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深圳去
  • 点击:15714评论:102022/08/17 20:40


1

林琳推开卫生间的门,细密的汗珠从额上漫延开来,一种潮湿感从她的胸前穿透到背部,在这夏夜里,热流正从封闭的空间里流传到客厅。没有一丝风,云也停止了呼吸,笼罩在屋顶的燥热,化成一股股热浪,它们不间断地袭击林琳,使她的衣服和头发都像被雨水淋过一样,黏腻感遍布了全身。

林琳无力地瘫坐下来,扭开风扇,热风丝毫没有减轻内心的不安。她摸着肚子,这个不期而至的小生命,她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两分钟前,她用试纸测出了两条杠。起初林琳以为是试纸过期,她从盒子里抽出第二根,探入容器里,看着它从灰白色渐渐变成粉色,验证了这段时间的困倦、乏力和恶心并非偶然。

一切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着。三个月了,这是她到深圳的第三个月。她还没适应充满异味的自来水与裹挟着灰尘的空气。这栋建于二〇〇五年的出租屋,在岁月的沉淀中失去了原有的样貌,红色的外墙褪了色,距离地面二十厘米处的瓷砖粒已脱落,露出灰白色的墙体。楼底的那扇铁门锈迹斑驳,附近工地飘来的灰尘落到凹槽里,给整栋房子罩上落魄的气息。“这房子是该装修了。”刚到深圳的那天,卫晨说道。

林琳打开电脑,她想写点东西,情绪到了喷涌而出的时刻,她必须写点什么好让内心平静下来。然而鼠标停留在空白的文档上,刺眼的白光扎得眼睛生疼。她想起了小城的夜,宁静而闲适,和卫晨在小区里散完步后,她喜欢回到书房里待一会儿。每当那时,他们的女儿小汤圆会一颠一颠地跑进来,缠着要她讲故事,林琳将她抱到大腿上,给她读绘本,直到女儿闭上眼睛,她的呼吸变成一股温柔的气流,轻轻地投射到林琳的手臂上。现在,陪伴女儿的只有一台智能音箱,只要奶奶插上电源,她可以听完无数个故事,也许她会慢慢习惯没有妈妈的日子。这一刻,林琳真想把女儿那棉花糖一样的小手放到脸上,只有那样,她才会减轻对女儿的思念。

这时,卫晨回来了。“今天真热啊!得赶紧装空调了。”他解开纽扣,将汗渍淋漓的衬衣脱下来。“你在干啥,没出去走走吗?"他往房间里瞅了一眼,问林琳。

“太热了,我想待在家里……”林琳关掉文档的页面。她寻思着该怎么告诉卫晨怀孕的事。

“你要出去走走,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怎么找得到工作呢?”卫晨倒了一杯水,又说道:“对了,今天面试还顺利吗?”

“还行吧,面试官没说什么,叫我回来等通知。”林琳的眼神黯淡下来,想说的话也吞回肚子里。

“现在工作不好找,你还挑三拣四的,不要只想着文字工作。深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机会,过于钻牛角尖是很难适应这种环境的。”卫晨抱怨道。

“我也不想这样啊。"

“那你在网上找一找,了解一下市场需求,多投简历。机会不是等来的,要主动出击。现在不比以前了,我们公司的合作单位,前段时间又裁员了,你得有点危机感才行。"

这时卫晨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他拿着手机走到阳台上。

“嗯。”林琳小声答了一句,她感到有点受伤。比起卫晨,她没那么幸运。

离职之前,她在老家的一个国企里待了五年,那是一份朝九晚五的文秘工作,稳定、 安逸,她对工作的完成度很高,总能腾出时间来写诗和短篇小说。她从未想过人生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离开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小县城,到一座新的、陌生的城市里工作生活。

结婚以来,卫晨没有跟她提起家里有一栋房子在深圳。直到有一天,卫晨告诉她,深圳分公司有一个职位空缺,他决定申请赴任。起初林琳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很迟才回家,林琳也没放在心上。可过了几天,卫晨开始收拾行李,林琳才知道他已经办好了所有手续。

她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跟着卫晨到深圳去,要么留在小城里。无论哪个选择,都不是她想要的结果。林琳的心里像装了一只泄气的皮球,“为什么这么迫切地想去深圳呢?难道就不能保持现在的生活吗?”她问卫晨。如果两个人长期分隔两地,这样的婚姻又能维持多久呢?她感到十分难过。

卫晨这才告诉她,十几年前,父亲在深圳的郊区盖了一栋房子。房子的承租合同到期后,破旧的外观使它失去了竞争力。这几年附近的工厂倒闭和搬迁后,房子也被闲置了一大半,他得重新装修房子再统一招租。“如今这般形势,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来退租,我又能怎么办呢?”卫晨显得忧心忡忡。

