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说《出发》共45万字,小说主线讲述了内地学生武至烨毕业来深工作,如何成长、如何面对迷茫,从一个软件工程师成长为一位律师的故事。
主要人物:
武至烨、江海、王欣雪、关晓宇、舒敏
第一章 武汉大学
第一节 冬天
2008年,武汉的冬天不算冷,但是武至烨却感觉冷极了。
还没到放假时间,就知道已经挂了一科。这过年回去,怎么跟家里交代啊。
这还不是主要的,最让武至烨觉得不安的是自从九月份来到武汉大学,突然一下完全放松了,没有了高中时期考大学的压力,当然也就没有了高中时期清晰的目标。每天的时间都是自己安排,但武至烨却没有一点规划,把生活过的乱七八糟。
都已经是考试最集中的时间段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着考试。早出晚归上自习的有,通宵达旦做试题的有,想方设法找学霸指导的亦有,但武至烨却一点没动,自顾自地上网。
“小武,这道题怎么做?”,张浩拿着数字逻辑往年试题,侧过身子问道。
“我不会啊”武至烨瞟了一眼,说道。
“那你还有时间上网?赶紧复习啊。这种题型是必考题型,你不提前做做往年的试题吗?”张浩感觉自己没搞懂室友心里想的是啥。
“没一点劲,提不起学习的兴致”武至烨盯着屏幕,眼睛就没离开过游戏。
“你真牛,都这个时间点了,还讲什么学习兴致不兴致?先通过考试再说,不然就会挂科的”张浩耐心劝说。
“如果我不能搞明白学这些有啥用,那我何必去学呢?”武至烨反问道。
“通过考试啊”张浩脱口而出,心想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嘛。
“但我觉得学习不能仅限于此,得为自己的理想而学,为了通过考试,有点太功利了”武至烨耸了耸肩说道。
“额,你这思维确实跟常人不一般,道理怎么讲都对,但是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情况。那我就有点好奇了,你的理想是啥呢?”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从小的理想是当一位科学家,我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第一志愿是物理学”武至烨转过身跟张浩说道。
“嗐,谁还没有过科学家的梦想啊,我读小学时就想着要当科学家了,现在来看,这辈子跟科学家无缘咯”张浩自嘲着说道。
“可不是嘛,咱们学的这些东西,能让咱们成为科学家吗?根本不可能嘛,越想越觉得学了也白学”武至烨漫不经心地说。
“可是如果基础都不打牢,未来怎么有好的发展?不能只盯着虚无缥缈的目标,而不考虑现实啊兄弟,就现阶段而言,通过考试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纠结理想不能实现的问题”张浩认真说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此时此刻,武至烨没有一点心思去复习,为了麻痹自己,他在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虽然知道这么做不对,但武至烨却非常着迷,一点也没有把心思转移到复习功课上来。
眼睁睁看着时间就这么过去,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无助。焦虑是因为武至烨很清楚这样下去,自己的成绩会很糟糕,将面临挂科的问题。无助是因为武至烨很想从这种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但却力不从心,好像有一股大力拉扯着他,不让他上岸。
每当武至烨拿到书本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多知识点已经看不懂了,拖欠的太多,导致武至烨想补却已经跟不上了。不止一次,武至烨抱着书本自信满满地走进教研室,而结果是垂头丧气地走出来,他已经无法静心去面对课本,面对知识,面对现实了。
武至烨尝试着去寻找这里面的症结,却发现自己往往归咎于现实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学校的规章是多么的不合理,大学生的出路是多么的不确定,生活的压力是多么的沉重而不可逃避。一旦将原因归结到社会,武至烨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改变,最后只能自暴自弃。
“你说读大学的出路在哪里啊?”武至烨转过头,看着正在复习的张浩说道。
“我们学计算机的,大概率出去当程序员咯,有些继续深造的,回来做学者、教授的也不少啊”张浩说道。
“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程序员也有职业发展瓶颈,感觉未来的路很迷茫啊”武至烨叹口气说道。
“谁说不是呢,可是也要先处理好现阶段的事情,未来的事情等面对的时候,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嘛,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困于问题之中无法自拔。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张浩耐心劝解。
“也对,后面的课程,我也得好好去听了”武至烨说道,内心充满了自责和不安。
张浩回过头,继续复习,对武至烨这个室友,挺同情的,这哥们一上大学就有点迷茫,经常发呆冥想,说些理想跟现实差距太大的言语,作出一些偏激的论断。道理虽不虚,可听多了,就觉得他已经迷失自我。其实仔细想想,也不能怪他做出这么主观、错误的结论。一个迷失自我的人,要他对所处环境做出客观评价,他又怎么可能能给出客观公正的答案呢?
