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后
  • 点击:3511评论:92023/01/30 10:29

1

整理书柜,面对着占据书柜数层的样报样刊,突然崩出一道闪念:若干年后了,我走了,这些东西会去向哪里?

这是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霎那间悲从心来:那我现在这样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东西,意义何在?难道就是为了像今天这样整理一番?

生活果然是经不起细想的,这一想,就什么也不想干了。

放下手中的一摞杂志,去向客厅,在沙发上躺了下来,那一刻,竟然感觉疲惫不堪。


2

记忆中,爷爷奶奶家也是满满当当的三间屋,但爷爷奶奶去世之后,家里似乎没有了他们的痕迹,如果不是相框里还有他们的遗照,后人几乎找不到与他们相关的东西了。

爷爷一生与世无争,就连离世也异常洒脱:在一个午后,他对奶奶说,我困了,想睡一会。这就是他的遗言,像往常的任何一个午睡一样。只是这一睡,他再也没有醒来。

院子里的墙角,放着他摸了十几年的铁锹,木把柄上,他常手握的地方,油光闪亮的。那是他日常接触最多的农具,他走了,它还在。但后来没多久,奶奶发现那把铁锹不见了,她也懒得去找,用了很多年了,换个新的吧。我想,如果爷爷还在,他一定不会允许那把铁锹走丢,即使丢了,他也一定要,一定会找到它。因为,那是他的。

显然,奶奶对那把铁锹的感情就淡了很多。爷爷走后,我们才发现,家里属于爷爷的东西并不多,他能带走的,只有他不多的几件衣衫。

“留着也没用,都烧了吧。”奶奶说着,把爷爷穿了一辈子的衣服都找了出来,堆在院子里。我们都感觉不到悲伤,爷爷75岁,无病无灾的,这样离开,是最好的。

和爷爷的与世无争不同,奶奶一生好强,凡事都想争个“上风”。即使和我母亲之间,她也一向要处于上风。

因为这,奶奶和母亲无数次因为一个鸡蛋,二斤黄豆吵吵骂骂几天。父亲是个孝子,一直安抚母亲不要计较。母亲的隐忍,让奶奶的好强变本加厉。那时,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分开过,田地也是各家种各家的。父亲像块双面胶一样,要帮爷爷奶奶干活,又要干自家的活。常常为了给爷爷奶奶干活耽误了自家的事儿,母亲说两句,奶奶听到了,就隔着院子破口大骂,说她自己的儿子,给自己干活天经地义。母亲隔着院子回应奶奶,“是你儿子,没人跟你抢,你儿子,你让他跟你过去……”奶奶听了这话,就不得了了,以为是父亲在帮助母亲对付她。索性就往院子里一坐,呼天抢地的大哭……父亲就忙不迭地跑过去哄……

如此多年,随着奶奶年岁渐长,吵架的声音渐渐微弱。直到有一天,她不再跟母亲吵了,而是换了一副讨好的面孔和母亲相处。

是的,她老了,吵不动了,懂得了示弱。

奶奶80岁那年离世。离世之前,中风,躺在床上半年有余。父亲和姑姑们轮番照顾,奶奶有三个闺女,她生病后,三个姑姑轮流陪床,多女多福,一时让大家感慨万千。

奶奶走后,父亲把奶奶的三间屋里的东西全部清理了。就连她当年的陪嫁——两只大木箱也被劈作了柴火。确实,那个东西又大又笨重,现在早就不流行那种老物件,衣服放在大衣柜里,方便又好看。

不知道奶奶有什么自己的至爱,她走之后, 三间房子比雨后的天空还干净。奶奶的正屋原来有一个条柜,是爷爷走后奶奶又找人做的。父亲看着还新,就搬到了我们家的正屋,换掉了我们家用了十几年的条柜。母亲一边说奶奶做的这个条柜木材不好,一边用沾了热水的抹布把奶奶的条柜抹了一遍又一遍。我记得很清楚,奶奶做这个条柜的时候,还因为用了我们家的木材和母亲吵了一番。

可如今呢,奶奶走了,条柜却流落到了母亲手上。


3

我家东院住着父亲的堂哥,我的二大爷一家。

二大爷是个干部,据说,从前有些身份的。二大爷为人低调,很少听他说话。记忆中最多的场景是,蹲在门前,手里拿着烟斗,时不时吸上一口,然后偶尔咳嗽一两声。二大爷家庭地位不低,但他的身子骨弱,就连说话,有时候都很累的样子。于是,掌家大权就交给了二大娘。

我长成少年的时候,农村已经都是一家一院了。虽然就在隔壁,但和二大娘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有一次,我跟着母亲一起在路边买豆腐,母亲看到二大娘到路边倒垃圾,就招呼一声,“二嫂,今天豆腐不错,要不要买点?”这本是一句招呼话,但二大娘听了,就会脚在地上一拧,说,“你二嫂吃不起豆腐哦……”那腔调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换作现在的话来说,听着让人感觉怪尬的。

