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的深圳地铁
  • 点击:25301评论:162022/07/30 15:33

一 深圳地铁的常客

“往里走一点!”

“先下后上!别急!”

“把中间通道留出来!”

“往后面退!往后面退!还要说多少遍?”

大人早习惯一个人汇入人流又连衣服带人挣扎着脱出人流,“到大芬了”“到塘朗很快的”“嗯嗯知道了”,也早习惯潜在听不懂的乡音和压低喉音的普通话融洽交织的海洋里,就像地铁也早习惯了“呜咻咻刷嗡蹭嚓嚓~”地飞驶出地铁站又奔向新的地铁站“吨吨呼吨吨~”

但习惯了一股脑埋头在自己逼仄却自由的空间里的大人,也偶尔胡思乱想:推推搡搡的声音与分辨不清的肢体,偶然抬头逡巡的国王安坐,银色的坐骑为他加冕,骑士捍卫自己的地位或放弃自己的权利,平民们争先抢后,凭借着自己的速度、力量与灵活,夺取着骑士的长剑,霸占着更多的资源。

地铁那透明中偶有几分斑驳的窗外,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霭与光。没有味道,无限延伸般的天空中,白色与雾蓝色的交缠,银质感的高楼,穿梭的风与高速的幻影,不羁的绿色与棕红色块,纵横间依稀穿插各色方块。地铁慢慢地停下,像是云雾沸腾的声音“吨吨呼吨吨吨吨呼。”

这时响起站门开前“滴滴”的提示音,“嗷呜~嗷~啊…”。

冲在第一个的是灰色运动裤,右边是紫蓝色掺着白色碎花裙,再右边晃动着黑色光面裤。下一个是黑色的肥大阔腿裤,黑色荷叶长裙缀一颗珍珠,珍珠没什么精神似的耷拉着往前,裙子上黑与金与白、线与面、波普元素的透蓝色连红色的竖条图案等了一会终于跟上,经典渐变牛仔裤笔挺缀在最后。

地铁上狂奔的大人,是只停在这一段的风景。

在老街站,从三号线双龙方向到一号线罗湖方向的人与从一号线罗湖方向到三号线双龙方向的人,双向奔赴。车门一开,人们犹如涌出的流水,大河卷着小溪流,流向终点。无论是皮肤黝黑的散发着烂苹果味的老人,还是衣着精致眼窝凹陷的年轻人,又或者是穿着制服唇角耷拉的中年人,所有的人都在狂奔,我脑海里的身影也在狂奔。


二 孩子们的眼睛

男人带着背幼儿园书包的小男孩,小男孩爬上座位之后跪坐着面向窗,和我一样目不转睛望着窗外;在我前面飞奔而过的母女牵手追随着即将离去的地铁;独自一人走往三号线方向的穿校服的学生,高高瘦瘦;面容略显沧桑的中年女人一手握住的手机里传来叮嘱母亲的年轻女声……

爸爸陪着他的孩子坐,妈妈牵着她的孩子走,学生陪着自己走,手机那头的孩子陪着年迈的母亲走。

六月十二日下午一点半,打算回家的我走在布吉地铁站五号线转去三号线的空地,看到刚刚在同一节车厢的一个妈妈曲着腿牵着自家的小男孩。孩子的大哭大笑是不加掩饰的,可三两个成人开始蹙眉看着哭闹不休的小男孩,妈妈忙把小男孩竖抱在胸前,带离人群。停到布吉地铁站一块以国画笔法画着枇杷的墙前,给孩子指着那黄橙橙的枇杷和黑黝黝的梗,轻轻拍着他的背,拍了又摸。我站在原地静静地看了一会,鬼使神差地打开手机备忘录,把她们写了下来。

手机备忘录里置顶的第一段在十二月一日:远远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建构区仔细地摸索,翻出了圆柱体、长方体……我过去问他,“远远,能和老师说说,你想搭什么呀?”他回答我:“地铁。”我指着被垒在上面的圆柱体问他:“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呢?”他认真地说:“因为有地铁是建在高架桥上的”

