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掩的门
  • 点击:18436评论:162022/08/24 20:49

客家小镇,桃花源一般的存在。天渐渐黑下来,小酒馆门外的暗影潜进来,房间的灯光越来越亮了。

两个人对坐着,灯光照着桌上的菜肴,仿佛某种仪式还没有完结。他们一边轻抿嘴唇品尝菜肴,一边看着虚掩的门,等着服务员上完最后一道菜。

她看了看他,说:“喝吧,你先慢慢喝。”说着起了身,拧开了酒瓶,为他倒上了酒。

他没有推辞,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桌面,说:“好想和你一起喝。”

她的脸上忽地飘来熟透的苹果一样的红,就像刚刚喝过了酒似的,她笑着说:“我也好想和你一起喝,等下次不开车,我一定陪你喝,陪你醉。”

她坐下来,灯光映着她纤细的手指,柔和、粉白,脖颈光洁的线条延伸下去,消失在鼓成波浪的衬衣里。

“你说过好多次了,我们总是找不到你也可以喝的机会。有几次你没有开车,但我忘了要你喝。不过女人喝酒总归不太好,是吧?”每次相约后,总是她开车来接他,所以他惜香怜玉的语气里带了点男人的自责。

“我真不知道你们男人喝酒是个什么滋味,因为深圳从来没有朝九晚五的日常,所以想释放倦怠?调整身心忘却烦忧?对于你,我觉得都不是,你倒像打通了通道似的,一扫平日里的抑郁和疲惫,给人一种清醒和畅快,所以我很喜欢你喝酒的样子。”

他把得到欣赏后的快乐藏在深思熟虑的神情里,笑了一下,开始喝酒。入口的酒,其实是冰凉的,只是在酒精渗透到血液里,才能揉搓出热量,点燃身体的冷寂,然后有种巍巍气势在身体里升腾,一如森林里高大的树冠在微风里摇摆,看似没有动静,其实暗藏了排山倒海的力量,但是这种气势和力量不过是一粒四处飘飞的花粉被苟合后所带来的,这种大与小,强与弱的对立和包容,仿佛与一切事物的本质一样;或许每一次酒精冲击,就是对这种本质的一次寻微探幽,这也许正是男人们贪恋喝酒的原因吧。

现在他的思维像这粒飘飞的花粉落在了花蕊上一样,生命的微粒活跃起来,一个崭新的局面打开,他渐渐从文质彬彬的对答中走出来,不再那么拘谨了。

她用渴望而欣喜的眼神看着他,她最喜欢他此时的状态:语言生动准确,思路清晰,每一个现实的问题,他都可以用哲学的方式和宇宙万物联系起来;对于她的一切问题,他从不口若悬河,故弄玄虚,他的尺度把握得很好。她倾听着,时而低眉颔首,时而支颐独思,随着他娓娓动听的话语,她从现实走入虚幻,从思想的表象走入精神的深邃和广袤,每当这个时候,她细腻的眼睑就会像括号一样微微下垂,眼里的光泽在黑黑的睫毛间熠熠生辉。

她的脸庞沐浴在灯光下,玲珑的鼻翼像吮吸花露的蝶儿的翅膀微微颤动一下。他的腿在桌下不经意的碰触,使得她轻轻一颤,这个带着体温的感觉像水一样流贯到她的指尖,又像山雨前忽然聚集的乌云一样涌到她的脑子里,在她不知所措时,他抓过她的手,用另一只手在她的手背上轻柔地搓了搓,似有千言万语的样子,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他努力想表现出她所说的清醒和畅快,但最后只是傻傻地笑了笑。

她怜爱地看着他,用手掌覆盖在他的手背上,然后把手从他的手掌中抽出来,她说:“别喝多了。”

