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所有的别离
  • 点击:7081评论:02022/11/16 19:47

我和晨曦的“再”见,已是十年以后。那时,她已离婚,而我结婚三年,刚做了爸爸。

她的孩子八岁,我的一岁,我俩都体验了人世的辛酸,奔四的年龄,因此,再见,虽是惊喜,亦感慨唏嘘;我们没有像许多网络小说写的那样,老同学见面非要发生点什么,对我们来说,那太俗,对我们来说,我们拥有的,已经比性要珍贵一万倍。

我觉得此生能够再见到晨曦,听她诉说那过去的往事,这已经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了。要知道,我人到中年,早已和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我亦没有人可以回忆,尽管我有时候会在想起往事的时候伤感,但也没有办法;蓦然回望,我居然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尤其是关于我那过去十年的生活。

里尔克说,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想想我自己,失去的何止人生,简直是所有的人生,我风尘仆仆,一路从安徽到上海,再到深圳,流离失所,四处碰壁,无论肉体还是灵魂,全都无处安放,我马不停蹄,矢志不渝地追求着我的幸福,到头来我还是凡人一个,除了写了一些字,出了一些书,我好像没给这个世界创造太多的惊喜。因此,我时常陷入自谴,觉得我这一生太平乏。

没有人深刻地爱过我,我觉得悲伤。

我就是那么想的,曾经;我觉得有人深深地爱过我,哪怕我累死渴死,穷死饿死,我都甘心情愿,快乐;而如果没有人深刻地爱我,那给我金山银山、豪宅别墅我也不要。真的不要。因此,当我重逢晨曦的时候,我最关心的是,她有没有爱过我?在过去?这很没出息,好像一个女人,总问男人你爱不爱我,但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呀,改不掉了。

我和晨曦坐在龙华图书馆三楼乳白色的女性曲线美的大理石长凳上,她的眼神依然如多年前一样深邃迷人,她的黑色的秀发剪短了,但她的脸更瘦削了,倒显得更秀美了。她的声音柔美,温暖,与她当年的响亮清脆、银铃般的音质相比,她今天的声音更具魅力,也许这与她学过播音主持做过电台主播有关。她的叙述像绵长的乐曲,在我的心上划下美妙的印痕,音符跳动,我在她娓娓的叙述中,仿佛一下子穿越了许多年代,许多地方,我的心一震一颤,像雪在黄昏降临,无声无息,却瞬间将大地覆盖。

“我寻找过你。2003年,我听人说你毕业当了老师,在亳州。我一直在找你,我没你的联系方式。2004年6月,我毕业,本来我有一个到合肥实习的机会,电台主播。但我去了亳州,我找到了亳州电台的音乐频率的主编,毛遂自荐,我说我要来主持晚间谈话节目,他们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做得很好。你知道,我一直喜欢音乐,我的音质这么特别,那档节目我得心应手,做得顺极了。

人若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定会非常喜悦,也会更容易做成功。人若做自己天赋的事,一定会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我每天从十点开始,到十二点下班,两个小时的音乐谈心节目,基本上是一半放音乐,一半说话,分享心情故事,主要是爱情故事。我有一万多首歌单,我选的音乐总是恰到好处,与心情故事相得益彰,有时候,我什么都不说,只静静地放歌,那歌的力量,胜过我千言万语,所以,在某时某刻,特定的时空,一首歌是可以听哭许多心灵的。

只要你找准人心的幽暗,只要你卡到点,让大众潸然泪下并非难事。

当然,我不是刻意让大家哭,而是大家想哭,喜欢哭,他们喜欢在陌生人面前自我流露,喜欢扮演一个多情的、伤感的、重情重义的人,他们喜欢在故事里伤心落泪,我只是给他们一个出口,一个契机,一次倾听,我只是在帮他们建立自我,疏导情欲。

他们压抑了许久,再憋下去可能就无法回头,我知道那种心情,我知道那种压力,所以我让他们尽情释放,尽情宣泄。人一宣泄后,便会找到更灿烂的光明的方式,便会更加轻松,轻盈,便会再次找到前进的方向,便会再次鼓起勇气,踏上新的征程。

主编很高兴,台领导很认可,听众喜欢,我也开心。电台晚间情感节目真是功莫大焉,再多荣誉都值得领受。我们的节目得了好多奖。后来,他们说你在亳州当老师,我去那个学校找你,在9月初,刚开学,他们说你早走了,六月份就走了。

他们说你去了上海,又说去了南京,他们没有你的电话,你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他们给了我一个你老家的固定电话,我打过去,我说是你的朋友,那边一个很沧桑的声音,大概是你父亲。他说听不清,你是谁,大约是信号不好,后来他就挂掉了电话。我想通过你父母找到你,结果却落空了。

他们说你应该是去了南京,去一家报社,做编辑,做记者,他们说你走得很急。你没说辞职,你请了长假,但你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很不爽,很多怨言,觉得你走得太过绝情,太仓促,太匆忙,他们好不容易把你招来,你只干了八个月就走人,他们觉得很没面子。

我去图书馆找南京的报纸,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我在编辑、记者的名字里找你,没有找到,但我在扬子晚报副刊看到了你的名字,我在南京晨报看到了你的很多文章,你在那里写爱情专栏,男左女右版,你写很多,我给编辑发了一封邮件,我说是你的读者,我要跟你咨询情感问题,编辑给了我一个信箱,于是,我开始给你写信。

我写了很长很长,我说我喜欢一个人,却总也跟不上他的步伐,他早我一年毕业,他去了亳州,我刚到亳州他又走了,现在,我又追不到他了,你说我要去南京找他吗?我写了很多问题,我想请你给我一个回答,以一个情感专家的身份,我想以这种身份接近你,我不想暴露自己,我希望你能猜到,或者你对我这个人感兴趣,你就会继续和我交流。

