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醒笔架山
  • 点击:22557评论:22022/08/25 20:28



我少年时代所有高大的梦想,都和陌生的深圳有着莫名的关系。虽然那时懵懂的我,还天然地被禁锢在远离城市的小乡村。

初次听闻深圳,是来自那年村头刚刚接通的广播里,董文华所演唱的那首《春天的故事》。董文华空灵婉转的歌声,不仅陶醉了当时心智初开的我,歌曲中所展现的超越那个时代的美景,也开启了我心灵上那面幻想的窗。从那时起,我心头便萌发出一定要跳出农门的理想,要去外面追逐自己的希冀和向往。

董文华让我所知道的那个抽象深圳,只是邓公在南海边书写的那幅著名诗篇。而年少的我之所以对邓公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我可以光着屁股顽皮的年纪,曾任性地糟蹋过一次家人眼里希宝一样的粮食。爷爷心疼被我泼洒在地上白花花的米饭,又不忍心对家中的长子长孙下手,只得板着脸严肃地告诫我:要不是邓公重新上台来,我们哪能吃饱肚子?

幼小的我便记住了能让我们不挨饿的邓公,也由此容易记住与邓公关联的一切。

而发生在县城百货大楼彩电专柜前的另一场启蒙,让我开始对深圳产生刻骨的思慕。那时的深圳,俨然已是一座赫赫扬名的奇迹之城了。而我刚刚迈离的小乡村里,有钱人家还在操控着树着天线的黑白电视。

在播音员高亢激扬的解说背景下,彩色荧屏里的深圳,正向世人全方位展示着她玄幻迷人的光彩。我被深圳的奇特景象钉在大彩电前寸步难移,深圳的繁华和艳丽在我内心翻涌激荡,深圳光怪陆离的奇妙生活深深地震惊着我,最撼动我灵魂的是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召唤下,深圳时刻上演着潜龙腾渊、草根逆天的成功案例,这一切牢牢地吸引着满脑子想早点发财的我。听电视里的英雄们说,在深圳发财太容易了,而我家,穷得已经太久太久。

那个午后,一个十五岁男孩混沌初开的眼眸,已被魔幻的深圳瞬间牵引出蠢蠢躁动的欲望。我幻想着何时能去朝圣那座英雄遍地的希望之城,想尽情畅游在那天堂般神圣的都市里,在传说弯腰就能捡到钞票的经济特区,尝试着践行一下我狂妄不羁的白日梦,还幻想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时的我已辍学为徒,从农村惊惶地走进了县城,开始漂泊在人生的风雨中了。在那个百货大楼的台阶外,我和几个师兄弟驻足在彩电前看稀奇,唏嘘地欣赏了一下午的遥远深圳。了解到深圳除了有大把发财的机会外,还有一座和小县城一样山势、一样山名、一样葱郁秀丽的笔架山。

回到学徒的栖身餐馆,怀揣着空洞逸想的几个愣头青,还在摇头晃脑回味着刚才彩色大屏幕里那场视觉盛宴,喋喋不休地狂吹牛皮。我的脚步却自主地钻进逼仄的厨房,安静地蹲在油污满地的洗刷池旁,哼着郑智化的‘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了~’,卖力地淘洗宰杀。

其实,在我的内心,关于发财致富出人头地的愿望,怎么说呢?它实在是初见世面的乡村少年一个很难以启齿的羞涩话题。但欲望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着了床,发了芽,将会是以血滋养,很快会茁壮蔓延开来的。我自以为吃得苦中苦后,这个愿望定会早日达成的。

后来,我在成长中遭受挫折,在生活中受到委屈,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总喜欢一个人悄悄爬上县城中央的笔架山。我喜爱独自攀登,是因为渺小的我站在峦岭之巅,有一种山高人为峰的虚幻错觉,这种感觉可以麻痹我的颓废,安慰无助的我以存在的意义;爬上突兀兀的巨石,我仿佛伸手便可触及头顶那湛蓝湛蓝、干净得一尘不染的天空;放眼远眺,极目楚天的舒爽,能消散我已堆积如云的郁气,让我无限的心旷神怡。

