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洲,奉你之名
  • 点击:24392评论:52022/07/12 19:37

新洲,奉你之名


是谁命名了你,新洲?

你像一株盘根错节的大树,

我们何其幸而成为你的枝叶、

根系。你还以你的名字

命名了一条河,一条路,

一所学校,甚至一座新城。

我呼吸着你的呼吸,

并将奉你之名,去创造

更多的创造,行更远的未来。

站在新洲村的土地上仰望,

我相信:在那遥远的天街上,

应该也有一颗新洲星。



新洲曲


滑板载着孩子们的童年,

一个个小简,惭惭地长成了老简。

简老敲着竹杖,轻脆的声音

如同天地对弈,落子无悔。


简姐简妹们,在文化广场跳舞,

那里的丝葵叶大如扇,叶裙跟着

音乐起舞,充满亚热带的风情,

连路旁的石狮子也为之动容。


金六福,啫啫煲,钱大妈,

店铺大清早就开了门,睁大着

眼睛,顾看着过路行人、宾客。

直至深夜,才关闭橱窗的灯,


跟着旧居新城,一起入眠。

只有霓虹灯,不眠不休,光照

着迟归的人,无论你是成功

还是失败,是贫穷还是富贵。


一个白加黑就是一天,是一生。

展开你的拳头,新洲村的

大街小巷,如同你阡陌的掌纹,

城市命运的又一个活标本。



新洲风情已被揉制成香饽饽


夏日的火热许你马甲红,

你爱笑,笑若新洲河的浪花;

围屋的围,把简姐简妹们

团团围住,这是一天之中

最好的时光。


登入竹门,望出桐山。

宗祠前,天井旁,青草的气息

弥漫。玉米,花生,黑芝麻,

以及青山绿水,欢声笑语

都被统统揉进了面团。


蒸、搓、捶、筛、炒,

这些茶果、手粉和清明仔,

都成了香饽饽,被整齐地摆放

在簸箕里:这纯美净物,

过滤掉了一切浮世的糟糠。



新洲村,三联画


红五月,我来到这片热土

寻找新洲村的记忆。

番石榴的香,火龙果的甜。

记忆穿过繁华的都市,来到曾经的

小渔村;记忆穿过人行道,斑马线,

甚至掠过坟堆,敲山震土,

擦亮祖辈的骸骨:生者与死者,

都在同时注视着我们后人,

我们亦同属于这土地,这时间绳。

六百年前,简氏祖先来到这滨海

之角垦荒,将滩涂改造成盐田,

种植水稻、红薯,下海捉虾捕鱼。

随着子孙繁衍,子生子,孙又生孙,

小角落扩了又扩,扩成了四个村落,

更是创下了一份传承百世的基业。

……一个古代拓荒牛的故事。


从红树林飞来一只不知名的鸟,

你欲将之命名为新洲鸟,未为不可,

你听,它们的语言生涩,

多像粘伏到我们皮肤上的各种方言。

是的,万物都有其识途的触须,

我也想贴着这地皮,借助草根

的耳朵,来听一听它的心跳,

感受它内蕴的力与美。而

我得到的回音,有贫穷时代的

绝望,有田园牧歌的闲适,更多的

则是渴望,土地的渴望,

被锁了喉的土地的:渴望。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口号震撼了全中国,更震撼了新洲村。

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那些被派驻

在草图上的街区、楼宇、新装置,

在赛先生的魔法阵中,在新人类的

资本营里,逐,一,成,真。

来吧,一起合个影,做过见证吧:

我们不仅改变了自身,

也必定能改变土地的命运!


村子里,千年古榕树,还在开枝散叶,

寸土寸金的土地将承载着更多的期望:

你看那玻璃幕墙上,反射着工业之光。

我曾十分反感商业与文学的联姻,

主张诗歌在技术面前的无所作为;

但今天,我必须用黄金般的语言,

来赞美这焊条的忠诚,铆钉的牢靠,

以及由此而打造的现代化、新时代。

………一个四十年,又一个四十年,

永恒的太阳始终在打造新的时光,

发射塔的头顶,云朵在为它加冕,

偌小的落地窗,足以容纳了整个城市

的野心。透过层层帘幕,从时间的

电光火石中,我们将瞥见实验室里,

数据库里,甚至一个念头,就是一个

先机,在改写着人类的命运;