于是林琳向公司递交了辞呈。离开的那天,她整理着电脑里的报表和文档,每一个文件夹里,都是她精心处理过的材料,她看着它们以一种固有的顺序排列着,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她倒说不上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只是想到未知的生活,她发现就连那盆迸发着生命力的绿萝,也耷拉下了它的脑袋。

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卫晨的生活已步入正轨,周末也着手准备装修的事宜。每天清晨,林琳被卫晨的闹铃吵醒后,看着丈夫穿上西装衬衣和皮鞋,早餐也顾不得吃就匆匆出门,她的心里空空落落的,他的忙碌映射出自己的挫败。在这三个月里,她投了一次又一次的简历,可邀请她参加面试的企业寥寥无几。

待林琳回过神来,卫晨已洗完澡,穿上了便服。穿着T恤和牛仔短裤的他,看起来比过去白了许多,大概是通勤工具改变的原因,过去他开电瓶车上班,皮肤常年暴露在太阳底下,人也黑不溜秋的。如今地铁直达公司,晦暗的通道遮蔽了阳光,赋予他一种洁白的肤色。他的头发打理得整洁又干净,发蜡的香味凝固在空气里。就像每个选择留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他彻底融入了这座城市。

“同事约我吃夜宵,我准备出去了。” 卫晨把袜子套到脚上,朝林琳说道。

“噢,这么晚了……”林琳嘀咕着,心想他会不会带上她。在老家时,朋友约他聚餐,他总会叫上她一起,而她每次都拒绝,她不喜欢热闹的场合,待在书房里会是更好的选择。

“你早点休息吧,养好精神,明天到人才市场看看。明天是周一,可能有招聘会,没准就被录用了。”

“那你几点回来呢?”林琳没接话,望着卫晨。

“说不好,可能晚一点。”卫晨避开林琳的眼神,低头看了看手机,“你先睡,不用等我。”

“那好吧。”林琳怔怔说道。卫晨穿好鞋后,大步往楼梯走下去,一会儿就没了人影。林琳回过头来,发现他将大门的钥匙落在茶几上了。

“你的钥匙啊。”林琳打开房门喊道。楼道里空荡荡的,回应她的只有空气中残留着的发蜡的香气。

林琳回到电脑旁,将空白文档重新打开,却有一阵困意向她袭来,她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耷拉在键盘上的双手漫无目的地移动着,伴着混乱的思绪越发艰难地前进。于是林琳关上电脑,往房间里的床上躺了下来。


2

第二天,林琳起床时发现卫晨不在身边,她拿起床头的手机,卫晨凌晨一点给她发了信息:今晚喝得有点多,钥匙不知道什么时候搞丢了,晚上在同事这儿睡,不用留门给我。

林琳把手机丢回床上。盛夏的太阳穿过窗户闯了进来,把这钢筋水泥的城市浇筑成一个大熔炉,室内也变得热烘烘的。她走到浴室,打开花洒,任由水流从肩膀一直滑到肚皮上,凉丝丝的感觉渗透到肋骨里。她将手放到小腹上,用沐浴露轻轻摩擦着光滑的肌肤,想象着肚子里的胚胎,在小小的孕囊里扎根发芽。不久后,她的肚子会逐渐隆起,一个全新的生命将被带到她的人生中。

可是,她的心里非但感到喜悦,深深的不安像海水一样涌了过来——谁会接纳一个孕妇的求职需求呢?即使找到了工作,短暂的职场生活结束后,她的工作就变成处理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排泄物。想到这里,林琳大声笑了出来。

林琳掏出一面镜子,黑框眼镜下的眼角过于圆润,缺乏一点凌厉和干练,她的鼻梁很塌,看起来比路上步履匆匆的、画着精致妆容的女孩憔悴多了。她拿起那瓶很久没打开过的粉底液,浓稠的液体爬上了她的指尖。她往脸上涂抹,遮去她的黄斑、鱼尾纹和抬头纹,粉底散发出的酒精味让她感到不适。当她还是个姑娘时,她喜欢脸上被裹着一层“保护膜”,这让她看起来得体又自信。可婚姻改变了她,生完孩子后,她再也没有心思往脸上涂涂画画。林琳用口红给嘴唇描上一丝红润,又画上细细的眼线,她的两道眉弯弯的,谦逊地躲在两只眼睛后面。如此一来,镜子里呈现出另一副面孔,少了一丝呆板和平庸,似乎跟这座城市接轨了。

