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羁爱的脚本
  • 点击:11637评论:32022/08/29 21:16

1


严一萍刚把女儿送到隔壁小区的舞蹈培训班回来,还没来得及放下包儿,手机就响了。她一边脱鞋,一边掏出电话,见是赵芬芳拨过来的微信视频,拧着眉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划动了接听键。视频里母亲东拉西扯,毫无重点,严一萍强忍着没挂断,最后,赵芬芳还是把话题扯到了李橙身上。严一萍眉头锁得更紧,默默地叹了口气,该来的还是要来,嘴上赶紧借故说锅要糊了,匆匆结束了通话。

严一萍从不愿意承认,母亲直到现在都对她产生着巨大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是块儿石头,压在她心上,她极力想摆脱,搬走,但总会落入循环的窠臼。事实上,这么多年过来,不论身处何地,就是现在,她还是觉得脑子里有一个苛刻的批评者,叫她干这,叫她干那,叫她不能干这,叫她不能干那。这种感觉一度让她竭斯底里,无法忍受。她在成年之前的每一天,都竭力地做赵芬芳想象中的好女孩,但在成年之后的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是个可悲的失败者。

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满面愁容,想要放声大哭了,可就在精神要崩溃的瞬间,赵芬芳严厉的模样就出现了。“你要笑一笑啊!”她像是命令地说。

母亲不断地试图控制她的人生。

初中那会儿,就是叛逆期的时候,她曾经试图过用消怠学业来证明自己做不到母亲希望的那个样子,但那点儿小心思很快就被赵芬芳发现了,随之而来的是苦口婆心,唠里唠叨。小二十年的班主任可不是白当的。赵芬芳好像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用不完的精力,对自己班里的孩子说教完,依旧火眼金睛,仍有余力品评严一萍。

再大一点,严一萍会智斗了,曾经改变过策略,想要拉上同盟军,向自己的父亲求助,可父亲就像是一颗习惯了在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整天都围着母亲转,匀速不变地做着该做的运动。在家庭这场舞台剧里,赵芬芳是强势的主角,父亲沉默地做着配角。严一萍猜想,那或许是他们最和谐的状态。又或者,父亲早就看清了,认命了。不这样,他也会陷入女儿那样的精神泥沼。严一萍偶尔会觉得父亲有些窝囊,可悲啊!但马上又对自己窃议父母感到不安和内疚,于是她赶紧找出理由。至少,他看起来是心甘情愿的。

严一萍有时不得不承认,母亲对待家庭的方式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大约是四、五年前,严一萍尝试过最后一次和母亲建立融洽的情感联结,很遗憾,她失败了。之后她还是会经常给赵芬芳打电话,但是话题一定不能涉及到李橙,否则她就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口出恶语。她强烈地感觉到母亲又要把李橙当成小时候的自己,要求必须按照她的想法规划这个婴孩人生。这种强制和专横实在让她无法接受。对待女儿的问题,严一萍绝不退让。她觉得,自己退让的结局就是得寸进尺;即便母亲退让了,她也不接受,那不过是她的伎俩,以退为进而已。严一萍可不是空口无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极端得让人悲伤落泪。

她只能深呼吸,进了厨房去做晚饭,缓解这次微信视频冲高的血压。


2


在做饭这件事儿上,严一萍随赵芬芳,做熟没问题,但是口感和卖相,实在难以恭维。她进过的厨房像是刚被炮轰过的阵地,硝烟四起,一片狼藉。就算是简单的家常菜,她也不得不打开抖音或者小红书,亦步亦趋地对照了来。如果没有这些视频,她会对先放盐还是先放酱油纠结不定。至于酱油到底是生抽还是老抽,她永远也搞不清楚。

严一萍把淘好的米放进电饭煲,然后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土豆,想做了个清炒土豆丝。她先搜做菜视频,然后把手机放在支架上,准备从切土豆开始。视频刚播了开头,赵芬芳的微信就发过来了。一条如何教育小朋友的微信消息压过了抖音的做菜视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赵芬芳特别喜欢给她发这种视频,她把从网上看到的凡是能佐证自己观点的说教都发给她。有时是视频,有时是文字,像个传销头目,不断尝试给她洗脑。

