她,而她多次来求援,我都胆小怕事,袖手旁观。我没有跟他争辩。她正处在情绪化中,她使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我去做亲戚。

满口答应妹妹,这不是我的风格。若是不答应,妹妹此时正伤心委屈着,岂不更伤她心了。她本来就怪我对她关心照顾不够。好歹,我要算有点急智,从时间过程上来判断,她一定还没吃早饭。

我说:吃饭了没?没吃饭先吃饭,吃好饭再说。

妹妹说:吃了个屁呀,我气都快吃饱了。

母亲似乎是恍然大悟,赶紧拉着妹妹的手,说:进屋吃饭,进屋吃饭,哎呀,还没吃饭呀,肯定饿坏了,走,走,走,进屋。

妹妹让母亲拉进屋里。我掏出一支烟点上。去妹夫家做亲戚的事,得想清楚来。想来这亲戚还真不好做。妹妹是亲妹妹,妹夫也是亲妹夫,跑去做亲戚,妹妹是高兴了,却会把妹夫得罪了,我们以后还要友好往来哩。这是其一。其二,我在村里,不是吹牛,口碑还行,大家都说我通情达理会做人,贸然跑去做亲戚,势必遭到乡村舆论的讨伐,我得维护我的好形象。可不去做亲戚,妹妹那关怎么过?我想到开溜,三十六计走为上。这时我特别佩服父亲。他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让耳朵背。

我进屋,推出自行车。开溜得溜远一点,让妹妹找不到。至于妹妹的伤心、委屈、愤怒,就交给时间吧。相信时间能平复她的情绪。

可是,我刚推出自行车,刚要踏上去,背后就传来妹妹尖声喊叫:哥,你要去哪?我心头一惊,是做贼心虚的惊。我骂自己心虚个啥。我笑,绝对是假模假样的笑,说:外面有点事,得去处理一下。

我就知道你会想溜,妹妹说,你果然想溜。

我笑,还是假模假样的笑。

妈,妹妹喊一声,你看我哥。

母亲大张旗鼓地走了出来。对,她就是大张旗鼓的样子,板起相当严肃的面孔:春赖子,你不能走,等下你去上潮一下,好好说说过保子,太不像话了,动不动打人,我都舍不得动她一根手指头,轮得到他来打?真欺负我们家没人了?

妈。我是一脸无奈的苦笑,说,我是真的有事。

妹妹说:妈,你看我哥,我说了他会不肯去,你还不相信。

母亲的脸孔板得更严肃了,口气是相当严厉: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来,她是你妹,你妹受欺负了,你当哥的不管谁管?难道真要让人打死了你才开心?

母亲的话具有凌厉的攻势,我招架不住了。明知母亲的话未必有道理,却寻不出反驳的话。我也是不太敢反驳。我看着母亲。她怎么也成了不讲道理的人呢?她可不是这样的人。家里家外,对人对事,她都体现出通情达理。她最看不惯动不动搬娘家人来做亲戚的女人。比如邱冬生的事,女方让她不客气地非议过。想来,只能说她是爱女心切,利令智昏,爱也会令智昏。