四十分钟后,载着林琳的公交车穿梭在深南大道上,高大的木棉耸立在道路两侧,嫩绿的叶子从树枝里探出头来,随着车子移动往后退去。林琳呆呆地望着窗外,她想寻找一些和家乡相似的地方,可她发现一切都是陌生的。植物、道路、楼房以及车里的人,他们都呈现出一种漠然,各自忙活,不在乎她是坐错了车,或是坐过了站。待车子停靠在一个学校旁,林琳如同一头受惊的小鹿,慌忙从公交上跳下来。她跟着导航往回走了两公里,才回到想去的那家杂志社。

面试林琳的是杂志社的主编,他快速扫了一眼简历,又拿起林琳的作品翻了几下,随后对林琳说:“和我聊聊你最近看的一本书吧。”林琳支支吾吾,她想不起来最近一次阅读是什么时候了。来到深圳后,她不再到图书馆和书店去,也不像过去那样长久地沉浸在书海里。好像她的心被这座城市偷走了一样,每当她想读一本小说时,总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不让她投入到里面去。她曾想过要在纯文学领域留下一点痕迹,也尝试用作品去检验那条路子是否走得通,后来碰过几次壁,她就放弃了。尽管如此,她还是谈起《尤利西斯》。

主编沉默着,托着腮静静看着林琳,既不对她的观点表示赞同,也没反驳她那看似荒谬的解读。过了好久,林琳感到脸颊和耳根越来越烫,与此同时,她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这本书带给她的感受,于是她停了下来。

“好吧,只是一个简单的了解。”主编说完站起来,离开了会议室。林琳坐在椅子上,不知所措地望着桌子上被遗弃的简历,它被浏览的时间不到一分钟。这就是她的人生,二十多年的时光覆盖在一张A4纸上,看起来单薄而空洞。这一刻,她才意识到,离开小城,何曾不是一种解脱。

几分钟后,一个高瘦的男人推门走了进来。“林小姐,请你填好这两份材料。”他将两张空白的表格递到林琳跟前。林琳接过它们,确认是招聘表后,她不解地看着男人。

“写吧,这是我们杂志社的招聘流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这是我的名片,你可以叫我阿泽。”男人递了一张名片过来。

林琳默默往表格里填入个人信息,她知道,这又是一次无望的尝试,接下来,男人也许会说:“好了,你可以回去了,如果有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 1
  • 2
  • 3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成长生活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9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段作文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8-30
  • 悠悠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2-08-23
  • 冯毅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22
  • 无香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18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短篇小说,感觉有时比故事重要。作者找到了怎么写好小说的感觉了,好事。提个建议,语言方面,尽量少用“这时”“接着”这样的表述,让人物动起来,像日常生活那样,该干嘛干嘛。心理描写也尽量少点,通过语言/环境/动作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理,而不是把人物的想法直接通过你的口说出来。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成熟的语言。作者的意图我看明白了,但故事如果往前再走一下,往深里再挖掘一下,不是一篇更好的小说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狮子2022/08/28 13:41:37
    • 分享到:
  • 嗯嗯,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指导,就像您和蔡老师所说的那样,故事应该继续前进的,我当时没有想得太深入,以为这就够了,如今回头细读,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谢谢你们的指点。
  • 读稿的感觉,仿佛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奉命在麦田里找那株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这篇作品一开始吸引了我,作者文字圆熟,感觉精到,意蕴也正在展开,极有可能成为一株很大很饱满的麦穗,可是却在将熟未熟时打住了。怎么就停下来了呢?也许作者觉得这样就够了,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空间,可是我觉得故事还应该向前推进,才能开掘更多的意蕴。否则真是太可惜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我也想看后续
    • 狮子2022/08/25 17:47:14
    • 分享到:
  • 谢谢老师的认真点评,这个故事我主要考虑到主题,因为想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女主从不适到适应的过程,至于在深圳安定下来后,女主会发生什么故事,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所以大家会觉得不完整吧
    • 别看了4举人2022/08/18 11:38:16
    • 分享到:
  • 卫晨那顿宵夜有没有鬼不清楚,阿泽对女主有没有别的心思没说,孩子是去是留不知道,女主在杂志社的面试还没结果,前期埋坑后期是一点没填上,看的我有点刺挠,感觉还没完全达到爽点就结束,难受。只能安慰自己:作者什么都没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在女主奔跑的那场雨里,她应该是成长了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狮子2022/08/25 18:23:23
    • 分享到:
  • 原来有这么多坑吗,其实都有暗示了哦,可能是暗示得不够明显吧
  • 这一看就是会写的,怎么可以不来凑个热闹。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狮子2022/08/25 18:24:06
    • 分享到:
  • 写得不好,见笑啦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1星
  • 1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3
  • 4600
  • 1
  • 31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