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如家的召唤
  • 点击:27204评论:302022/07/21 18:58

亲爱的女儿,恭喜你再过几天就高中毕业了。

二天前,留学中介机构的老师,要我为你写一篇毕业寄语,说学校想在你们毕业典礼上,让每位学生都阅读亲人写的毕业寄语,带给你们一份惊喜和感动。我觉得这想法不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以你留学前后的变化,和最近发生在你身上的一个意外,作为你的毕业寄语。

三年前,你十六岁,只身一人离开家门,前往美国的时候,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三年后,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异国他乡的历练,你成长为一个落落大方的美少女,从你出国前后二张照片对比,可以看出这一令人惊喜的变化。

前一张照片是出国前,你在香港国际机场候机厅拍摄的,你拿着护照,背着挎包,比划着V型手势,笑容满面憧憬着美好前途,照片中的你,尽管个头已经很高,但还是满脸稚气。这张照片是为你送行的留学中介老师发给我看的。当时,我在国外工作,不能给你送行,我对你独自去美国留学,充满了期待,又忐忑不安,期待的是,你能在这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学有所成;忐忑的是,一个柔弱的女孩不远万里,前往一个枪支泛滥,校园枪击案接二连三,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陌生国度里生活,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那时,美国爆出骇人听闻的“章莹颖被害案”,令我对你的安全充满顾虑。

后一张照片是,前不久,你和同学结伴到纽约游玩,坐在餐厅里拍摄的,你目视镜头恬静地微笑,脸上充满自信与成熟,不经意间,你成为了一位知性的大姑娘。我对你的气质蜕变感到欣慰,更重要的是,你通过努力学习,完成了出国前的既定目标。

目前,你被美国多所大学录取,其中一所著名大学,还主动给你提供了奖学金,这是对你学业与能力的认可,说明你离开我们的这几年,自我成长得很优秀,就象雏鹰离巢变成雄鹰一样,你没有辜负亲人的期望,我为你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你的未来可期,但也不要自满松懈,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眼前只是阶段性胜利,想在进入社会后富有竞争力,还要继续努力,不能掉以轻心,成为打盹的兔子,奋斗是生命最大的乐趣。

回首三年很短暂,历经三年很漫长。三年里,你回来过一次,是你出国半年后的第一个圣诞假期。那时我仍在国外如火如荼地工作,未能回家和你相聚。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在国外的工作被迫中断,重新回到深圳上班,你却受防疫政策所限不能回家,几次买好机票,都因航空管制取消航班,不能成行,你哭泣说:“回一趟家怎么这么难?!”你已经二年半没有回家了,我与你整整三年没有见面了,作为父亲,我是很想念你的。

2022年春节以来,国内多地新冠疫情反弹,深圳也施行了长时间的防疫管控,我们居住的小区被封闭达一个月之久。我原本不指望你今年暑假能从美国回来,和你协商了几套在美国渡过假期的方案,转折出现在一周前的晚上,你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你可以从美国飞往香港,再经深圳湾口岸回到深圳这条路线。因为从今年五月一日起,港区政府放宽了非港籍人士入境香港的条件,疫情爆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港籍人士是不能够入境香港的。

我查询了一下,从这条线路回来其实并不容易,首先,登机前二天,要到中国使领馆认可的医疗机构,检测核酸及抗源体,出具这二项指标呈阴性的检测证明,还要预定了香港政府指定的隔离酒店才能登机,到达香港后,在酒店隔离七天;其次,到达香港后,七日内通过“深圳健康驿站”,预约深圳市政府指定的隔离酒店,进行十四天酒店隔离,然后再进行七天自我居家隔离,方能获得行动自由。

这几个环节的难点在于,深圳的隔离酒店只能在抵达香港后,提前七天上网预定,因为香港到深圳的人很多,深圳的隔离酒店很难订到,每天早上放出房间后,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订不到深圳隔离酒店的人,是过不了深圳湾口岸的,只能继续呆在香港那边,你能否顺利回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理解你小小年纪,长期远离故乡,没有亲人陪伴的孤独与无助,对父母的思念,对回家的渴望。无论有多少不确定因素,我都支持你侥幸地试一试。