他说得没错,深圳北、塘朗、长岭陂这几个站是在高架桥上。

后来有一次远远他进了读写区,也在十二月。他向我求助:“老师,能帮我写一下‘湖’吗?”我正疑惑他怎么突然想写字了,就看见平板上他写了“太安→西丽”,“安”压住“太”,“西丽”小小得缩在一边,他指着“西丽”后面让我帮他写“湖”。我认真看了看,这几个字并没有任何笔画上的错误,对于一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太难得了,帮他写下“湖”,一写完他就开始给读写区里的小朋友们播报:“本次列车通往太安方向……”

孩子们也是深圳地铁的常客。他们始终在用他们的眼睛,敏锐地观察着周遭一切。


三 曾是孩子的我

我二零一七年到二零一九年的记忆,与深圳地铁始终纠缠不清。

彼时,初中毕业的我刚收到厚厚一沓的邮政快递——录取通知书和其他零零碎碎的。是坐在客厅地上打开的,一本一本一张一张核对名单,确认都没有缺漏后,才开始和爸妈一起细看那张最重要的通知书上,看到高中名字的时候我好像才缓过神,心落到了实地。妈妈的双眼慢慢从通知书上移开,转向我:“写的是南山区,好远啊!你用手机查一下过去要多久?”我忽然愣了愣。她倒也没催我,过了一会儿,我打开手机里的地图开始查路线。爸妈坐在沙发上紧盯着我,一个坐着,不记得手里在做什么了,一个站着。

从离我家最近的双龙地铁站去到高中附近最近的登良地铁站,需要坐三十九个站,仅仅是待在地铁里便需要一个小时五十分钟——这还是未计算转线和突发意外的理想时间。每一周的周日去周五回,也就是说,过去要三个小时四十分钟——坐七十八个地铁站点。

三年加起来我会在地铁上待多久呢?高三周末只能休一天,坐地铁累又怎么办呢?下课到地铁站的时间和上班族撞上了怎么办呢?不能吃不能喝饮料又坐这么久的地铁要怎么打发时间呢?……

统统不知道,那时候的我甚至都不知道深圳地铁怎么转线。于是爸爸决定带我去试点。在家里我惯常是对抗他反驳他的那个。就为抢台看,家里电视遥控器四五个被我俩轮流对着摔。眼泪怎么淌也好,嘴都像拉上拉链了似的就是不认错。但大事我向来是违抗不了他的意思的。更何况地铁搁家外面,根据我的经验,在外面还是给他点面子好。只能不情不愿跟着去了。

那确实算是我第一次坐长途地铁,可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那时地铁里其他人是什么情景,也不知道爸爸他为什么不和我站在一起。那时约是下午去,地铁有些摇摇晃晃,蹲下便容易感到头晕。透明的地铁窗外,天上轻拢的云略有些灰白,和我有些昏沉的脑袋一样沉沉地,缚了光蕴蓄着什么似的。待在地铁的一个小时五十几分钟里,我站在这头,爸爸没过来,他隔着几个人站在那头。


四 一家子

正是早高峰的时间段,一般这个时间段很难看到孩子,但偶然也有。一家四口拿着行李进站,妈妈抱着女孩子,爸爸拖着行李箱,奶奶在另一侧环住妈妈的胳膊,围着地铁中间的栏杆,像是一个圈,一环扣住一环,到了深圳北爸妈就紧张地如临大敌地冲出人流,像从泥沼里抽身般。

从吉祥的上一站上来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穿着绿叶睡裙的女孩子高一些,男孩子稍小些,俩孩子被中年女人(大概是妈妈的年纪)牵到了一起坐,自己坐在了孩子们的对面。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坐,朝向却大不相同,一个屈膝跪坐在地铁铁板凳上一手抵着玻璃,一个劲儿看着外面,痴痴的一动不动;另一个坐在凳子上,脚沾不着地,不是晃晃悠悠把玩自己的手,就是一溜烟儿窜去妈妈膝前蹭蹭抱抱,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念着“ABCDEFG…”或是嘟囔着“喝水”“上厕所”“妈妈”。女孩儿从座位上下来以后,整个身子往左倾,前搭着座位,右脚支撑着地,两腿交叉。她的眼睛也不总是看妈妈,在凳子上蹬蹬腿,看看凳边,看看弟弟,又是看看栏杆,摸摸发绳,蹭蹭栏杆,但总是不安心地靠近妈妈,妈妈用手机处理工作,不大搭理她,除了她说上厕所的时候应了一声,基本都低头指腹滑动屏幕。

