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行者(五题)
  • 点击:23543评论:162022/08/21 21:43


卷发小男孩


他们从深圳龙华某高档小区出发,行程的目的地是“现代北欧影视基地”,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新爵村。

在小区门口接到卷发小男孩的时候,他睡意正酣,卷曲的长头发由额头后垂,面部轮廓稚嫩可爱,他爸爸从几十级的石阶把他抱下来放在车上,临别时,那个浑身上下充满艺术气质的爸爸向小男孩的妈妈交代着什么。

年轻的妈妈上车坐定,赶紧道歉:“不好意思啊,师傅,让您久等了!”

她说:“太早了,孩子怎么也叫不醒,只好让他爸爸抱着下来了。”

我说:“没关系啊,孩子这么小,怎么赶这么早出门?”

年轻的妈妈说:“孩子要去参加一个比赛,赶时间呢!”

“哦!孩子多大了?上学了吗?”

“五岁了,在上大班呢。”

“这么小就要去参加比赛啊,现在的小朋友,真心太利害了!但是,有没有觉得孩子太辛苦,大多数孩子这么大都还是懵懵懂懂的呢!”

“是的,孩子是蛮辛苦的,昨天晚上10点还在拉琴呢!”

“是找专业的老师上课吧?这种艺术类的课程费用貌似很贵的呢!”

“我们还好,他爸爸开有一家琴行,目前孩子主要由爸爸来教。”

“哦——,那还好,孩子喜欢吗?”

“也还好,不过,孩子确实很辛苦的,每天放学接回家,都要练几个小时的琴,不愿意练琴的时候,哭哭啼啼也是常有的事。”

“哈哈,蛮难为小家伙的!”

“是的,有时看着,我都心痛,但是,没有办法啊,小提琴这种乐器,需要从小开始学习,而且还需要下苦功夫练习!唉,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坚持下去,是蛮难为他的。”

“现在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们学习开始得太早了,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负担太重,过早失去了童真,是揠苗助长,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另一些专家又极力鼓吹学习要趁早,开发左脑右脑的,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看来您也是倾向孩子趁早学习的吧?”

“也不全是吧!有些艺术训练,确实需要童子功的,比如钢琴、小提琴之类,过了一定年纪,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当然,孩子的学习也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人家的孩子都在‘追班’、‘拼班’,你家孩子无所事事,心里确实着急的。”

年轻的妈妈这样说着话,语调中似有几分倦意,看来,为了准备孩子的比赛,妈妈也没有休息好。

我说:“时间还早着,大概两个小时才能到广州,您也像孩子一样,补个觉吧。”

“那就麻烦您了,我也是有些倦的,恰好借您的车,眯一下眼睛。”

车内突然安静下来,窗外的物象不停变幻,越来越清晰,干净的街道,整饬的高楼,满眼绿意盎然的山水草木,鸟儿叫着飞过,淡远的天空,碧蓝如洗,不染纤尘。

莫名其妙的,内心有些激动起来,车内的小男孩,不经意的,竟然带动了我的快乐的神经。透过卷发小男孩,我把时光往前拉了十多个年头,那时我儿子该是车内这个小男孩的年纪,或者稍微大一些,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个机构来学校选秀,孩子的表现受到一位老音乐人的嘉赏,也是因为这个契机,孩子参加了机构的培训,并于当年登上在深圳世界之窗举办的鹏城少儿春晚舞台。音乐慢慢融入孩子的生活,中考时,孩子以音乐特长考入深圳外国语学校,参加学校合唱团,合唱团在深圳市和广东省的比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成功在深圳大剧院举办了专场音乐会。

儿子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继续在大学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最终他是不是以音乐谋职谋生不知道,但是音乐带给他灵动与快乐,是显而易见的。