你很兴奋,马上联系了一位票务代理,让他为你预订了6月初,从纽约到香港的学生机票,我为你向票务代理支付了机票款。之后,我马上上网搜索,找到香港政府指定的一家隔离酒店,酒店有二种可选择的房间,一种是单间,七天食宿费用七千港币,另一种是商务套间,七天食宿费用是一万五千港币,我立刻选择单间,并付了款。

我付款后,单间房型立刻在电脑里消失,只剩下商务套间可供预订,说明那几天的单间房型已经售罄,可见,随着香港开放入境户籍限制,从世界各地到香港的旅客十分踊跃,其中,肯定有不少象你这样被隔离在美国,几年不能回家的留学生。

这也增加了我对你到达香港后,能否成功抢到深圳隔离酒店的担忧。但不管怎么说,你到达香港后,就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滩头必有沟,到时候再想办法,现在,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或许幸运女神会一直眷顾我们。

这天夜里我睡得很好。

第二天早上,我从沉睡中醒来,打开手机,立刻传来多声急促的信息提示音,我在微信里看到你发来的信息:“老爸,我好象发烧了,现在体温是37.4度,但我在美国的住家妈妈说,人正常体温是36到37.4度,还不能确定是发烧。”

“她说得有道理,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之后,也会导致体温升高,你还有没有其他症状?”我连忙问你。

“头晕头痛,嗓子疼,肌肉酸痛,还有干咳。”你回答说。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不妙,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美国居高不下的感染人数与病例,一直使我担心你被传染,尤其是在你即将回国这个节骨眼上,一旦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你将无法登上前往香港的飞机,而且,据说这个疾病即使被治愈,也会留下诸多可怕的后遗症。我心情沉重地问你:“你该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吧,什么时候有这些症状的?!”

“昨天就有点不舒服了,我找学校老师要了新冠检测棒,自检是阴性啊!”你说。

“你自己检测的不一定准确,按你描述的症状,大概率是感染了。”我说。

这时是北京时间早上七点多,美国东部时间晚上七点多。我接着对你说:“也可能是这几天你太疲劳了,你先休息一会儿,睡一下觉,等会再测一下体温,如果没有回落,超过37.5度,可能就是感染新冠病毒了。”

到了中午,你又发来信息说:“刚才检查体温是38.5度,头痛咳嗽,我用检测棒检验出是阳性,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二年多来,我庆幸身边从未有人感染过这种病毒,更没有熟悉的人因此失去生命,但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可怕,难以治愈的重大疾病。我迫不及待地回复你说:“赶快让住家妈妈送你去医院,感染新冠病毒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转化成重症,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刚才跟她说过,要她送我去医院,她不肯,说医院只接受重症患者,我刚发病,症状轻微,医院是不会接收的,她要我自己搞药吃,并且要我马上搬出她们家,她们不想被我传染,怎么办啊,老爸,这么晚了,我搬到哪里去啊?!”你回复信息对我说。

我大吃一惊,马上拨打电话问你:“你在她家的住家合同,不是还有20多天才到期限吗?生病的时候赶你走,落井下石,太不讲人性了,你告诉她,你要住到合同期满,我马上联系留学中介机构,让他们出面解决!”

“好吧,我再跟她协商一下!”你说。

当初,留学中介机构提供的留学住宿方案有二种,一种是中介机构管理的学生宿舍,另一种是在美国家庭里住家。学生宿舍收费较高,美国家庭住家便宜一些。出于经济考量,你和你妈妈共同选择了一户美国家庭,这户美国家庭的男主人,是一个在战争中受过伤的退伍军人,你称之谓住家爸爸;女主人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英文老师,你称之谓住家妈妈;他俩人有一个比你大几岁,被你称为住家姐姐的女儿。这户家庭看起来很适合你,你可以向女主人学习英语,和他们女儿作伴交朋友,可以真正体验美国的家庭生活,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去。

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如同丰满与骨感的对比。刚开始,美国家庭把你奉为上宾,待你如亲人,因为你每月都为他们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慢慢地,他们习惯了这笔收入,不再重视这笔收入,感觉到的只是你给他们带来的麻烦与不便,因为家里多一个人总要多一些事情,他们逐渐对你冷漠起来,不和你一起吃饭,让你先吃冰箱里剩余的食物,过一会儿他们另外再做自己吃的东西。住家姐姐很少和你交流,你们各自呆在房间里,互不来往。住家妈妈接送你上学放学的时候,经常一言不发,车里的气氛尴尬得可怕。

