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值得
  • 点击:15460评论:12022/08/31 19:37

注:本文主人公名叫雷艳,我采访后,以第一人称撰写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这几年间,我看到这人世间很多的人不幸死去,很多的人从人生得意的高处狠狠地跌落,很多的人陷入悲惨的困境无法自拔;当然,我也看到一些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慢慢地崛起,我看到一些人在散步的时候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而事实上,不管是幸福的人,还是不幸的人,他们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人生命运,那些命运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

在今天,我特别迫切地想把自己前半生的故事写出来。我发现我前半生的命运,充满了无尽的悲苦,无尽的忧伤,但是,也充满了无尽的喜悦,无尽的幸福。

我相信,我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打动每个人的。

现在,开始吧!


一.我的童年


1979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在湖南益阳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伴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我出生了。

我是一个小女孩儿,名字叫雷艳。

按说,当一个家庭诞生一个新生儿的时候,这个家庭一定会充满了喜庆。但是,当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家庭却充满了愁苦。

最愁苦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只有儿子能分到地。所以,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一个接一个地生儿子。

我的哥哥是父亲的长子,却也是父亲唯一的儿子。哥哥出生的时候,是父亲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接下来的三个孩子,全部都是女儿。父亲把希望寄托在第五个孩子身上,他热烈地期待着第五个孩子是儿子。

但我让他失望了——又是个女孩儿。

父亲之所以迫切地希望家里的孩子都是男孩,除了能多分地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现实的原因,就是儿子能干重活。在我出生的时候,哥哥是15岁。15岁的哥哥,为了生计,到外面去学习推土机了。家里的农田,在大多数时候,几乎只能靠父亲一个人去耕耘。可以想见,父亲是多么的劳累。

由于家里贫困,母亲经常吃不饱,营养严重不足,所以我刚刚出生的时候,只有3斤左右,像只小猴子。母亲看着瘦瘦小小的我,经常担心我养不大。

在我1岁多的时候,由于父母没日没夜地要忙农活,我根本没有人带,就被父母送到了奶奶家里。

可是在奶奶家没住上3个月,我就生了一场大病。父亲心急火燎地连夜赶到奶奶家,把我抱回了家。

当时的我高烧不止,整个脸烧得红扑扑的,我已经陷入了深度的昏迷,奄奄一息了。

我们小山村并没有医院,最近的卫生院也有十几公里,徒步走到卫生院,最少也要3个小时。父母生怕我还没送到卫生院,就一命呜呼了。

紧急时刻,母亲想起了村里的一个“神婆”。那个神婆平常惯会做法,一些疑难杂症或者小病小痛,当地人都会去找她。要放在平时,我母亲是不信这种所谓的“封建迷信”的。但当时的我已经命在旦夕,母亲也顾不上迷信不迷信了,抱着我就往神婆家里跑去。

后来母亲无数次跟我回忆起,那个晚上,下着大雨,山村在滂沱的大雨淋漓下,全是泥巴路。她怀里抱着我,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泥泞地上,一路都在哭泣。神婆家里的那盏煤油灯,那一刻,就成为了母亲所有的希望之火。

那时的农村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人们都是早早就躺在床上睡觉了。母亲不住地拍打着神婆家的门。神婆骂骂咧咧地开了门。母亲一看到神婆,就哭着说:“我女儿病了,快不行了,我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女儿!”

神婆把我抱在她家的床上,翻了翻我的眼皮,又看了看我的手指,对我母亲说:“你幸好来得及时,否则孩子就要投胎了。” 说完就在床上系上红色的绳子,并拿来一把刀和一个铃铛,口中念念有词,开始做起“法事”来。

十几分后,法事做完了。神婆对母亲说:“抱回去吧,能不能好,只能看她的造化了。”

神奇的是,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就醒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叫着妈妈喊饿。母亲高兴地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赶紧去弄饭。母亲后来经常对我说,那顿饭我吃得可香了,吃饱后就下了地,像只小猫咪一样,到处活蹦乱跳起来。

“这就你的命,硬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母亲经常说。

在后来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是,我始终相信,我是一个命硬的人,我一定能闯过所有的“难关”。

整个童年时代,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字:穷。

我上面有3个姐姐,在我的印象中,我是很少很少穿过所谓的新衣服的。往往是大姐穿了不要了,就留给二姐穿;二姐穿了不要了,就留给三姐穿;三姐穿了不要了,最后就留给我穿。所以我身上的衣服,永远是最旧的、最破的。也只有过年的时节,父亲才会给我们几姊妹买上一件新衣服。那时候的我,如果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往往能高兴好几个月。

可是我不知道的是,买新衣服的那几个钱,也是父亲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家里农活不忙的时候,父亲在几十里开外的小镇上找了一份重活,每天可以挣点小钱补贴家用。他每天天不亮,就踩着一辆破单车去了镇上;每天晚上我们都睡着了,他才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我清楚地记得,8岁那年,有一天半夜,我起来尿尿,看到窗外有一盏灯还在亮着。我感到很奇怪,打开窗户,揉了揉眼睛,然后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只见他正在屋门前的地里挥动着锄头。那时我还不是很懂事,只觉得父亲白天在镇上打工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晚上还要来锄地呢?直到我稍微长大点后才深深地明白,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只能这样拼命地去干活。

