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人间宠爱于一身
你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开出艳丽的花朵
不管是风霜还是雨雪
你都微笑展示美
突然有一天,老鼠来临
咬断了你的须根,你的脉叶
你痛苦流淌,沮丧到了极点
泪水打湿了你的衣襟
你心里的恋人在窗边
抚摸你受伤的心灵
1996年的雪
那是一场家乡的大雪
大雪纷纷扬扬如诉如泣
我在南方的夜空下
感受到你心里的剧痛
你站在阳台上瞭望
天空中雪花飞舞
有如我们小时候的风筝
树枝上房顶上山坡上
有无数的信念飘落
你穿着新娘的婚纱
傲立在大雪纷纷的夜晚
我牵着你的手
进入了生命里血液里
我用温暖覆盖一个世纪的爱情
物业费
你说没有住进新房就缴纳物业费
宛若未开垦的土地缴纳了流转费
人生就是在新房与旧房里交替
霓虹灯闪烁的时候,你在28楼看夜景
长江岸边,滨江夜景,映入眼帘
夜风吹来,整个世界都在变化
水波蔚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年轻的思想裸露在长江与大海之上
公司员工
临近年底赶货
公司的员工加夜班
加夜班时间久了
就产生了很多怨气
难道为了那几个加班费
不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一个员工是五天制
仿佛成了公务员
包装部主管就冒火
这样的员工我不要
谁要谁领走我无怨言
我要的是速度和产量
年味渐浓的时候
归心似箭的心在车间
拉开了回家的弓箭
打磨部员工
一个个打磨部员工
拿着一副副粗糙的眼镜
对着旋转的打磨机
用尽小时候吃奶的力气
跟着机器轮子转动
沸腾的心流动的血液
也跟着轮子一起转动
手掌磨起了血泡
时间停止了前进
他们还在不停地
循环往复无怨无悔地打磨
把眼镜打磨成世界一流的产品
夜风吹着打磨工的脸
粉尘包裹着打磨工的身躯
那一双双眼睛成了夜空中的星星
眼镜包装工
车间的眼镜包装工手忙脚乱
擦拭镜片装镜片执架清洗
折叠盒子,分开又合拢,装箱
这样重复的动作,千百次
五颜六色的眼镜组成一幅画
在眼镜王国的深圳,出口
物流、快递,把眼镜产品
飞跃大洋彼岸,漂洋过海
成熟的科技,数字化经济
在天空中旋转,世界喜欢中国制造
验货员,给眼镜把脉
检测眼镜的身体是否怀孕
眼镜烧焊工
一个个螺丝,一个个配件
在高频机上,在烧焊机上
被烧眼镜焊工焊接,锻造
成为半成品,成为心里的风景
整个车间,都沉浸在严冬里
火热的氛围,被焊接成雕像
哲学思想,在古老而现代文明的进程中
流淌金黄的颜色,直到眼镜王国
占领全世界,成为垄断的家园
才能成就眼镜烧焊工心里的荣耀
精雕员工
一张张设计图,一根根线条
被机器精雕,精雕成精品
精细的工序,传递出生命的感动
那图案上的旗帜在飘扬
精雕工的速度,比黑夜更慢
流动的血液,比时间更快
滚筒工
你整天进筒出筒
你与时间赛跑,与心灵对接
一副憨厚老实的面孔
在白天和夜晚里延伸
你望着天空,望着星星和月亮
仰望远方和诗,你不懂诗歌
只懂心灵的安慰和母亲的渴望
被遗忘的手脚,变成机器的延续
手指绞杀在星期天的速度里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瘦弱的身体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坚毅的性格中不乏铁汉柔情。老人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丰富的果实,烈日下摇着蒲扇,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坐在垄间,呼吸着自然的气息,欣赏自己丰收的果实,享受生活的安宁与静谧。分别之际,老人晃动着饱含风霜的双手,将不舍与祝福送向远行游子。
看到吃这个字,两眼放光,阅读全文,只因兴趣看文且非专业出身的我不敢评价老师文笔如何,也没尝试过老师老家的美食,不知道深圳吃到麻辣串和煎饼的算不算的上正宗,但是老师提到的潮汕确实汇集了不少美食,初次去潮汕,皆因流传的那句“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而特意休假去享受美食,第二次去潮汕,本想着再吃一次牛,却吃到了鸡,吃完才发现“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还有奶茶,潮汕的茶文化也是顶呱呱的
作者以细微的方式,捕捉生活场景,写出母亲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与爱意之情。间隔之间的排比式,感情强烈,彰显一位中国式的伟大母亲形象。
从开头的五个字,我脑海里就响起了《舌尖》的bgm,自动代入李老师的经典旁白:“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忙碌了一天,陈师傅准备……”,不介意来个地方特色小吃安利,让“陈师傅”再忙碌起来。这是时间的味道,这是人情的味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