小女孩干脆去抱住栏杆,更大声些唱着拖长音的“OLJ…”,唱了会儿又蹭过妈妈那儿,“妈妈我困,想要睡觉”,妈妈:“过去睡觉”,女孩儿撒娇:“要妈妈抱着睡!”“让爸爸抱着”妈妈嘴上这么说着,最后还是认命似的放下手机,可以想象到口罩下应该是有些不耐烦的表情,但抱着女孩儿的动作依旧轻柔,不大乱动,女孩儿心满意足不再唱歌,深深埋在妈妈怀里,只剩光洁的脖颈和后背上侧露在外面。

大概是快到布吉站时,女孩儿又醒了,握着妈妈的手一起拍着自拍玩儿。小手覆在大手上,相似的肤色,相似的动作,伸远手臂,女孩儿求妈妈:“妈妈~再拍一个!”妈妈认真地说:“你要慎重选择。”女孩不依不饶:“我要这个这个……”拗不过女孩,妈妈又和她拍了几张。两双手都放回女孩腿上,妈妈的手握着紫色小熊,轻轻垫在下面,女孩的手聚精会神地托着手机滑动。

女孩儿一选好照片马上把手机拿给爸爸看,自己拿着紫色小熊站在中间。车厢摇晃,妈妈一把拉过女儿,女儿右手被往后一拽,左手还想挣脱,一直面朝爸爸,耳后的两个小揪揪也在摇晃。

又新上来了一个有粉色娃娃领的女孩,坐在了刚刚男孩子旁边。男孩子迅速从座位上滑下去几下走到妈妈那儿,“你怎么也过来?去爸爸那儿,妈妈抱不下”。女孩儿也醒过来,“妈妈一个人抱不了两个”边说边推搡,妈妈护住两个孩子,让弟弟过去找爸爸。弟弟愣愣站着,叫声中逐渐有了哭腔,中年男人一把把儿子揽过,搂在怀里,和对面的妈妈一个姿势互相对视。他神情平静,只是偶尔往左低头侧看儿子的脸时似乎显出几份温柔。

“太多人了”另一个女孩儿清脆的声音伴随门开响起,男子应声后退,坐着的人也不言不语地让出一个位置给抱着孩子的老年妇女。

“坐好!”女孩子又碰到旁边的老奶奶,老奶奶和蔼地笑笑:“没事没事,几岁啦?”“两岁”“漂亮”女孩儿扎着两个简单的小马尾,肉肉的脸上、五分裤下的小腿、莲藕似的小手满是劲儿,这里摸摸那里挣挣,“嗷呜嗷呜嗷呜呜呜呜~”。

抱着女孩儿的女人厉声警告:“你做好,别跟她玩”,原是对着一旁站着的男孩子说的,男孩子半坐在女孩儿身边,一手握住把手,一手和女孩儿玩,听到这话马上安静了。“给你这个”专注的眼神,喂给女孩儿小小的零食,像是糖果,女孩儿嘻嘻边笑边露出齐齐的两排牙齿“等一下(再给你)这个(手里拿的小包包)给哥哥”“没有啦,吃完啦”

与此同时,一个刚刚坐下的男子看到对面的女子坐下后赶忙起身坐在她的对面,挺起微凸的胯对着女子,神情故作冷漠。“来来来,做我坐这边”又微起身和哥哥换了个位置,翻开书包小格后又翻翻大格“妈妈找妈妈找”“我!我!”妈妈在包里佯装找了一遍,什么也没拿出来。

被家人说着“要下了”就吓到连忙走到中间站不稳的男孩,踉踉跄跄走几步,差点摔倒,姐姐赶忙过来接,爸爸在上面护住俩孩子。


五 自带座位的小孩们

耷拉着的紫色U形衣领,挂在一个男孩儿若隐若现的小锁骨下面。

这个男孩儿是我七月九回家途中,在地铁里偶然发现的。周五中午刚过的时间一般能避开高峰,所以我一般在午饭刚吃过到三点前乘坐地铁回家。没想到那天人还是比较多的,不至于摩肩接踵但也没多少空地。