就此而论,孩子学习是否趁早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是否喜欢,孩子喜欢了,便是投其所好,自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肯定是有效果的,早些也是无妨的吧;但是,如果孩子所学,孩子不喜欢呢,便有家长强加之嫌,是强人所难,于是学习成了头等苦差事,早学晚学,大概都没有好的结果,甚至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学习这个事,说白了,还是要先培养孩子的兴趣,那句话说得在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想着,内心更加舒畅,情绪里弥漫着幸福,真是美妙的一天啊。

车在高速路上飞驰,余光偶尔扫过后视镜,可以看清年轻妈妈俊秀的脸,但她的脸色显出与她这个年龄明显不相符的憔悴,毫无疑问,这是一位为了孩子不辞劳苦的母亲,就像我的爱人一样——为了孩子,大多数母亲都走在迷失自己的路上,过早迷失了自己的才华,迷失了美好的青春和容颜,她们坚持,他们固守,他们不悔,为了孩子的前程,滑向预设的美好,滑向不可预知的彼岸。

车到荔湾,过了鹤洞大桥,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卷发小男孩适时的醒来,用童稚的音调和妈妈说话:

“妈妈,我的琴呢?”

“妈妈给你放在箱子里呢!”

“妈妈,小雨姐姐和婷婷姐姐会来参加比赛吗?”

“她们不来!”

“为什么不来呢,我好想她们哟!”

“她们有她们的事情呢!”

“婷婷姐姐的爸爸开的车好大哟!下次去大梅沙游泳,还是坐他们的车去吧!”

“不能老麻烦别人的,爸爸有时间了,让爸爸带我们去啊!”

“妈妈,妈妈,阿里巴巴说着话,‘芝麻,开门吧’,那个山洞的门就开了,洞里面有好多金币哦……”

“妈妈,妈妈,我刚才还做了一个梦呢!”

卷发小男孩这样和妈妈拉着话,天马行空,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直到车抵目的地。

孩子蹦蹦跳跳地下车,手里还握着一把“小小提琴”——这把小小提琴,大概是昨晚睡觉前握在手中的,从昨晚握到现在,从深圳握到了广州。

无疑,这其中包含卷发小男孩对小提琴的喜爱。也许,卷发小男孩是真正喜欢小提琴的。

喜欢和热爱一件事,无论从什么年龄开始,就事论事,我想都是美妙的。

我要祝福你,卷发小男孩,祝福你,在童稚的快乐里,开启一个艺术的未来。


大学生


大学放假季,到广东金融学院去接一个大学生,他是要回深圳梅林的。疫情期间,学院不让外来车辆进入,只好打电话给他,他开口直呼老板,说行李还没收拾好,让我等等他。

我把车开到校门口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泊好,想找个地方方便,放眼一望,校门左前方,便是繁华地,走近,是一个饮食城,琳琅满目的餐厅,熙熙攘攘的人流,红装素裹的,尽是青春洋溢的面孔,他们,都是金融学院的学生。

约车同行的大男孩已是大三,由于他要回去深圳,我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一定是在深圳上的高中,开口便问:“你在深圳哪所学校上的高中?”

“我在梅州上的高中,父母亲在深圳而已!”

男孩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便想,车上的大男孩,曾经也是孤寂的留守儿童。

我说:“你们学金融的,都会有比较好的职业通道吧,比如银行、保险、证券之类的,都是很不错的就业方向。”

“现在的大学生,内卷特别严重,好点的单位,都招名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像我们这种两非学校,就业前景不乐观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所知道的,深圳的一些高中,现在招聘老师,动辄国内顶级名校的硕博生,很多国外名校的留学生回国后也到高中任教,坊间时有传闻,北大、清华的博士生,委身去了长三角,珠三角的某个小街道做基层办事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男孩说到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情绪似乎有点沮丧。他说,好的老师实在是太重要了,自己读高中时也算努力,成绩在学校也不算差,但是缺少好的老师引领,与广州、深圳的一些好学校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好一点的老师纷纷逃离内地,前往经济发达地区谋职,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次聚会,我被在家乡中学任教的同学说的话刺痛了。他说现在内地的中小学,教师缺口不断加大,每年都有外地老师来学校支教——在我的心中,我的故乡:湖北,荆州,公安……向来是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现在居然沦落到要外地老师来支教的地步了,遥想20多年前,我青春年少,从故乡出发,是前往广西的大山里支教的。

世事变故,沧海桑田,真是唏嘘啊。

我问:“你爸妈为什么没让你在深圳上学呢?”