只见你,身披七彩衣,操着世界语,

俨然一个装备世界之芯的人工智能。

但我一眼就能认出你,你是简南溪,

一个人就是一个村,一座城。



新洲,我的左心房


我被孤悬在异乡了,

眼前的每一条道路,都像一个

无限伸长的听诊器,不由自主地

伸向那个叫新洲的左心房。

就像几十年前,我们被那里的

贫穷围困,为了谋生,我们忍着

割肉般的痛离开了生养我的故乡。


难以归家,心含一枚苦胆。

但在我内心汹涌澎湃的浪潮里,

始终有一个停锚地,坚如磐石;

常常在午夜梦醒,身在南洋,

拍打着梦床的,是新洲河的浪花。

新洲,比我的身体大,比记忆小,

为了记住你,我需要你变得更小,

小到像一枚银币,揣进我的口袋里。


一座座统建样,拔地而起,

我们终于重归故里,回到了新洲村。

这个简氏宗祠,曾经我只能在

内心遥祭,如今我就站在她的

身边,感受其神圣与恩情。

四面高楼大厦俯视着她,

她是那么的矮小、不起眼,

仿佛随时都可能被踩在基脚下。

这个子宫般的宗祠啊,是我的

的右心室,安妥着我的中国心。



在新洲小学


国际上有个节日

将所有的儿童聚集在六一。

而此时,我在新洲小学

见到的是一个个鲜艳的个体。

你看,那在小操场奔跑的,

他跑着跑着,就跑上了国际

赛道;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

汇集成一个声音的丛林,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

这是牛顿呀,那该是华罗庚。


学校,真是一个奇迹花园:

一朵朵的绽放,均非比寻常,

那屋顶鸢尾,是蝴蝶张三,

如火的红棉,该是英雄简四;

呵,还有那比白云更白的,

许是未来的白衣天使。


让我们进入大礼堂

去听他们唱:“我们的祖国

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一个词语,就是一朵报恩花,

是一株公民草。这绝非是

抒情牧歌——随着时间的

推移,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就此诞生。你将很高兴地看到:

原来白天鹅与丑小鸭,

毕业于同一所小学。



新洲人的菜蓝子


一大清早,天南地北的各种

干鲜水果、四季时蔬、鱼肉禽蛋,

都齐刷刷地涌进了农贸市场,

魔法一样召唤着新洲的主妇们,

与那些等待着满载而归的菜蓝子。

走过一个个摊位与柜台,

每一棵蔬菜都亲切,有泥土的

清新;而海鲜,沾满大海的味道,

山货,带来大山的消息。

东瓜西瓜南瓜,面面相觑,

瓜瓜相护;红樱桃,青橄榄,

与土鸡蛋,被放进一个蓝子,

像极一幅静物画;鸡鸭鱼,

在美味的指引下,迈着不同

价格的步伐,走进都市大厨房。

夜幕降临时,一家人围坐,

“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我们感恩于上天赐予的美食,

并重新勾勒出白日的面貌:

一个完整的周末复现,

就像眼前的这条大马哈鱼,

它的弱肉正被人类强食,

只剩下一个鱼骨的空架子,

徽标一样摆在餐盘上:

就像一个十二宫图。



统建楼


建一幢楼,不啻于生一个

孩子,需取一个吉祥的名字,

以博取邻里们的溢美。

家是宝盖头的家,只有我们

在楼房里爱过,它才真的存在。

因为是统建,外观上无甚风格,

所以要在装修上下功夫,

并把日子过得不一般地红火。

而过日子,亦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而我见你,从丁香

街巷里归来,收起你的油纸伞,

到厨房里准备晚餐,海鮮、

青菜,或是红烧狮子头,面条。

孩子们一个个就这样长大,

男儿的身高还刻记在红门框,

白墙上也贴满女儿的小红花。

你从三楼阳台上拍摄的村居图,

同一个视角,不同的画面,

见证了新洲村几十年的变迁。

如今我们已白发苍苍,但镜子

里,仍飘逸着你的缕缕青丝,

以及我们相依相偎的模样,

任岁月怎么无情,都无法抹杀。



在新洲版图上加盖一枚印章


砖瓦建造,该比青铜更牢靠

无论岁月流淌,历经风雨侵蚀,

仍屹立不倒。

祖辈死后的哀荣在我们身上继续生长,

每逢节日,简氏后人们前去祭祀:

