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亲爱的女儿,恭喜你再过几天就高中毕业了。
二天前,留学中介机构的老师,要我为你写一篇毕业寄语,说学校想在你们毕业典礼上,让每位学生都阅读亲人写的毕业寄语,带给你们一份惊喜和感动。我觉得这想法不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以你留学前后的变化,和最近发生在你身上的一个意外,作为你的毕业寄语。
三年前,你十六岁,只身一人离开家门,前往美国的时候,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三年后,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异国他乡的历练,你成长为一个落落大方的美少女,从你出国前后二张照片对比,可以看出这一令人惊喜的变化。
前一张照片是出国前,你在香港国际机场候机厅拍摄的,你拿着护照,背着挎包,比划着V型手势,笑容满面憧憬着美好前途,照片中的你,尽管个头已经很高,但还是满脸稚气。这张照片是为你送行的留学中介老师发给我看的。当时,我在国外工作,不能给你送行,我对你独自去美国留学,充满了期待,又忐忑不安,期待的是,你能在这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学有所成;忐忑的是,一个柔弱的女孩不远万里,前往一个枪支泛滥,校园枪击案接二连三,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陌生国度里生活,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那时,美国爆出骇人听闻的“章莹颖被害案”,令我对你的安全充满顾虑。
后一张照片是,前不久,你和同学结伴到纽约游玩,坐在餐厅里拍摄的,你目视镜头恬静地微笑,脸上充满自信与成熟,不经意间,你成为了一位知性的大姑娘。我对你的气质蜕变感到欣慰,更重要的是,你通过努力学习,完成了出国前的既定目标。
目前,你被美国多所大学录取,其中一所著名大学,还主动给你提供了奖学金,这是对你学业与能力的认可,说明你离开我们的这几年,自我成长得很优秀,就象雏鹰离巢变成雄鹰一样,你没有辜负亲人的期望,我为你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你的未来可期,但也不要自满松懈,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眼前只是阶段性胜利,想在进入社会后富有竞争力,还要继续努力,不能掉以轻心,成为打盹的兔子,奋斗是生命最大的乐趣。
回首三年很短暂,历经三年很漫长。三年里,你回来过一次,是你出国半年后的第一个圣诞假期。那时我仍在国外如火如荼地工作,未能回家和你相聚。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在国外的工作被迫中断,重新回到深圳上班,你却受防疫政策所限不能回家,几次买好机票,都因航空管制取消航班,不能成行,你哭泣说:“回一趟家怎么这么难?!”你已经二年半没有回家了,我与你整整三年没有见面了,作为父亲,我是很想念你的。
2022年春节以来,国内多地新冠疫情反弹,深圳也施行了长时间的防疫管控,我们居住的小区被封闭达一个月之久。我原本不指望你今年暑假能从美国回来,和你协商了几套在美国渡过假期的方案,转折出现在一周前的晚上,你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你可以从美国飞往香港,再经深圳湾口岸回到深圳这条路线。因为从今年五月一日起,港区政府放宽了非港籍人士入境香港的条件,疫情爆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港籍人士是不能够入境香港的。
我查询了一下,从这条线路回来其实并不容易,首先,登机前二天,要到中国使领馆认可的医疗机构,检测核酸及抗源体,出具这二项指标呈阴性的检测证明,还要预定了香港政府指定的隔离酒店才能登机,到达香港后,在酒店隔离七天;其次,到达香港后,七日内通过“深圳健康驿站”,预约深圳市政府指定的隔离酒店,进行十四天酒店隔离,然后再进行七天自我居家隔离,方能获得行动自由。
这几个环节的难点在于,深圳的隔离酒店只能在抵达香港后,提前七天上网预定,因为香港到深圳的人很多,深圳的隔离酒店很难订到,每天早上放出房间后,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订不到深圳隔离酒店的人,是过不了深圳湾口岸的,只能继续呆在香港那边,你能否顺利回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理解你小小年纪,长期远离故乡,没有亲人陪伴的孤独与无助,对父母的思念,对回家的渴望。无论有多少不确定因素,我都支持你侥幸地试一试。
你很兴奋,马上联系了一位票务代理,让他为你预订了6月初,从纽约到香港的学生机票,我为你向票务代理支付了机票款。之后,我马上上网搜索,找到香港政府指定的一家隔离酒店,酒店有二种可选择的房间,一种是单间,七天食宿费用七千港币,另一种是商务套间,七天食宿费用是一万五千港币,我立刻选择单间,并付了款。
我付款后,单间房型立刻在电脑里消失,只剩下商务套间可供预订,说明那几天的单间房型已经售罄,可见,随着香港开放入境户籍限制,从世界各地到香港的旅客十分踊跃,其中,肯定有不少象你这样被隔离在美国,几年不能回家的留学生。
这也增加了我对你到达香港后,能否成功抢到深圳隔离酒店的担忧。但不管怎么说,你到达香港后,就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滩头必有沟,到时候再想办法,现在,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或许幸运女神会一直眷顾我们。
这天夜里我睡得很好。
第二天早上,我从沉睡中醒来,打开手机,立刻传来多声急促的信息提示音,我在微信里看到你发来的信息:“老爸,我好象发烧了,现在体温是37.4度,但我在美国的住家妈妈说,人正常体温是36到37.4度,还不能确定是发烧。”
“她说得有道理,天气炎热或剧烈运动之后,也会导致体温升高,你还有没有其他症状?”我连忙问你。
“头晕头痛,嗓子疼,肌肉酸痛,还有干咳。”你回答说。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不妙,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美国居高不下的感染人数与病例,一直使我担心你被传染,尤其是在你即将回国这个节骨眼上,一旦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你将无法登上前往香港的飞机,而且,据说这个疾病即使被治愈,也会留下诸多可怕的后遗症。我心情沉重地问你:“你该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吧,什么时候有这些症状的?!”