你说,“你若爱那个人,你要让他知道呀,你不让他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吗?这不是浪费生命和精力吗?”你说得很直接,也很犀利,你甚至说,这样女追男的戏码最无趣,也最累人,建议我放弃。可是我那时候正痴迷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被里面的一句话打动,“我爱你,和你无关”。也许,我爱你也和你无关,所以,尽管你回复说让我不要再追那个男人,我还是没有听你的。

你一定不记得了。你这样回答过我。我想,如果你知道那是我,你又会怎样呢?会不会来找我?会不会义无反顾地找我?会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理智、权衡利弊,还是你也会抛开一切,为了爱情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想你一定是后者,因为你不久就在专栏里提到了这封信,你说,你收到一个女读者的信,你给她的建议是放弃,因为这太累了;可你也知道,这样的感情有多难得,有多珍贵,你说,其实你私下里是非常敬佩这个女生的,毕竟她那么执著地爱一个人;但是,你作为一个爱情专家,你不得不从幸福的最佳方案这个角度回答,你得让读者解脱,而不是让他们钻牛角尖,你要做的是拯救他们,你不能不那样做。”

我想了想,我确实写过那样的文章,我不记得是谁给我发的咨询信了,但我确实这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渴望无比深情的爱情,跨越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但实际上我又很冷静,在给读者回信的时候,我往往都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不会让他们沉沦、纠缠,我只会让他们放下,看开,看淡,我让他们浮出海面,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崭新的太阳,让他们触摸幸福,而不是让他们沉默海底走向痛苦的深渊。

晨曦看了我一眼,然后又微微低下额头,她的眼睛湖水一样迷人,似乎有千般万般的心绪,点点涟漪漾开,一圈圈波纹似乎要将所有秘密都推给你,她想说的话挡也挡不住,继续在我耳畔回响。

“然后,在2004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我去了南京。我没有问你地址,尽管我有你那个信箱。我想,我就要看看命运如何安排,看看上帝能否让我在这个城市遇到你,在没有任何刻意追求的情况下。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我来找你。我想我总能找到你。我来到南京,在一个老师那里学播音主持,我准备考一个播音主持证,集中上课,魔鬼训练,21天的时间,我在上完播音课后遇到了勇士。他在这个城市;他原本在苏州,他见我来到南京,他也跟来了,他辞去了那边的工作,他来了,做市场营销。他在南京大学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他说希望可以再静下心,多看看书,再考研,那已经是他毕业两年以后了。他还单着。

他来看我,他约我去玄武湖,一起吃南京的特色小吃,鸭血粉丝汤,马兰头,春卷,晚上,他想留在我的住处,我拒绝了他。他很失落,他说你以前不答应我,现在还不答应我,现在就我俩还单着了,现在我俩这么了解了,现在我俩这么知根知底了,现在我俩都是成年人了,现在我俩相互取暖,这不好吗?不可以吗?

我说不好,不行,不能。对不起。

他那次真失望了,他以为我一定会答应他,毕竟,我们走过了七年时光,难道还不够一个人认识另一个人吗?难道还不值得牵手一起共赴未来的人生吗?但是,对我来说,还不可以。还不能。我如果没有你,我可以答应他;没有你我也可以答应船长;没有你我2002年就答应船长了。可是我不能。我的心不让我那样做,我无法强迫自己,不能勉强自己,我倔强地等着,我相信有一天会遇见你。

我在南京生活了三个月,有人说你去了上海,有人在天涯看到你写的文章,说你在上海漂泊,我的心纠紧了,你到底怎么样呢?你可以渡过难关吗?你能战胜恐惧吗?上海,这竞争残酷的城市,这人才济济的城市,你在这里,也许备受挫折,也许艰难困苦,但我又始终相信,你不会服输,你永远不会低头。

所以,我又去了上海,我在静安区一个旅游公司写文案,我想我可以在这个城市遇到你,像电影《向左走向右走》里的梁咏琪与金城武一样,我想如果某天我们在街头相遇,那一定说明我们今生有缘分,如果我们始终错过,那就说明我们缘浅,上天的安排。

我不知道你的容貌有没有发生变化,我记得村上春树写过一篇短文,《四月的早晨,在大街上遇到一个百分百女孩》,少男清晨去原宿大街上寄一封信,迎面走来一个少女,少男被少女牵引,满心里都是她。他很想和她搭讪,嗨,能和我做朋友吗?这样搭讪似乎很傻。嗨,你真是我的百分百女孩,可是,如果我不是她的百分百男孩怎么办?少男想。就这样,他浮想联翩,但最终还是没有搭讪。

多年后,一场大流感让两人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但他俩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有一天,他们在大街上再次相遇,他们看对方都很面熟,好像曾经的恋人,前世的恋人,他们很想搭讪彼此,他们都几乎要同时开口了,但记忆的微光过于薄弱,星星点点的记忆碎片,转瞬即逝,以致他们觉得这可能是一种错觉。忘却的救主真的太过无情,他们居然记不起对方了,于是,他俩在大街上再次擦肩而过。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故事,也许他那时候应该对她说,你就是我的百分百女孩。至于他是不是她的百分百男孩,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了,她知道了。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青春爱情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1星
  • 1钻
  • 陈保才:爱情教父,畅销书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江苏卫视《蒙面歌王》评委,华为大学特约情感导师微信:aishen0755
  • 陈保才:爱情教父,畅销书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江苏卫视《蒙面歌王》评委,华为大学特约情感导师微信:aishen0755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1600
  • 7
  • 57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