他从来在她面前,都表现得镇静自若,即使在喝多的时候,她也从不会说“别喝多了”,相反她总是带着鼓励对他说“还要吗?”今天的晚餐才开始,甚至菜还没有上齐,就像球赛刚进入前半场,就遭遇了黑哨,一开始就直奔结果而来;每次和她在一起,尽管多少会留下遗憾,但是这种遗憾不会影响他们彼此的好心情和满足感,分手前,他们仍然不会忘记拥吻而别。

我喝多了吗?一股强烈的保护欲从他心里涌起,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压力。这种压力使得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性情和品质,怀疑自己的很多行为是染上恶习的结果;譬如在情感上毫无节制,时有放纵和挥霍,对事物判定和决断时,常处于懵懂或是迟缓的状态,有时根本就表现得十分弱智。

就说关于这顿晚餐吧,到底安排在哪里的想法已经跟随他一个星期了,只要一想到日期就要来临,他就感到自己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轻轻一碰,就要漏出水来,直到他坐进了她红色的小车里,他也没有想出具体的位置来。他们开车转了好久,从深南大道到香蜜湖畔,从梅岭到尖沙咀,经过了一个个的餐馆,回避着可能遇到的熟人,他的提议几近愚蠢,都被她轻易否定了,最后他们从城区过桥到了这个客家小镇,觉得这里的小餐馆相对偏僻幽静,是个能够营造幽会气氛的好地方。

在他正感觉这里的静谧能听得到彼此心跳的时候,门外有嘈杂的声音传来,好像是几个钓鱼晚归的人,不知是在这里吃完了饭要出去,还是饿着肚子才进来,反正他们谈着钓鱼的事。

他们警惕地对望了一下,开始怀疑这里是否是安全之所。他起身小心地从虚掩的门走出来,穿过走廊,他看到大门前的灯光下,那几个钓鱼的人在汽车后备箱里整理渔具,养在塑料收纳箱里的鱼受到了惊吓,猛地摆着尾巴,灯光把四溅的水花照得像散开的碎银。

走廊的尽头连着庭院里的菜畦,惨白的月亮卧在这个还没过度开发的小镇上空。临水的树林灰蒙蒙的,保持着原貌的建筑物除了临街的两排屋顶上灯光耀眼外,其他的灯光疏离有致。镇内的石板小道很平整,镇口的公路上偶有赶路的货车开过,它们身躯庞大地拖着黑色的影子,呼呼地发出只有在夜里才听得到的声音。

院子里足够亮,基本上没有令人恐惧的阴影,甚至可以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冬青的树篱、围墙、两根不锈钢管之间拉着的晾衣绳、带着细小虫洞的萝卜菜。

他顺着一条水泥小径来到院子里的卫生间,吧嗒打开灯,里面显得整齐,洁具很干净,不是他想象中又脏又臭的那种。

他从卫生间出来的时候,大门前的汽车已经开走了,地上有一片水渍。一个收拾得还算整洁的老年妇女抱着她的孙子坐在前厅的吧台里。

“今天的这个酒不是原装的吧?”他问道,尽量表现着善意,使自己的语气不引起误会。

“是装在瓶子里的散装封缸烧,儿媳妇她娘家槽坊的,卖得好俏的,有问题吗?”老人尽管带着很浓的客家口音,但他还是听得很明白。老人把臂弯里的孙子换了一个边,样子很和气。他早看出来了,他们是靠祖屋开店的家庭模式。

“哦,没事。好像还有一道菜没上,我顺便把单买了吧。”

老人笑了,“你的同伴已经来问了菜、问了酒,单也被她买了。你们什么都想到一处了,真是一对互相体贴,心心相印的好人儿。”老人话里没有揶揄的成分,显得十分厚道和真诚,或许她把他们当成了夫妻。