  • 1
  • 2
  • 3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深圳地铁;学生;龙岗;南山;双龙;吉祥;塘朗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优生??点赞10(1000),共计2000
  • 2022-10-21
  • 郭建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1
  • 郭建勋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8-30
  • 王国华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8-30
  • 王国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8-30
  • 海珠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2-08-01
  • 优生??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2-07-30
  • ohnims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2-07-30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地铁是个好题材,好多人写,我还看过几部关乎地铁地的电影,在这么个流动且闭塞的小社会里,确实可以发生很多故事。看得出来,这是个小作者,他以他的视角在打量地铁里的芸芸众生,也在做他地铁里的思考,不管怎么样,我们要予以鼓励和赞美。我觉得他写得不错,他在给地铁上的人画素描,画得很精细,栩栩如生,但作为文学意义上的观察,素描好像是不够的,期待什么时候画成油画,具象的也好,抽象的也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评委老师!我会努力画成油画的!一直在阅读,一直在学习!
  • 从文中内容推算,作者差不多是个00后,写成这个样子,很难得了,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需要珍惜和扶一把。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文章,要么是因为作者为有心人,时时打量,时时记录,如王国华,要么是天才,过目便记住,如萧红。哪一种都可取。提点小小的建议,作者可适当读一些凌空蹈虚的文字,适当空灵些。不着急,还有时间。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提名作品。
  • 太感谢评委老师了!!! 没错我还是个00后,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不管是打磨文字的耐心、博览群书的专心,都还需要锻炼,现在也不断在精进自己的笔力。 我是热爱生活,观察周遭的类型,还有好多好多素材想写
  • 过了几天,远远他进了读写区。我正疑惑他怎么突然在写字,就看见平板上他写了“太安→西丽”,“安”压住“太”,“西丽”小小得缩在一边,他指着“西丽”后面让我帮他写“湖”。 帮他写下“湖”,一写完他开始播报“本次列车通往太安方向……” 孩子们也是深圳地铁的常客。他们始终在用他们的眼睛,敏锐地观察着周遭一切。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2021年12月1日,远远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建构区仔细地摸索,翻出了圆柱体、长方体……我过去问他,“远远,能和老师说说,你想搭什么呀?”他回答我:“地铁。”我指着被垒在上面的圆柱体问他:“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呢”“因为有地铁是建在高架桥上的。” 他说得没错,深圳北、塘朗、长岭陂这几个站是在高架桥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张夏4举人2022/08/30 22:32:43
    • 分享到:
  • 这篇文章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文笔的娴熟和对日常细节的观察描述,确实远超同龄人。而且题材和角度也抓得挺好。在这么一座城市,地铁场景无非是一道值得关注的风景线。作者把焦点对准学生和孩子,算是独具匠心。而且语言节奏舒缓自然,简直有成熟作者的水平。在这新冠疫情阶段,孩子尤其是社会的希望和慰藉,值得书写。只是标题有点不妥。只有成年作者才称孩子为孩子,哪有孩子自己这么说话的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张夏2022/08/31 07:27:59
    • 分享到:
  • 重读一遍,才知道作者已经是个上班族,刚进公司不久,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算个成年人了。那这个标题没问题。
  • 感谢点评!好感动,得到肯定了呜呜呜┯_┯
    • 江飞泉6探花2022/08/30 10:17:41
    • 分享到:
  • 在邻家忽然涌现好多龙岗区作者,看来龙岗作协又可以招新了。这是玩笑话,但不得不承认年轻一代的特质,无所畏惧,尽情抒发。自然从文字看,是比较稚嫩的,但能写出深圳新一代的气质和感悟,也着实难得。写非虚构耗费的精力不比小说少,因此我喜欢写诗就在于此。它需要慢慢磨,慢慢修改,慢慢精琢,这是一个极度痛苦的事情。通过深圳的几条地铁线贯穿孩子的人生,挺有创意和想法的,很多语言也有孩子特有的稚气和灵气,挺好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з°-♡我一定会继续打磨自己的文字!
    • 暁霞囡4举人2022/08/19 16:18:51
    • 分享到:
  • 地铁上的百态人生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地铁实在是一个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空间
    • 海珠1布衣2022/08/01 13:12:03
    • 分享到:
  • 感觉很不错!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太嘎啦好了哈哈哈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2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15500
  • 3
  • 410
  • 这篇层次非常丰富,沙哲学早已成为植物人,文中所有关于沙哲学职场的内容其实都是公公和姐姐替他想象出来的,公公和姐姐用替他虚拟职场的发展吊着他的一丝意识,让他不要放弃,而公公和姐姐想象出来的沙哲学的生活跟真实生活互相映照就别有意义。荒诞中格外现实,现实又比荒诞更荒诞。生犹如死、死又能重生,铅山壁虎断尾之喻直点主题,笔法老练、结构精致、寓意深远,佳作也。