笔架山的幽静中,孕育着无穷的生机与希望。山上树影婀娜,鸟雀啁啾,山下文峰中学传诵而出的朗朗读书声,对于过早辍学的我来讲,犹如梵语圆音般悦耳动听。

漫游在山间小路上,我信马由缰地思索着我的出路,畅想我的未来,做着各种奇怪的富贵梦。神奇的是,我所有梦想中的辉煌时刻,都不约而同与深圳这个地方有着某种关联。我自己都很疑惑,为什么我愿望中长袖善舞的舞台,不是北京、上海、武汉,而是深圳?照道理讲,北京、上海比当时的深圳不知要高出多少名声,省城武汉在我耳边出现的频率最高,且离家还较近。

也许是当时新闻中播报已竣工的中国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在远方召唤着我。地王大厦的不远处,有一座如脚下能带给我好心情的笔架山,等候着我向他去倾诉心思。还有我脑海中铭刻着深圳印象,也在时刻不停地诱惑着我。总之,是传说中的深圳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勇气,让我这个在暗无天日的厨房里打杂的小学徒,居然能在笔架山上突然爆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呐喊。

于是,在下山的时候,我居然能临岳敛气,从容乐观地规划我的人生道路。回到厨房,也能坦然面对师傅的责骂,淡定接纳师兄们的讥讽。在我遭到上述窘境时,我竟然从心底燃烧不起一丝恨意,还暗自可怜那些人的有眼无珠,嗤笑他们的浅薄。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假如老子长大以后在深圳发达了,看你们又是哪幅嘴脸。”

事与愿违,我在手艺上,从来没超过那几个心灵嘴乖的师兄们,等到师兄们一个个出师再为师,我还在原地鞍前马后伺候着师傅。只是灶台上每少一个师兄,我登台的机会就多一点,随之我心底的那个从不示人的欲望,就会更强烈一分。

九八年家乡发大水时,我刚二十岁,业已出师两年,工资每月八百块钱。这在当时的小县城里,算得上是高薪了。工商局机关坐了二十几年办公室的伯父,每月拿六百多块钱。伯妈在麻纺厂工作二十年,工资才三百块。对一辈子土里刨食的父母来说,没读多少书的儿子有了如此高度,也称得上不辱门楣的少年得意了。

轻狂的我并不满足旁人对我的钦羡,在赚得人生第一桶银两后,执意要离开家乡去远方寻梦。我也明白,其实对这种还算优渥的现状不满足,完全源自于我内心止不住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止不住对隐藏的那份精神使命的追逐。在洪水对家乡的侵蚀消退后,我趁机说服父母,怀揣满满的自信来到广州,正式开始了我的江湖浪顿生涯。

殊不知广州频繁交替的烈日和暴雨,让莽撞闯入的我有点猝不及防,水土不服的预兆,在我心里引发一丝担忧。好在广州城有远房表姑的一方屋檐可容我暂时安身,在经过漫长揾工的消磨后,我当初踏出火车站时,心里所盛装的骄傲和自信,早已消弭得所剩无几。原本我那张清秀的脸,在烈日的炙烤和自负与菲薄的煎熬中,长满了难看的青春痘。但因为这是初次出门,心里还有饱满的期待,无悔的坚守就变得很有意义。

这也许就是青春的代价吧。

好不容易在广州找到了一份还不如家里的工作,此时已别无选择,只能勉强凑合着骑驴找马。从此以往,序幕般拉开了我十年居无定所的沉浮日子,我如蚱蜢般辗转跳跃于珠三角的大小角落。其间也不死心地短暂奔袭过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其他大城市。但恰恰与心驰神往的深圳一次次擦肩而过。这不是我叶公好龙,是命运在反复作弄,每一次准备前往,临行前都会有变故,都未能如愿。

那时去深圳,还需要办边防证。

而立之年后,已经结婚生子的我,极度想摆脱流浪的宿命,可潜伏在心底的那个不甘的妄想,却一直坚毅地蹦哒着,催迫着我停不下脚步地到处流浪。我在嘈杂的夜市摆过地摊卖杂志,在天桥上倒腾过服装,从老家骑来老婆陪嫁的摩托在南方跑‘摩的’……