“小武,你早上没去上课,王凯帮你签到了”室友熊丹阳端着饭回到宿舍,边吃边说。
“多谢多谢”武至烨嘴上感谢,内心其实挺惭愧,还是应该好好去上课的。
“你这经常不上课,就这么瞎想也不是个事啊,容易出问题的”熊丹阳劝说道。
“行,我知道了,我下午就去上课”。
早上没去上课,武至烨心里充满负疚感,吃完饭,午休也不睡觉了,逼迫自己开始学习,利用中午时间开始记英语单词。
但俗话说的好“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下午上课没多久,武至烨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突然老师点名武至烨,让武至烨回答问题,一时没回过神,没有回答上来。
老师瞅了瞅武至烨,说:“课都不来上,怎么能够答得上来?点名就点你们这些不爱来的!”。
武至烨感觉脸红到了耳朵根,是啊,作为一个学生,整天不上课,像什么样子?况且自己也不属于那种善于钻研的同学,他们跟着老师做项目,有时也逃课,但是他们学到的知识比在书本上学到的多。而自己不上课却将时间荒废了。
听到老师的批评,武至烨也觉得很惭愧,打起精神,认真将下午的课上完。
课后去参加义工之家社团的内部会议,会长谢芝芳讲了很多公益性的项目,武至烨不太感兴趣,一直在玩手机。
好不容易会议结束,武至烨收拾东西正要走,谢芝芳叫住了武至烨:“小武,你等等,有个事情,我给你说说”。
武至烨闻言,就等着会长把手头事情处理完。
两人走到运动场,在风雨操场散步,谢芝芳开口问道:“小武,你最近怎么了,我看你精神状态好像不太好,协会里的事情,也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用心了”。
“其实也没啥事,就是提不起劲,没有做事的动力,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感觉一切都很迷茫”武至烨垂着头,踢着草坪上的落叶,心不在焉地说。
“原来是这样啊,我刚读大学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问题”。
“真的啊,那你是怎么解决的?”武至烨连忙问道。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后来在辅导员的建议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确定了学习大目标,然后分解成小目标,脚踏实地慢慢去做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事情豁然开朗。我定期还会跟辅导员沟通,检查一下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一年左右时间我就完全走出了这种迷茫的状态。你也试着给自己定个目标,然后长期坚持去做,有目标感就不会觉得没劲了”谢芝芳开导他。
武至烨听了,颇为触动,自己现在需要的不就是目标感吗?遂一口答应。谢芝芳开导了武至烨许久,两人才各自回宿舍。
吃完晚饭,天很阴沉,落了一地的梧桐叶搅合着雨后的积水,使整个道路狼藉不堪。武汉的冬天,寒风刺骨,一片肃杀萧瑟,武至烨缩了缩脖子,感觉一阵凉意从后颈钻进后背。突然的寒意让武至烨一个哆嗦,对着路边巨大的梧桐树踢了几脚,给了几拳,算是活动了一下身体,挺了挺胸,加快了步伐。
晚上要去工学部上课,搁在以前说不定就又翘课了,但今天,武至烨没有逃课的想法,必须要振作起来了。
趁着晚上上课的间隙,武至烨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起了个名字,美其名曰第一学期完美计划:
1、记完四本英语书上的单词,完成单词整理工作,完成课上所有阅读及书后的翻译训练。
2、完成上、下两册高数。
3、完成线性代数。
4、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C语言、数据结构。
5、完成藏文学习,掌握基本会话能力。
6、完成说文解字的抄写,以及上、下两册历史文选。
写完计划,还在计划清单上加了一句:人生苦短,珍惜时间学习,追寻心中理想。
下课回宿舍,一路上想起自己制定的计划,心中觉得有了一些自信和力量,一想到这,武至烨浑不在意寒风的凌冽,大步向前。寒风拂动,围巾飘飘,武至烨突然感觉到有一丝激动,毕竟现在有了清晰的目标。虽然还只是计划,但总好过之前浑浑噩噩的状态。借着这鼓起的信心,武至烨健步如飞,满心欢喜的往宿舍赶,仿佛立刻就要完成自己的计划。
回到宿舍,室友几个早回来了。武至烨径直回到自己的位置,计算机学院的宿舍是四人间,内部格局是:上床下桌,左书橱右衣柜。武至烨很喜欢这样的寝室,人不多,不会太拥挤,让每个人保持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同学们相互之间干什么,只要动作不是很大,一般不会影响到别人。
武至烨坐的位置,离阳台很近,冬天时,风会稍微大一点。背后的熊丹阳,是江苏丹阳人。熊丹阳很好学,也喜欢看电影。
冬日里很少有阳光能透过窗台照到寝室内,所以寝室里有点冷。来自东北的王凯,已经耐不住寒冷,早早上床,籍着懒人桌开始打游戏。张浩打饭还没回来,熊丹阳已经边吃饭边开始了追剧看《越狱》,这是他最近一直在看的一部大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经常会引得整个宿舍一起看。
武至烨刚刚制定了学习计划,他决定跟过去不好好学习的自己决裂了。脸上带着自信、开心的笑容,武至烨问:“丹阳,又开始追《越狱》了?”
“嗯,这几集非常好看”熊丹阳目不转睛,边吃边看,顺口回答道。
微微摇了一下头,淡淡的微笑浮上面容,武至烨的神色中有点小小的得意。“你们就去浪费时间吧,我武至烨要跟过去拜拜了,从今天起我就要抓紧每一分钟好好学习了”,武至烨心中默默念叨着,籍着晚上制定计划的余热,武至烨打开书,边吃边看。
也许是好久没有看书了,武至烨感觉有几个公式很难,心想吃完饭得花时间把公式推导一遍。
默默地吃完饭,正在洗碗,熊丹阳突然喊道:“哎呀我去,怎么就死了呢?萨拉竟然死了!”
武至烨听到后,心里一动。之前武至烨也和熊丹阳看过好多集《越狱》,觉得越狱女主角萨拉是个闪烁着温情的角色,在冰冷的围墙内,是唯一沐浴着阳光的人物,宿舍这几个人都比较喜欢萨拉。而如今女主角却死了,不行,武至烨得看看萨拉这么善良的人是怎么死的,内心充满了对女主角的惋惜。这该死的编剧!武至烨心里咒骂着,打开了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