他走进房间,老人的儿媳已把最后一道菜端了上来,正在和她说着话。儿媳脸上白里透红,身板健康硬朗,说话直爽,语速快,一看就有股山里人特有的干练利索劲。

“我们这的菜和酒都是我娘家人托班车送过来的,纯粹的农家菜,城里是吃不到的,”儿媳瞥见他推门进来,像是在等着给他作解释,但她又不正面对着他,而是说给两个人听,“封缸烧里有股荔枝香味,是吧?这是传统工艺酿制所独有的,任何化学的香精都不能调出这个味道的,所以,恭喜你们今天喝到真正的客家酒了。”她边说边往门口退去,那种训练有素的姿态,一看就知道她有过在酒店打工的经历。到了门口,她躬一下身子,说:“你们安心吃,有需要再叫我,多长时间都行,我们不急着打烊。”她诡秘地一笑,话里带话,转身把门轻轻地带上了。

他坐下来,抱歉地对她说:“很不好意思,怎么你去买单了?这不符合国际惯例。”

最后一句的幽默把她惹笑了,她噘着嘴娇羞地回应道:“不能每次都要你破费,今天尤其不能要你买单,你看刚才这个小媳妇的眼神,好像我是你刚姘上的女人。”

他顿了一下,在空中握着拳头,扮了个怪相,“我们要做一对庄重严肃的人,不!是一对庄严的老虎。”然后把双手的大拇指按在太阳穴上,扇动手掌,唱起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她用手捂着脸,从指缝里看着他的样子,呵呵地笑起来。

“我之所以买单,至少可以减少她不怀好意的看法,我宁愿她把我们当成夫妻,夫妻出门女的买单,这才是正常的。”

她在为自己鼓劲的时候,脸上笑的余波渐渐淡去,露出糟糕复杂的神色。

“我们不正常吗?即使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会有人误会的,因为世上的美丽不会单独存在,甚至根本就不容许存在。难道我们不是夫妻,就不能是朋友吗?”他用膝盖碰了碰她的膝盖,把她的手拉到自己的嘴边。

她夸张地把手拉回来,瞪大眼睛,指了指门的方向。他回转身看到虚掩的们,慢慢地开大了口子。他起身时,她已冲到了门边抓到了门的把手,他帮着她把门锁好后,把手放在她温柔的肩上。她脸上涌现苹果一样熟透的红晕,搂着他的脖子,咬着他的耳根说:“难道我们仅仅只是普通朋友吗?”

“我们当然不仅仅只是普通朋友。”他贴着她的脸,感到了她轻盈的气息和双颊的滚烫。

他的指尖掠过她的脸颊,她抑制住了自己的激情轻轻地阻挡着他的手。他原本在适度的酒精作用下,会放纵自己的思绪,但绝不会做出很彻底的事来,倘若他强求一点,或许她会迁就他吧。

他们兴犹未尽地重新坐在座位上,“我们这么多年了,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吧?”她知道眼前的男人会非常得体地应对她所有的问题,但她仍旧会时不时地以问题的方式切入话题。

在他们相识之初,她耍过所有女人的小手段,比如问他,他们相识在哪一天,每个月相聚的次数等等,但今天她不是提问而是感慨。

“是的,确切地说,十八年了。”这个问题在他心里重复过多次,所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把我们的感情维系这么长的时间。我的答案是:最本能、最真实、最简单的相处,你的呢?”

他略作思索,说:“是默契,对,默契!我们之间虽然缺少山盟海誓的浪漫,但一定是纯粹的,理性的。在这个世上绚丽灿烂的事物转瞬即逝,只有朴实无华才能天长地久。”

她把夹在两腿之间的手抽出来,捧着自己的脸,“多希望我们能相处得自然,象同性间那样无所顾忌呀!但我们注定需要理智,需要避让,我们有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家庭有儿子有父母,有朋友有工作。诽言和误会也是伤害。”

