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上的女人
  • 点击:15695评论:332022/08/31 18:05
  • 2022年深圳市“睦邻文学奖”大奖

1

她过世了,在我对面,躺在一张藤编的长靠椅上。她的头上戴着一块橘色的方巾,青蓝色的枝干压满她的额。一群月白色的桂花在那些枝蔓间扭动,在挤进屋子的海风里轻轻地活动着。方巾包裹着她那颗安静的头,七十六岁的身子算是被她交待尽了,落在藤椅上,瘦成了一张骨切片。从落霞山尖上入侵进来的微风搂抱着满屋子里黏软的湿气,她的面相从骨骼的切片上“苏醒”开来,倒像是空气绘在藤椅上的一幅画。

我的眼睛在四处转着,她留下来的家具花卉杂物窗帘和几件朴素的衣裳冲进我的视线,片片扇扇都是流云。但是很快的,我觉得这个情景是我所熟悉的,是我曾在脑海里演练过无数次的场景,于是心又落回了心里,不再翻滚。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吧,加剧的海风突然吹开了她的阳台门,那块橘色的方巾重新在她的头上快速扭动起来,我忍不住轻轻地呼唤着她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叫她一声,方巾就动一下;再叫她一声,方巾又再动一下。轻呼声中,她好像复活了一般,身子将海风“嗖”地一下吸进去,从皮膜之下,光溜进去,仿佛为鼓鼓囊囊地织了一层干净的肉,她的额是清亮了,连同她的骨切片也鼓起一轮虚幻的肥。

她的灵魂是不是失误了?过世得有点快。我在想。

但是依附在她身体上的空气颗粒还在增长,像夜间淋雨迅速开始饱满起来的某种谷物。

她是不是坐化的?我又在想。先是端庄地坐了一夜,清晨,等对面楼下的祠堂里檀香一起,她便卧了下来,像见了底的一炷香。

很快,我又疑心起来。她那么小气 ,还有坏脾气,应该是不想再等了,提前知道了某种结果,于是就安静地在那结果里把自己变成了一张画。

进到她的厅堂后,我在同样质地的一张藤编圆几上发现了她留着的一张纸,没有起头,也没有落款,三个熟悉的电话号码映入我的眼。之前,在她首次谈起后事的时候,她给我反复背诵过这三个号。

大儿子的手机号是深圳的。二小子的手机号是英国的。小儿子的手机号码没有备注地名,画着省略号。按照她之前交待的意思,我分别给她的三个儿子发了短信。最先回复的,是她的大儿子,速度是快的,人回来的却最晚。二儿子发了感叹号!之后就没有音信,当时并不知道他能不能赶回来。小儿子则打了电话过来的。打的还是她的号。手机铃声叮当作响,吓得我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或许是意外,或许是其他,我拿起手机“喂”了两声,听到对方也回应了“喂”声后,我竟然将手机拿到她左耳边想让她亲自接电话。因为没有摁免提,他的小儿子在电话那头说了什么我不得而知,只听得有男人的声音传出来,隐隐约约的,像是撒娇似的小哭在电流声里窜。

需要我请派出所的人过来吗?或者是殡仪馆的人?我将她的手机从她的左耳边移出来,放在我的右耳处,与她小儿子的哭声衔接起来问。

不,不用,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等我过来处理,我在惠州,我会连夜赶回来的。她的小儿子说。

我的心又落下来一次。总算是有个家人答应要过来,这样我也就好办了。不至于和她一样,在一分一秒的时间里干等着毫无道理的某种结局。在见到她的小儿子之前,我要到地下室的储藏室里取出她留在那里的东西。这是她之前交待过的一件事。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一块蓝色的花平布,打开把里面的东西烧掉就可以了。她说。我打开那片蓝布时,里面包着的几张合影和两件已经很旧很旧的棉布衬衫露了出来。