在那之前,我对二大娘的印象并不多,但因为那次,她拧着小脚转半圈的动作,一下子给我留下了难已磨灭的记忆。

后来,二大娘最小的儿子娶了媳妇,结婚没多久,二大娘就把他们分了出去,让他们去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二大娘的小儿媳,是那种膀大腰圆的女人,没嫁过来之前,家里是种果树的。听母亲说,那个媒人介绍的时候就说了,是个干活的好把式,几十斤一袋的苹果和梨,人家一手一袋,跟玩一样。

分了家之后,二大娘把家看得紧紧的,吃的喝的都锁起来。新结婚的堂哥和堂嫂家里空荡荡的,吃的喝的都很少。这天,心怀不满的小媳妇怒冲冲地去找二大娘,想理论一下,再争取一点吃的喝的,但大娘不在家,院门紧锁着。她三下两下就翻墙进了院子,把米啊面啊,搬出来一堆,还把藏着点心的饭菜厨柜打开,把里面的点心菜品一卷而空。

二大娘回来家,发现被扫荡过的家,又急又气,跑到她的小儿子家,一番叫骂后,新儿媳妇出来了,说,“娘,我还叫你一声娘,我才嫁过来,你就让我挨饿,你家里那么多吃的喝的,你留着给谁的?”

二大娘一辈子没有受过这样的委曲,声音不大,却很有力,“我的东西,我想给谁给谁,就是不想给你……”

“这话可是你说的,给不给我也由不得你了,你看今天我不是拿来了吗?你再跟我犟,我把你家水缸给你砸了,你不是钱多吗,再买新的……”

“你胆子不小,你敢砸试试……”

“试试就试试……”新媳妇大步流星地穿过两户人家,一脚踹开二大娘家虚掩的门,把水缸里的水倒掉,然后一把举上了头顶……后面紧跟着小跑过来的二大娘,一边骂着,一边去护缸。“啪”地一声,缸落地了,碎成了无数片。

“不识趣,好好的日子不过,你护着,你能带走啊……”新媳妇双手拍拍上衣的下摆,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之后,二大娘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了。二大爷的咳嗽声,一天紧过一天。再后来,二大爷二大娘相断离世,走的时候,都瘦骨嶙峋,东厢房里,还有几千斤粮食,饭菜厨柜里很多点心都长了绿毛。

“看看,看看,就是这老俩口子,一辈子不与人分享,东西放坏了,也舍不得给别人……”在帮忙收拾房屋的时候,二大娘的大儿媳妇指着一堆过期的,发着霉味的蛋糕说。

后来,二大娘的四个儿子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把家里的粮食家具分了。

二大娘一生都把自己的东西护得紧紧的,唯恐让别人占了便宜。如果真有游魂,她看到后人如此分她的成果,是不是心如刀割呢?


4

有一天午睡的时候,突然被一念惊醒:父母走了,家里的老宅怎么办?那院子门口偌大一片菜园怎么办?那可是凝聚了母亲半辈子心血的菜园啊!

赶紧坐起来,擦擦眼,然后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在医院里,一个人。“我脑梗又患了,你二姐刚来看过,刚走。”父亲说,“你还记得村东头的素珊不?她死了,我去帮忙,喝了点酒……”

听到父亲说喝酒,我就忍不住批评他,“给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不能喝酒,不能喝……”

“下次就知道了,戒了,酒戒了, 烟也戒了……”电话那头的父亲,像个识错的孩子,“我以后都不喝了,放心吧。”

当我问母亲在哪里时,他说,“家里正忙着割油菜,你妈妈在家里忙,你不是喜欢吃菜籽油吗?菜籽晒晒就能压油了,你下次回来就可以带走。”

唉,这都快80岁的老太啊,忙一辈子了,还是闲不住。父母的生活,至少可以说是吃穿不愁吧,手里还有闲钱,现在农村医保制度很好,老年人生病就医,个人花费很少。兄妹几个都说过无数次了,让他们好好歇歇,辛苦了一辈子了,不要忙了。终于,村里的土地都统一承包出去了,我们都想,这下好了,他们无地可种了。没想到,这老头老太竟然在一处沟渠边开垦了一片地,种上了油菜……

都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像我这奔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母亲,到头来,还不是什么都带不走?

想到这里,不敢再往下想了。

院子里的柿子树,父母每年都精心养护,至今已有十余年;那条毛发金黄的小狗,也已经在父母的照顾下,看家守院十多年;鸡舍里那些公鸡母鸡早就习惯了母亲喂食的号子;角落里的几只大白鹅也熟识了父亲举棍的动作……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了父母,这些怎么办?