“我爸妈也曾努力过,但是积分不够啊,如果在深圳上学,只能上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在深圳上民办学校,花钱多不说,教育环境还特别差,不管在哪方面,与公办学校都没得比,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误人子弟!好一点的私立学校吧,收费又高得离谱,一学期的学费,动辄三五万,甚至几十万,对一般的家庭,哪里承受得起!当年,我爸妈在我上学的问题上,也是费尽周折的,权衡利弊,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让我回老家上学,在梅州上公立学校,总比在深圳上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好吧!”

大学生的一番话,说得诚恳,故事里都隐含着泪滴。孩子的教育,真是闹心事,对大多来深建设者、或者说对大多数到大城市谋生的家庭而言,都是一把辛酸一把泪——现实的尴尬和残酷在于,很多人把大好的青春、把一辈子奉献给了大城市,而大城市,却不愿安放一个漂泊的灵魂!

有时我想,中国人之所以有那么深的故乡情结,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故乡是根,是来处,也是去处。无论成功或失败、富贵与贫穷、贤与不肖……故乡都会接纳你,包容你——不愿抛弃我们的人,如果还有,那一定是父母;不会抛弃我们的地方,如果还有,那一定是故乡。

就像现在坐在我车上的大学生,父辈早年来深圳打拼,在深圳梅林这样的繁华地段拥有自己的房产,却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很多家庭因此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我问他,现在的大学生,还会去图书馆吗?

“去图书馆的还是有的,只是少,很多人沉迷于手机,我有个室友,在宿舍里打游戏,常常玩通宵,玩得忘乎所以的时候,还会大喊大叫,吵得室友不得安宁,烦人啊!”

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个有关中美知名高校借阅图书的调查,题目是《17所中美名校图书借阅榜》,榜单上都是中美顶级名校,像美国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中国的清华、北大、浙大……等等,都是名校,但中国与美国的学子所借阅的图书大相径庭,美国十所高校图书阅读综合排名中,借阅最多的前十本图书依次是:

柏拉图的《理想国》

霍布斯的《利维坦》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威廉.斯特伦克的《风格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托马斯.库恩的《科学**的结构》

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

马克思的《***宣言》

亚里士多德的《**学》

反观中国高校,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标题:

浙江大学:《平凡的世界》四次冠军

清华大学:《三体》系列受欢迎

北京大学:最关心**

复旦大学:最想看《心理学与生活》

  • 1
  • 2
  • 3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今天我们一路同行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3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张夏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2-09-08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8-26
  • 平安1点赞50(5000),共计5000
  • 2022-08-23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张夏4举人2022/08/26 10:07:10
    • 分享到:
  • 骚风的作品,既有着传统写作者的端正雅致,又有着现代读书人的追问和思考,颇具社会情怀。落笔之前是认真考虑了布局谋篇和主题立意的,颇为严谨,严肃,从不会被个人情绪牵着鼻子走,看似洋洋洒洒,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这篇非虚构,由五个片段组成。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通人物,因曾坐同一辆车而被作者旁观、比较,从而而命运交错。不经意间,他们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每一滴水都带着各自的温度和故事,形成整个城市的传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2/08/27 10:20:31
    • 分享到:
  • 看着张夏老师的点评,我沉思,又沉思,我在想,小文能否承担得起张夏老师给予的这份肯定,一篇作品的温度,那肯定是极为重要的,温度太高或太低,都没有人间烟火了!
    • 张夏4举人2022/09/08 22:37:05
    • 分享到:
  • 加油前行。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江飞泉6探花2022/08/28 22:46:53
    • 分享到:
  • 和陌生人聊天是我很喜欢干的事情,不过那是更早年的事情了,现在稳健许多,不轻易与陌生人交谈了。但陌生人往往扮演客观、冷静的那面,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会相对客观,不会陷入熟人陷阱,因此是判断社会现象的镜面,无需打磨,直观即可。公园里,地铁上,商场长凳,电梯里,甚至偶遇的外卖员,不一而足。如今这种陌生同行者包括微信朋友圈,也算是一种进化,聒噪之余,能听听不同的声响,也是一种认知世界的多棱镜。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2/08/30 11:00:00
    • 分享到: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状态,飞泉点评,字字珍贵!
    • 骚风5进士2022/08/24 22:44:31
    • 分享到:
  • 感谢新朋旧友的打赏与点评,虽为邻家故人,现在来得真的少了,故有朋友提及“邻家八仙”故事,已有隔世之感!与世推移,竟生怯意!邻家旧朋稳健,精品不断;新秀辈出,青出于蓝者众矣!偶感当今文坛昏聩,而邻家尚溢芳菲,仍为文字逐梦者打马圈地,心之所寄,有锦绣可观,实属稀罕之至——拙作《同行者》,寄意吾辈皆为同行人,世间浩荡,草芥人生,与尔同行,何其幸哉!勉之!勉之!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楊剛3秀才2022/08/24 00:02:49
    • 分享到:
  • 这篇非虚构记录有意思,同行者颇有代表性,有喜爱小提琴的卷发小男孩,有在老家读高中却住深圳的大学生,有十四岁来深圳十多年的单身女孩,有曾在日本工作的建筑工,有家政公司当领班的保洁阿姨,男女老少都有,文中的“我”是热心司机,他们是同行者,是与深圳相连的人,他们来往于深圳广州,都是谋生活为发展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他们充满个性,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的家庭世界,作者借同行这根线将之串联,书写有代表的深圳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2/08/24 22:14:30
    • 分享到:
  • 感谢杨刚先生的解读,无疑,我们处在一个社会关系极为复杂的时代,我们对这个时代了解越深,我们对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这样的问题就越彷徨,作家是时代的代言人,一定是要有思想的根基,不然,就不能与文字为伍!
  • 着要离婚,可儿媳妇不愿意离啊,死结婚也不容易,组建家庭就像起房子一样,砖得一块一块砌起来,如果要房子漂亮,还得花心思去装修,可是离婚就简单得多,墙一推就倒了,留下一堆碎石头,不知要伤多少人的心呢!真要走到离婚的地步,我们做长辈的,心里也是过不去的! 的确如此,所以中国人宁拆一座庙,不坏一桩婚。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2/08/24 22:08:44
    • 分享到:
  • 问候兄弟,谢谢打赏!婚姻关系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有太多的解读,但我必须得说,婚姻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为微妙,最为复杂的一种,其中苦乐,欲说不休!
  •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确实是一张白纸,孩子在白纸上写写画画,白纸上呈现出来的颜色,可能就是孩子的人生,可是实在的,将白纸涂红、涂灰、或者涂黑的,却不是孩子自己,不过是父母、家庭或社会借用了孩子的手……而纸的颜色,可能要陪伴孩子一生。 ——《郭大姐》摘录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很多人的身上都长有锐刺,包括我自己,有时不小心,会刺伤自己,有时则会刺伤别人,在自刺与他刺之间,我们早已伤痕累累。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极表相的东西,哪怕我们的动机是真诚的,也很难寻找到一个真实的他人,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不敢轻易触碰他人的真实,怕一不小心,摔碎了漂亮的水晶瓶。 ——《同行者》摘录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骚风2022/08/24 22:09:07
    • 分享到:
  • 交作业呵
  • 有时我想,中国人之所以有那么深的故乡情结,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故乡是根,是来处,也是去处。无论成功或失败、富贵与贫穷、贤与不肖……故乡都会接纳你,包容你——不愿抛弃我们的人,如果还有,那一定是父母;不会抛弃我们的地方,如果还有,那一定是故乡。 ——《大学生》摘录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为了孩子不辞劳苦的母亲,就像我的爱人一样——为了孩子,大多数母亲都走在迷失自己的路上,过早迷失了自己的才华,迷失了美好的青春和容颜,她们坚持,他们固守,他们不悔,为了孩子的前程,滑向预设的美好,滑向不可预知的彼岸。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卷发小男孩》摘录
  • 最近来访
  • 5进士
  • 4星
  • 3钻
  • 写作方向:冷漠中的温暖毁灭中的希望
  • 写作方向:冷漠中的温暖毁灭中的希望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4
  • 39680
  • 161
  • 24630
  • 此文故事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杨健生是龙菊花的前夫,孙大炮是菊花曾经的情人,鲁子砚是菊花的暧昧对象也是她的画画老师,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突如其来的小区封控,三个男人跟菊花也就是现在叫龙华的女人被困在同一个屋里,来找孙大炮的老婆苟春柳也一并被禁闭。当年龙华被杨健生的两粒纸包糖感动,婚后随丈夫来到深圳龙华,一次无意撞见他和发小郎志鲲厮混在一起,那个情景把龙华惊蒙了,怪不得杨健生有个怪癖,同房前一定要看碟片