“昨天就有点不舒服了,我找学校老师要了新冠检测棒,自检是阴性啊!”你说。
“你自己检测的不一定准确,按你描述的症状,大概率是感染了。”我说。
这时是北京时间早上七点多,美国东部时间晚上七点多。我接着对你说:“也可能是这几天你太疲劳了,你先休息一会儿,睡一下觉,等会再测一下体温,如果没有回落,超过37.5度,可能就是感染新冠病毒了。”
到了中午,你又发来信息说:“刚才检查体温是38.5度,头痛咳嗽,我用检测棒检验出是阳性,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二年多来,我庆幸身边从未有人感染过这种病毒,更没有熟悉的人因此失去生命,但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可怕,难以治愈的重大疾病。我迫不及待地回复你说:“赶快让住家妈妈送你去医院,感染新冠病毒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转化成重症,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刚才跟她说过,要她送我去医院,她不肯,说医院只接受重症患者,我刚发病,症状轻微,医院是不会接收的,她要我自己搞药吃,并且要我马上搬出她们家,她们不想被我传染,怎么办啊,老爸,这么晚了,我搬到哪里去啊?!”你回复信息对我说。
我大吃一惊,马上拨打电话问你:“你在她家的住家合同,不是还有20多天才到期限吗?生病的时候赶你走,落井下石,太不讲人性了,你告诉她,你要住到合同期满,我马上联系留学中介机构,让他们出面解决!”
“好吧,我再跟她协商一下!”你说。
当初,留学中介机构提供的留学住宿方案有二种,一种是中介机构管理的学生宿舍,另一种是在美国家庭里住家。学生宿舍收费较高,美国家庭住家便宜一些。出于经济考量,你和你妈妈共同选择了一户美国家庭,这户美国家庭的男主人,是一个在战争中受过伤的退伍军人,你称之谓住家爸爸;女主人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英文老师,你称之谓住家妈妈;他俩人有一个比你大几岁,被你称为住家姐姐的女儿。这户家庭看起来很适合你,你可以向女主人学习英语,和他们女儿作伴交朋友,可以真正体验美国的家庭生活,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去。
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如同丰满与骨感的对比。刚开始,美国家庭把你奉为上宾,待你如亲人,因为你每月都为他们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慢慢地,他们习惯了这笔收入,不再重视这笔收入,感觉到的只是你给他们带来的麻烦与不便,因为家里多一个人总要多一些事情,他们逐渐对你冷漠起来,不和你一起吃饭,让你先吃冰箱里剩余的食物,过一会儿他们另外再做自己吃的东西。住家姐姐很少和你交流,你们各自呆在房间里,互不来往。住家妈妈接送你上学放学的时候,经常一言不发,车里的气氛尴尬得可怕。
你感到寄人篱下的痛苦,几次向留学中介提出更换住家的的请求,留学中介与这户住家沟通后,每次都为他们的做法找出“合理”地解释:美国人喜欢吃冰箱里的冻披萨;因为你要上学,他们不习惯在你吃饭的钟点用餐,他们吃得比较晚,所以让你先吃;如果换一户住家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生活习惯,和文化上存在明显地差别……
我想,最大的差别在于中美教育资源不对等上:中国开办现代教育只有百余年历史,期间还饱受战乱与动荡摧残,目前,十四亿中国人只有二千六百多所普通高等大学,高等教育在中国是稀缺资源;美国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有二百多年历史,美国三亿人口拥有近六千所大学,美国独处世界一隅,几乎没有经历战争与动乱,长期享受本土和平,积累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美国对内把教育当福利,本国公民享有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大学学费也不高,人均只要一万来美元,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体系,迄今为止,世界七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中,近一半出自于美国大学中;美国对外把教育当产业,大量吸引全球留学生,为国家创造收入,赚世界的钱,一个中学留学生,每年在美国要花费四、五万美元,一个大学留学生,每年在美国要花费六、七万美元。不少美国家庭都能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带给他们的丰厚收入。
好在****已意识到教育资源缺乏,正在奋起直追,近期提出兴办二千所县城大学的计划,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但实施这个计划需要一个过程,要漫长的时间,不是你这一代能够享受到的利好政策了。
你和美国住家产生隔阂后,我建议你察言观色,改变自己,尽量讨美国住家喜欢,你忍辱负重熬过了三年,按合同还有二十多天,你在美国住家的生活就到期结束了,我想他们不应该这么不近人情,深更半夜将一个举目无亲,生病的单身女孩往外赶,好歹也该有契约精神,善始善终执行完最后几天合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