    陈彻断尾

    2023/10/3 13:47:42
  • 人生无常,世道苍茫;当断则断,否极有光。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虽短,但内涵丰厚。人啊人,困厄时要向壁虎学习。老板为生意断尾,提子为爱情断尾,公公为房子断尾,只为赌一个柳暗花明的求生。以变应变,适者生存。作者有哲学家的气质,文笔潇洒,驾驭起枝蔓繁多、彼此穿插的人物线、时间线、时间线来,游刃有余。一些机趣梗与知识贴用得恰当好处。难得的佳作!

    孙行者断尾

    2023/10/3 13:38:18
  • 提名一首旧体诗。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其实指的是旧体诗。胡适们废了文言,却废不了旧体诗。新诗兴起,虽不乏佳作,但论其对国人影响,似乎并未超越旧体诗。保守传承、革故鼎新的最佳状态,应是新旧并存,相得益彰。遗憾的是如今的旧体新作,要么是毫无诗意的老干体,要么诘屈聱牙,典故堆砌,难为读者接受。而这组旧体诗吟咏深圳,流畅清新,平易浅白中涵容诗美与哲理,深得旧体诗之意蕴与趣味。

    蔡德林歌咏深圳

    2023/10/3 11:52:14
  • 蛮欢喜的这样的小诗。城市民谣的搞法,撷起一个小意象进行一下小批判,还有点小酸楚。一个成熟而宽容的社会是需要些小反讽的。说起来,肇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场打工文学的文学运动有时候是对的,较之所谓精英文学的失守,它的现实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得它更接近所谓纯文学。

    郭建勋在深圳街头遇见一群蚂蚁(组诗)

    2023/10/3 11:19:37
  • 这是一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小说,将审美的主场融入到鸡零狗碎中,让读者获得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再是文学独享的方式。我欢喜这样的小说。作者甚至有意地进入到他的语言狂欢里,痛快淋漓而不管不顾。小说里的人物不是刻意塑造的文学人物,而是生活中的活蹦乱跳的你我,小说以导游的方式在拉我们进去,而不是对我们进行絮絮叨叨的训导。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说而不是那种刻意的小说。

    郭建勋陀螺

    2023/10/3 11:04:53
  • 像她的我之前读过的散文一样,赵静的这一篇仍然那么有力地打击着我,魂灵都开了裂。直接、勇猛、干脆、磅礡,像泥石流一样奔涌过来,令人血脉贲张,透不过气,赵静的文字有这种力量,有这种感染力。力量的背后是真实,很坦诚地打开她之所观她之所思。是的,如果你不愿意兜兜转转,写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真实,有一说一,质胜文则野。赵静的散文是野的,如松涛海浪,如电光石火。

    郭建勋血地寻梦

    2023/10/3 10:42:19
  • 朴实真诚的叙述,体现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关心朋友,热心公益。也是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每个人可能都有面对的一地鸡毛和琐碎。心态和视野,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作者做到了。