要说妹妹在家里受宠,而最宠她的则是母亲。小时候粮食不够,母亲绝对不充许我们动手打饭吃,全由她分配,看起来,碗是一样的碗,饭打得一样多,但妹妹的明显用饭勺子压实了。兄弟姐妹之间总会发生一些争执,妹妹动不动就哭鼻子。她一哭鼻子,母亲便拿竹鞭子抽打我们。小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活要干,捡猪屎、捎猪食草、砍柴、放牛、洗碗、扫地,母亲开口了,我们没人敢不去做,只有妹妹可以,只须说一句我肚子痛就可以了。小孩子在外面难免干些调皮捣蛋的事,有人告状了,我们,母亲是不分青红皂白往死里打,只有妹妹,有时候还会受表扬。真的,从小到大,母亲就没动过妹妹一根手指头,粗声骂过一回。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记录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3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健字号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17
  • 健字号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16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这种娘家人调解小夫妻纠纷的,叫做亲戚,好新鲜!题材新,人物言行生动接地气,心理活动有温度有滋味,最精彩在最后,不是简单地抖包袱,不是新人常用的反转啊,颠覆啊什么的。而是情理交融,女婿杀了只毛还没长齐的鸭子来招待,丈母娘一见心就软下来了,这一顿鸭子吃得她明理了,小夫妻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婚姻的羽毛未满,万万不可以就此扼杀啊。作者的叙述恰到好处,情节处理高人一筹,最后的喻体,犹如神来之笔,回味无穷。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茨平2022/09/19 16:53:02
    • 分享到:
  • 多谢老师表扬,随手而写,箅性情文吧。
  • 写得好,乡下的生活跃然纸上,最近,我集中看了茨平老师的文章,无论是写工厂,还是写乡村,都写得生活气息浓厚,很见功力。两口子,吵架是正常的,有时候,斗智斗勇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其实丈母娘有设计好的节奏,剧情就是按这个节奏走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假。但生活需要我们艺术性地表达出来,茨平老师做到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茨平2022/05/31 16:38:20
    • 分享到:
  • 多谢啦
  • 最近来访
  • 茨平
  • (我名即我号)
  • 4举人
  • 4星
  • 3钻
  • 没事写字玩
  • 没事写字玩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32
  • 52710
  • 61
  • 9230
  • 此文故事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杨健生是龙菊花的前夫,孙大炮是菊花曾经的情人,鲁子砚是菊花的暧昧对象也是她的画画老师,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突如其来的小区封控,三个男人跟菊花也就是现在叫龙华的女人被困在同一个屋里,来找孙大炮的老婆苟春柳也一并被禁闭。当年龙华被杨健生的两粒纸包糖感动,婚后随丈夫来到深圳龙华,一次无意撞见他和发小郎志鲲厮混在一起,那个情景把龙华惊蒙了,怪不得杨健生有个怪癖,同房前一定要看碟片

    十十两粒纸包糖

    2023/9/21 12:48:28
  • 一个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到底要凭借什么?我是在作者的文章中初识段作文先生的,所以知他缺了门牙、名气不高,勤于动笔,写作有老贾、老史的风格。但我点进来,却因标题,我对那个男人感到好奇,只因他能对标老贾。这是老段的处境,也是当下所有籍籍无名者的处境,我们被认识、被记住,似乎并不因我们是我们。老段的挣扎体现在他的文字里,那我们呢,如何自处?感谢作者的随笔而作,让我认识了老段,但认识自己,仍旧前路漫漫。

    时知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2:42:26
  • 宠物、植物、阳光、餐饮、娱乐,本是人一生应当享受的资源,在城中村却成了最渴望又最难以触及、最廉价又最宝贵、最值得又最不堪的存在。写作生活琐碎细节的前提“情动于中”,明明最应当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总是反常,何处得来?是人被压抑、被扭曲后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洞察。我住过城中村,感受并不好,但何时逃离,何时能永远逃离,简单的问题,却成就了如我这般的漂泊者最无奈的沉默。

    时知高岭往事

    2023/9/21 11:39:38
  • 你不知道你不在我有多孤独多寂寞多可怜吗?什么都得我一个人去面对!我得独自面对我的癌症,我得独自面对儿子的抑郁症,还得面对母亲的癌症,现在又要面对肿瘤的复发,你以为我是神吗? =======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下来了。俗世凡尘,人各有难。女人总是感性的,软弱的。殊不知人生的路,终归要自己走。每个人都一样,必须独立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闯过去,再回首,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桐天凉好个Q

    2023/9/21 11:31:31
  • “。。。。。。在老段不少散文作品里,其结构形式都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经纬相织,这种庞杂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考验着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用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完成了一部出色的生活史,一部壮阔的家族史,一部触及人心的心灵史。这部具有“三史”特征的散文集,就像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那样,一幕幕演绎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间悲喜与冷暖。”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话。

    biaoran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1:30:53
  • 三毛说:“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以看见漫天星辰。”这句话很适合用于这篇作品,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六六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人生浮浮沉沉经历过从有到无,只身前往深圳,工作换了又换,唯独那份对生活的炽热从未改变。不管是华强北还是观澜,她遇到的许多普通人,性格迥异,却不约而同的为生存而努力,在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杀不死的终将使我变得坚强。

    戴珍珠的难孩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1:01:13
  • 自然界太广博了,还有很多事物是不被人类所知晓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现象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弄清楚。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不对,更不能说明迷信的内容合理。无从理解也就无从解释。所以你说,它能解释得东西范畴才多大?所以很多人试图将科学当成丈量万物得尺子,其实它还短得很。科学本身的态度是:我能即我能,不能即不能,若到某些这给变成,我能即万能,不能即不存在。你这就是赤裸裸的zong教情怀了,是迷信的开始!