这些东西没人要的。她说。我知道她为什么会把这些东西给我,在她眼里,活人是不会再要她的任何东西了,我这样给她下了结论。

她和坐化也无差别,于是省去了“徙铺”的仪式。小儿子一踏进门来,便也带来了一纵“叫油火”的队伍。庞大而又繁杂。麒麟和鼓乐在楼下又舞又敲的,吸引了村里村外的许多人来围观。大儿子见状,便抢着带人去“买水”。我不知道他去哪里“买水”,只听得其中一个阿婆说,肯定是去了落霞山的大溪口。大溪口是我和她常去的地方,我再熟悉不过。

其实,三个儿子到齐后,她的身子已经在后院的一间过厅里放了两日半了。主要是她的二儿子要从英国赶回来,时间紧的很,机票订得也不容易。一路换乘到了侨香村,脸色就有点灰哧哧的,不太跟人说话。

她提前购置好的一方棺木静静地停放在她的左侧,右侧摆放着几块绣花坐垫,供亲朋好友们前来吊唁时上香用的。那棺木是香樟木的雕花棺。棺首雕刻着一对龙凤图。下了一日的小雨停了之后,樟木的香气和燃香柱的香气混合在一处,倒也不觉得有何凄凉。我和祠堂里过来帮忙的几个阿婆轮流给她替换冰袋。我只负责传递,不能靠近她的人,更不能靠近她的棺。只有趁人不在眼前时,赶紧将手摸上去,发现她的手背上真是天寒地冻,这倒正好应了她的愿。

总之呢就咳呆在南方生活迟早都要活活将一个人热死一趟,我从好早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老天要来这边收买我的命返回,不如就叫我死在一个冰凉彻骨的小地方,那样的死法,我哪里都跑不脱咳,就好似我的身体都咳好干净个嘢。她曾说。

我听不得“叫油火”的仪式,于是主动要点事情楼上楼下楼里楼外的放开了跑,一会儿被人指派着去拿菜谱,一会儿又被另一个指派着去买清洁袋,再不就是让我接个人,说着广谱,表情异常疏离,直接问周围人说,这个,是谁啊?用眼角指着我问。大家也说不上来。有人抢答道,她家的租客。接来的客人一听便没了热情,转头去寻久未露面的亲戚聊天去了。我接连跑了几十趟,脚趾和后脚跟上磨出了几串粉红的水泡,疼的钻心。在后院里呆久了,正想该如何回自己房里,她的小儿子却已经奔过来扯住我问,你买创可贴没?

买了。我答。

在哪里?

我从口袋里掏出来,想着分给他一半,他用手将脑门一拍,也没有商量,就把我手上的创可贴全部顺走了。有人过来还想要,我摊开两手,示意没了。忽听身后有潮汕口音的两个妇人在议论她。我听不大清晰,只是顺着空调冷风吹的冷风隐隐约约地总是可以听见立在她姓名中间的那个字,那个字稍微一提,她的人便想在人群中间亮起来,有某种回忆的亮片一闪一闪在我耳朵里通着电。我走过去,想要打问一下关于她年轻时候的那件事。

你们是一个村里的吗?我问。

莫咳呀。她们答。

她的事情你们知道的好清楚啊,你们和她很熟悉吧?我又问。

不熟悉哦,就是租过她的碧云阁而已啦。

哦,怪不得,我没看到她家来什么亲戚,我委婉地想要知道还有谁在爱着她,于是,脸上露出巴巴的神情想要直接问出来。

莫问更多啦,魁就咳一个人啊,父母早就过佐世啊,嗯……说这话的其中一个,把身体斜过来,做出一种侧翻车的动作。

其他亲戚也不来吗?我继续问。。

哎,莫问更多啦。她们摇着头,不再传递任何信息。

这时,又有一个陌生男人从背后捅了我一把,喂,细妹仔,他几乎是喊叫着对我说,快点给我们去买三十包餐巾纸,小方包的那种,要快啊。男人捅完就走了,背影又横又急。

他是祠堂那边委派过来的临时负责人,盯准我不敢不去。他觉得昨天早上认得了我,就像是认得了我一辈子,他想怎么用便要怎么用我。我当然知道,今天是她过世的两天半,再过几个小时,她的过往就要随着她的肉身离开这里了。我不能细想这件事,也无心给祠堂里派来的负责人去跑腿。反正我和他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只是在她过世的第一天,她的大小儿子从惠州过来时,被祠堂委派过来的临时负责人也跟在她小儿子的身后,像是她小儿子的什么贴身保镖那样看着我。