那时,整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我们家这样穷的,所以,我并没有感到贫穷有多么可怕。直到我第一次去到镇上走亲戚。

那一天,母亲带着我去了镇上的姨妈家。当我第一次走进姨妈家里,我简直惊呆了。姨妈家里摆了电视机、洗衣机、冰箱,而这些我在小学课本上都看不到。她们家的地板是瓷砖的,还有颜色,进她家门,竟然是要脱鞋的。表妹热情地接待了我,带着我去镇上买冰激凌。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可口的冰激凌。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那个冰激凌冰爽的味道。

那次走了亲戚回到家,看到自己家里低矮的平瓦房,我才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什么叫作“贫穷”。

从那时开始,我心里就暗暗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我一定要走出这个鸟不生蛋的小山村,我绝不会再去过这种贫穷的日子。


二.打工岁月


我终于长大了。那年,我18岁。

18岁,我念高中二年级。

我的哥哥姐姐们都比我大得多,他们也不安于一辈子待在贫穷的山村,早早地南下广东打工去了。

那个年代,打工,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因为打工就意味着挣钱。

我的成长岁月里发生过很多卑微的事,而这些卑微的事都是贫穷带给我的。所以,在内心里,我一直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要挣很多很多钱,彻底地改变我卑微的生活状态。

其实我也想过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但是,农村的教学质量很不好,在我们那个高中,每年很少有人考上大学。我的学习成绩很一般,我知道,我其实并没有那个能力考上大学。

既然考不上大学,那继续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时候,我的心思已经不在读书上面了,我的心每天都被山外边的那些华丽丽的东西吸引住了。

我要早点走出大山,去挣大钱!

这就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我跟其他很多同学一样,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辍学的时候,我内心感到一阵轻松和愉悦,因为我感到就像一只被束缚了的鸟儿,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上蓝天,去尽情遨游了。

我来到了深圳。

之所以去深圳,是因为我三个姐姐都在深圳。她们都早早嫁人生子,生活过得比在农村的时候不知几多好了。尤其是大姐,她是大专毕业,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有好几千块钱的工资。那时,在我这样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孩眼里,几千块钱就是天文数字。

我原本以为,我来到深圳,马上就会挣很多很多钱。因为之前我听很多在广东打工的村里人说,在广东,遍地是黄金,只要肯努力,一年挣个十几万都不是问题。

但是,当我来到深圳,残酷的现实让我很快就清醒了。

我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阅历,没有经验,也不会讲广东话……我几乎是一无是处,所以我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后来,在一个老乡的介绍下,我勉强进了一家电子厂当流水线工人。

我记得我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小镊子把小零件组装在另一个零件上。这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唯一的要求就是手要快。我每天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埋着头,手里快速地做着这些活,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脑袋里没有任何的想法。

一天下来,我发现一双手已经不听使唤了,屁股也硬生生地疼。

即使工作如此辛苦,却也挣不到什么钱。我的基本工资只有300块,加上一些提成,一个月下来也不过400多块钱。工厂是提供食堂的,但是食堂的伙食非常差,吃得都想吐。我多想像一些管理人员那样,天天到外面的小餐馆去点餐吃。但是摸摸口袋里的那点钱,却又舍不得。

工厂不提供宿舍,以我的那点工资,我也租不起独立房间,所以,我就只能同几个亲戚挤在一间楼顶的铁皮房里。到了夏天,整个房间就像一个大蒸笼一样。为了省钱,我们连电风扇都舍不得买,每天晚上在热气滚滚的房间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样的生活,跟监狱里的囚犯又有什么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囚犯呢!

每天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我都在想,难道我要一辈子都过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吗?我要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这种糟糕的生存状态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根本找不到任何出路,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我下班后根本不想回到那个像蒸笼一样的出租房里。所以,我就经常在出租房周边散步。

在散步的时候,我发现离出租房半里路左右的地方,有一个书店。令我惊喜的是,书店里竟然有空调,很是凉快。所以,下班后,我就天天跑到书店里,坐在地板上看书,以此打发难熬的时光。

在这些书里,我获得了一种勇气。

我在工厂里做流水线,天天都想辞职,但是又瞻前顾后,生怕辞职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担心自己会流落街头。

但是,当我看了那么多的书之后,我知道,我必须逼自己一把,勇敢地跳出现在的这个生活圈。只有跳出去,人生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

我意识到,没有学历的我,如果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就必须学一门技术。

那时,我水土不服,满脸长了青春痘,我一度为此烦恼不已。我忽然间想到,不如去学习美容吧,既能学习技术,又能消掉这满脸可恶的青春痘。

我的决定得到了大姐的支持。

  • 1
  • 2
  • 3
1/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 关键词:深圳梦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8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五月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9-21
  • 楊剛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9-01
  • 冯毅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31
  • 陈湖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31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五月1布衣2022/09/21 12:40:06
    • 分享到:
  • 为您的励志!人间值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有点味道,从讲述方式上来讲,有点《活着》的味道,活着讲了富贵的一生,受尽了人间的苦难,最终活着。这里,我的历史不长,但也经历了几个男朋友,生意上也经过了起落,所以这是一个萎缩版的活着。这里面的培训课,有作者的影子在闪烁。不足之处,细节上更多一些就更好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3星
  • 3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7
  • 38718
  • 11
  • 125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