我在困厄的坚持中,守候着最惊喜的意外出现。

机缘巧合下,我投奔佛山开家具厂的老友同学,在他的公司里跑销售,向这位已成功立足南方的哥们学习留在南方的门道。时间一晃又是两年,迫于生计的兜兜转转走街串巷,已泯没了我对寄愿之所的罕俪,但还不至于完全淹灭无存。深圳,依然是我心中的尊贵之城。

遗憾的是,一般家具卖场大多是在城区边缘,而深圳的郊区与我家乡的县城一般无异,除了人多楼密,道乱车急,在四处工地扬天的尘土中,根本找寻不到摩登的街景,体会不出国际大埠的标格。我不承认深圳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安慰自己的托辞是我没去走进深圳的内心,所以感受不到深圳雄壮的脉搏。

在见证老板同学的富贵崛起后,我再次激发出不成佛便成魔的决心。我接受了早年来南方安定后的发小及时邀请,在毗邻深圳的某个小镇上,倾其所有与发小合伙开了一家小餐馆。临行前,我特意回到家乡,专门前去朝拜了笔架山。我在山巅上向笔架山虔诚祷告,希望钟灵毓秀的笔架山能带给我好运,能让我也如老板同学那般华丽转身,像发小那般在南方安定无虞。最不济,也要让我有十足的底气衣锦还乡,这也不算辱没了我对笔架山的信任和敬重。

不想就是这个急功近利的冲动,让我栽了很大个跟头后,彻底掂清了自己的斤两:一直自诩不凡的我,其实并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也根本不具备能吃上富贵饭的那一副胃肠。

餐馆在仓促中开张。半年多时间,连遭厄运侵袭。车祸伤身撞击,洪水漫街浸泡,合伙突然撤股,老婆意外患病,强盗撬锁打劫,金融危机大爆发波及镇上近百家企业倒闭,导致餐馆对面大型夜总会直接破产,我餐馆的常客流失殆尽……

就连对面夜总会那支十几人的保安队伍,在我餐馆里偷偷烹食了两只看门狼狗后,一群难兄难弟酒话珍重,揖手作别而悲怆散去了。

寄托着我沉甸甸希冀的餐馆,实在是步履艰难无可继续了,我只得将它忍痛割肉贱价转让。在我烦闷不堪时,在深圳工作的弟弟接我去他那里小住散心。我兜里揣着少得可怜的转让款,灰心伤情地来到深圳,准备在弟弟暂居的蜗室里,暗自舔舐我汩汩流血的伤口。

计程车载着我和我破旧的行李,终于穿行在十几年前就定格在心的清晰画面中。我的心情是无比的黯淡,记忆却是如此固执的清晰。我隔着车窗,仰望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扫视着宽敞整洁道路上的宝马香车。那些车辆是那样的夺目养眼,车里的俊男美女个个光鲜亮丽。鳞次栉比的建筑鲜明特立,天桥楼宇巧然错落有致,处处花坛锦簇、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好一张盛世名片之城,好一座魅力四射的潮流之都!