你感到寄人篱下的痛苦,几次向留学中介提出更换住家的的请求,留学中介与这户住家沟通后,每次都为他们的做法找出“合理”地解释:美国人喜欢吃冰箱里的冻披萨;因为你要上学,他们不习惯在你吃饭的钟点用餐,他们吃得比较晚,所以让你先吃;如果换一户住家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生活习惯,和文化上存在明显地差别……

我想,最大的差别在于中美教育资源不对等上:中国开办现代教育只有百余年历史,期间还饱受战乱与动荡摧残,目前,十四亿中国人只有二千六百多所普通高等大学,高等教育在中国是稀缺资源;美国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有二百多年历史,美国三亿人口拥有近六千所大学,美国独处世界一隅,几乎没有经历战争与动乱,长期享受本土和平,积累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美国对内把教育当福利,本国公民享有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大学学费也不高,人均只要一万来美元,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体系,迄今为止,世界七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中,近一半出自于美国大学中;美国对外把教育当产业,大量吸引全球留学生,为国家创造收入,赚世界的钱,一个中学留学生,每年在美国要花费四、五万美元,一个大学留学生,每年在美国要花费六、七万美元。不少美国家庭都能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带给他们的丰厚收入。

好在****已意识到教育资源缺乏,正在奋起直追,近期提出兴办二千所县城大学的计划,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但实施这个计划需要一个过程,要漫长的时间,不是你这一代能够享受到的利好政策了。

你和美国住家产生隔阂后,我建议你察言观色,改变自己,尽量讨美国住家喜欢,你忍辱负重熬过了三年,按合同还有二十多天,你在美国住家的生活就到期结束了,我想他们不应该这么不近人情,深更半夜将一个举目无亲,生病的单身女孩往外赶,好歹也该有契约精神,善始善终执行完最后几天合同吧?!

