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小姐
  • 点击:1311评论:42023/03/06 10:42

沈家酒楼在石塘咀一带算得上是一家大酒楼,虽未跻身六大酒楼之列,名头却也着实不小。

沈先生乘汽车驶到自家酒楼门前停了下来,两个伙计赶忙来迎。沈少爷第一个下了车,给父亲打开车门,沈先生神采奕奕走下车来。伙计忙上前问了好,又悄声向沈先生汇报:“今天早上又死了只鸡,还是那病。”沈先生闻听就是一皱眉,不过他不愿让这种事扫了今天的兴致。他已经邀请了陈家三口来这里,借机撮合大女儿叶绫与陈家二少的婚事。

沈先生摆摆手,伙计识趣地进去张罗。沈家三朵金花随着沈太太从后到的车上款款走下来,叶绫端庄文静,二小姐素绫机智活泼,老三玉绫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八岁孩童。

沈太太见丈夫面带愠色就问:“老爷,可有什么事?”

“没有,不过又死了只鸡而已。”

“哦。”沈太太不再问了,因为包括叶绫和素绫在内的这几个已通世事的人都知道,沈先生嘴里所说的鸡,指的就是自家酒楼里养的失足妇女。石塘咀一带大小十八家酒楼,差不多容养了两千个娼妓,沈家酒楼里就有几十个。这些虽都是公娼,却也多为日夜接客的细寨,因而染上梅毒病死的也不在少数。玉绫到底是个孩子,不懂什么,好奇心却极强,就问叶绫:“大姐,鸡很贵吗?死就死了,至于让父亲生气吗?”话音未落,叶绫早把脸羞红了,不知如何应答,一旁的素绫把三妹扯了过去:“没事,没事,大概今天的客人很重要,你就别跟着添乱了。”“哦”玉绫不做声了,尽管她依旧不明白,可是没有人给她解释,因为在一个纯真的孩子面前,谁也没有勇气展现人性的肮脏交易,即便那些女人多为生活所迫,逼入娼门。在他们的眼中,脏了就是脏了,没有人会去追究缘由,人们只重结果。

沈家人在雅间焦急不安却又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墙角的大挂钟尽职地“嗒嗒”个不停,它又守时地敲了五下。沈太太的神经都在这钟声中绷紧了,仿若战士射箭时拉紧的弦。沈先生也很紧张,只是看到夫人的如临大敌,他倒觉得自己这个一家之主应当放松一下,要给家人做出一个表率,想到这,他长舒了一口气,可是他的手却分明狠狠地攥住了自己的衣襟,手心里出了一层汗。

这个时候,楼下响起了汽笛声,接着就听到车停在门口、伙计和人打招呼的声音,那汽笛声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号,把雅间里每个人的心都吊了起来,紧接着就是一阵从容而响亮的脚步声,厚重的牛皮鞋底与干硬的木质地板瞬间接触产生的响动格外清晰,屋里的人都站了起来,八岁的玉绫虽尚不更事,却也被家人紧张的气氛感染,离席而站,眨着黑亮的眸子望向门外。

挑帘而进的先是一位极富态的中年人。看年纪应该和沈先生差不多少,满面春风地往里走。沈先生紧走两步迎上去,后面跟着进来的是陈太太和陈二少,都一并请进里面,分宾主入了座。沈先生和陈老板坐上首,两边分别是沈太太和陈太太,沈太太身边是叶绫,陈二少则紧挨着陈太太坐了,素绫和玉绫在又下面。餐桌很大,陈二少和叶绫正好面对面,这也是沈太太事先安排好的,既给两个人以充分观察对方的机会,又避免了初次见面话少的尴尬。陈二少倒不是个拘束的人,言谈举止虽有些阔少的轻浮,却没有怯场的做作,这倒愈发显得叶绫是块木头了。陈二少敬她酒,它只管举杯就喝,从没回敬。陈二少又找话题:“听说最近有个画家挺出风头的,将东方传统画的写意和西方油画的写实进行了融合,可谓独树一帜啊!”说着笑了起来。叶绫却不声不响,只顾低头拿手狠劲掐自己的衣襟子,把陈二少僵在那里。沈先生怕冷了场,替女儿接过话茬说:“是啊,我也听说了,据说最近那人还要办画展,届时我们都去捧捧场,观赏观赏。”

