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拾记
  • 点击:10810评论:72023/03/20 09:43

春天吃什么?这是个大问题,有钱有闲的人,琢磨如何吃出新意,吃出与众不同,如我这般普罗大众,追求的依旧是口腹之欲。

昨日微信上收到老同学来自远方的“投毒”,他在吃麻辣串,顺手发了个“吃案现场”的图片过来,我依稀能看到图片里飘出来的香味。

麻辣串不是川人日常的串串,我所眼馋的麻辣串是老家一种特色小吃,将泡好的豆肠切得极短,用竹签串起来,油炸,趁热浇上特制的酱,辣椒油,香辣迷人,不贵,我上学那会,学校门口摆摊的麻辣串,五毛钱一把,大约有个十来串,一块钱就够吃了。

我眼馋,我生气,自然是因为相隔千里,我吃不到嘴里,于是扔掉手机,在自己的冰箱里翻找,还有最后的两个罐头,一瓶黄桃,一瓶山楂,都是我爸用自家树上的果子蒸出来的,春节过后离家时,我用箱子装了四瓶,馋的时候就开一瓶,现在看来,节后上班一个多月,我已经馋了两回,不算勤,口腹之欲大过天,谁活着不是为了两口吃的呢?但我眼见剩下两个罐头,有些舍不得,狠狠心,拆了一瓶山楂,冰箱里就剩一瓶黄桃了,还能支持我再馋一次。

家乡的味道,我开始思念起来,尤其想念一道凉菜,老家的凉菜,要在冬日里的岐山大集上最正宗,其实没什么名贵的食材,无非是泡发的干货,豆棍、豆皮、粉丝、石花菜、绿豆粉条、海带丝,再有一些咸菜,酱黄瓜,酱茄子,萝卜丁,海白菜,配一些新鲜的黄瓜丝、胡萝卜丝、芹菜丁、煮花生,零零碎碎十几种素菜,都盛在一个塑料盆里,加调料拌匀了,多搁辣椒面,多搁香油,吃起来上瘾,年集上,围着凉菜摊的人群将路都堵住,老人小孩男男女女,凉菜通吃。

岐山大集上,常年摆摊卖凉菜的有两家,两个摊位脸对脸紧挨着,隔了一条过人的小道,但总是西边那一家更受欢迎,常常给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些排队太久不乐意等的,才去东边那家,人说西边那家拌凉菜的调料不寻常,有独家秘方,又有人说他家调料里掺了大烟头泡的水,真假难辨,但那凉菜确实吃着上瘾,回回赶集都想买,回回又吃不够,实在是怪事。

我吃不到麻辣串,自然也无法吃到凉菜,但是我不信邪,办法总比困难多,岐山大集上的凉菜固然触不可及,我不能自给自足吗?当即在网上搜索凉菜干货,果然样样俱全,我挑着最喜欢吃的种类,豆皮,粉丝,海石花,海白菜……买了七八样,坐等收快递。

有了菜,还得有主食,吃凉菜不能配米饭,吃得不爽,有馒头就很好,大饼更佳,但这两种都不适合我这种不做饭的打工族,于是剩下唯一的选择——煎饼。

煎饼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陕北的面食如果手艺到位,据说可以存放数月,但在煎饼面前也是小老弟,我小时候,家家户户到深秋里都要摊上高高的一摞煎饼,用塑料布包裹起来放在屋里,可以吃一整年。网上买的煎饼,真空包装,切得整整齐齐,保质期反而不到半年,我很费解。

煎饼在沂蒙山区,不仅仅裹大葱,我们的煎饼比天津人卷一切的大饼还要包容,荤素不忌,冷热皆宜,但凡可入口的食物,都能用煎饼卷起来,送入口中。但今天,煎饼逐渐精致起来,例如它混进了京酱肉丝的地盘,跟干豆腐厮混在一处,用来包裹甜腻的肉丝和辛辣的葱丝,这不可谓不算时代的进步。

提到干豆腐,又一种家乡的美味闯入我的思绪——豆腐皮,区别于干豆腐的厚且韧,老家的豆腐皮质地更为细腻,厚度上要比干豆腐薄许多,最明显的一个不同是豆腐皮里加了盐,是适合直接食用的,我小时候,常常被大人指派一个活计,就是用提篮装一些地瓜干去豆腐坊里换豆腐跟豆腐皮,往回走的路上,豆腐是极安全的,因为我不喜欢生吃豆腐那样的寡淡,但豆腐皮就很危险,往往不能全须全尾地拿回家,总是要从上头撕一块下来尝个鲜。