总是提及五百年前

祖先来这海滨开天辟地的故事。

从此,简氏们在深圳这片土地上

扎下了根,并世代繁衍,开枝散叶。

任何一位诗神到此,

都将献上一个金字桂冠,

就像一枚加盖在新洲版图上

一枚鮮红的印章。



新洲河,我的乳母


新洲河啊,我的乳母,

您曾无数次潜入我的梦乡。

记得桥边有一排木棉树,桥东

一处,就是我出生时的矮房子,

是您,听到我的第一声啼哭。

掉第一颗乳牙时, 我吓得以为

自己就此慢慢死去,您啪的把我

丢进河里,让我有了第一次呛水,

从此,新洲河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让我敢于到人生的大海里争斗,

走香港,闯南洋……

而在记忆之河里慢溯,淡淡的

忧伤,常常濡湿我的双脚。

在时间长河里泅渡,我漂泊海外,

把他乡认作了另一个故乡,

从此两头望……但我怎能忘记您,

怎能忘记您河面宽广的面庞,

您如同天河运行在天上,始终

注视着我,与我足下的土地,

以及远方,远方的远方。


而如今,我已年迈,像一只

流浪的燕子,终于又回到了您的

身边,新洲河啊,我的乳母。

我在河岸边散步,在新洲路上

穿梭;我向早起的鸟儿问好,

我捞起河里归家的落日,它们

发出黄金般灿烂的笑。我还要

诗颂您的勤劳、智慧与耕耘,

将您的故事传至四海。

我想说的太多,它注满了我的

笔管,透过纸背,溢过每一座

桥与窗,每一个河汊与池塘;

又从每一根水管、每一根血管里

流出,变成午祷词,变成小夜曲。


在一个不经意的黄昏,河岸边

有个同龄的老人离去,那送终的

锣鼓声,也敲响了我的灵魂,

它出离于我的肉身,向着满天

的星宿,向着永恒的宁静,

升腾,升腾……即便哪一天,

去到了彼岸那阴河,我也将

把我的骨灰与灵魂,撒在您的

怀里:新洲河啊,我的乳母!



修鞋匠


“我补鞋,如同补路。”

修鞋匠如是说。

新洲村的街道行人如梭,

簇新的花朵,迎风招展,

它们的手指,伸出不锈钢的

栏杆,招揽着匆忙的步履。

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


“好走啊!”是他的口头禅,

不管你是三寸金,或步莲,

你是打工仔,或者外来妹,

你是白领,还是蓝领,

修鞋匠都将护你周全。

“穿上我的鞋,稳坐金銮殿。”

呵呵,那感觉如同是说: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简从军,简爱国,简为民”

修鞋匠如数家珍,“告诉你,

我修鞋,修过你们简氏三代人。”

简直是新洲发展史的活见证。

好呀,我来采访采访你,

他接过一根好日子,口吐莲雾,

“要我说,修鞋呀,如同修行!”



把根留住


千年古榕树,诉说着

根对土地的依恋,叶对天空的向往。

活了很久的树,仿佛它的灵魂也

已苍老,变得稀薄,要升天。


你问我,为何爱着这里的一切?

我爱这片天,这片地,爱这些名字

与这村城的关联,这里的墙垛,

树上的果子,都是我的血缘宗亲啊!


是的,这片土地给了我们财富,

所有的利益都产自于此;我亦情愿

将之交还给世界,让利益滚动,

让财富增殖,以满足更多民众的福祉。


我垂垂老矣,但新洲将永远年轻,

我的拐杖敲打着大地,愿它化为枝,

化为树而成林,我本就是树,

是土地的肌肉:我死亡,大地重生!



“……醒若木鸡”


一只木鸡,立于横梁,*

掌管着简氏宗祠。

雄鸡咯咯叫,老大不服:

凭什么?它一个木呆子,

放不出一个屁,却像菩萨

一样,备受尊崇。殊不知,

正是这闻鸡起舞的精神,

灌注于这只木刻公鸡的身上。

一抹红漆,恰似一抹鸡血。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村城记之新洲村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5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江飞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8-23
  • 段作文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8-21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反复吟咏新洲,可见诗之热烈饱满。所到之处,榕树、祠堂、河流、世态等皆引人入胜。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以诗的眼光开始打量它,书写它,留住它,祭奠它。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鲁子2022/09/13 19:57:51
    • 分享到:
  • 谢谢评委老师的点评。
  • 从字面看,整组诗大气磅礴,大开大合,全诗由名起,及神韵(曲)、世俗、教育、居所、河流、匠人、草木、宗祠、神庙、隐喻于一体。鲁子由湘入粤,略知其喜喝酒、吃肉、写诗、发牢骚,当我读到“即便哪一天,去到了彼岸那阴河,我也将把我的骨灰与灵魂,撒在您的怀里:新洲河啊,我的乳母”时,心头为之一震。肯在诗里对如此表白异乡,这是新洲的魅力,是诗人的真爱。新洲不只有高楼大厦,其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都值得他深爱。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鲁子2022/09/13 20:05:32
    • 分享到:
  • 谢谢老段的指导,方便时加个微信呗。这组诗虽属应制子作,但也饱含我的情感。我真的有个奢望,把我所爱的一切都能在笔下流淌。
    • 江飞泉6探花2022/08/22 10:29:44
    • 分享到:
  • 鲁子兄的上一组《梧桐书简》未获奖,深感遗憾,不过后来还是获得某区级大奖,这一组相对那一组意象稍微弱点,但胜在情感。这显然是在这里住上十年以上才能有此体会,这是很关键的一环,如果浮光掠影不可能这么深入、大气磅礴。就比如李瑄的梅林,国华的宝安,张夏的布吉,陈少华的南湾等等,无不如此。只有深入每一寸肌理才能刻画得感人至深。写作本身就是匠人活儿,是工笔画,一笔笔描摹,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惊艳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3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4
  • 19428
  • 2
  • 440
  • 这篇层次非常丰富,沙哲学早已成为植物人,文中所有关于沙哲学职场的内容其实都是公公和姐姐替他想象出来的,公公和姐姐用替他虚拟职场的发展吊着他的一丝意识,让他不要放弃,而公公和姐姐想象出来的沙哲学的生活跟真实生活互相映照就别有意义。荒诞中格外现实,现实又比荒诞更荒诞。生犹如死、死又能重生,铅山壁虎断尾之喻直点主题,笔法老练、结构精致、寓意深远,佳作也。

    陈彻断尾

    2023/10/3 13:47:42
  • 人生无常,世道苍茫;当断则断,否极有光。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虽短,但内涵丰厚。人啊人,困厄时要向壁虎学习。老板为生意断尾,提子为爱情断尾,公公为房子断尾,只为赌一个柳暗花明的求生。以变应变,适者生存。作者有哲学家的气质,文笔潇洒,驾驭起枝蔓繁多、彼此穿插的人物线、时间线、时间线来,游刃有余。一些机趣梗与知识贴用得恰当好处。难得的佳作!

    孙行者断尾

    2023/10/3 13:38:18
  • 提名一首旧体诗。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其实指的是旧体诗。胡适们废了文言,却废不了旧体诗。新诗兴起,虽不乏佳作,但论其对国人影响,似乎并未超越旧体诗。保守传承、革故鼎新的最佳状态,应是新旧并存,相得益彰。遗憾的是如今的旧体新作,要么是毫无诗意的老干体,要么诘屈聱牙,典故堆砌,难为读者接受。而这组旧体诗吟咏深圳,流畅清新,平易浅白中涵容诗美与哲理,深得旧体诗之意蕴与趣味。

    蔡德林歌咏深圳

    2023/10/3 11:52:14
  • 蛮欢喜的这样的小诗。城市民谣的搞法,撷起一个小意象进行一下小批判,还有点小酸楚。一个成熟而宽容的社会是需要些小反讽的。说起来,肇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场打工文学的文学运动有时候是对的,较之所谓精英文学的失守,它的现实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得它更接近所谓纯文学。

    郭建勋在深圳街头遇见一群蚂蚁(组诗)

    2023/10/3 11:19:37
  • 这是一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小说,将审美的主场融入到鸡零狗碎中,让读者获得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再是文学独享的方式。我欢喜这样的小说。作者甚至有意地进入到他的语言狂欢里,痛快淋漓而不管不顾。小说里的人物不是刻意塑造的文学人物,而是生活中的活蹦乱跳的你我,小说以导游的方式在拉我们进去,而不是对我们进行絮絮叨叨的训导。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说而不是那种刻意的小说。

    郭建勋陀螺

    2023/10/3 11:04:53
  • 像她的我之前读过的散文一样,赵静的这一篇仍然那么有力地打击着我,魂灵都开了裂。直接、勇猛、干脆、磅礡,像泥石流一样奔涌过来,令人血脉贲张,透不过气,赵静的文字有这种力量,有这种感染力。力量的背后是真实,很坦诚地打开她之所观她之所思。是的,如果你不愿意兜兜转转,写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真实,有一说一,质胜文则野。赵静的散文是野的,如松涛海浪,如电光石火。