他用暂时的沉默给与了肯定,“人生好不容易,你我能这样身心愉悦地相处这么多年,能在我们各自的家庭和工作中互相保护,隐忍我们的激情,维护这份隐私,我真的很感激你。感情和与身俱来的某些事物一样,不是以好坏相论的,感情是爱屋及乌而不是鱼与熊掌兼得,我们虽然不能建立一个在一起生活的物质家园,但我们一直在构建一个只属于我们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空间,我们互相信任,袒露身心,在现实和精神的不平衡中,把现实里必须藏着掖着的都交付给对方,在相互的慰安里弥补精神的缺失,我们不伤害谁,不危害社会,我们没有错。”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言情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文夕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9-08
  • 蔡德林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05
  • 蔡德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1
  • 悠悠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2-08-2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小说展示了一种很难拿捏的特殊的两性关系。门始终虚掩,未曾关闭,未曾全开。中年男女的情谊,很多心灵相通,情感相接,却又被社会、家庭等因素所阻隔。难能可贵的是,作品篇幅不大,却娓娓道来,自然流畅,恰到好处,未做过多阐释,也不嫌抽象干巴。中心舞台就是酒馆的一个房间,中心事件就是一个两人饭局,却容纳了人类情感中不能轻忽而未备充分书写的那一片场域。作家悲悯而欣悦地肯定道:维持现状,也许是最好的状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蔡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蔡老师
  • 没有一定的实力是写不出这样让人青睐的作品的。今年参赛小说里的佼佼者之一。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陈老师鼓励
  • 这是一篇气质独特,气味,色彩,都非常明显的心灵“画作”,具有诗韵的意向,庸常的具象,作家营造的一种生活场中,那个欲念的“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构成一种特定的气场,这就是小说特质的气场。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秦老师精彩点评。谢谢您。
  • 这样的小说要是放在80年代就是典型的先锋小说,与传统的小说追求故事情节不同,它更注重营造某种氛围和情调,想迅速把读者一直引到人物的内心,把生活的细枝末节打散揉碎。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廖老师点评。谢谢您!
    • 文夕评委2022/09/08 16:01:10
    • 分享到:
  • 现实挤压下的中年人,仅有的一点柔软的感情,很真实,温暖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文老师点评,谢谢您!
    • 文夕2022/09/08 21:35:24
    • 分享到:
  •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把我们的感情维系这么长的时间。我的答案是:最本能、最真实、最简单的相处,你的呢?”这一句描述很到位
  • 作家对存在的灰色地带的情感不能视而不见,人性的美好处处都在,文学不能回避。谢谢文老师的细致品读和点评。
  • 现今社会,包罗万象,在较为宽容的世界里,读者透过虚掩的门,看到了门中人的样子,同进也折射出自己的模样。是赞同?同情?抑或唾弃?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观点,或许这才是作者表达的意义所在。
  • 这个小说情节不多,最多的是一种情绪在动荡,也许真正好的状态,这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把我们的感情维系这么长的时间。我的答案是:最本能、最真实、最简单的相处,你的呢?”其实两个人的关系就如同虚掩的门,这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欧阳老师的精准点评,谢谢您。
    • 彭定旺1布衣2022/08/25 12:36:42
    • 分享到:
  • 小说《虚掩的门》写的是一对中年情人,他们的暧昧持续了十八年,而依旧温情脉脉,虽不能说相濡以沫,却也稍可相互慰藉,彼此在乎着,平时也偶有小别扭,却并不打算改变这种状态。没有婚姻的负累,也没有朋友的疏落,一种谈谈的人生惆怅与快感就在里面,生命的光与影也约略在里面。最后如果分离,也不会有太大的消耗。这种灰色人生是深圳打工族里最常见的状态。这种平衡或者无奈也就和炊烟一样,成为我们最日常的一部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彭定旺1布衣2022/08/25 07:49:05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2星
  • 2钻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荆江文学》副主编,作品散见《作品》《文学界》《长江文艺》等期刊,出版有小说集《家宏来信》《虚掩的门》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荆江文学》副主编,作品散见《作品》《文学界》《长江文艺》等期刊,出版有小说集《家宏来信》《虚掩的门》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
  • 14100
  • 5
  • 59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