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骨何须桑梓地
  • 点击:13132评论:272022/08/30 19:20

以尺度生命,一端是起点,一端是终点,起点知,而终点未知,正因为未知,才显得怅然和迷茫。生命是一场旅行,时而在岁月的阡陌里悠然踱步,时而在光影的长廊里驻足回望,那些经历过的、憧憬过的,都演绎成了坚强;那些历历在目的、念念不忘的,都折叠成了浮光掠影。

我被一个广告片的创意困扰着,广告主体是手表。手表的广告语我们见过很多,著名的有飞亚达广告语: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可我不想用这种常规的明星代言的广告形式,想在创意上作一次突破。

这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信步走进了南头中山公园,穿过漫长的人工湖,不知不觉又踏进了南头古城,我踟蹰于街横巷纵中,看到了灰砖墙垣,看到了朴树风车醉卧在雕栏石塚旁,看到了无名鸟栖息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唤,看到了三角梅在风中搔耳弄姿,也看到了婀娜少女身着霓裳举杆自拍,一股股古老而又鲜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身处历史与现实的接驳处,心中不免升腾起一股沧桑与惆怅之感。我就这样漫无目的走了很久很久,直到手机铃声响起,里面传来母亲温柔的声音:月儿,吃饭了,方止住脚步。

不得不提我的母亲,如果不看来电显示,单单听电话里的声音,你绝对想不到是一个年过五旬的人的嗓音,娇柔、稚嫩、空灵,我常常打趣说:妈妈,你这个声音很迷惑人哦,母亲就笑,笑的声音不大不小,控制有度,然后过来一把抱住我说:叫我一声美少女吧。这个时候,我怀中的母亲就是一个不经世事的美少女。母亲的确很美,是那种清秀、脱俗、宛如清澈潭水般深不见底的美,跟她的家乡三峡的气质一样的美。母亲的美常常让我想到聂云岚在《玉娇龙》里的诗句:山川钟于灵秀,卑贱藏有贤人。

我的母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深建设者,用她的话说,见证了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的确如此。三十年前,母亲怀揣着三百元钱,从家乡坐汽车,再坐火车,再坐汽车,辗转来到了深圳,到了广东境内,被人唤着叫上车、下车,又上车、下车,在中途转了好多趟车方才抵达目的地。母亲说,在汽车途经广东境内的时候,她透过车窗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其实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些树就是荔枝树,直到她在深圳吃到第一颗荔枝的时候,她才被人告知这是荔枝,母亲马上想到了那车窗外的荔枝树,并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后来很长一段岁月,她常常在梦中梦到那绿油油的荔枝树,混杂着松针味和黄土味,甚至还夹杂着牛粪味,她醒来的时候就很纳闷,不会呀,荔枝树的味道绝不会是三峡那崇山峻岭中松树的味道,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呢。荔枝树就这样植根于母亲的神经最深处,为此,母亲还写了一首朗诵诗,诗名叫做《梦想的翅膀》,诗中写道:

背上行囊,离开故乡

从此,我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淹没在南下的浪潮中

咔嚓咔嚓的铁轨声撞击着我对家的眷念

直到我望见了那满山的荔枝树

岭南以一种葱绿的姿态

迎接我的到来

哦,这里就是我梦想发芽的地方

我对母亲的这首诗不屑于顾,并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母亲辩解道,朗诵诗嘛,立意不用那么高远,辞藻不用那么华丽,观众就是听个新鲜和气势而已。我可不这么想,我对母亲说:不要給普通冠之于理由。母亲不高兴了,嘴巴撅得老高,眉头皱成了川字眉,我暗暗高兴,高兴完了,又有些不忍,我安慰母亲:哎呀,妈妈,你的文字功底厉害着呢。母亲说:你要气势是吧?来,看看这首诗有没有气势!母亲说完,就在手机里一通捣腾,稍后我手机就听到叮的一声短信提醒,我定眼一看:

