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有位42岁的好友,我与她仅认识10年,这10年却是我最辉煌的青春。
——题记
2011年7月毕业季,同学们纷纷讨论着自己向往的未来。学校每年都有企业招聘入校园,老师说这是没有选择下最好的选择。企业招聘说的好听,实际就是一些工厂人手不够,跑到职业学校招普工。当时关于服装专业的招聘选择并不多,基本是化妆品工厂,服装工厂,月薪1000包吃住,这确实是没有选择下最好的选择。
我没有留在读了两年职校的河源,而是带着我的设计师梦去了广州,在一家服装工厂踩缝纫机。服装厂是个小作坊,整个厂干活的拢共就50来人。堂姐小花是大我一届的同专业学姐,在这个厂做文员,当我拉着同班7个同学到厂里时,估计老板都吓到了,特意为我们开了一条流水线,另外还在离工厂走路十分钟的居民区租了两层楼做宿舍。我们的实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早上8点指纹打卡,中午12点吃饭,下午1点半回到岗位,6点指纹打卡下班。遇到通宵可爽了,得到第二天早上8点才能打卡下班。饭堂是大锅饭,菜色不佳,饼干和面包成了我午餐和晚餐的常客。新流水线主要做小孩子的针织衫,原来的流水线做成衣,分几条线也才能出大货成品。我们一行8人整好包圆了一件衣服加工程序,直接给打包组包装即可。
天气炎热,室内工作的机器伴随着几首流行音乐嗡嗡作响,好似在为歌曲伴奏,又好似在说:“瞅瞅这帮小家伙,真是干劲十足!”几台功力强劲的风扇吹不散挂在额头的汗水,更吹不灭我们满腔的热血。是的,还是工厂,一样是看不到尽头的流水线。每天不是赶货就是通宵返工,但我能感受到深埋心底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堂姐大花在深圳上班,偶尔周末会来广州找我和小花聚餐。她会分享近期工作或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当她说起深圳时眼里总是透着光,我对深圳产生了好奇,问她:“深圳好吗?”她说:“深圳机会多!”因为她这句话,在厂里实习三个月后,我决心下深圳!
国庆当天,我瞒着爸妈拎着水桶和行李箱,跟着大花坐着大巴到深圳罗湖汽车站,转公交到布吉荣超花园。第一次见到高架上快速行驶的地铁,车流不息的宽敞马路,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一切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是呆在工厂里没有见过的。翻过荣超花园高耸的住宅楼,终于到了大花在马山村的租房。这个单间坐落在城中村,房租550一个月。进门就是厨房里面是厕所,面积加起来一个阳台差不多大,房间放张1米2的床,余下的空地只能放个简单的小桌,房间有个窗户,一米开外是另一栋楼房的墙壁。空间狭小,光线昏暗。既来之则安之,在工厂三个月攒了点钱,想好好休息半个月再出去找工作。
原计划是找到工作再跟爸妈汇报,结果在某个去买生活用品的晚上遇到了小姑,她和姑父在街上开早餐店,租房离早餐店相隔不远,担心白天会遇到,特意蹲到晚上才出门,结果还是遇上了。姑姑前脚答应我不告诉爸妈,后脚爸妈就知道我在深圳的消息。我只能使出绝招,连哭带哄加承诺,我爸一个月才消气。我没想到事情会如此严重,从小跟着奶奶和外公外婆生活,与爸妈并不亲近。但他们会生气,说明爱我,只是我们无法接受彼此表达爱的方式。
可能大人都会有帮小辈的使命感,小姑得知我没有工作,推荐我去她好友的鞋店上班。对于一心只想做服装设计的我,当时觉得卖鞋也算是曲线成就梦想的一种方式,便应允了。
鞋店在布吉老街新一佳三楼,当年新一佳在深圳算是数一数二的连锁品牌,上千家线下门店。布吉老街店也不例外,人流量非常庞大,特别是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老板娘看中了布吉街的人流量,在商场里租了店铺开分店。
老板娘精瘦,干活很利索,老板看起来比较敦厚老实,事实上也是。夫妻二人经营两家鞋店,一家在田贝新一佳,一家在布吉新一佳。布吉店是新店,刚开张没有人手,我来之前是老板娘和一个小姐姐轮流换班。
大型商场一般全年无休,里面的百货超市和所有店铺都要遵守这个规定,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一天不开工,房租店铺照样交,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打破这条铁令。老板娘深知这个道理,一天也不敢怠慢。在跟小姐姐交接后还要跑去田贝总店看一下当天的销售情况。
我没有任何销售经验,老板娘倒是不在意,因为我的到来,可以让她轻松不少。我就这样免试上岗了。一个月底薪2000,加提成。一天分两班,早班早上8点到下午2点,晚班是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半个月换班一次,一个月盘点一次。比较特殊的是周一早班要全体店主开大会,需要7点到。还要升国旗奏国歌,没想到离开学校3个月后还能再听到熟悉的歌曲。这面国旗在后来的近十年一直伫立在此,直到新一佳倒闭才被撤下来,它见证了新一佳的辉煌与落寞。不过这是后话了,话说回来,所谓大会就是超市主管告诉我们平时营业注意事项,消防器械正常使用,逃生通道不能堆货品之类。
不知不觉到了年底。小姐姐决定回老家发展,并向老板娘提交辞呈,我有些许失落,失落之余又疑惑,为何要选择回老家,深圳不好吗?这个问题她最终用一个背影回答了我。
深圳近些年发展迅速,到处都在新城旧改,马山村就在规划范围内。这意味着我和大花需要另寻住处,小姑和姑父把早餐店关了,搬到布吉老街宝丽路的一房一厅。小花说工厂快倒闭了,她想来深圳,我和大花决定把搬家计划延期,先跟小花汇合。