我的知心朋友,她的小儿子指着祠堂里委派过来的那个人说。他冲我点点,摆出无兴趣认识我这类人的无聊。

从后院到前院,必须穿过她常常发呆的厅堂。厅堂是最大的空间,连着她的前屋和后屋。她在时,厅堂每天都开着灯,开着窗户,开着门。她要时时准备收房租,两百多个租客,她得时时迎来送往做生意。现在依旧灯火通明,但她被活人们移到了后院,在一间相对偏僻的过厅里,在三排水里和三排高香的围绕中,她躺在一方崭新的竹席上,下面垫着我早就为她准备好的一床蚕丝被。

软乎呢,这被子。我送给她的时候,她是喜悦的,甚至用一张老脸在蚕丝被上行了贴面礼。反正,我送她什么东西,她都是喜悦的,一把梳子,一块床垫,一个矮而壮实的茶杯,一条花的宽大的睡裤,还有从我家乡快递过来的那种香皂,各种式样,里面渗着玫瑰或者是薰衣草的天然香气。

你真大方。她喜悦地感谢了我。

那房租能减一点吗?我问。

莫那样想哦,想都莫达哦,这个想多了对你的身体莫好哦,一个细女仔,莫要把这点小钱看在眼里面哦。她开解我。

你的房租都快涨上天了,还不减。我讽刺她。

不就是得涨上天个嘛,你日日都咳住在天上边的嘛。她笑了,可气的笑,仿佛我是一个傻瓜蛋,专门来逗她开怀大笑的。

我极力地想着她的模样,她的笑意,眼睛便瞥见我所熟悉的那把钢椅子,椅子被人推倒在墙角里,一个极狭窄的角落,临时加建的储藏室和厅堂过道的夹缝里,那把椅子就倒立在那里,椅子腿上挂着她临终前围过的那块橘色方巾。我从来来往往的一行人里挤过去,到了椅子前,几三下将那块方巾折进了自己的裤兜。

穿过屋子里的厅堂时,那里已经摆了两桌菜。先前屋子里那些能移动的东西全部撤了出来,扔在外面的院墙跟前,四脚八叉地相互纠缠在一起。我不知道从哪里绕开那些吃酒水的人,他们已经喝高了,筷子从空中俯冲下来,对着最中间的一盘大龙虾轮番轰抢。我左右突围似的想往外走,偏偏门又堵上了。

个个都莫可能走咳,统统都咳啊。她的大儿子正在发言,举着一杯红酒态度果断地接着说,明日落葬这件事呢现在就咳要定个啦,要不然的话呢明朝早就莫嘢事都来不及做咯。她的大儿子口才不好,短短几句话,绕来绕去说了好几遍,总怕在场的人听不明白,一脸的不自信。

我就势退回来,将倒立在夹角里面的那把椅子翻起来,扶正,屁股一沉,定在上面。

前院是热闹狠了,车辆停的停,走的走,走走停停相互之间还要聊天,小孩子和大人们不肯散去似的在吃水果喝冷饮,排场是做足了。她生前最喜欢的那棵芒果树,正在青红间转色,借着灯光流转出星星点点的青浪。她用竹竿子捅芒果的身影也顺势浮出水面,我感觉她像是从那块凉席上起身了,来到了前院里,走到了芒果树下,伸手就要飞身上树去品尝那青不青红不红的一树芒果。

她是成仙了。我想。

突然地,我的耳朵就被一只飞来的盘子命中了,盘子在我的耳根处斜插过去,我下意识地将头一偏,盘子就打了身后的墙壁上。恰好是一个夹角,盘子卡在那个夹角里,落了地,一地的碎片当当作响。我摸了摸了耳朵,总觉得有一个地方像是汽油着了火。