  • 1
  • 2
  • 3
1/5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关键词:回家疫情下的生活父爱父女情深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6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健字号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7
  • 健字号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03
  • 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28
  • 冬野行人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8-17
  • 520周冠打赏33000,共计33000
  • 2022-07-2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父亲给女儿写的海外返乡记,非虚构。看了开头,被真实朴素的文字感染,泪水涌了出来。为了写评,又不得不忍着眼泪再读一遍。真不该读!因为疫情等,海外游子个个苦不堪言,彻夜难眠。重新调整生活,默默收拾音容。突然,你(19岁的女儿)哭泣说:“回一趟家怎么这么难?!”你已经二年半没有回家了,我与你整整三年没有见面了,作为父亲,我是很想念你的。。返乡一波三折,紧扣主题,爸爸冲下楼,竟激动地忘了戴口罩,不敢认啊!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看到王老师的提名和真诚评论,我也热泪盈眶了,苦衷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懂得。这些天我看到别人的作品一篇又一篇入围,好几个评委在我文章里停留过,却没有提名我,心里是充满了忐忑、失落和质疑自己写作能力的。
  • 选手既然参了赛,不想拿个名次,得个大奖的,那是故作洒脱的违心话。现在文章过关斩将进入决赛,欣慰与成就油然而生。阶段胜利已达到,更高的目标在召唤,这就睦邻奖的乐趣与魅力,加油!
  • 只因为我身在美国,感同身受,我也是别人的孩子啊,我也三年多没回深圳了,老妈在深圳坚强着攥紧窗棂,她已经把我放下了,不再张望,才能松口气活下去,我也是别人的父母,希望孩子快快懂事,把我放下,我也是我自己,我得过新冠,我想告诉关心我的朋友,我把自己放下了,都好好活着啊!
  • 本评论已获得 2000 邻家币明细>>
  • 这条评论又让我破防了。疫情三年,寒冬已至,任正非说:未来 3 年,要把活下去作为最主要纲领。年收 6000 亿净利 30 亿的华为尚且如此,中小企和普通人的日子更难想象,未雨绸缪,早有心理准备与安排。
  • 面对回避不了的现实,放下是个好办法,放下执念,万般自在!有时候,得过且过,不想明天,因为明天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最大的恐惧,明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发现困难也不过如此。好好活着,且行且珍惜!
  • 健字号这个评论真感人,简直就是一篇包含深情的诗,富于哲理,催人泪下
  • 健字号这个评论真感人,简直就是一篇饱含深情的诗,富于哲理,催人泪下 我老是有错字
  • 挺感人的,这几年,我的生活天天跟这个话题有关,写的人却很少。也确实不好写,能写成这样,不容易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段老师的真诚点评与慷慨打赏,这是个敏感而又现实话题,写作时的确费尽心机,谨慎拿捏与推敲,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正是这种负重,才让创作完成后,有种成就与骄傲喜悦。
  • 疫情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逃不开绕不过。大家都在等风来,等雨来,等一阵凉风吹走当下的炎热,等一场大雨缓解眼前的干旱,等疫情缓解,防疫放宽,生活自如。
  • 深圳疫情又紧张了,风声鹤唳,疫情对所有人的影响和伤害都很大。这篇文章以女儿从美国回家的经历,讲述疫情之下无奈地生活,现在发表实属应情应景之作。疫情是不可抗逆的切肤之痛,真爱是止痛疗伤的良药,犹如寒夜里的火光,让我们有生存勇气和希望,故事中饱含催人泪下的精神激励。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疫情是退却的潮水,让裸泳者显露原形;疫情是清醒剂,让人反思。从前瞧不起,不愿做的事,现在不得不做,这叫务实还是无奈?!
  • 疫情是退却的潮水,让裸泳者显露原形;疫情是清醒剂,让人反思。从前瞧不起,不愿做的事,在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做,这叫务实还是无奈?!
    • 张夏4举人2022/09/03 20:51:15
    • 分享到:
  • 这篇非虚构,在这个特殊时期特别让人感同身受,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时局动荡,孩子在异国染病了不说,还得独自应付各种艰难,回国之路又如此曲折。好在总算一家团圆,而且明白这个疫情并非以前传说中的可怕。语言平实,真切,详细记录了各种细节及其发生背景,对其他家有留学生的家长也有个参考作用。只是,听说现在回国后隔离酒店是随机分配的,不需要自己预订。是不是时间段不同,规章制度有变还是咋回事。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张夏的真诚点评。本文初衷就不是只表述个人情感,而是努力反应现实,使其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您说的隔离酒店情况属实,香港的需要自己预订,深圳的是抢到名额后,随机分配。
    • 张夏2022/09/03 21:52:58
    • 分享到:
  • 我说的是从国外直接到深圳的,可能跟香港那边到深圳情况不同。
    • 江飞泉6探花2022/09/03 09:48:55
    • 分享到:
  • 看完通篇,一言难尽。国内尚不能久安,何况在外的游子。这种牵肠挂肚的文字最不能阅读,太容易陷进去了,每个人都有父母亲人,单单骨肉分离就已经受不了,何况还是疫情期的异乡。所以这类文字,感情是排第一的,贵在真诚,真实,文笔退而求其次,不过后记有点多余的感觉,感觉之前的故事讲完了。留下这个短评,是对一个老父亲的致敬,也是对在外游子的鼓励,走出困境,就是艳阳天。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江飞泉真诚的点评,文人都是多愁善感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岁月沧桑人生路, 唯有真情不可负。
  •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车水马龙的深圳街头又静默了。此番暂停是几天,女儿订了6号回美国上学的机票,能预期出行吗?悬念又起。疫情没完没了,我真不希望再有后记中还有后记,再来一个狗尾续貂。
    • 3秀才2022/08/29 00:17:56
    • 分享到:
  • 用这个标题“女儿在美国患新冠回到深圳的经历”可能更直接。这篇记录,真的值得国人好好地读一读。。。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文友炜的真诚点评与慷慨打赏,得到读者的理解与共鸣,是作者最大的满足。前天与从缅甸回国的朋友相聚,也谈及疫情,谈及感染后的免疫力,“穷人的孩子天照应”,一切如常。
    • 3秀才2022/08/28 23:38:32
    • 分享到:
  • 感谢。阅读到了真实的异国两地关于疫情的故事。已收藏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水中花1布衣2022/07/25 21:48:09
    • 分享到:
  • 情真意切,情牵父女情,漫漫回家路,看得甚是揪心~ 个人小建议:题目可改为《家的召唤》或者《女儿,爸爸盼你平安归家》,父爱如山的感觉不用说出来,让读者细细品味~~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您的点评与建议。您和晓霞囡的意见相似,希望改题目,看来不改不行了,不能违背民意呀!综合您俩位的意见和我取名的初衷,叫《父爱如家的召唤》如何?一字之差,意思更明确。但不知道如何改,回头联系编辑看看。
    • 火凤凰1布衣2022/07/24 18:19:52
    • 分享到:
  • 饱含真情的文章,父爱母爱,是每个儿女回家的动力。一趟简单的回家之路,在疫情中被演义得曲折复杂,整出一篇一万多字的故事,是作者的水平高超,还是生活的黑色幽默?作为读者,欣赏这样精彩感人的作品是万幸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您慷慨打赏与精彩点评。生活中的烦恼与困难,就是文学艺术中的精彩,美好只存于理想之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暁霞囡4举人2022/07/22 15:03:56
    • 分享到:
  • 建议题目也可以更契合内容。目前的题目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很真挚,但有些太泛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您慷慨打赏与真诚点评。新冠疫情在数百年之内都会令人难忘,现在它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很多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止死人,活着的人亦如此,昨晚想到福田中心区酒吧街喝酒,因疫情那里又双叒叕关门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2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
  • 17400
  • 1
  • 690
  • 此文故事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杨健生是龙菊花的前夫,孙大炮是菊花曾经的情人,鲁子砚是菊花的暧昧对象也是她的画画老师,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突如其来的小区封控,三个男人跟菊花也就是现在叫龙华的女人被困在同一个屋里,来找孙大炮的老婆苟春柳也一并被禁闭。当年龙华被杨健生的两粒纸包糖感动,婚后随丈夫来到深圳龙华,一次无意撞见他和发小郎志鲲厮混在一起,那个情景把龙华惊蒙了,怪不得杨健生有个怪癖,同房前一定要看碟片

