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决心
大地且沉默。
玫瑰开出花语朵,
花容,令我失色。
诗人何为?
徒有羡慕蜜蜂的份。
人的词语被罢黜,
被揉皱,贫血,苍白。
生与死,天生一对:
碰杯,然后,破碎。
当你被连根拔起,
被截肢,插入空瓶,
玫瑰,我借胆问你:
你的居心何在?
在种子,在根茎,在枝叶?
而漠视与遗忘之风,在
大地上肆虐,摧折万物;
又有谁能阻止玫瑰
成为玫瑰的决心?!
箫声匿迹
你是一座城,黑暗之城,
你的箫声是城垛上一束火把
把你点燃。把大地照亮。
我看见那些朝朝暮暮的日子、
斑斑点点的故事都在向你奔赴。
城里的各色人等,在你
音乐的调动下,各种城市剧
市郊剧、乡村剧轮番上演。
我从黑暗中驱车而来,
我用远光灯闪烁你,以吸引你;
但又不敢完全靠近你,怕陷进你。
你站在那,忘我,旁若无人,
你把自己完全陷进箫声;
你取消了自己,但又在箫声里
一点一滴地把自己呈现,
把众生相呈现,把万物呈现。
于是,我看见人的面孔,
湖的面孔,花朵的面孔,
时间的面孔,亦或还有死亡,
一张张面孔,等待认领。
而我害怕被认出,转身逃离
直至,箫声匿迹。
豆棚瓜架
雨如丝,
月光似菩萨。
一个屋顶
将整个星空接纳。
你昼伏夜出,
在草木间,修练;
我霞思云想,
在纸上,寻觅
隐秘的水印。
一些朦胧的事物
渐渐浮出水面;
神明走进我的日常,
在案头,在灶堂。
人生果结在时间树上,
玉兰花开的时候,
你在与不在
都一个样。
桃金娘的院落
昼无常,夜无聊。
止痛片终于止住痛的
时候,已是天色微明;
那枚月,不见了,
被吞进了肚子里,
月亮的药性,发作了。
她摊开右手,任
掌心的命运线向窗外
延伸,沿着海岸线
消失,在远方。
死了,骨灰撤到海里,
还是埋在这院落里?
她问自己,又答自己:
或许,那大海只是个
假名,没有真身;
就让这半院的桃金娘
再替老娘活一回吧。
历史,或者狗粮
历史学家描绘出时间的形状,
乔治·库布勒这样说。
进一步,我想历史就是时间之链:
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个珠子,
被打磨,被挑选,或者被把玩
(有插话:对历史要放尊重些)。
这是考究之夜,面对一段历史,
我挑亮灯花,要揭她神秘的面纱;
但也心生狐疑:难道她,真是
那任人打扮的花姑娘?
我们常被教导,要铭记历史,
正是基于历史之被真实地刻录;
几笔线条,勾勒、裁减、着色,
历史便重现:它的原样与画像,
原帖与摩本,哪个更真实?
此时的我是历史还是现实?
地毯上的这只狗,上了年纪,
它也有资格拥有历史吗?
人类的,狗的,或狗眼看人的。
知道吗?世上还真有一种狗粮
能让你忘记过去,从而更加
珍爱现在,憧憬未来。
世人啊,你们对待历史,
有像狗对待主人那样的忠诚吗?
……而你我,生来就被那链子
所牵引,并被历史喂养大。
枸杞,或现实的残渣
从女人街归来,你
站在厨房里,择香芹。
五花肉在油锅里滋滋,
正如春雨在树叶间的沙沙,
把我的思绪带进那个夜晚。
你一身唐装,一把古琴,
我把你从那个古老的夜晚里
从唐诗宋词里拎出来,
丢进滚滚红尘。
餐墙上,一些凡高,小撮提香。
你摆好碗筷,拿着刀叉,
像一幅十字架底下的人体习作。
是谁说:人生是一幅草图?