  • 1
  • 2
  • 3
1/5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关键词:恋人之间几许有共享荣华人生百味里檐畔水滴不分差……在深圳打拼情义无价便是好。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067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钟芳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13
  • 孙行者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13
  • 费新乾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12
  • 廖令鹏提名10000,共计12000
  • 2022-09-10
  • 孙行者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09
  • 赵静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7
  • 赵勤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9-06
  • 王国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5
  • 王国华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2-09-02
  • 赵静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2-09-02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2-09-01
  • 陈湖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31
  • 渲染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31
  • 骨风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2-08-31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天台”是一个隐喻:爱情在高处。也因此,爱情最容易高坠摔死。自从初恋情郎从天台意外坠亡后,小慧就把自己的余生托付给那天台了,守着它,小慧变成了慧婆婆,孤独终老。尘缘巧合,N年之后,情海失意的新款小慧(租客)认识了从旧款小慧变老的慧婆婆(房东)。新款小慧会沿袭慧婆婆那种厮守天台终身不渝的老式情路吗?估计不会。因为生活在更新,观念在更新,小慧在更新。老式的情路已经像逝去的慧婆婆的骨灰一样,永沉海底。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10 21:52:21
    • 分享到:
  • 感谢孙勇老师点评!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加持!短短几行字之间,您对上世纪与当代深圳女性的悲悯情怀跃然纸上,而男性的英雄气概就是来成就这些幽微之人的。谢谢🙏……
  • 这篇小说写出了一个北方人的陌生感。送葬,一个老妇的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我一朝早就咳知道咯,碧云阁里面莫我的人咯”,浓浓的本地气息,切入得相当自然。提名这一篇,还是因为语言。本次只提名了两篇小说,语言皆为最重要因素。在我个人的偏见中,故事嘛,太阳底下无新事,小说更需要诗歌一样的遣词造句,叙述情绪(气场)的营造,阅读起来有节奏感。 说实话,很多参赛的小说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02 10:56:22
    • 分享到:
  • 感谢国华老师的点评!在这篇小说里,其实就是想要呈现“老小慧”与“小小慧”的两种生命体态,而初恋在其中成就了平凡女人的伟大之处,我只是以小说成就了她们祭奠初恋的某种意义。
  • 构思巧妙,文笔凝炼又富有激情,一老一小,一新一旧,彰显的是生命内在的品质与灵魂。这份看似冷峻又诚实的人物塑造及心灵哲思,蕴含着温热的生命关照。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21 11:28:25
    • 分享到:
  • 在睦邻的文学氛围中,和锦屏老师有这样一种遇见,真是文学的花香带来的美好!感谢锦屏老师的点评,您作为女性作家,一下子就看见了小说背后的女性温情,感动。
    • 钟芳评委2022/09/19 12:55:09
    • 分享到:
  • 这篇作品令我想起北岛诗人在《白日梦》里的一句诗:“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与小说中的内容一样具有悲剧色彩,再加上灰暗交织的笔触色彩不免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好在即使是在最深的夜里依旧有零星的光明在远方闪耀,给人以希望以喘息,也让人们相信黑暗之后黎明总会抵达。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20 08:36:21
    • 分享到:
  • 考虑到许多因素,我只能让情人从空中坠落,45年前,25年前,15年前,在我们脚下,不是机械作业让这个城市崛起,而是一代年轻后生和年轻女孩们用他们的青春躯体和初恋故事将这个城市搭建了起来。
    • 陈末2022/09/20 08:37:42
    • 分享到:
  • 所以,非常感谢钟芳老师用《白日梦》这样一首诗歌来回应女一号的初恋故事,感谢……
  • 这篇小说用了很多地方语言,读起来是比较拗口的,但却和人物融合得很好。两代“小慧”的纠葛,各自的人生、爱情与幻灭,通过细腻的文字展现了出来。相对来说,老一代“小慧”的刻画更为精到,人物形象也很立体,新一代“小慧”单薄了些,她的故事有一种抽离感,也许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装进女人的生死和命运,是需要相当的写作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13 23:01:53
    • 分享到:
  • 有了专业领域的评价和建议,使这篇小说可以润色得更好,真诚地感谢费主编的建议,我会仔细、反复斟酌,看看后面的极小位置如何调整,其意义是让小小慧更加丰满一些。多谢您,费主编。
  • 这两个相差几十岁的都叫小慧的女人在一段人生路上交汇,他这是一段租来的人生,一个站在天台祭奠逝去的爱情,一个在忙碌的城市追求漂浮的爱情。特殊的身份隐喻了城市三个不同的历史,作为表兄妹的小慧,作为母亲的小慧,作为房东的小慧,作为天台上俯瞰城市命运的小慧,作为朋友的小慧,以及作为白领的小慧,作为从北方来南方城市发展的小慧,作为失恋者的小慧,作为小慧的倾听者的小慧,作为见证后辈处理小慧的丧事的小慧。精彩。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10 21:57:46
    • 分享到:
  • 感谢廖令鹏老师的点评,感谢您对一老一少两个小慧的分析和释义。小说结构目前先这样呈现,后续发表出来時,会有另一个版本的微小调整。以文会友是活着的福利。谢谢您。
  • 字数限制无法讲出更多,期待将来再作详评
    • 陈末2022/09/13 22:58:03
    • 分享到:
  • 好的,廖老师,有机会发表一定来叨扰您写评。谢谢。
    • 赵静1布衣2022/09/02 15:47:36
    • 分享到:
  • 这是一篇有阅读障碍的高浓度短篇小说,语言优美,叙事腔调别具一格,需要读读停停才能理解压在文字后面的东西。非高手、老手不能为。为了祭奠建楼失足跌落的初恋男友,“包租婆”老小慧的一生都押在天台上了,她惜命般珍藏两人回忆、物品,因缘巧合,守着表哥的楼房(即初恋丧生之地)终身未嫁,她趴在楼顶倾听疑心楼垮之声,还拉上租客闺蜜小小慧趴下去,二人名字相同,命运也极为相似,作者不动声色的书写里展露的是女性的幻灭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02 16:56:07
    • 分享到:
  • 是的,赵静是懂我的,我穷其一生所要表达的就是这种东西。幻灭。而后自救。我熟悉女人,也想熟悉男人,这样才能把小说写好。我希望小说里的人物多多少少能把普通人的人生过得高贵起来。
    • 张夏4举人2022/09/01 08:51:09
    • 分享到:
  • 陈末这篇小说语言精美,且空灵。两位女性因包租婆和租客的关系成为忘年交,看似没大没小,却有着良好互动和情感共鸣。她们各自的人生故事穿插呈现,虚和实,旧和今,在某一个节点上形成命运交错。岁月沧桑和现实社会互相映照,“坐化”的另一面是好好活着。作者对女性爱情密码以及心灵归宿的探究和诠释,欲说还休。留白程度恰到好处,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空间。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01 11:29:31
    • 分享到:
  • 多谢张夏!小说写了76岁的高龄打工者“老小慧”在生前就完成了对初恋的祭奠,而大龄剩女“小小慧”也通过初恋完成了对自我审视的祭奠,两种祭奠揭示的是初恋之坎,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永恒之坎。
    • 尹高洁2童生2022/09/12 19:57:10
    • 分享到:
  • 好文笔!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15 10:37:44
    • 分享到:
  • 多谢尹老师留言,鼓励,感谢。
    • 谢龙2童生2022/09/09 10:30:27