滔滔涪江水

从两千年前的西汉奔来

浩浩荡荡

讲述着绵阳的悠悠来路

巍巍寻龙山

从万年前的喀斯特岩层中拔地而起

荡胸层云

奔腾着绵阳的恢弘历史

千年涪城,山水厚重

曾记否

嫘祖养蚕织布,开化之初

而今

蛮荒变天府

曾记否

三国鼎立之时,蜀道天堑

而今

荆棘变通途

曾记否

太白青莲北岸,诗酒人生

而今

诗书礼仪入万家

曾记否

平地一声惊雷,5.12痛彻心扉

而今

抚平创伤,坚强新生,再创繁荣

其实我早就知道这首诗,这是母亲为某商协会创作的四人朗诵诗,母亲只发了诗的片段给我,说实在的,感觉还不错,起码我是写不出来的。母亲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常年匍匐在电脑前,一部配置高的电脑、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双看似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纤纤细手就是她谋生的工具。我常常对母亲的这份工作心生感慨,在一个繁华之地,能抛开喧嚣,卸下浮躁,沉下心来,写出一篇篇新闻稿、主持稿、微信公众号文章、影视剧剧本、话剧剧本、小品、相声、快板、策划书等等几十种文体的又有几人?我陡然之间明白了,母亲之所以年轻,是因为她眼中有文字,心中无挂碍吧。母亲很崇拜北宋的苏轼,不仅对苏轼的诗词朗朗上口,而且常常以他的那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比。我有时候也很欣慰,相比于同龄人,母亲身上少了些圆滑世故、尖酸专营和富丽堂皇,不过也好,游走于尘嚣甚上,能做一介文人,独善其身也挺好。

回到家,吃完饭,我走进书房,看见母亲在整理书柜。书柜很高,母亲站在小凳子上,踮起双脚,够了好几次都没有够着最上面的书,我连忙上前,一边埋怨她枉顾安全,一边将双手搭上去扶住她的双腿稳住身子。母亲从凳子上下来,手里拿了一本厚厚的书,我定眼一看,是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问她:都看了几遍还看?母亲回答:每一个年龄阶段看的体验不一样。我嘟噜:怎么不一样?母亲说:比如说《红楼梦》,年少时看的是情节和感觉,年长时看的是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布局和不厌其烦的叙述与唠叨。我笑了,我告诉她,我看的是情情爱爱与卿卿我我,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哈哈哈。正当我大笑时,母亲拿书要打我,口里喊道:滚!我没有躲,任由母亲微薄的力量砸在我厚重的身体上,然后感受这股力量又像棉花似的反弹回去,母亲得手后得意地笑了。母女俩在书房里打打闹闹是一种乐趣,一种充满了书香和墨香的乐趣,我早已习惯了这种氛围。

我回到客厅,母亲随之也来到了客厅,她左手拿着那本《百年孤独》,右手抱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红色铁质月饼盒。我很诧异,这是哪年的月饼忘记吃了吗?母亲打开盒子,原来里面放的是一些旧物,卡类的物件。我蹲下身去,拿在手里一一查看,有诊疗卡、住院卡、工作牌、暂住证、蓝印户口卡、贵宾卡、保修卡等等,我问母亲:您这是要怀旧还是咋地?母亲没有理会我的话,她在盒子里一番扒拉,终于露出了笑脸,我凑过去看,原来是一张住户挂牌,上面是一位老者的头像,“外公!”,我脱口而出,母亲点点头。外公去世很多年了,母亲拿这个牌子干嘛?我心里不解,也不想问母亲,看着母亲兀自走进了自己房间,