“教育子女时千万不能说的三句话!”这是赵芬芳发过来链接的标题。就像是退了休的老人最喜欢转发的诸如“高血压不能做的五件事”一样,不过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党,字里行间只想着拎起你的脖子硬灌熬得浓稠的霉鸡汤。她才不管你喜不喜欢,能不能吸收。

赵芬芳对严一萍的影响,不只是心理那么简单。严一萍一边切土豆一边愤恨,所有的不甘都化在刀刃上,土豆刷刷作响,分落成丝。从生活到学习,从工作到恋爱,从认识到逻辑,从思想到意识,像是要修剪一棵观赏树种,丝毫不顾虑她的想法。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严一萍总觉得找不到“我”了,后来甚至觉得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那是严一萍最迷茫和无助的一段时光。就是这时,她后来的先生像是预先设定好的脚本一样出现了。他给了她足够的尊重、称赞、劝慰、安全、自在......先生带来了她迫切需要的情感支撑。她像个戒奶期的孩子突然握住了乳房,拼命吸吮。他们很快结婚。然后享受二人世界,等到严一萍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还缺点儿什么的时候,她怀孕了,就有了李橙。李橙把她缺的那点儿什么,填补的满满当当。她要让她在她的照顾下健康成长。

严一萍嘴上不说,可有时会暗自感谢先生。她和他结婚七年。他是个极度独立的人。他早早地发现了问题,带着她缓缓穿过了围绕了她三十多年的迷雾。当严一萍成为了母亲,而又是个女儿时,她在心里偷偷发誓,一定不能让那些曾经刮伤刺痛自己的荆棘,划破女儿娇嫩的皮肤,更不会让痛苦不堪的鞭笞重新印刻在可爱的女儿的精神世界。她坚信一定可以。她陶醉于这种自信,好像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我,似乎越是对于女儿的未来充满期许,那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越能填补自己的空虚之境。

刚切完土豆,准备剥几粒蒜头,赵芬芳的第二条视频链接发了过来。“学舞蹈的女孩儿到底与普通女孩儿有什么不同!”

显然,赵芬芳丝毫没意识到她给女儿带来的泥泞。这让严一萍成了岩浆四溅的火山口。她现在甚至不能想她说话的腔调。为了不让自己再次陷入剥离炙烤的心境,严一萍在情感中时不时对赵芬芳进行临时的隔离。避免和她进行各种渠道的接触,不见面,不发信息,不接电话。她觉得母亲就像是病毒,而她需要闭关疗伤,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好过一些,不被感染。她在自己和母亲的面前建起了一条防线。不,确切地说应该是底线,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虽然她害怕这条底线会伤害她和母亲之间的感情,但她早就想通了,伤害就伤害吧!想让赵芬芳真正地退让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她只能阻止母亲前进。如果母亲把她当做一个普通人该多好。


3


严一萍怀李橙的时候,赵芬芳特别激动。当时严一萍对她的态度稍有改观,主动提出让她过来照顾自己,妄想借机修复一下母女感情,为她享受天伦做些准备。先生的家里是指望不上了,公公去世的早,婆婆疾病缠身,堪堪能够自理。

刚开始,严一萍还能听到母亲说些体己的话,但后来发现,迷梦中的照顾完全指望不上。一个只会说教,油罐子倒了都不会去扶的人,怎么可能应对得了孕期。母亲是自己叫过来的,咬碎了牙也得往肚里咽,她抚摸着日渐隆起的肚子煎熬,直到听见赵芬芳和老家的亲戚电话拉呱,说等婴孩儿出世了,要抱回去显摆,堵堵那些嚼舌根子的三姑六婆的嘴,她才意识到,这婴孩在赵芬芳的脑子里不过是炫耀的资本和工具。那通电话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她这个孕妇的辛苦。严一萍躲在房间里黯然落泪。

赵芬芳在意的事情从来都是看上去好不好,完全忽视事情让严一萍的感受如何。似乎她永远希望严一萍是一个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体态轻盈,举止得体,观众们交口称赞,这所有的称赞和荣誉都是属于她赵芬芳一个人的。可当台下没有观众时,严一萍像是被隐藏在了聚光灯以外,甚至是幕后,她对她视而不见了。