    郭建勋血地寻梦

    2023/10/3 10:42:19
  • 朴实真诚的叙述,体现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关心朋友,热心公益。也是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每个人可能都有面对的一地鸡毛和琐碎。心态和视野,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作者做到了。

    谢龙我在深圳来来往往

    2023/10/3 10:35:09
  • 短短几首诗歌,简述了作者前半生的坎坷,凄凉,不易,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温暖,作者对家人对朋友是诚心诚意的付出自己所有的爱,像苦瓜藤一样充满生机与力量,像夜幕下的小白菜充满韧性与坚强,完美的诠释生活虐我千百次,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温情的女子,这样坚强的生命才是当下最值得我们尊重的灵魂。

    樊治月光 女人

    2023/10/2 18:39:57
  • 这篇非虚构堪称对于抑郁症少年的深度调查,全方位展现了原生家庭环境以及少年的症状表现,最后通过楠楠之口道出了心底的苦衷。我猜测,楠楠便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亲戚或朋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切进观察与细节呈现。原生家庭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基因遗传、校园霸凌、人生经历等其他原因。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重大问题,也是热点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与探讨。

    欧阳德彬隐秘的角落

    2023/10/2 16:57:56
  •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夫妻却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说通过巨细靡遗的日常书写,铺陈了城市中产家庭的苦闷与隐痛。貌似轻浮的荤段子之后,潜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妻子通过写作寄托精神,丈夫沉迷游戏放大空虚,生活的矛盾无法调和。“没有陌生人的世界”这一简洁的广告语,“饱蘸着九十年代的深情与诗意,广告牌下,簕杜鹃恣意怒放,人潮汹涌,步履匆匆,空气中漫溢着一股青春之城的浓郁气息”,人到中年,却成了一种反讽。

    欧阳德彬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2023/10/2 16:10:48
  • 这一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深圳之所以是深圳,不仅仅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肯吃苦、肯付出的“荣哥”,更因为这众多的“荣哥”吃苦付出之后,可以得到相对丰厚的回报。这回报,又不仅仅是钱财的收益,同时更是人本身的成长。在我的家乡,在很多人的家乡,都有漫山遍野的纯朴“荣哥”,他们只有吃苦的机会,却没有成长的机会,因此,怎么可能拥有像“荣哥”那样的内生动力?这样看,深圳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恰恰是造就了“深圳人”。

    王元涛荔香夜话

    2023/10/2 14:27:13
  • 四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不止一代对高速“晕车”的老年人。他们骤然被从落后的小乡村转移到繁华的大城市,对一切都眼花缭乱,消费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生活节奏不适应,由此生发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深圳人在这些矛盾中已经纠结了好多年。解决这些矛盾光靠提倡回归传统道德观是不够的,年轻人不仅要引领老年人适应新时代,自己也要读懂他们苦苦思乡之后那怅然若失的精神世界。这篇作品对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陈彻月光之下

    2023/10/2 13:19:20
  • 文学青年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时代,说出来是很容易被人嘲笑的,这篇小说字里行间的愤懑几乎喷出纸面。光是几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的意图:“空理想”、“莫成功”、“吴抱负”。这种作者立场鲜明表达的写作方式有些冒险,一旦读者对这种立场稍有不认可便很容易弃卷不看。但本文作者勇气可嘉,并且将故事和精神内核表述得非常完整,起码让认可这种立场的我看得很爽。稍有不足是深度不够,对于设置得如此鲜明的人物来说有些可惜。

    陈彻雨夜

    2023/10/2 13:05:51
  • 改革开放的好,就在于它能让高学历的城市精英一飞冲天,低学历的农村娃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幸福。深圳这四十年,让中国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能量,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励志故事,在深圳每天都实现着,同时激励着全国人民。深圳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火炬,不要让它熄灭,一定要继续燃烧下去,照亮人民的未来之路。

    陈彻荔香夜话

    2023/10/2 12:56:20
  • 实际上一直隐隐担心,会出现女主人公丈夫偷偷摸摸出轨一类的狗血情节。感谢作者,没有陷入那种大路货的恶趣味叙述。那么,一个远在江西山村的母亲,居然稳稳卡在一个接一个的节点上,有力甚至决定性地促成了在深圳打拼的女儿的事业腾飞,这事儿可信不可信?生活,当然未必会如此精准,如此戏剧,但作者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强有力的:真正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才是克服一切物质匮乏和不幸遭遇的终极秘密和法宝。

    王元涛奔跑吧,狐狸

    2023/10/2 11:29:11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