    • 分享到:
  • 文字的质感是我喜欢的。尤其前面三分之二关于“老慧”的内容。后面有关“小慧”的内容,行文风格和之前比较有调整,不知是否作者有意为之。人和人的连接,是最难的,尤其萍水相逢,其中的情绪在行文之中得到很好地呈现,这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是作者的功力。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10 22:04:56
    • 分享到:
  • 感谢谢龙老师的点评,后面三分之一确实是我必须要这样来处理的,因此语言上会更年轻时尚一些,因为叙述主体是男二号,他与小慧的关系便决定了语言和场景表达的界定标准。您看的好仔细。感谢🙏……
  • 此小说的完成度颇高,看似不同,实际上两个人的命运颇相似,都是命运的失意者,困在自我的囚笼里无法自拔。文章比较突出的是广东话,很生活化,听到海滨斗,我就想起了在广东的生活。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06 23:58:15
    • 分享到:
  • 多谢昆阳森林老师阅读我的小说,非常感谢!小说写完了,就到了读者这里,由读者完成各自的感受与想象,您能感受到女性的不得易和要放下,已经是这篇小说最大的收获了。多谢您的点评!
    • 陈湖2童生2022/09/02 20:19:36
    • 分享到:
  • 被这篇小说惊艳到了,情节徐徐展开,悬念设置巧妙,人物个性鲜明,笔触别具一格,语言老道。还好听懂粤语,不然阅读上有些困难。两个人的天台,一老一小,以爱情为主线,性格相符,均是外刚内柔,心善之人,这点很真实,老慧的包租婆角色一度让人费劲,与小慧的感情,不至于不给方便,原来她与小慧一样,只是一个“打工人”,在感情上,她们更有相同之处,老慧对已故初恋的至死不渝是感人的,相对小慧的放手又何不是一种新生。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03 20:37:23
    • 分享到:
  • 看到陈湖老师的点评,泪奔了……小说写完后,久久无法恢复元气!两个小慧的年龄差足有37岁,可是她们却成了忘年交、过命情,谁道深圳无文化?有的,人是深圳最大的文化。
    • 陈末1布衣2022/09/02 16:59:02
    • 分享到:
  • 做核酸,做核酸,酸起来!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1布衣2022/09/02 15:48:11
    • 分享到:
  • 温馨提示:1、小说写的是76岁的老雇工“老阿慧”与39岁的新移民“小小慧”之间的忘年交,写的是她们在不同时代淹没在深圳这片热土里的初恋故事,初恋有可能是女性认识世界的第一道门坎,抑或许也是永恒之坎,那么男性当然也一样。2、北方人移民到深圳,需要多久才能认识这座城市呢?答案是寻找。“小小慧”用眼、心、身、情来寻找,并在寻找的路途上结识了“老阿慧”,她们是多么不相同,却是那么相近,只有深圳才会这样。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这篇小说不以紧凑、跌宕的情节取胜,叙事舒缓、跳跃、诗意,很考验阅读耐心——稍一急躁,就错过了那些精妙的穿插与细腻的表达;小说涉及一老一少两个人,各自的初恋,各自的人生,又交织,又疏离,生生死死,坎坎坷坷,又哀婉,又动人……写到这里,同事喊我去做核酸,好吧,且去做核酸——这是当前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初恋与小说都得往后站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陈末2022/09/02 15:39:28
    • 分享到:
  • 感谢笑笑书生的点评!我们都被恋过,我们都会老去,将来也都会面临死亡的问题。小说写的就是面对爱与死的交叠之意,某种女人深陷其中,成就平凡人的伟大。。
    • 赵静2022/09/02 16:00:40
    • 分享到:
  • 对,必须得先做核酸
    • 陈末2022/09/07 00:30:17
    • 分享到:
  • 今天才发现,邻家给这篇小说做了封面呢,特意加了一张照片,是一个深圳少女站在天台上观望远方的一个背影,好美,好孤单,好有意境……喜欢!多谢邻家平台的细心推送。谢谢。
  • 最近来访
  • 陈末
  • (我名即我号)
  • 1布衣
  • 4星
  • 2钻
  • 中国作协会员,获西部文学奖、张家界国际诗歌节奖、大湾区文学大赛等奖。出版小说《蝴蝶泥》《布衣玫瑰》,诗集《月光如豹》。
  • 中国作协会员,获西部文学奖、张家界国际诗歌节奖、大湾区文学大赛等奖。出版小说《蝴蝶泥》《布衣玫瑰》,诗集《月光如豹》。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3
  • 39637
  • 1
  • 57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