让严一萍感到不安和小心翼翼的,还有先生的态度。先生原本以为岳母过来后,至少能够分担些家务,可现实却暗暗地捏紧了皮肉,用力地掐了他的一把。擦个桌子也能累倒在床上哼唧的岳母让他常常无名火起。关键是她还会提出各种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赵芬芳评论式地设计别人的生活,从来就不接地气。原想的分担没有,反而增加了负累,这情绪不知不觉就挂到了脸上。李先生拿出看家的本事,装聋作哑。严一萍看在眼里,觉得愧疚,心里就更加难过了。怀胎7个月时,她找准机会想跟赵芬芳谈一谈,话刚出口,她就低着头,脸上像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严一萍不好再说什么,赵芬芳就回了房间,但把门露出巴掌大的一条缝,端坐在床上一抽一抽地抹眼泪儿。严一萍实在无可奈何。严一萍想对先生倾诉,可跟先生说自己母亲的陋习,实在难以启齿。晚上她听到赵芬芳在房里打电话,也不知道对方是谁,反正是在哭诉自己过来照顾怀了孕的女儿,每天早起晚睡,任劳任怨,出力出心,可竟不领情,还被嫌弃,那腔调,听起来像是风搅着雪,都是透骨的寒意。严一萍瞬间感觉白天赵芬芳故意张开的房门的那条缝,像是一条狭窄的间隙,要把她夹在中间,直到窒息。

这种窒息直到李橙出生才让她缓过气儿来,然后她也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可从李橙上了幼儿园,严一萍敏锐地观察到,先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柔声细语,更多的时间都在沉默不言。

那些她曾认为真爱才会有的默契荡然无存。

她和他从心照不宣走到了“心照不宣”。他们在大多数事情上再也达不到一致了。经过了几个失眠的夜,严一萍突然意识到,赵芬芳对她的影响是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当初她嫁给先生,是觉得他能给她迫切需要的足够的安全感,可现在看来,她选择他也是受了赵芬芳的影响。连婚姻大事都悄无声息地被她控制了!这个结论让严一萍大吃一惊。她需要的赖以平复的安全感一下子崩塌了。她突然怀疑起来,选择李先生成为人生伴侣或许是个错误,世界一下变得陌生、恐怖起来,逃离的想法一度涌上心头。想着想着,严一萍泄愤一样把蒜头拍的汁水四溅,尖锐、辛辣的刺激性味道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4


在快要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最后几年,严一萍无比地期待着时间能够再快一点,不要像颗棋子一样被她用手拎起移来移去。这种渴望随着年纪的增加越来越强烈。认识了先生以后,她有意识地去重修再造自己的独立性格,希望能够让自己变得更自我,更坚强一些。在不断地尝试后,她发现,只有不把母亲当成母亲,大家都小心的去规避,在一种玄之又玄的普通关系中,才能保持足够的礼貌和克制。

她曾经尝试着改变母亲的思想,但就像是母亲要改变叛逆期的她,一不小心就会被反噬,而且严一萍发现,随着赵芬芳年龄的增长,人变得越来越固执,后来严一萍明白了,想改变自己都不现实,何况是改变别人!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母爱”“家庭”“夫妻”“人性”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秦锦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21
  • 陈彻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陈彻4举人2022/09/01 17:12:26
    • 分享到:
  • 短篇小说虽然短,但也得具备小说的各要素,也就是说得有情节,这个情节还得有起承转合,有高潮,有收束。你应该用情节来实现你想表达的情绪,而不是直接讲述这种情绪。小说是讲故事的,不是说道理的,你的道理应该让读者读了故事自己去提炼。比如你的故事里,讲母亲的干预让这个婚姻出现了问题,那么出现了什么问题?起码你要展现一些出现了问题的内容,让读者去感受这种问题,而不是直接来一句“这个婚姻变质了”就完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看作品,主要看细节,陈述性,议论性东西,应该少些,再少些。作品有故事,更应该有细节。让人物命运的逻辑,推动细节不断发展。这个作品,从主题到故事,都不错,可惜缺乏细节的支撑,读起来有点泛泛而谈,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1星
  • 1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3100
  • 1
  • 39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