    漫漫感知

    2023/9/21 10:46:57
  • 满屏的辛酸与无奈,满屏的忍耐与慰藉。一路读来,时时为作者揪心,又时时被她的达观、坚韧和无处不在的幽默逗笑,更为她优异的语言天赋而拍案叫好。丰赡的精神世界,残酷的底层生存,一群善良真诚、个性鲜明的同伴,组合成一幅当代占比最大的众生图景,让人感慨万千。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蔑视苦难的勇气,这些自然重要,自然能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但生存境遇如此荒谬却不得不引人沉思。这样,作品就具备了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

    蔡德林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0:41:16
  • 生活中麻木的群体比比皆是,人生的轨迹是一成不变的进行,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物价在涨油价在涨房价在涨,唯独我们的工资没有涨,所以有的人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身在底层的穷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即便取得了一点成就也很难保持长久,缺少成功的经验,只是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试错,在遇见困难时,下意识就凭着自己主观意识而做决定,光成长起来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靠打工赚死工资。

    欣欣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0:35:18
  • 这三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战斗中,“青春才几年,病毒占三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泪点,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说尤其如此,病毒可以限制住我们行动的自由,却限制不住万物生长的希望,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处处是考场,一次中考经历远不止升学那么简单,这个奋斗过程将受益终身,年寒窗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欣欣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24:16
  • 从孕育生命那刻起,教育这个话题就开始围绕在父母身边。作者是位很优秀的妈妈,照顾大的,还是顾着小的。给孩子辅导功课、抢义工名额获取积分、分析评估各大学校师资水平、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爱这个词语,在这里成了生动而具体的动词。家长们盼望着教育系统得以完善,盼望着孩子们注重学业同时要具备一定抗压能力。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戴珍珠的难孩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08:55
  • 从农村出来的禾小苗和他的大哥大嫂,皆因邻居大头薯那个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醉酒模样旁若无人地疯狂扭动的表哥“街痞佬”的“众目睽睽下嘣嚓嚓”而决定来到深圳的。不同的是,大哥大嫂是光明正大来深圳的,而禾小苗是拿着父亲给的读书钱偷偷溜走的。成为“新时代手袋厂”员工的禾小苗,热爱这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件废料。在他的努力下,成为部门的先进工作者。脚勤手快肯吃苦的禾小苗,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

    十十我们“嘣嚓嚓”

    2023/9/21 8:05:37
  • 莫成功、吴抱负、空理想、韦奋斗和他儿子韦文学,这些所谓的曾经或现在的文学青年,他们历尽了生活的沧桑,受尽了社会的毒打,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不禁让人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个啥?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抱负是否还值得坚持和坚守?“五百二十万字!十个长篇!没有一个出版!这对莫成功来说,该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莫成功不仅为文学贡献了一切,也因此一直未能成家孤独终老,最终得肺癌而走。

    iris雨夜

    2023/9/21 7:11:55
  • 女孩是悲哀的,自小父母离异,不管在父亲还是母亲重组的家庭里,她都过得非常不如意过得非常憋屈。女孩又是幸运的,成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碰上了她真正的白马王子。年少的经历让女孩有了恐婚之想,温暖的男孩土豆爱上了女孩最终拯救了女孩。作者在文中还非常幽默、风趣地调侃了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读了让人不免会心一笑。好文!

    iris探照灯

    2023/9/21 4:10:13
  •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豆腐圆,不知道作者老家是哪的?妈妈牌豆腐圆无法超越,妈妈的味道永远是第一的。此文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做的我们客家酿豆腐绝对一流,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也是我一直怀念的味道。文中做豆腐的过程和场景,跟我小时经历的差不太多,满满都是回忆。文中的母亲于2019年去世,而我的母亲于2012年离开,她们都才七十多岁,非常遗憾和悲伤。

    十十妈妈牌豆腐圆

    2023/9/21 3:11:1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