而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
你的鼻翼很美,鼻子里的山洞
幽深;你在白开水里,加点甜,
放进枸杞,生活立即变成了
一杯枸杞茶,养生。
现实在嘴里蠕动,你
咀嚼着真相,或者吞咽着
一如现实残渣一样的语词;
然后你口吐芬芳,让我
看见那山花与朝露。
空椅子
你走向一把空椅子
空椅子也走向你
公园里行人步履匆匆
你被视若无人
没有人关心你从哪来
来此作甚:仿佛
你被那世界遗忘
是这椅子收留了你
可以缷下你的重负了
除去面具,做你自己
你将看到一个新天地
鸟鸣为你盛开
阳光给你续杯
鸡蛋花为你尖叫
新来的七月,都说
夏天是一个西瓜的甜梦
而你终于切开了这个梦
一只鸟的死亡
一只鸟死了,
死在我的小说里。
它原本活得好好的,
它计划去捉虫,练翅,
恋爱,生蛋,然后
带着三五只鸟宝宝,
怎么着,也要
活出个中篇的模样。
那只鸟死了,它
陪我度过了七个日夜,
它是我的一根肋骨,
它在我笔端站立,
在我阳台上唱歌跳舞,
给我造园,后花园。
那只鸟死了,
本来它可以不死的,
我不应该就此搁笔,
我应该推掉应酬,
为它腾出更多的时间。
在最后一行它死了,
死在最后一行,无人掩埋。
她是一只猫
蹑手蹑脚
每天从我门前经过
满脸的小雀斑
双眼幽蓝
偶尔在电梯里碰到
也装着不认识
也只是跟她怀里的猫打招呼
嘿,猫咪你好
她点点头代猫回个好
这就是我对邻居
所知道的全部
她的猫比我知道她更多
她的睡姿她的蕾丝
以及她怎么死
她像一只猫那样死去
像一个青苹果离枝
像一句好话被咽了回去
多可惜呀据说她还是个处女
谁知道呢
王大块寻花
许多花,一时沉寂。
诗人王大块,在鹏城寻问花,
这些花儿啊,便应声醒过来。
在街巷里,在夕阳边,
他的眼光,将花枝儿照亮。
这不,他又跪在了地上,
对着一株天竺葵说:“我爱你!”
如此花言巧语,心思用尽。
并用生花妙笔将它们写进文章,
却常常是寥寥数笔,空下大段
空白,留给蜂与蝶;
偶尔,读者们也会在空白处驻足,
放飞想象的风筝。
待到酒酣脸红时,他捧着小酒盏,
用那滴滴溜溜的调儿,
唱着什么小放牛,小白菜,
在我的耳朵里,全是什么
木棉花,鸢尾花,蓝星花……
把心掏出来如托钵
——写给妻子
不是乞爱,不是剖白
把我的心掏出来如托钵
如同芒果树为你掏出芒果
趁着这鲜美,快来食我
不要让生命泛起泡沫
不要把我当做其他的芒果
而我留给时间的也不多
你的占有是对时间强有力的削弱
你不觉得,命运的无形手
在打一场桌球?我们被摆上台面
头颅与头颅相碰撞
迟早都要滚进那个黑洞
亲爱的,不要害怕,奔跑起来
你我必将成为这个天才设计的一部分
托钵,把你的心也掏出来如托钵
以空纳有,向空中乞食
乞求更多的星光,雨露,与粮食
凡身有漏,用心去补
凡天有漏,便向着天漏处滴溜而去
八月中秋城步老山独步
在老山,人皆草木,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泉水叮咚响,小鱼顺流
而下,我溯溪向上。
鸟鸣树巅,草丛中有虫吟,
它们与山林,融为一体。
阳光透过松树枝,
照进我斑驳的午梦:
路边的鸡血藤爬进我身体,
藤花开在了你的脸上。
千里之外,下午三点,
城里的朋友,将在深圳
大剧院,聆听交响乐:
各种木管、铜管与丝弦,
将卖力地为月光奏鸣。
河边随想
土地肥沃,我贫瘠。
小狗汪汪,它戏蝶,捕雀,
它四条腿,论功德与悦性,
比人更配享有这个下午。
雕塑家用青铜与不锈钢
为一滴水塑像,并将这不杇
之物命名为:“永恒”。
又一只鸟,被摁住,被钢筋
水泥浇筑:桥的肉身不腐。
而生命是流动,是奔腾。
看,诗人又划起了双桨,
河面泛起意义的涟漪。
而河长,早已把雄心写进
功德碑,在人与自然的拔河
比赛中,他认为人类必胜。
山山相护
凤凰山上漫步,
脚步丈量着这个山路、这个下午。
汗水,雨水,尘埃,青草香,
有种出尘脱俗的感觉,对吧。
山中有座庙,林中有墓地。
上山的队伍中,男女老少都有,
他们排着队──对啊,他们排着队。
排着队,去往墓地。我呸,
我不该这么说,我应该祝他们长生
不老。来到山顶,放眼望去,
羊台山,塘朗山,马峦山,梧桐山:
它们山山相护,守护着这座城。
让我敞开心扉吧,深呼吸,再呼吸:
城市这么大,没一块埋人的地,
安排我们的死者都住到山上来吧!