我在恍惚间走进了梦境中的圣地。

但我在深圳的热闹中流连几日后,敏锐察觉出这座城市自信的外表下,隐藏的一些淡淡焦虑。这里的行人大多匆忙而冷峻,很少有自然恬静的悠然,每个人兀自鲜妍,兀自丰盛,形形色色的群体交织成一张繁杂的大网,却产生不了令人安逸的烟火人情。我原以为这座移民城市既然能展现睥睨一切高傲,肯定应有他繁荣后的温度可以温暖每一个过客,可以润泽为此地流过汗流过泪的所有凡夫俗子。但我就在城的中央,似乎丝毫感受不到这种温暖和润泽。我有些遗憾,这与我印象中结识的深圳相去甚远。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笔架山深圳流浪逐梦失败顿悟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榆木子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8-28
  • 梁平点赞20(2000),共计2000
  • 2022-08-27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榆木子1布衣2022/08/26 23:55:21
    • 分享到:
  • 一字不落地看完,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南下淘金,而又梦碎他乡的青年,像极了当初的自己。作者对景物和心理描述都拿捏的很好,所表达的情感都能引起读者内心共鸣,读书不多,遣词造句却能信手拈来,实在难得。好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暁霞囡4举人2022/08/31 18:22:34
    • 分享到:
  • 笔架山的确值得好好写写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1星
  • 1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3600
  • 1
  • 330
  • 这篇层次非常丰富,沙哲学早已成为植物人,文中所有关于沙哲学职场的内容其实都是公公和姐姐替他想象出来的,公公和姐姐用替他虚拟职场的发展吊着他的一丝意识,让他不要放弃,而公公和姐姐想象出来的沙哲学的生活跟真实生活互相映照就别有意义。荒诞中格外现实,现实又比荒诞更荒诞。生犹如死、死又能重生,铅山壁虎断尾之喻直点主题,笔法老练、结构精致、寓意深远,佳作也。

    陈彻断尾

    2023/10/3 13:47:42
  • 人生无常,世道苍茫;当断则断,否极有光。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虽短,但内涵丰厚。人啊人,困厄时要向壁虎学习。老板为生意断尾,提子为爱情断尾,公公为房子断尾,只为赌一个柳暗花明的求生。以变应变,适者生存。作者有哲学家的气质,文笔潇洒,驾驭起枝蔓繁多、彼此穿插的人物线、时间线、时间线来,游刃有余。一些机趣梗与知识贴用得恰当好处。难得的佳作!

    孙行者断尾

    2023/10/3 13:38:18
  • 提名一首旧体诗。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其实指的是旧体诗。胡适们废了文言,却废不了旧体诗。新诗兴起,虽不乏佳作,但论其对国人影响,似乎并未超越旧体诗。保守传承、革故鼎新的最佳状态,应是新旧并存,相得益彰。遗憾的是如今的旧体新作,要么是毫无诗意的老干体,要么诘屈聱牙,典故堆砌,难为读者接受。而这组旧体诗吟咏深圳,流畅清新,平易浅白中涵容诗美与哲理,深得旧体诗之意蕴与趣味。

    蔡德林歌咏深圳

    2023/10/3 11:52:14
  • 蛮欢喜的这样的小诗。城市民谣的搞法,撷起一个小意象进行一下小批判,还有点小酸楚。一个成熟而宽容的社会是需要些小反讽的。说起来,肇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场打工文学的文学运动有时候是对的,较之所谓精英文学的失守,它的现实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得它更接近所谓纯文学。

    郭建勋在深圳街头遇见一群蚂蚁(组诗)

    2023/10/3 11:19:37
  • 这是一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小说,将审美的主场融入到鸡零狗碎中,让读者获得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再是文学独享的方式。我欢喜这样的小说。作者甚至有意地进入到他的语言狂欢里,痛快淋漓而不管不顾。小说里的人物不是刻意塑造的文学人物,而是生活中的活蹦乱跳的你我,小说以导游的方式在拉我们进去,而不是对我们进行絮絮叨叨的训导。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说而不是那种刻意的小说。

    郭建勋陀螺

    2023/10/3 11:04:53
  • 像她的我之前读过的散文一样,赵静的这一篇仍然那么有力地打击着我,魂灵都开了裂。直接、勇猛、干脆、磅礡,像泥石流一样奔涌过来,令人血脉贲张,透不过气,赵静的文字有这种力量,有这种感染力。力量的背后是真实,很坦诚地打开她之所观她之所思。是的,如果你不愿意兜兜转转,写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真实,有一说一,质胜文则野。赵静的散文是野的,如松涛海浪,如电光石火。

    郭建勋血地寻梦

    2023/10/3 10:42:19
  • 朴实真诚的叙述,体现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关心朋友,热心公益。也是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每个人可能都有面对的一地鸡毛和琐碎。心态和视野,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作者做到了。