    十十两粒纸包糖

    2023/9/21 12:48:28
  • 一个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到底要凭借什么?我是在作者的文章中初识段作文先生的,所以知他缺了门牙、名气不高,勤于动笔,写作有老贾、老史的风格。但我点进来,却因标题,我对那个男人感到好奇,只因他能对标老贾。这是老段的处境,也是当下所有籍籍无名者的处境,我们被认识、被记住,似乎并不因我们是我们。老段的挣扎体现在他的文字里,那我们呢,如何自处?感谢作者的随笔而作,让我认识了老段,但认识自己,仍旧前路漫漫。

    时知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2:42:26
  • 宠物、植物、阳光、餐饮、娱乐,本是人一生应当享受的资源,在城中村却成了最渴望又最难以触及、最廉价又最宝贵、最值得又最不堪的存在。写作生活琐碎细节的前提“情动于中”,明明最应当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总是反常,何处得来?是人被压抑、被扭曲后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洞察。我住过城中村,感受并不好,但何时逃离,何时能永远逃离,简单的问题,却成就了如我这般的漂泊者最无奈的沉默。

    时知高岭往事

    2023/9/21 11:39:38
  • 你不知道你不在我有多孤独多寂寞多可怜吗?什么都得我一个人去面对!我得独自面对我的癌症,我得独自面对儿子的抑郁症,还得面对母亲的癌症,现在又要面对肿瘤的复发,你以为我是神吗? =======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下来了。俗世凡尘,人各有难。女人总是感性的,软弱的。殊不知人生的路,终归要自己走。每个人都一样,必须独立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闯过去,再回首,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桐天凉好个Q

    2023/9/21 11:31:31
  • “。。。。。。在老段不少散文作品里,其结构形式都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经纬相织,这种庞杂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考验着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用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完成了一部出色的生活史,一部壮阔的家族史,一部触及人心的心灵史。这部具有“三史”特征的散文集,就像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那样,一幕幕演绎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间悲喜与冷暖。”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话。

    biaoran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1:30:53
  • 三毛说:“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以看见漫天星辰。”这句话很适合用于这篇作品,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六六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人生浮浮沉沉经历过从有到无,只身前往深圳,工作换了又换,唯独那份对生活的炽热从未改变。不管是华强北还是观澜,她遇到的许多普通人,性格迥异,却不约而同的为生存而努力,在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杀不死的终将使我变得坚强。

    戴珍珠的难孩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1:01:13
  • 自然界太广博了,还有很多事物是不被人类所知晓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现象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弄清楚。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不对,更不能说明迷信的内容合理。无从理解也就无从解释。所以你说,它能解释得东西范畴才多大?所以很多人试图将科学当成丈量万物得尺子,其实它还短得很。科学本身的态度是:我能即我能,不能即不能,若到某些这给变成,我能即万能,不能即不存在。你这就是赤裸裸的zong教情怀了,是迷信的开始!