小姐姐辞职后,老板娘又回到了轮班模式,最后还是小姑救了老板娘。小姑却说是老板娘救了她,整体在家没事干闲疯了。我和小姑突然从姑侄变成同事,这种感觉很奇怪,但又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小花来深圳后,我们搬到更大的单间,面积大到可以做一房一厅,只是阳台厨房厕所的面积加起来还是跟一个阳台差不多,月租650。阳台对面只有一层楼做店铺,从阳台望出去,视野开拓,光线充足。租房位置在莲花路,去新一佳只需要十分钟,离小姑家更近,周末有空大家会围在一起打边炉。
我一个人在深圳过了来深圳后的第一个春节,原定计划跟二花一起回老家,结果小姑的公公突然身体不适需要回去帮手,我们的鞋店又不能一日无人,最后只能由我坚守岗位。
深圳的春节,跟我想象不太一样,许多来深圳追梦的人暂时回到家乡,深圳一夜之间宛如一座空城,平日里车水马龙的街道,此时安静得像只睡着地老虎。因为城市不能随意放烟花,基本只有看到街道挂起红灯笼,隔壁邻居换新对联才感觉到有点年味。由于春节三天没有人手交接班,我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10点,春节大家都逛超市去了,没几个人光顾鞋店,加上春节加班双倍工资,我也算苦中作乐。
拜年电话是我爸先打给我的,自我赔礼认罪后,我们的关系更疏远了,说话客客气气的,好像中间横卧着一条宽阔的长江。虽然这个春节我过的并不孤单,但家人的一句问候,心里还是暖暖的。有点贪心的希望时间永远停留着这一秒。
当十六的月亮挂在深圳上空,安静的深圳又热闹了起来。街道灯火通明,沿街小摊老板翻烤着手里的烤串,滋滋冒烟,香味可以飘出方圆十里地,诱惑着每个熬夜的小猫咪。我喜欢深圳,我喜欢她的烟火气,喜欢她海纳百川,喜欢跟她交朋友。
小花找的新工作在我隔壁,是一个箱包店。只是轮班制影响,我们很少一起上下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表哥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份宁静。表哥在龙岗广场开了一家做美容美发的百货店。线上淘宝也在做,生意并不算好。于是跟几个要好的哥们盘了一家塑胶厂,接了个订单,没人手叫我们姐妹仨去帮忙一星期,管吃管住。鞋店这边老板娘好说话,一周的班由小姑直落,给我空出了时间,姐妹仨便拖着行李箱去了龙城广场。干的活很简单,只是把硅胶手机壳上多余的胶用刀片清理干净。大货不多,只有几箱,只是令我惊讶的是几十平的厂房,就我们仨。剩下三个独立的房间是三位股东的办公室,看来创业着实不容易啊。这一周过的并不慢,我却突然意识到要换工作了,我的设计梦不能再拖下去。
从表哥那回来,我和小花都待业了,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大花说你们要主动去找,而不是等人家来通知。想想也对,深圳机会这么多,自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于是我们把投向服装行业的简历,在文职行业也投了一份。盲选一阵后,决定从大花上班的岗厦村开始找。很快有两家联系我们去面试文职,一家在招商大厦附近,一家在青年大厦。以我们零经验的简历很快被第一家毙了。坐着公交摇摇晃晃来到岗厦站,我和小花都是路痴,导航开着也不懂得看。大花对附近比较熟,便来帮忙寻找,结果刚汇合大花就说这不就是青年大厦吗?我们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好家伙,左边润恒大厦右边联合广场,任何一栋楼都高过它,却没有一栋是它。
面试我们的是行政小姐姐阿庭,长得很秀气,说话也很温柔。看过我两的简历后问:“试用期1500,包中餐,不包住,能不能接受?”小花说可以。阿庭又看向我问:“你呢?”我屁股刚碰到沙发,还没反应过来,我说:“我来陪我姐的,不是面试的。”阿庭却说:“没关系,我们这缺人,你要是想随时可以来,没经验也没关系。”我想着手头上余钱并不多,设计梦还是得暂时搁置。
公司是做社区便利黄页的,类似现在的情景地图,可以看到每个店铺的店名电话邮编和地址。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不出门便可知晓天下事。店铺的名字需要一家家去拍照取证,我们三个人划分区域,一个人负责一个社区,有严格的数量要求。三个人早出晚归,拍完照回来上传信息,此时画面再次回到了几十平米只有三个人的熟悉场景。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我们的队伍也渐渐充实起来。做行政的小清,做财务的阿佩,做程序的小高,还有邦儿也加入我们上传信息的大部队中。我们的社区黄页在2012年8月金龟村宣布正式上线,公司在村里搞起了团建,依山傍水,一行人玩的不亦乐乎。
互联网信息更迭飞快,线上电商开始普遍起来,不用每月交房租水电,交个押金便可以拥有一个虚拟店铺,势头猛烈圈粉无数。线下店铺面刚开张一个月就面临倒闭,我们的信息完全更新不过来,严重滞后。无奈之下,公司只能考虑转型。最后得出结论,保留原有的社区信息,加入全民写作的概念,依托政府基金,开启一个深圳+社区的文学赛,文学赛的特别之处在于写深圳,并且全年不落幕。平台公开透明,在线征稿。邀请洛夫、李敬泽、苏童、格非、邓一光、杨争光、相南翔等海内外文学大家担任终评委,胡野秋、王绍培、梁二平、南兆旭等本土深圳本土文化精英当担提名评委。人们常说深圳是文化沙漠,那我们就看看这片土地是沙漠还是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