    谢龙我在深圳来来往往

    2023/10/3 10:35:09
  • 短短几首诗歌,简述了作者前半生的坎坷,凄凉,不易,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温暖,作者对家人对朋友是诚心诚意的付出自己所有的爱,像苦瓜藤一样充满生机与力量,像夜幕下的小白菜充满韧性与坚强,完美的诠释生活虐我千百次,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温情的女子,这样坚强的生命才是当下最值得我们尊重的灵魂。

    樊治月光 女人

    2023/10/2 18:39:57
  • 这篇非虚构堪称对于抑郁症少年的深度调查,全方位展现了原生家庭环境以及少年的症状表现,最后通过楠楠之口道出了心底的苦衷。我猜测,楠楠便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亲戚或朋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切进观察与细节呈现。原生家庭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基因遗传、校园霸凌、人生经历等其他原因。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重大问题,也是热点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与探讨。

    欧阳德彬隐秘的角落

    2023/10/2 16:57:56
  •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夫妻却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说通过巨细靡遗的日常书写,铺陈了城市中产家庭的苦闷与隐痛。貌似轻浮的荤段子之后,潜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妻子通过写作寄托精神,丈夫沉迷游戏放大空虚,生活的矛盾无法调和。“没有陌生人的世界”这一简洁的广告语,“饱蘸着九十年代的深情与诗意,广告牌下,簕杜鹃恣意怒放,人潮汹涌,步履匆匆,空气中漫溢着一股青春之城的浓郁气息”,人到中年,却成了一种反讽。

    欧阳德彬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2023/10/2 16:10:48
  • 这一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深圳之所以是深圳,不仅仅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肯吃苦、肯付出的“荣哥”,更因为这众多的“荣哥”吃苦付出之后,可以得到相对丰厚的回报。这回报,又不仅仅是钱财的收益,同时更是人本身的成长。在我的家乡,在很多人的家乡,都有漫山遍野的纯朴“荣哥”,他们只有吃苦的机会,却没有成长的机会,因此,怎么可能拥有像“荣哥”那样的内生动力?这样看,深圳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恰恰是造就了“深圳人”。

    王元涛荔香夜话

    2023/10/2 14:27:13
  • 四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不止一代对高速“晕车”的老年人。他们骤然被从落后的小乡村转移到繁华的大城市,对一切都眼花缭乱,消费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生活节奏不适应,由此生发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深圳人在这些矛盾中已经纠结了好多年。解决这些矛盾光靠提倡回归传统道德观是不够的,年轻人不仅要引领老年人适应新时代,自己也要读懂他们苦苦思乡之后那怅然若失的精神世界。这篇作品对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陈彻月光之下

    2023/10/2 13:19:20
  • 文学青年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时代,说出来是很容易被人嘲笑的,这篇小说字里行间的愤懑几乎喷出纸面。光是几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的意图:“空理想”、“莫成功”、“吴抱负”。这种作者立场鲜明表达的写作方式有些冒险,一旦读者对这种立场稍有不认可便很容易弃卷不看。但本文作者勇气可嘉,并且将故事和精神内核表述得非常完整,起码让认可这种立场的我看得很爽。稍有不足是深度不够,对于设置得如此鲜明的人物来说有些可惜。

    陈彻雨夜

    2023/10/2 13:05:51
  • 改革开放的好,就在于它能让高学历的城市精英一飞冲天,低学历的农村娃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幸福。深圳这四十年,让中国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能量,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励志故事,在深圳每天都实现着,同时激励着全国人民。深圳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火炬,不要让它熄灭,一定要继续燃烧下去,照亮人民的未来之路。

    陈彻荔香夜话

    2023/10/2 12:56:20
  • 实际上一直隐隐担心,会出现女主人公丈夫偷偷摸摸出轨一类的狗血情节。感谢作者,没有陷入那种大路货的恶趣味叙述。那么,一个远在江西山村的母亲,居然稳稳卡在一个接一个的节点上,有力甚至决定性地促成了在深圳打拼的女儿的事业腾飞,这事儿可信不可信?生活,当然未必会如此精准,如此戏剧,但作者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强有力的:真正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才是克服一切物质匮乏和不幸遭遇的终极秘密和法宝。

    王元涛奔跑吧,狐狸

    2023/10/2 11:29:11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