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峦山·深圳郊野公园
雾雨洗树林几次,几滴
落在老蝉的背,几滴掉在
爬山路的石阶,清润了薄翼嗓子
湿了登山人衣襟
溪水在陡崖上奔走流坠
碎成珠,成瀑布,撞山山岩
浪一圈水花,弹一调山水曲
自然成韵,自在知音
瀑布如注入山腰小潭边
炸裂一份,分予雨雾作伴
融化一滩,负离子泡养小鱼
来人不问,哀乐自留
细雨里登山,弃了蓑衣,忘了斗笠
望远景多是沉默,少许茫然
看眼下风景,不识草木之名
马峦山水情深,却不洗悠游的人
@立夏·莲花山十四行
季节性水塘边几个白鹭
飞过来,踱过去,贴着水面
细腿,长脖,白身,长喙
它骄傲地端详着影子
灰麻鸭浑身鼓胀,扇动翅膀
在水面健行,去干白色瘦影
又像卑微的索欲人,发情求偶
极尽揶揄乞怜之态
流云在上,三两朵悠然心境
立夏前的风轻吹款送,捎着
水塘里青草的味道
高楼之下一点柔情,剥去生硬
褪去喧声又撕掉掩饰
初夏的风景换了一层新
@海山站·2021年中秋节前夜
倒置一个感叹号,在海与山之上
对岸不见人家,灯火熄灭
四角楼失踪,只一弧黑影
在谋划、粼粼的碎金
此岸沿海铺设一排木板
再伸出一个触角,立一个灯塔
吸引千万双眼睛,以海天为背景
在纯蓝、乳白的画布里行走
挪脚的树和顶着脑袋的人
举起手拍照,抬起头仰望
排成一线、站成一列、致意
煤油船上岸,货轮扭动身子
风浪和鱼都能搅动海面
不做千万双眼睛后的一潭死水
@大鹏游·较场尾
踩进沙里,踩在大海的薄脸皮处
指缝间填满沙粒一样的时间
在水泡和流沙之间
一种美在沉沦下陷——
幽静民居深处有路蜿蜒
矮楼房,小院落,紧紧相连
一个不带圈的“拆”字赫然显现
温馨小室向破墙败瓦衰变——
锁城封闭,石头巷子凋敝
滥情声乐在响,掺杂苦楚叫卖音
老窑鸡柴口塞牙,微笑10元一次——
正午烈阳扎刺,入夜喧声沉寂
讨海而生的人,渔网换了游艇
仰慕大海的人,落日一般面无表情——
@夜游红树林
出地铁就见到海,黄路灯开路
清凉的小寒夜,清静的海岸边
小浪翻动,一块块光,一片片黄
吞掉脚步声和嘶喊大喇叭
以及白昼的人来人往
妙龄男女亲着嘴,偎依在石块上
交换着唇吻波动像海浪碰撞
有时迟疑,有时欢唱,有时丢了魂
一种名叫青春的激素如泡沫膨胀
若炸裂,即是绚烂的花
如墨色的海对天蓝的遗忘
万物可染,涨退随时,还有
一种桀骜不驯的野腥,就扑进
鼻翼,就钻进怀里,就娇艳着
引诱上岸之心与下海之人
@深圳湾公园·潮汐公园
寻一片海,寻一处干净、安宁
亲近飞鸟,吐泡泡的鱼,泥里
张开嘴吐苦水的蚌,另一种生存
在呈现,在清闲里吹嘘鼓掌
富足是海风轻和地吹刮,暴雨
横扫而过却并不暴虐猖狂
悠然喜乐在海岸边缓步从容
一脚轻,一脚劲,闲懒散漫
调剂疲惫倦怠厌腻的眼
天边笼着灰雾,雾罩着群山
长桥上车流载着苦闷逞能
有符号是身影,像思考的人
在言语,在怒斥,责难又泄气
雾漫无边际,如网笼罩
盖住天又压住半边陆地、海洋
往来穿梭的人是线 ——
每一步都在将生的罗网织连
@生态公园
月在空中生毛,几只眼睛仰望
夜,空得很静,喧嚣单口嘟囔
九只眼睛变作几颗星,又一层云
十步一灯,五米一人 ,厌恶相遇
高楼在数十里外有倒影
湖中无鱼,有鳞,岸边有蛐鸣
夜深蓝,微凉,有露水润嗓
叫一声忧郁,又一声冷清,因为有人
秋月平湖有吉他在唱,声轻而扬
木桥连木头桩,藏进水底泥地
过桥人漂浮,水纹向四周漾去
水底有圆月,天上有团圆,秋风前夜
@仙湖植物园14行
——与徐年、颜伯卿、帅璐璐同游
寺在春水湖边,香火一注插进灰土
转身就推到,烧成灰烬
四角鼎立,在佛前,镀金外皮放光
脸圆润,身臃肿,眼微微闭合
惹一身香气,再去面佛,大红
新绿,鹅黄,深紫,暗橙,浅青
花有千百种颜色,沐浴佛光
在水底,塔只有一副尊容
船就飘在白云边,载满鲜妍盛放
在湖心三三两两横斜
顶着山的倒影,不起一丝微漾
仙人隐身,漠视又浑身是刺
酷热和焦渴淬炼的针
一根根扎进烂俗的心眼
@半天云村·深圳大鹏区
半山腰看海,半云居栖身养云
一条小溪顺谷而下,藏身绿丛
一天蓝因海而染,口含落日
快艇制造颠荡,海浪拍向礁石
都抛起彩色光沫
盘旋而上,蜿蜒而下,北斗蛇行
小渔船不见踪迹,小渔村破旧凋敝
一堆岩石累起沙泥架着四树墙壁
破屋烂瓦腐木锈锁和洞窗台阶
好在有绿树,有碧蓝的投映
走过一个人就留下一片光影
@深圳湾公园15行
一出地铁就见大海,泥泞和彼岸
对面白云,白出了层次和色号
滩涂上,礁石边,山与楼盘尖顶
一处流云在绕,在散,在摆弄
身子蜿蜒如絮,如失掉骨肉
抽离凡胎的灵,如炊烟轻盈
头顶的蓝色和白色色块像幕布
任由黄绿棕榈树叶分割成锯齿
一叶叶剥离的圈痕叫年轮
扎根在海岸标记潮水深度
伸展在空中作静默的灯塔
几次潮汐是海的几次呼吸
夕阳落下时,心跳平缓宁静
碎在尖楼之顶,则染一片红
将海岸行人个个包裹,在美的光影里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赞👍🏻
哈哈,不得不说这小伙子非常勤奋,勤奋得到了回报。第一次参加龙华区全国的散文大赛获奖,第一次参加邻家社区文学的征文比赛又获奖。都说天道酬勤,小伙子今年运气不错,不知12月份还会有什么喜事发生?希望你继续加油,用你的双手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深圳这座奋斗的城市是值得书写的,更是值得让人打拼和留恋的地方。来了就是深圳人,愿你早日在深圳安家。
读来唏嘘不已,文学可以改变人生:可以是空理想这样的,也可以是韦奋斗这样的。高洁兄的文字好读。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母亲是位了不起的农村老太太,独自撑起了5个儿女的天空;女儿的基因里有母亲的刚强、果断和勇敢进取的传承,上天没给她娇美的容貌,却给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和能言善辩口才。如果丑女因丑而自卑,她的生活将是一地泥泞;丑女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充满自信过上理想幸福的生活!令人佩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