鸟大的事
不见森林
你所见的只是一木
一木木。
一只鸟在枝上
空间摇晃
词语纷披如树叶。
一声鸟鸣
瞬间覆盖了森林
以及我思想的领域;
以至于我想
森林该是由鸟鸣组成;
又或,鸟鸣仅仅
只是森林的一个提醒。
当然啦,这也全然
不是鸟的想法——
它一飞冲天
在远离人世的高处:
也不见一草一木。
大山石
大山里有一巨石
采石人心里想着玉
以及对石头的剖腹产
一匹母马啃着草
用马耳啼听
突然她的腹中有点纹丝动
她开始憧憬——
一个驼马队
驮着香料布匹与佛经
小八哥,叫响蓝天
安静。安静。
你不要喋喋不休。不休。
小八哥,你应该离开笼子
去叫响蓝天。
像旋风炸弹一样飞翔,
炸响整个山林,原野,
或蝴蝶博物馆。
然后,像火焔一样燃烧,
又像火焔一样熄灭,
在空中死亡,在风中下葬。
成为风本身。再不仿人语。
词与风筝
风筝是凭着想象飞上天的。
它一直想甩掉“纸鸢”这个词,
它觉得背了个黑锅。
一个,一个单字
互不理睬,被撒落在辞海;
几何时,它们手牵手,
相爱成词,成句。
但,词语的相爱无意义,
词与物的结合才会有真的生命。
你看那风筝在天上飞,
它把我的灵魂举得高高的;
或者说,风筝在天上用一根线
把我的肉体举向地面。
雕像的水
雕塑家,在水边
观察一滴水
欲仿其形,摄其魂
久之,几将自己
站成了一个勺子
终于,“勺子”他
用青铜与不锈钢
重塑了这滴水
被命名为“永恒的水”
在公园里展览
夸赞多了,这滴水
内心的骄傲开始涌泉
渴望奔赴海洋
渴望不朽
殊不知,惟因其不杇
而为水所不容
终成为大海的弃物
最好的书
那时我很穷
为了养家糊口
我常到工地打短工
搬砖,或铲砂子
每次归家都灰头土脸的
冲完澡,她递给我
一块干净的毛巾
然后叫我“亲爱的”
灯光下,我喜欢
坐在藤椅上读书
她忙完家务
就抽条小马凳
坐我左边,右边
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我都不记得了
我也不记得我读的什么书了
但那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瘦弱的身体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坚毅的性格中不乏铁汉柔情。老人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丰富的果实,烈日下摇着蒲扇,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坐在垄间,呼吸着自然的气息,欣赏自己丰收的果实,享受生活的安宁与静谧。分别之际,老人晃动着饱含风霜的双手,将不舍与祝福送向远行游子。
看到吃这个字,两眼放光,阅读全文,只因兴趣看文且非专业出身的我不敢评价老师文笔如何,也没尝试过老师老家的美食,不知道深圳吃到麻辣串和煎饼的算不算的上正宗,但是老师提到的潮汕确实汇集了不少美食,初次去潮汕,皆因流传的那句“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而特意休假去享受美食,第二次去潮汕,本想着再吃一次牛,却吃到了鸡,吃完才发现“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还有奶茶,潮汕的茶文化也是顶呱呱的
作者以细微的方式,捕捉生活场景,写出母亲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与爱意之情。间隔之间的排比式,感情强烈,彰显一位中国式的伟大母亲形象。
从开头的五个字,我脑海里就响起了《舌尖》的bgm,自动代入李老师的经典旁白:“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忙碌了一天,陈师傅准备……”,不介意来个地方特色小吃安利,让“陈师傅”再忙碌起来。这是时间的味道,这是人情的味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