    十十两粒纸包糖

    2023/9/21 12:48:28
  • 一个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到底要凭借什么?我是在作者的文章中初识段作文先生的,所以知他缺了门牙、名气不高,勤于动笔,写作有老贾、老史的风格。但我点进来,却因标题,我对那个男人感到好奇,只因他能对标老贾。这是老段的处境,也是当下所有籍籍无名者的处境,我们被认识、被记住,似乎并不因我们是我们。老段的挣扎体现在他的文字里,那我们呢,如何自处?感谢作者的随笔而作,让我认识了老段,但认识自己,仍旧前路漫漫。

    时知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2:42:26
  • 宠物、植物、阳光、餐饮、娱乐,本是人一生应当享受的资源,在城中村却成了最渴望又最难以触及、最廉价又最宝贵、最值得又最不堪的存在。写作生活琐碎细节的前提“情动于中”,明明最应当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总是反常,何处得来?是人被压抑、被扭曲后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洞察。我住过城中村,感受并不好,但何时逃离,何时能永远逃离,简单的问题,却成就了如我这般的漂泊者最无奈的沉默。

    时知高岭往事

    2023/9/21 11:39:38
  • 你不知道你不在我有多孤独多寂寞多可怜吗?什么都得我一个人去面对!我得独自面对我的癌症,我得独自面对儿子的抑郁症,还得面对母亲的癌症,现在又要面对肿瘤的复发,你以为我是神吗? =======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下来了。俗世凡尘,人各有难。女人总是感性的,软弱的。殊不知人生的路,终归要自己走。每个人都一样,必须独立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闯过去,再回首,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桐天凉好个Q

    2023/9/21 11:31:31
  • “。。。。。。在老段不少散文作品里,其结构形式都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经纬相织,这种庞杂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考验着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用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完成了一部出色的生活史,一部壮阔的家族史,一部触及人心的心灵史。这部具有“三史”特征的散文集,就像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那样,一幕幕演绎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间悲喜与冷暖。”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话。

    biaoran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1:30:53
  • 三毛说:“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以看见漫天星辰。”这句话很适合用于这篇作品,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六六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人生浮浮沉沉经历过从有到无,只身前往深圳,工作换了又换,唯独那份对生活的炽热从未改变。不管是华强北还是观澜,她遇到的许多普通人,性格迥异,却不约而同的为生存而努力,在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杀不死的终将使我变得坚强。

    戴珍珠的难孩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1:01:13
  • 自然界太广博了,还有很多事物是不被人类所知晓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现象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弄清楚。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不对,更不能说明迷信的内容合理。无从理解也就无从解释。所以你说,它能解释得东西范畴才多大?所以很多人试图将科学当成丈量万物得尺子,其实它还短得很。科学本身的态度是:我能即我能,不能即不能,若到某些这给变成,我能即万能,不能即不存在。你这就是赤裸裸的zong教情怀了,是迷信的开始!