    漫漫感知

    2023/9/21 10:46:57
  • 满屏的辛酸与无奈,满屏的忍耐与慰藉。一路读来,时时为作者揪心,又时时被她的达观、坚韧和无处不在的幽默逗笑,更为她优异的语言天赋而拍案叫好。丰赡的精神世界,残酷的底层生存,一群善良真诚、个性鲜明的同伴,组合成一幅当代占比最大的众生图景,让人感慨万千。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蔑视苦难的勇气,这些自然重要,自然能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但生存境遇如此荒谬却不得不引人沉思。这样,作品就具备了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

    蔡德林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0:41:16
  • 生活中麻木的群体比比皆是,人生的轨迹是一成不变的进行,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物价在涨油价在涨房价在涨,唯独我们的工资没有涨,所以有的人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身在底层的穷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即便取得了一点成就也很难保持长久,缺少成功的经验,只是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试错,在遇见困难时,下意识就凭着自己主观意识而做决定,光成长起来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靠打工赚死工资。

    欣欣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0:35:18
  • 这三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战斗中,“青春才几年,病毒占三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泪点,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说尤其如此,病毒可以限制住我们行动的自由,却限制不住万物生长的希望,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处处是考场,一次中考经历远不止升学那么简单,这个奋斗过程将受益终身,年寒窗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欣欣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24:16
  • 从孕育生命那刻起,教育这个话题就开始围绕在父母身边。作者是位很优秀的妈妈,照顾大的,还是顾着小的。给孩子辅导功课、抢义工名额获取积分、分析评估各大学校师资水平、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爱这个词语,在这里成了生动而具体的动词。家长们盼望着教育系统得以完善,盼望着孩子们注重学业同时要具备一定抗压能力。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戴珍珠的难孩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08:55
  • 从农村出来的禾小苗和他的大哥大嫂,皆因邻居大头薯那个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醉酒模样旁若无人地疯狂扭动的表哥“街痞佬”的“众目睽睽下嘣嚓嚓”而决定来到深圳的。不同的是,大哥大嫂是光明正大来深圳的,而禾小苗是拿着父亲给的读书钱偷偷溜走的。成为“新时代手袋厂”员工的禾小苗,热爱这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件废料。在他的努力下,成为部门的先进工作者。脚勤手快肯吃苦的禾小苗,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

    十十我们“嘣嚓嚓”

    2023/9/21 8:05:37
  • 莫成功、吴抱负、空理想、韦奋斗和他儿子韦文学,这些所谓的曾经或现在的文学青年,他们历尽了生活的沧桑,受尽了社会的毒打,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不禁让人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个啥?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抱负是否还值得坚持和坚守?“五百二十万字!十个长篇!没有一个出版!这对莫成功来说,该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莫成功不仅为文学贡献了一切,也因此一直未能成家孤独终老,最终得肺癌而走。

    iris雨夜

    2023/9/21 7:11:55
  • 女孩是悲哀的,自小父母离异,不管在父亲还是母亲重组的家庭里,她都过得非常不如意过得非常憋屈。女孩又是幸运的,成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碰上了她真正的白马王子。年少的经历让女孩有了恐婚之想,温暖的男孩土豆爱上了女孩最终拯救了女孩。作者在文中还非常幽默、风趣地调侃了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读了让人不免会心一笑。好文!

    iris探照灯

    2023/9/21 4:10:13
  •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豆腐圆,不知道作者老家是哪的?妈妈牌豆腐圆无法超越,妈妈的味道永远是第一的。此文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做的我们客家酿豆腐绝对一流,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也是我一直怀念的味道。文中做豆腐的过程和场景,跟我小时经历的差不太多,满满都是回忆。文中的母亲于2019年去世,而我的母亲于2012年离开,她们都才七十多岁,非常遗憾和悲伤。

    十十妈妈牌豆腐圆

    2023/9/21 3:11:1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