我朦朦胧胧一晚上没有睡着,眼前老是浮现外公在电梯门口偷偷摸摸抽烟的情景。在后半夜时,迷迷糊糊陷入了梦境,梦里的我被外婆牵着,穿过一条又一条街道,经过一个又一个小食店,终于在一个小小的茶馆找到外公,外婆喊外公,外公呆呆看着外婆,似乎不认识,外婆急了,大叫外公的名字,我也跟着大喊:公公,终于我被自己的大叫声惊醒了。我爬起床,穿了件白色长裙,梳了根辫子,我从镜子中看过去,颇有点仙气飘飘的感觉,突然我觉得缺了点什么,在梳妆台下面的抽屉了翻了翻,翻出一条菩提项链,我戴在颈子上,然后又在衣柜的底层找了顶白色礼帽戴在了头顶,“完美”!我对着镜子比划了一个手势,拿起包,准备出门,当门关上的一刹那,传来母亲的声音,下班早点回来啊!我本想回答,可是脚已经迈出了门,门也关上了。我心里纳闷,母亲从来不会为什么事情而打扰我的工作,怎么突然叫我早点回家?我一整天都被这种疑问缠绕着,同事们在身边有条不紊地工作,拍摄人员拍了什么?有几个机位在拍?代言的明星说了什么?导演喊了几次咔?我统统不记得了。我就像一个幽灵,在人缝里游走,我几次试图从时间的末梢里抓住一丝工作的动力,让我融入到团队里去,但是始终力不从心,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下班时刻。我快速收拾好了电脑台面,闪电般地刷卡,闪电般出了大楼的闸门,然后冲上一辆刚刚停好下客的的士,我风一般地闪进副驾驶室。说实在的,我平时都是坐地铁上下班,从来不舍得打的士,今天我是怎么啦?一直坚守的勤俭节约呢?我承认我是九零后最勤奋的一批人中的一个,作为深二代,深二代不是我自己标榜的,是我母亲給我贴的标签,当然这种标签是带有褒义性质的,我很乐意接受这种标签,但同时也试图排斥这种标签,因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纨绔、躺平、啃老这些词。我为了洗刷这些标签将要带给我的负面情绪,我大四时就将简历投向了上海,大学一毕业就顺理成章的进了上海最著名的广告人李三水的公司。拿着可观的薪水,住着高级的公寓,奔走在两点一线之间,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把我打回了深圳,现在我还在上海,幻想自己是一个精致地有腔调的上海人。虽然在深圳出生,在深圳长大的我从小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在粤语那种铿锵有力的节奏下熏陶过来的年轻人,不习惯上海吴语那种软绵轻柔的语感,在我看来,二者就不是一个血统,但为了能逃避我的深二代身份,我还是试图习惯上海话,试图喜欢上海话,并计划学会上海话。这一切到2020年就结束了。我终于留在了深圳,按照母亲的话说,有时候儿女就像那风筝,无论飞多远,可是那条线始终拽在自己手里。母亲理解的那条线,其实就是亲情吧。

的士一直开到小区的侧门,我进了小区,闻到了炊烟袅袅的味道,准确来说,是油烟混合饭香、菜香的味道,这种味道比快餐盒里的一式三样来得浓郁得多。我吸了吸鼻子,感觉这种味道一直追随我进了电梯,我按下二十三层,闭上眼睛,默默跟着呼吸数着电梯上升的层数,电梯准确无误地停在我眼睛睁开的那一层,我暗暗庆幸自己的小聪明,想着自己的这种小聪明只能达到做一只秒表的程度,跟情商、智商、财商都没有关系,又暗暗有点失落。出电梯门,穿过一条短短的走廊,就到了家门口,我掏出门卡开门,眼角的余光扫到了一袋东西,我停止了开门,低下头去翻开东西,是一个黑色塑料袋包着的一捆捆的冥币,我吓得不轻,心头涌起一种迷信带来的恐怖,我吓得哇地一声叫出了声儿:妈妈。门开了,母亲走了出来,从容地提起袋子,走吧。我乖乖地跟在母亲后面,乖乖地进了刚刚坐过的电梯。我本来是想反抗一下的,也不是反抗,是想说一句,妈妈,我饿了。可是话到嘴边,怎么也说不出来。出了电梯,母亲带着我,穿过小区花园,来到一处很偏僻的地方,母亲停下来,望着我,今天是中元节,我想跟外公烧点纸。母亲说完,从草丛里拧出一个小铁桶,母亲示意我打开捆好的冥币,我跟着她将一张张的冥币折叠好,然后放进铁桶,母亲从裤兜里拿出一只打火机,打了几次,却怎么都打不出火,我接过来,也打不出火,正准备说在哪里买的次品时,火一下子出来了,差点烧到我的大拇指,我赶紧点在冥币上,火苗一下子窜得老高,我赶紧对母亲说:妈妈,会不会把保安吸引过来呀?母亲小声说:不会的,今天值班的是小吴。我知道小吴,很老实的一个小伙子,个子很高,很干净,很阳光。平时我母亲没少给他家乡特产,我母亲特别同情来深圳打拼的年轻人,她固执地认为,善待别人家的孩子,别人也会善待她的孩子,这是一种佛教中所说的回向,虽然母亲并不信佛。几捆冥币很快烧完了,母亲不知从哪里拿来了一根木棍,她在火堆里左打右打,试图扑灭完所有的火种,直到看不见任何的火星子,只剩下一堆黑乎乎的灰烬。母亲松一口气,赶紧拧起铁桶,拉着我的手,温柔地说:走,回家吃饭。