这样想着,越发坐不住,于是又在网上下一单豆腐皮,继续坐等。为了吃,一切都不是问题,尤其春暖花开的时候,什么都不如口腹之欲来得重要。


近来气温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春天依旧是到了,不止是外头的花花草草都萌动起来,风暖起来,河水欢唱起来,冬日里躲藏已久的鸟雀也都跳将出来,这个季节的云朵都要灿烂一些。

昨日老板带来一盆金钱树苗,盛在一个小小的黑色塑料盒里,我把它拽出来,挪进窗前那个半米高的花盆中,盆中原有的一棵金钱树还是四五年前买回,经历几次搬迁,从不见光亮的北边熬到日晒充足的南边,如今已经委顿之极,只剩几杆瘦骨嶙峋的枝叶潦倒倚靠在花盆边缘,此刻新买的花苗一到,正是去旧换新的好时机。

大地回暖,到了吃春菜的季节。北方的春菜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更倾向于早春的野菜,起初是荠菜,在春雪尚未化尽的早春,郊野的绿色尚且羞涩,荠菜在紫色的老叶上伸展一点点新绿,这时候就有许多人迫不及待去挖荠菜了,自然,吃法也是相当随心所欲,清炒,炖汤,炸丸子,包饺子,荠菜是一味百搭的春菜,是春天的馈赠,此后,阳光日益热烈起来,旷野之中,灰灰菜、苦菜、蒲公英、马齿苋,越来越多的绿色可以端上餐桌,这时候野菜就显得不那么金贵紧俏了,在我的家乡,所谓的春野菜,大约便是这些,无非加上枝头的香椿芽跟槐花,但到了河南,据说早春地里长出来的,但凡绿色的都能吃,毛妮菜、米毫、面条菜、车前草,柳树芽、榆钱儿,让我这个同为北方人也看得目瞪口呆。联想到许多年前的饥荒,我想,越是挨过饿的人,越能理解食物的金贵吧。

春菜,到了南方,尤其到了潮汕,则成为专用词,潮汕春菜,据说是芥菜的变种,也有叫“凤尾春芥菜”的,菜茎修长,叶子呈椭圆形,潮汕人喜欢将它切成指长的小段,煲排骨,煲五花肉,煲海鲜,这个季节到潮汕菜馆,春菜煲是必吃的佳肴,潮汕人吃春菜,图的是春日第一鲜,这道美味的鲜,却必得有黄豆酱的陪伴,少了豆酱,则失去灵魂。

潮汕春菜,外形上倒叫我想到了家乡人爱吃的小白菜,因为是春日限定,我们也叫它作“春白菜”,白菜这个物种很神奇,若是夏末秋初种下去,晚秋收获,则叶片抱合,长出球心,若是春天种下去,则是另一个情形,长开的叶片不过跟油菜大小相类,也不会抱心,而是外向张开着生长,记忆里家中老人种春白菜,都是成片撒种,长出来挤挤挨挨一片白菜苗,长到半尺多长也就够用,一把把薅下来,洗净了,用花生糁熬炖,菜食两用,尤其受老年人的欢迎。

种菜的时候最热闹,农村的菜园大多集中在一处,按户划分成一块块,各家各户又将自家的菜地整平成一条一条的菜畦,在两家分界处的地头放一块突出的石头标记。浇草地的水是从水渠里统一分过来,沿着地头长长的引水沟,谁家播种好了,就先把水引到自家地头,用铁锹挖开一个口子,堵住下游,等浇灌通透,放开水流,再方便下一家,于是种菜的那几天里,村民们散落在自家的菜地里头,大人们一边撒种子一边闲话家常,小孩子顺着引水沟跑来跑去,欢快着,笑闹着,菜地边上的野花也次第绽放,有勤劳的彩蝶已经开始忙碌,野蜂叫喧着起哄,大人小孩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唯有高空的白云飘过,飞机轰隆轰隆响起来的时候,小孩子才会抬起头,一手遮着阳光,眼瞅着那飞机钻进云层,渐渐远去了,再次沉浸到自己的欢乐里去。