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尤其是这些年,我们兄妹几个,总是给父母买羽绒服、新棉被、保暖衣,买各种生活小家电,给父亲买老人手机、按摩器材……他们的生活似乎很富足,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厨房里各种牛奶、蛋糕、面包、饼干,还有各种水果罐头。但偶尔晚上7点钟给父亲打电话时,要么没人接听,要么接通电话后就说,自己躺在床上了……我心里就特别的难受,是的,父母已经老了。他们的老和我们日常所说的老不一样,我老了,从前的小李变成了如今的老李。我的这种老,只是不愿意灯红酒绿的应酬,不喜欢人多的嘈杂,但我可以坐在电脑前看一晚上的剧,或者捧一本书,看一晚上的字。但我的父母不同,他们已经老了,甚至没有能力去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于是,只好早早睡去。

可我知道,总有一天,会一睡不起。

只是,父母走后,家里的花草树木怎么办?鸡鸭鹅狗怎么办?那些父母辛劳了一辈子打下的家业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我怎么办?

我痛哭失声。


5

我不敢跟父母讨论他们走后的话题,也不忍心跟我的儿子说起我走后的话题。

其实,很多人,这些话题都不曾提及的,或者是来不及提及的。我想,大家都是因为不忍心吧,毕竟,这是很残忍的事情。

可是,我们都逃不脱这一天,不说也不意味着不发生。

我43岁的姑姑,有一天骑着自行车去市场买菜。在路上摔了一跤,送到医院后,就没再醒来。一个月后,心脏停跳。那些年,这个姑姑一直帮人做事,应该存了不少钱,但因为突然离世,钱存在哪里都成了秘密。而在她走后不久,表弟就卖了那套房子,搬到了新区。老房子里有姑姑添置的缝纫机、有她和姑父亲手种植棉花制作的棉絮……表弟什么都没有带走,交给买家处置。曾有亲友指责表弟,说他应该把缝糿机搬走,那是姑姑最爱的。

表弟说,“新房子不大,那缝纫机又没有人会用,要它干嘛?何况,我看到它会难受。”表弟放声大哭。

  • 1
  • 2
  • 3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离世、走后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520周冠打赏40000,共计40000
  • 2023-02-06
  • Inna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3-01-30
  • Freebird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3-01-30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红月亮5进士2023/01/31 09:08:32
    • 分享到:
  • 都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像我这奔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母亲,到头来,还不是什么都带不走?想到这里,不敢再往下想了。哎.......的确如此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李玉2023/02/10 15:01:38
    • 分享到:
  • 谢谢老朋友新年来访,过年期间,好久没开电脑,今天才看到评论。这篇文章的情绪,确实影响了我好几天,生死大事,不能细想。愿余生安康!
    • Inna3秀才2023/01/30 15:51:06
    • 分享到:
  • 煽情的嘞。忙忙碌碌这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图个体验价值吧。人情冷暖,酸甜苦辣,总归要有不同层次的感受,才能不枉这一遭。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李玉2023/02/10 15:02:35
    • 分享到:
  • 真实所想哈,当时怎么就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这个问题。就像这个邻家账号,多年以后……不敢想了,吃好吃的去,压压惊。
    • Inna2023/02/15 10:07:30
    • 分享到:
  • 适可而止 别贪嘴哦
    • Freebird1布衣2023/01/30 13:28:20
    • 分享到:
  • 所有纷争、纠葛、念想都随着人的离去而失去意义,一切在无常面前都变得索然无味。文学寥寥几笔便可写尽一生荣辱,但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最能感受生活无情的煎熬。比如文中几处都写到婆媳争斗,作为读者,我们或许只兴几句慨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耗了大半生,总算是过去了”,但是作为婆媳或夹心饼(儿子)却是少不了“一把辛酸泪”,有苦不能说。如果人世间的苦,只能等“走后”才能了,我们可以品尝到的甜又能有多少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李玉2023/02/10 15:04:06
    • 分享到:
  • 感谢来看来评,文章中的细节,全部来自于我的生活,刻骨铭心。也许,正是因为此,才要看淡一些,从容随缘。谢谢你! 也祝好!
  • 只是,父母走后,家里的花草树木怎么办?鸡鸭鹅狗怎么办?那些父母辛劳了一辈子打下的家业怎么办?最重要的是,我怎么办?我痛哭失声。 ----直击脆弱的内心,感同身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李玉2023/02/10 15:05:01
    • 分享到:
  • 与小姐姐一晃多年未见了,前不久红月亮晒出那天晚上在邻家晚宴上的照片,感觉一切都恍惚起来……真是一转眼,又多年过去了。 愿安好!
  • 最近来访
  • 李玉
  • (江湖无名号)
  • 5进士
  • 4星
  • 3钻
  • 爱生活,爱奋斗!背井离乡的70后。个人公众号:id:li39894951不可理玉
  • 爱生活,爱奋斗!背井离乡的70后。个人公众号:id:li39894951不可理玉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58
  • 53156
  • 53
  • 2593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