  • 1
  • 2
  • 3
1/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 关键词:都市、根、血脉、亲情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31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文夕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19
  • 文夕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17
  • 陈卫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17
  • 陈卫华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16
  • Inna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9-02
  • 江飞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1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1
  • 嘲讽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30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文夕评委2022/09/17 14:33:53
    • 分享到: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半世流浪的我,读此文,莫名地伤感。我的祖居地,出生地,年轻时奋斗地,随夫不停地飘流地,子女漂洋过海地……漂泊的人,总在追问,何处是归宿……五月的文章,勾起了我的乡愁,我已经有数不清的“故乡和乡愁"了,还在变化增加……我还来不及描述这一段的乡愁,又在流浪的途中了,下一个乡愁又重叠上来,令我的乡愁朦胧模糊混沌,看得见抓不住……我只能借他人的乡愁疗慰……好文,提名!
  • 本评论已获得 200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17 18:20:09
    • 分享到:
  • 拙作能引起文夕老师的共鸣、共情是我的荣幸!高山流水意,琴随子期宁。感恩老师的点评与提名!
  • 作品文字清新、舒展、睿智,散发出90后、00后的青春质感,文中浓缩了三代人对亲情和生与死的思考,温暖又沉重。人总是要长大的,有些话题总是要面对并成熟的,这便是人生。 作者在写剧本,这篇作品又赶得有点匆忙,路还长,我不妨指出些瑕疵:①前部对母亲的介绍式叙述可略写,尤其诗歌不必大段抄,重点用在后部我、母亲、外公三者间三代人的叙述上。②加重外公对生命态度的用笔。
  • 本评论已获得 200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17 00:38:59
    • 分享到:
  • 诚挚感谢陈老师中肯的点评!虚心接受您的意见!有朝一日,我会将外公的故事写成剧本,外公是某空军地勤部队无线电技术人才,转业后在电信部门任职,一生淡泊,值得书写。
  • ③外婆和父亲缺席,可略用笔增加作品的完整性。④作品是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母亲、外公,几处母亲的"父亲"皆可用外公称呼。个见。共勉。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17 00:52:09
    • 分享到:
  • 老师一语中的,我虚心接受您的意见!感恩!
    • 江飞泉6探花2022/09/01 11:21:44
    • 分享到:
  • 因为对广告行业的敏感性,我顺着看了下来,忽然笔锋一转,进入了回忆和思念,这一部分很厚重,也很打动人。通过母亲对外公的思念牵引出千折百转的惦念和深情,这种情感让人动容。文笔质感不错,略显压抑的是对情感略显失控,但在以思念和铭记为基础的文字里倒没什么。一团团心理描述是蛮精彩的部分,这些情感最终化成广告创意,也算一种完满。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看似沉重,却深入血液深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01 16:02:45
    • 分享到:
  • 老师,很开心跟您是同行,我曾在奥美和三水老师的W公司就职,我本人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但对广告情有独钟,业余时间写剧本,目前有电影剧本《最佳表演》,电视剧剧本《十年之约》在北京获奖。
  • 五月是九零后最勤奋的一批人中的一个,作为深二代,五月用大量的故事情结,并以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她对外公的怀念以及母亲对她父亲的怀念。其行文流畅,情感丰富。伍月出生在深圳,因母亲的故乡在四川绵阳(或北川)。留守儿的五月跟外公外婆生活直到上学,才与外公外婆一起来到深圳,跟父母一起生活。五月的妈妈:“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靠写作谋生的人,新闻剧本诗词歌赋样样都 会,妈妈上个世纪90年代来深圳。
  • 本评论已获得 2000 邻家币明细>>
  • 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外公性格开朗,善良勤劳。在深圳陪外孙女长大。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而外公因病去世。五月和母亲时常想起去世外公的好。
