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几乎每年语文高考阅卷场传出有一篇什么样内容的文章获得满分的消息出现在成都某大报,于是电视台庚即推出了采访考生的语文老师的新闻报道。有些被采访的老师于是心情激动,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大谈他是如何批改、如何辅导该生写作的,当然最后也免不了,谦虚几句:“某某同学之所以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还是靠他自己的努力”等等。那些年,国家每年都组织中学生全国数学竞赛之类,某学校的学生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该生的数学教练,同样洋洋自得,环身四顾,大有“能够培养出这种学生的老师,除了我还能够有谁呢!”的感觉。当听到这种报道或这种传闻,有时我就想到了一个话题:假如我是爱因斯坦的老师,有新闻报道的记者采访我,我该怎么想。我会坦率地回答:我觉得我很幸运,也很自豪。因为在我的教育生涯中遇到了这样一个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我的学生,而其他同行没有遇到这样的学生。
为什么我要首先说我幸运、幸福呢?爱因斯坦之类的学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下面说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理解。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湖北荆山砍柴时不经意间获得了一块普通人觉得很一般的石头,但是卞和虽然不是什么高级玉匠,但是他有一双认玉的慧眼,认出了他无意间发现的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其实是一块资质与其他石头天差地别的璞玉。于是,卞和先后向楚厉王、楚武王推荐这块无意间发现的璞玉,然而却先后遭到楚厉王和楚武王分别断其左足和断其右足的酷刑,但卞和虽然被砍断双足仍然没有改变他对这块璞玉的认识,痛哭于楚山之下。后来楚文王即位,闻知此事,接受了这块卞和冒死推荐过的璞玉,让玉工精雕细琢,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和氏璧”。和氏璧成为了举国之宝,是因为卞和发现的这块璞玉具有最优秀的玉石的品质,但这品质绝不是卞和赋予的,卞和的贡献在于发现并推荐了这块一般人没有遇到或者遇到了也没有认识到的璞玉。卞和发现的这块璞玉是自身就具备了成为精美玉器的资质,这与有没有发现者发现它没有关系;当然卞和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没有卞和的慧眼和冒死推荐,这块璞玉就会被永久埋没了。卞和在砍柴的途中发现了这块璞玉,纯属幸运;当然对这块璞玉来说,也是幸运,因为它遇到了不仅能够识璞玉,而且是能够为推荐这块璞玉而献身的卞和。所以,对于卞和和这块璞玉来说都是幸运的。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的作用比卞和要多一重雕工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的成才特点,更要善于从心灵上、品德上、方法上去雕琢他,引导其长处健康发展。
本人担任小学民办教师的时候,面对的就是揩鼻涕的小屁孩;那些年,我也觉得很开心,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从我所在的村小走进了初中。后来,我到大学里面念了几年“之乎者也”,到了名山中学这块新平台。面对的是从全县挑选来的近百名优秀小学毕业生,自然工作成绩就光明耀眼,远远把和我水平一致的同行甩到了后边。但面对鲜花、掌声和荣誉,反而有些不开心了。特别是自己亲自带出的第一个初中班,毕竟有人落伍了,没有考上中师、中专或重点高中。杨鸿同学不读高中,选择了回家一边务农一边创作的路子。我安慰他,鼓励他写作,但内心总是一块无法去除的心病,但有什么办法呢?只有默默关注,偶尔带个鼓励的信息,如此而已。另外还有七八个没考上中专,又不愿意读高中的“天王”和“金刚”,其出路真让我茶饭不香。名山中学初八五级一班,曾有八大金刚、四大天王的传闻,其实就是活泼过于,努力不足的一群男孩子。升上重点高中和中专的多数同学,倒是兴高采烈;有钱的趁假期随父母兜风去了,没钱的在家当乖娃娃协助父母找新学期的费用。那没有着落的八九个学生就成天扭着我,要我为他们想办法;其中一个父母是机关的“天王”,他是一心将来要读大学的;父母就天天扭着我,也帮我出主意,无论如何要我成头办一个补习班,解决娃娃读书的问题。就为这八九个学生,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名山县政协的支持下,在名山县工会租了一个场地,破天荒地办起了一个不属于任何学校经管,又不是一心赚钱的社会补习班。蜀中无大将,廖化只好当先锋。1986年,名山中学高中师资十分紧缺,我在校内只好随班升到高中部上两个理科班语文,而政协初中补习班还得我自己把“校长”“教务主任”“德育处主任”集于一身,并担任语文教师,组织起一帮兄弟伙,经过一番张罗,终于在中峰中学等名牌补习班都招满了学生的前提下,招到了56名学生。1986年秋,补习班总体收获了:我的参加补习的天王和金刚们全部进入中专和高中,其中天王级的黄姓同学升入名山中学高中,毕业时考入了某医学院,现在已经是某中等城市号称“黄一刀”的主任医师了。由于首届政协补习班举办成功,信誉来了,政协补习班深得社会信任,接着开办了下去。而我却内疚多于喜悦:随我学习的天王、金刚的饭碗子倒是给解决了,但是其他初中慕名而来的学生却仍然有十多人落榜了。心里总不是滋味,说实话在路上走,真怕碰见这些落榜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再优秀的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何况我是凡人,本来也没什么可自责的,也没人指责我(背后有没有人指责我不知道),但总觉得欠了这些学生和家长一笔债。说来也巧,怕见的人就恰好要遇见。没想到我都退休快10年了,受朋友之邀回乡重抄旧业的日子里,居然在赶名山公交的时候,一上车,驾驶员就招呼我“李老师”,我思维短路了,没想起眼前的驾驶员是谁。他说“李老师,我是政协补习班的某某”,没想到30多年后居然还是遭遇了我总想回避的场面。他接着说“那时,我们读书不专心,没有考上学校……”我只有语无伦次地说“不能那样说……”我顿了一下又说“读书还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你现在开车也很好……嗯,你现在孩子多大了……”以后该说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东拉西扯,临下车了,我说“什么时候同学们聚一聚……再见!”说完,和那位同学挥挥手,赶忙下车了。