    谢龙我在深圳来来往往

    2023/10/3 10:35:09
  • 短短几首诗歌,简述了作者前半生的坎坷,凄凉,不易,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温暖,作者对家人对朋友是诚心诚意的付出自己所有的爱,像苦瓜藤一样充满生机与力量,像夜幕下的小白菜充满韧性与坚强,完美的诠释生活虐我千百次,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温情的女子,这样坚强的生命才是当下最值得我们尊重的灵魂。

    樊治月光 女人

    2023/10/2 18:39:57
  • 这篇非虚构堪称对于抑郁症少年的深度调查,全方位展现了原生家庭环境以及少年的症状表现,最后通过楠楠之口道出了心底的苦衷。我猜测,楠楠便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亲戚或朋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切进观察与细节呈现。原生家庭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基因遗传、校园霸凌、人生经历等其他原因。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重大问题,也是热点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与探讨。

    欧阳德彬隐秘的角落

    2023/10/2 16:57:56
  •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夫妻却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说通过巨细靡遗的日常书写,铺陈了城市中产家庭的苦闷与隐痛。貌似轻浮的荤段子之后,潜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妻子通过写作寄托精神,丈夫沉迷游戏放大空虚,生活的矛盾无法调和。“没有陌生人的世界”这一简洁的广告语,“饱蘸着九十年代的深情与诗意,广告牌下,簕杜鹃恣意怒放,人潮汹涌,步履匆匆,空气中漫溢着一股青春之城的浓郁气息”,人到中年,却成了一种反讽。

    欧阳德彬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2023/10/2 16:10:48
  • 这一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深圳之所以是深圳,不仅仅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肯吃苦、肯付出的“荣哥”,更因为这众多的“荣哥”吃苦付出之后,可以得到相对丰厚的回报。这回报,又不仅仅是钱财的收益,同时更是人本身的成长。在我的家乡,在很多人的家乡,都有漫山遍野的纯朴“荣哥”,他们只有吃苦的机会,却没有成长的机会,因此,怎么可能拥有像“荣哥”那样的内生动力?这样看,深圳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恰恰是造就了“深圳人”。

    王元涛荔香夜话

    2023/10/2 14:27:13
  • 四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不止一代对高速“晕车”的老年人。他们骤然被从落后的小乡村转移到繁华的大城市,对一切都眼花缭乱,消费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生活节奏不适应,由此生发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深圳人在这些矛盾中已经纠结了好多年。解决这些矛盾光靠提倡回归传统道德观是不够的,年轻人不仅要引领老年人适应新时代,自己也要读懂他们苦苦思乡之后那怅然若失的精神世界。这篇作品对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陈彻月光之下

    2023/10/2 13:19:20
  • 文学青年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时代,说出来是很容易被人嘲笑的,这篇小说字里行间的愤懑几乎喷出纸面。光是几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的意图:“空理想”、“莫成功”、“吴抱负”。这种作者立场鲜明表达的写作方式有些冒险,一旦读者对这种立场稍有不认可便很容易弃卷不看。但本文作者勇气可嘉,并且将故事和精神内核表述得非常完整,起码让认可这种立场的我看得很爽。稍有不足是深度不够,对于设置得如此鲜明的人物来说有些可惜。

    陈彻雨夜

    2023/10/2 13:05:51
  • 改革开放的好,就在于它能让高学历的城市精英一飞冲天,低学历的农村娃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幸福。深圳这四十年,让中国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能量,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励志故事,在深圳每天都实现着,同时激励着全国人民。深圳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火炬,不要让它熄灭,一定要继续燃烧下去,照亮人民的未来之路。

    陈彻荔香夜话

    2023/10/2 12:56:20
  • 实际上一直隐隐担心,会出现女主人公丈夫偷偷摸摸出轨一类的狗血情节。感谢作者,没有陷入那种大路货的恶趣味叙述。那么,一个远在江西山村的母亲,居然稳稳卡在一个接一个的节点上,有力甚至决定性地促成了在深圳打拼的女儿的事业腾飞,这事儿可信不可信?生活,当然未必会如此精准,如此戏剧,但作者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强有力的:真正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才是克服一切物质匮乏和不幸遭遇的终极秘密和法宝。

    王元涛奔跑吧,狐狸

    2023/10/2 11:29:11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