  • 这篇散文描写了三代人之间有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三代人对深圳的情感,细细读来,让人感动,也让人温暖。愿五月的外公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 五月2022/08/31 08:44:32
    • 分享到:
  • 谢谢您的细读!感恩遇见!
    • 赵俊1布衣2022/09/23 15:35:13
    • 分享到:
  • 那个,还真不叫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24 12:27:53
    • 分享到:
  • 赵老师,我写的是散文。当然不叫诗。所谓诗,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现在是文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年代。作为后辈,不会相轻于任何一位值得我学习的老师们。
    • Inna3秀才2022/09/02 11:57:42
    • 分享到:
  • 妈妈和女儿很可爱,外公也很可爱。女儿梦见外公,外婆叫着外公听不见的时候,想到我梦见朋友说外婆去世,我不相信,猛然被吓醒便睡不着了。我很难想象陪伴了十几年的外公外婆离开人世,我该怎么办。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张夏4举人2022/09/01 14:30:27
    • 分享到:
  • 也许作者的母亲是我们所认识的文友之一。这篇文章,很清新很阳光,洋溢着青春气息,又凸显出超过实际年龄的洞察力。文字间流露出对上辈的理解和共情,真诚而温暖。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言传身教,善因结善果,文字里才会自然流淌着这种爱的力量,和夹叙夹议颇有思想的文艺气质。这篇文章,意味着后生可畏,深二代的标签会被擦得更亮。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01 15:58:50
    • 分享到:
  • 老师好!谢谢您的点评!我母亲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现在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帮很多文化传媒公司、文艺社、艺术团撰写文案,她也是一名编剧。
  • 早上打开电脑,读一篇小说,中午吃完饭,读一篇散文,这一个白天就过去了一半。读完这篇《埋骨何须桑梓地》,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惊喜: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怎么这么会写文章!真的是,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行文如此流畅,转折如此自然,情感如此浓烈……好文章该有的因素,都有了。“我”与母亲与外公,三代人,点点滴滴,字字行行,是生命形态的熔炼与传递,也是对生命循环的记录与存贮。“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你也值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阅读中,也遇到一些错别字,顺便指出,供你参考:雕栏石琢,琢应作塚;颠起双脚,颠应作踮;不愿其烦,愿应作厌。
    • 五月2022/09/01 16:04:18
    • 分享到:
  • 是的老师,我知道好几处呢,发表之后没有细查,因为这段时间参加了几个剧本有奖征集,有点小忙。再次感谢老师的点评!
    • 暁霞囡4举人2022/09/01 11:09:46
    • 分享到:
  • 这篇文字ok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01 16:06:56
    • 分享到:
  • 谢谢您!感恩遇见!
  • 比前几届获得的首奖作品都好,无论是语言,还生细节,有诗的味道,有散文的韵味,有小说的情节。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跟其他作者写自已的经历不同,该文写的是母亲在深圳的“人生”,视角新,语言好,是今车非常难得的几篇散文之一,完全俱备冲奖的资格。建议将推送给终评委的作品,隐去评论、打赏和工者的名字,免作者互捧和初评委认熟,让好作品真正浮出水面,得到应得的奖励。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01 15:56:34
    • 分享到:
  • 老师好!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很多规则不是很懂,谢谢您的指点!
  • 妈妈四川哪里?是哪个文友?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五月2022/09/01 16:05:50
    • 分享到:
  • 老师好!妈妈是湖北宜昌人,母亲十一位文案和编剧。感恩老师点评!
  • 最近来访
  • 伍玥
  • (我名即我号)
  • 1布衣
  • 2星
  • 2钻
  • 伍玥,企业创始人、广告人、编剧,作品《法与情》《互动简历》《模拟法庭》《最佳表演》《彼岸》《十年之约》《托起你的健康》
  • 伍玥,企业创始人、广告人、编剧,作品《法与情》《互动简历》《模拟法庭》《最佳表演》《彼岸》《十年之约》《托起你的健康》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5
  • 2081
  • 2
  • 58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