再说那位执意不读高中的杨鸿同学,在农村里打过铁,种过田,挺能吃苦的。偶尔帮他看看他写的诗和文章,但是那时要发作品很难,连我都没什么地方发表,怎么能够帮得上忙呢?后来他告诉我要去当兵,我一听真的替他高兴,因为这可能是他能够表现其写作才华的唯一机会。我支持了他的决定。果不其然,杨鸿同学后来成长为军报记者和军队的工作者,现在虽然从涿州市人民武装部政委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但是仍然紧握笔杆子,继续为中央台写稿、组稿,为军队建设服务,为退伍军人呐喊。
初85级直接考上高中的多数同学,现在都成为了国家各条战线人才。前几年高88级2班和3班同学分别进行毕业30周年聚会时,他们不少人是省厅、地市、区县一级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或公司的经理、企业法人,有近十位是部队团级干部或技术的专业人才,有的是主任医师、有的是大学教授、还有部分是名山县的中学教师或中小学校长。我记得那年赵敏同学还在天全县担任领导,没有调任雅安市教育局工作,雅安市教育局居然有两位领导是我的学生。我开玩笑说,名山中学还出人才呢,一个局竟然有两个领导是名山中学的学生。
前几天,有同事又恭维我说“李老师,你的书教得不错”,我说不是我教得不错,是大学毕业出来我站的平台比你高。我这不是谦虚,说的是真心话。
1981年,我大学毕业回到名山,户口是甩在永兴中学的。但幸运的是,名山中学把我的户口甩在永兴中学的目的只是迫使我上进,能够在名山中学站稳脚跟。现在回首过去的路,我清楚地知道,要不是我毕业就站在名山中学这块平台上,我就遇不到赵敏、陈勇、季雷、杨鸿、石倩、王平、王志红、杨雷、戴艳梅、龚华燕、张霞、杨玉芬、周雪梅、陈力力、龚龑、田晓东、陈昌荣、罗燕、程光华、杨波、杨诚、赵永忠、郑建华、杨怀章、刘朝萍、王青松、卢卉、姜一三、陈建平、陈建鹏、叶红、郑继翔、何洪波、伍焰、何天芳、何从戎、吴波、刘国琴、周文甫、杨学军、郑庆、李志明、杨雪梅、黄敏、卢漫、龚大喜、杨谦、徐启宏、陈昌志、卢华雄、阚秀群、王堃、魏刚、沈世平等高88级这么一大批学生(时间长了,有的学生我没记住了,这只是我一边写文章一边想到的学生)。以后我还教了三四届高中班才离开名山,每班同样产生了不少干部、教授、医生、中小学教师。上述同学如果不是我教他们,难道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事业,就没有今天的建树了吗?!所以,我和上述同学有缘度过高中时光,是我们彼此的幸运。
现在有人一说到教育质量,马上就说某某学校今年考上了几个清华北大,某某学校,这些年了一个清华北大都没有。好像能够教出北大清华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教得出清华北大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对这种说法是不认同的。我在名山中学教学或主管教学期间,就实现了清华大学零突破,而且是高分考进清华大学。但是我也不认为是我们这批教学班子特别有本事,前面的老师都处处无能。李华东是名山中学高中毕业第一个直接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他是我的儿子,他从来没有上过什么辅导班,没有参加过什么强化训练,没有额外请什么高人指点,而且我和我的同事从来都没有给他开过单灶火食。接着考上清华的胡宇、郑毓惠是我初中同学的孩子,他们在名山中学也没有搞过成都四、七、九,棠湖中学、绵阳南山中学、东辰那样的强化训练,他们不是照样以高分考进了清华大学吗!
我在成都石室中学本部教高一时,有一个女生是从成都铁路中学考进石室中学的。我课堂的正规作文之外,要求学生每一周必须在有感觉时再写一篇900字左右的大作文。这位女生每次的作文,我都只能够欣赏,不敢说批改。因为她的文章不仅言辞生动、且贴切准确,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错误,真是做到了文不加点。我有什么资格批改呢?对这样的学生,我能够说她的作文是我教出来的么!假如这位学生有一天名动四海,我也只能够说我有幸做过她的语文老师。
有位同事告诉我,某国家级重点中学因为多年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而受不了社会的指责,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专门集中了一个全市中考高分学生的小班,实实在在地聘请了成都最牛中学的教师授课,三年后,不要说清华北大,连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学校也没有学生正式考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要说爱因斯坦、杨振宁这类学生可遇而不可求,就是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也是可遇而难求的。换句话说,有没有遇到爱因斯坦这样的学生,不是老师的责任;但是,遇到了爱因斯坦这样的学生,你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你就真的问心有愧。