东长西短地瞎聊了一阵,伙计把酒菜上齐了,最后一道八宝野珍鸡端上来就可以开席了。玉绫瞅着端上来的鸡,冷不丁冒出来一句:“鸡不是都病了吗,怎么还拿来吃?”这句话就像晴空里响起一声雷,沈先生的脸气成了猪肝紫。本来很普通的一句话,坏就坏在陈老板也是开酒楼的,干这行的人怎会不知道最近娼妓多有病死的现状呢?沈先生心一凉,暗想:“这回算完了。”果然,陈老板的大肥脸笑成了一团,对着小玉绫说:“好孩子,别怕,你爹怎会拿病鸡给客人吃呢!”沈先生明白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今天这一战,自己是一败涂地了,明知道人家是借此来奚落自己,却偏偏无言可对,只得勉强挤出个笑脸,连道:“是,是,是。”

沈先生回到家大发雷霆,对夫人大吼大叫:“你是怎么看的孩子,净在节骨眼上给我捅娄子。以后我们叶绫过了门,还怎么抬得起头来。”

沈太太是个极守妇道的人,见男人发了火,就坐在那里甘受着,半句不敢回。沈先生没来由地发泄了一番,想想这事也的确怪不到夫人身上,又不能骂玉绫,毕竟才七八岁的孩子,知道什么?想想无趣,自去睡了。

自从沈家酒楼一战败绩之后,沈先生对大女儿的婚事也就不抱多大希望了,只等到了陈家迎娶的日子拱手把女儿送出去,至于叶绫嫁过去之后是个什么地位,自己也是鞭长莫及,顾不得这许多了。沈先生自此便把招贤婿得希望全绑在老二身上。素绫的性格多少让沈先生有些欣慰,她是个同时接受了东方传统和西式文化的女孩子。早些年香港兴起了留洋热,沈先生本是个极古董的人,可为了显示自家的富足与地位,也为了自己的面子,就把素绫送出去读了几年书。现在回来了果然与一般女孩子不同,于小节之上毫不拘束,遇事能自己拿主意,见了面善的男子,也会主动说话,并没有扭捏做作之态,这是一般大家闺秀所不能的。

沈先生自信以素绫的性格少有人能降伏得了她,也正是因着这样的性格,素绫在旁人眼里的印象差得很,就连家里的仆人也颇有微词,她们虽不敢明说,素绫自己也能觉得出来,丫鬟婆子都对自己有所不满。就拿在沈家酒楼宴请陈家时遇到的尴尬来说,陪房的周婶就认定了素绫是罪魁祸首。“这算什么事呢,女红不学也就罢了,在家里老实呆着也行啊,偏偏净知道往外面跑,跟些不三不四的人学些混账话,自己不学好,把个几岁的孩子也给带坏了,可惜了这样人家的闺女哟!”周婶在厨房里一边张罗晚饭,一边唠叨着。择菜的王妈听见了道:”周婶?你是说昨天的事是给她弄砸了?“王妈边说着边腾出左手伸出俩手指头来,笑呵呵地看着周婶。周婶只道是自言自语,不提防王妈接了话,就很害怕似地悄声向王妈啐道:”呸,你敢情是活得腻了,想死也别连累我,谁说什么了,我是骂我们家那不争气的二小子。“顿了一顿,周婶又说:”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是这么莽撞,这也就是我,换了旁人,还有你的命在?“王妈也被这话吓住,呆呆的忘了手里的菜,被周婶一提醒才回过神来。

在这座大院子里,除了人心以外几乎连墙都是透明的,风言风语一落地就直接钻到下一个人的耳朵里。素绫听了背后的冷言冷语,很是气恼。若在以前,定要把那人叫来痛骂一顿,可是现在她不会这样做了,事实上她是没有闲工夫来理会这些个鸡毛蒜皮。最近素绫在对街的川云居茶楼里认识了一位很有气质的青年男子,偶然间遇上竟也成了朋友。这些天素绫一回到家就跟掉了魂似的,闭上眼就想起他说话时不停在动的俊美的下巴,就会看见他修长却显得有力的手指,他的浓密的眉、漆黑的眸,他的衣着他的谈吐,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于他的每一根随风微动的头发都在勾着她的魂,勾着她的心。