    漫漫感知

    2023/9/21 10:46:57
  • 满屏的辛酸与无奈,满屏的忍耐与慰藉。一路读来,时时为作者揪心,又时时被她的达观、坚韧和无处不在的幽默逗笑,更为她优异的语言天赋而拍案叫好。丰赡的精神世界,残酷的底层生存,一群善良真诚、个性鲜明的同伴,组合成一幅当代占比最大的众生图景,让人感慨万千。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蔑视苦难的勇气,这些自然重要,自然能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但生存境遇如此荒谬却不得不引人沉思。这样,作品就具备了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

    蔡德林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0:41:16
  • 生活中麻木的群体比比皆是,人生的轨迹是一成不变的进行,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物价在涨油价在涨房价在涨,唯独我们的工资没有涨,所以有的人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身在底层的穷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即便取得了一点成就也很难保持长久,缺少成功的经验,只是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试错,在遇见困难时,下意识就凭着自己主观意识而做决定,光成长起来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靠打工赚死工资。

    欣欣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0:35:18
  • 这三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战斗中,“青春才几年,病毒占三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泪点,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说尤其如此,病毒可以限制住我们行动的自由,却限制不住万物生长的希望,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处处是考场,一次中考经历远不止升学那么简单,这个奋斗过程将受益终身,年寒窗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欣欣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24:16
  • 从孕育生命那刻起,教育这个话题就开始围绕在父母身边。作者是位很优秀的妈妈,照顾大的,还是顾着小的。给孩子辅导功课、抢义工名额获取积分、分析评估各大学校师资水平、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爱这个词语,在这里成了生动而具体的动词。家长们盼望着教育系统得以完善,盼望着孩子们注重学业同时要具备一定抗压能力。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戴珍珠的难孩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08:55
  • 从农村出来的禾小苗和他的大哥大嫂,皆因邻居大头薯那个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醉酒模样旁若无人地疯狂扭动的表哥“街痞佬”的“众目睽睽下嘣嚓嚓”而决定来到深圳的。不同的是,大哥大嫂是光明正大来深圳的,而禾小苗是拿着父亲给的读书钱偷偷溜走的。成为“新时代手袋厂”员工的禾小苗,热爱这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件废料。在他的努力下,成为部门的先进工作者。脚勤手快肯吃苦的禾小苗,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

    十十我们“嘣嚓嚓”

    2023/9/21 8:05:37
  • 莫成功、吴抱负、空理想、韦奋斗和他儿子韦文学,这些所谓的曾经或现在的文学青年,他们历尽了生活的沧桑,受尽了社会的毒打,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不禁让人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个啥?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抱负是否还值得坚持和坚守?“五百二十万字!十个长篇!没有一个出版!这对莫成功来说,该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莫成功不仅为文学贡献了一切,也因此一直未能成家孤独终老,最终得肺癌而走。

    iris雨夜

    2023/9/21 7:11:55
  • 女孩是悲哀的,自小父母离异,不管在父亲还是母亲重组的家庭里,她都过得非常不如意过得非常憋屈。女孩又是幸运的,成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碰上了她真正的白马王子。年少的经历让女孩有了恐婚之想,温暖的男孩土豆爱上了女孩最终拯救了女孩。作者在文中还非常幽默、风趣地调侃了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读了让人不免会心一笑。好文!

    iris探照灯

    2023/9/21 4:10:13
  •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豆腐圆,不知道作者老家是哪的?妈妈牌豆腐圆无法超越,妈妈的味道永远是第一的。此文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做的我们客家酿豆腐绝对一流,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也是我一直怀念的味道。文中做豆腐的过程和场景,跟我小时经历的差不太多,满满都是回忆。文中的母亲于2019年去世,而我的母亲于2012年离开,她们都才七十多岁,非常遗憾和悲伤。

    十十妈妈牌豆腐圆

    2023/9/21 3:11:1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