我关了电脑,感受一下空气里春天的气息,想着,家乡的此时此刻,正应该是热闹喜悦的时候。



  • 1
  • 2
  • 3
  • 关键词:春天随笔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520周冠打赏31000,共计31000
  • 2023-03-27
  • 游客 点赞100(10000)。
  • 2023-03-26
  • Inna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3-03-20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看到吃这个字,两眼放光,阅读全文,只因兴趣看文且非专业出身的我不敢评价老师文笔如何,也没尝试过老师老家的美食,不知道深圳吃到麻辣串和煎饼的算不算的上正宗,但是老师提到的潮汕确实汇集了不少美食,初次去潮汕,皆因流传的那句“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而特意休假去享受美食,第二次去潮汕,本想着再吃一次牛,却吃到了鸡,吃完才发现“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还有奶茶,潮汕的茶文化也是顶呱呱的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喜欢吃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 别看了4举人2023/03/20 16:03:36
    • 分享到:
  • 从开头的五个字,我脑海里就响起了《舌尖》的bgm,自动代入李老师的经典旁白:“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忙碌了一天,陈师傅准备……”,不介意来个地方特色小吃安利,让“陈师傅”再忙碌起来。这是时间的味道,这是人情的味道。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我大深圳海纳百川,什么地方特色美食都有,应接不暇,值得安利。
  • 陈师傅是懂生活的
    • Inna3秀才2023/03/20 15:28:46
    • 分享到:
  • 说到吃,客家菜应有一席之地。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此处应有酿豆腐、酿苦瓜,以及胡椒虾
  • 最近来访
  • 3秀才
  • 4星
  • 3钻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7
  • 211388
  • 60
  • 4660
  • 此文故事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杨健生是龙菊花的前夫,孙大炮是菊花曾经的情人,鲁子砚是菊花的暧昧对象也是她的画画老师,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突如其来的小区封控,三个男人跟菊花也就是现在叫龙华的女人被困在同一个屋里,来找孙大炮的老婆苟春柳也一并被禁闭。当年龙华被杨健生的两粒纸包糖感动,婚后随丈夫来到深圳龙华,一次无意撞见他和发小郎志鲲厮混在一起,那个情景把龙华惊蒙了,怪不得杨健生有个怪癖,同房前一定要看碟片

    十十两粒纸包糖

    2023/9/21 12:48:28
  • 一个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到底要凭借什么?我是在作者的文章中初识段作文先生的,所以知他缺了门牙、名气不高,勤于动笔,写作有老贾、老史的风格。但我点进来,却因标题,我对那个男人感到好奇,只因他能对标老贾。这是老段的处境,也是当下所有籍籍无名者的处境,我们被认识、被记住,似乎并不因我们是我们。老段的挣扎体现在他的文字里,那我们呢,如何自处?感谢作者的随笔而作,让我认识了老段,但认识自己,仍旧前路漫漫。

    时知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2:42:26
  • 宠物、植物、阳光、餐饮、娱乐,本是人一生应当享受的资源,在城中村却成了最渴望又最难以触及、最廉价又最宝贵、最值得又最不堪的存在。写作生活琐碎细节的前提“情动于中”,明明最应当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总是反常,何处得来?是人被压抑、被扭曲后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洞察。我住过城中村,感受并不好,但何时逃离,何时能永远逃离,简单的问题,却成就了如我这般的漂泊者最无奈的沉默。

    时知高岭往事

    2023/9/21 11:39:38
  • 你不知道你不在我有多孤独多寂寞多可怜吗?什么都得我一个人去面对!我得独自面对我的癌症,我得独自面对儿子的抑郁症,还得面对母亲的癌症,现在又要面对肿瘤的复发,你以为我是神吗? =======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下来了。俗世凡尘,人各有难。女人总是感性的,软弱的。殊不知人生的路,终归要自己走。每个人都一样,必须独立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闯过去,再回首,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桐天凉好个Q

    2023/9/21 11:31:31
  • “。。。。。。在老段不少散文作品里,其结构形式都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经纬相织,这种庞杂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考验着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用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完成了一部出色的生活史,一部壮阔的家族史,一部触及人心的心灵史。这部具有“三史”特征的散文集,就像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那样,一幕幕演绎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间悲喜与冷暖。”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话。

    biaoran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1:30:53
  • 三毛说:“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以看见漫天星辰。”这句话很适合用于这篇作品,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六六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人生浮浮沉沉经历过从有到无,只身前往深圳,工作换了又换,唯独那份对生活的炽热从未改变。不管是华强北还是观澜,她遇到的许多普通人,性格迥异,却不约而同的为生存而努力,在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杀不死的终将使我变得坚强。

    戴珍珠的难孩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1:01:13
  • 自然界太广博了,还有很多事物是不被人类所知晓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现象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弄清楚。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不对,更不能说明迷信的内容合理。无从理解也就无从解释。所以你说,它能解释得东西范畴才多大?所以很多人试图将科学当成丈量万物得尺子,其实它还短得很。科学本身的态度是:我能即我能,不能即不能,若到某些这给变成,我能即万能,不能即不存在。你这就是赤裸裸的zong教情怀了,是迷信的开始!