他从来不说自己是干什么的,她也不问,在她的印象中,即使整天坐在茶楼里不做活,他的茶杯里依旧飘着淡淡的上等龙井的清香。他一定很有钱吧,素绫这样想。他给她讲时下在上流人士中流行的服装、饰品,最新的披肩款式,最受少女欢迎的口红;他给她讲最近哪个诗人写的赞扬纯真爱情的诗,他给她讲一切她想听的事。他一定是个富家公子哥,她想,要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有品位”的事呢。这当然是王妈那些俗人所不知也不想知、不敢知的事,所以王妈就是王妈,只能做一辈子择菜的仆人。

要是一辈子就这样,该多好啊,素绫这样想。

二小姐和一个不知底细的小白脸好上了,这消息一传开,原本看似平静的沈家大院就成了一锅已经开了却还不断在底下加柴的水。沈家的下人大多早就看不惯素绫的行事,都想破头地要煽风点火,一门心思要把这锅水烧得水花四溅,最好还能烫死几个,也给平日里枯燥的生活添点乐趣。她们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沈家的规矩,宁肯丢了性命也得把名誉保住。凭沈家在这一带的名望,沈先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丢尽了列祖列宗的颜面。

就像六月里大旱的天打了半天的雷,最后却滴雨未下,看见沈先生依旧每天笑呵呵对素绫疼爱有加的样子,沈家的下人们大失所望,一场好戏还没开场就已谢幕了。

沈先生并非不生气,只是他能忍,为了他的酒楼,这些事都不算什么,他忍了。

这几年正逢兵荒马乱,酒楼的生意不好做了,顾客愈来愈少,又有六大酒楼的招牌压着,眼见祖宗留下的基业快要守不住了,沈先生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二女儿身上,指望着拿她作饵钓个金龟婿好帮自己咸鱼翻身。他既有心对素绫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然不会穷究其底,但为了堵住闲人的嘴,也为了维持一家之主的威严,他觉得有必要跟素绫透点风声。

沈先生的书房建在沈府的东南角,周围一圈的竹子,清幽静雅,里面摆满了经书子集、古玩字画,正中央的书桌上文房四宝摆放有序,靠桌的墙上挂了陈抟老祖的字。沈先生正在把玩一尊青花对耳鱼纹瓶,素绫第二次敲门,沈先生这才大梦初醒似地回转身来对女儿说:“哦,素绫来了,快进来,你看,父亲就这么点嗜好,一入了迷,别的就都顾不得了,早晚要毁在它身上才甘心呐。”素绫知道父亲的手段,小心翼翼地挨着窗边的椅子坐了,问:“父亲唤女儿来不知有什么事?”沈先生心里冷笑一阵,暗想,还跟我这装傻呢,真是个好孩子。“素绫啊,你读过书,有文化,有些事不用我多说,人在外面,名声是最重要的,千万别做些掉身价的事,毁了我们沈家的名誉。”话里话外,沈先生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素绫听得清楚,只是呆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支吾着说:“女儿知道了。”

谈话虽是在僻静的书房里进行的,然而没过半天,谈话的内容就像剥了皮的石榴般晶莹剔透得摆在了众人面前,丫鬟婆子都是一阵叫好,直喊痛快。自从这次书房谈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素绫都老实地呆在家里。

叶绫回家探亲的时候,整个像是换了一个人,沈先生对这个女婿很满意,因为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及时的经济援助,帮他度过一次难关,虽然时下依然不景气,但能保住酒楼不倒已算万幸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层关系,沈先生对姑爷格外热情,特意把陈利民让到书房里聊天。

  • 1
  • 2
  • 3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民国短篇小说香港婚姻女性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520周冠打赏39000,共计39000
  • 2023-03-13
  • Inna打赏5000,共计5000
  • 2023-03-06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父亲打得一手好牌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买卖不成闺女在
    • Inna3秀才2023/03/06 17:24:16
    • 分享到:
  • 支持一下,希望作者再出惊艳之作。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这,压力很大呀
  • 最近来访
  • 3秀才
  • 4星
  • 3钻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6
  • 123833
  • 55
  • 402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