    漫漫感知

    2023/9/21 10:46:57
  • 满屏的辛酸与无奈,满屏的忍耐与慰藉。一路读来,时时为作者揪心,又时时被她的达观、坚韧和无处不在的幽默逗笑,更为她优异的语言天赋而拍案叫好。丰赡的精神世界,残酷的底层生存,一群善良真诚、个性鲜明的同伴,组合成一幅当代占比最大的众生图景,让人感慨万千。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蔑视苦难的勇气,这些自然重要,自然能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但生存境遇如此荒谬却不得不引人沉思。这样,作品就具备了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

    蔡德林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0:41:16
  • 生活中麻木的群体比比皆是,人生的轨迹是一成不变的进行,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物价在涨油价在涨房价在涨,唯独我们的工资没有涨,所以有的人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身在底层的穷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即便取得了一点成就也很难保持长久,缺少成功的经验,只是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试错,在遇见困难时,下意识就凭着自己主观意识而做决定,光成长起来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靠打工赚死工资。

    欣欣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0:35:18
  • 这三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战斗中,“青春才几年,病毒占三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泪点,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说尤其如此,病毒可以限制住我们行动的自由,却限制不住万物生长的希望,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处处是考场,一次中考经历远不止升学那么简单,这个奋斗过程将受益终身,年寒窗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欣欣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24:16
  • 从孕育生命那刻起,教育这个话题就开始围绕在父母身边。作者是位很优秀的妈妈,照顾大的,还是顾着小的。给孩子辅导功课、抢义工名额获取积分、分析评估各大学校师资水平、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爱这个词语,在这里成了生动而具体的动词。家长们盼望着教育系统得以完善,盼望着孩子们注重学业同时要具备一定抗压能力。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戴珍珠的难孩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08:55
  • 从农村出来的禾小苗和他的大哥大嫂,皆因邻居大头薯那个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醉酒模样旁若无人地疯狂扭动的表哥“街痞佬”的“众目睽睽下嘣嚓嚓”而决定来到深圳的。不同的是,大哥大嫂是光明正大来深圳的,而禾小苗是拿着父亲给的读书钱偷偷溜走的。成为“新时代手袋厂”员工的禾小苗,热爱这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件废料。在他的努力下,成为部门的先进工作者。脚勤手快肯吃苦的禾小苗,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

    十十我们“嘣嚓嚓”

    2023/9/21 8:05:37
  • 莫成功、吴抱负、空理想、韦奋斗和他儿子韦文学,这些所谓的曾经或现在的文学青年,他们历尽了生活的沧桑,受尽了社会的毒打,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不禁让人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个啥?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抱负是否还值得坚持和坚守?“五百二十万字!十个长篇!没有一个出版!这对莫成功来说,该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莫成功不仅为文学贡献了一切,也因此一直未能成家孤独终老,最终得肺癌而走。

    iris雨夜

    2023/9/21 7:11:55
  • 女孩是悲哀的,自小父母离异,不管在父亲还是母亲重组的家庭里,她都过得非常不如意过得非常憋屈。女孩又是幸运的,成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碰上了她真正的白马王子。年少的经历让女孩有了恐婚之想,温暖的男孩土豆爱上了女孩最终拯救了女孩。作者在文中还非常幽默、风趣地调侃了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读了让人不免会心一笑。好文!

    iris探照灯

    2023/9/21 4:10:13
  •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豆腐圆,不知道作者老家是哪的?妈妈牌豆腐圆无法超越,妈妈的味道永远是第一的。此文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做的我们客家酿豆腐绝对一流,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也是我一直怀念的味道。文中做豆腐的过程和场景,跟我小时经历的差不太多,满满都是回忆。文中的母亲于2019年去世,而我的母亲于2012年离开,她们都才七十多岁,非常遗憾和悲伤。

    十十妈妈牌豆腐圆

    2023/9/21 3:11:1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